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相山矿田横涧-岗上英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鸿 陈正乐 杨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36-49,共14页
横涧-岗上英铀矿床产在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的北部,区域NE向、EW向断裂构造与火山构造复合控制次花岗斑岩体和铀矿床的定位,矿区次花岗斑岩的产出明显受到高角度逆断层的制约,铀矿化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含矿裂隙带沿斑岩体内外接触... 横涧-岗上英铀矿床产在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的北部,区域NE向、EW向断裂构造与火山构造复合控制次花岗斑岩体和铀矿床的定位,矿区次花岗斑岩的产出明显受到高角度逆断层的制约,铀矿化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含矿裂隙带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呈弧形展布。依据横涧-岗上英地区次花岗斑岩岩体及矿体空间展布及产状特征,厘定了控岩构造系统,通过分析构造裂隙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划分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初步认为矿区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三期6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花岗斑岩 控岩构造 控矿构造 构造演化 横涧-岗上英矿床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控岩构造及隐伏岩体特征的地球物理解释 被引量:8
2
作者 朱丹 刘天佑 +2 位作者 杨宇山 陈旭 肖明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0-651,共12页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边界识别、连续复小波频谱分析、3D磁化强度反演等方法处理解释鄂东南地区重磁资料得出:(1)山坡-枫林超壳断裂北倾,由于印支期与燕山期的改造,浅部断裂在平面上呈"S"形,中西段向南偏移,东段向北偏移.它...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边界识别、连续复小波频谱分析、3D磁化强度反演等方法处理解释鄂东南地区重磁资料得出:(1)山坡-枫林超壳断裂北倾,由于印支期与燕山期的改造,浅部断裂在平面上呈"S"形,中西段向南偏移,东段向北偏移.它控制了印支期与燕山期岩体的形成与分布.断裂北盘的鄂城、铁山、金山店及灵乡岩体主要以铁矿为主,而南盘的阳新、殷祖、郭家桥等岩体则以铜多金属为主.(2)深部存在岩浆房,深度约5km.岩浆通过构造薄弱位置上侵就位,以岩株、岩枝和岩墙的形式构成中浅部和出露岩体.(3)鄂城岩体南、铁山岩体北、金山店岩体南缘东段可能存在隐伏矿体.陈家湾隐伏岩体、金牛-肖家边隐伏岩体、灵乡西段隐伏岩体与碳酸盐地层接触的位置是成矿的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南地区 重磁勘探 控岩构造 隐伏岩体 深部找矿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论秦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志华 姜常义 +3 位作者 赵太平 隗合明 张传林 邓亚婷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6-45,共10页
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背景、矿床的时空分布、典型矿床矿田赋存部位、区域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多重岩片控矿理论,构造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区域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对大量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认识... 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背景、矿床的时空分布、典型矿床矿田赋存部位、区域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多重岩片控矿理论,构造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区域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对大量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认识。最后指出秦巴地区进一步寻找大型矿床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区 造山带 成矿作用 矿床成矿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 被引量:17
4
作者 柯昌辉 孙盛 +5 位作者 赵永岗 李以科 徐仲元 郝美珍 李瑞萍 张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田内褶皱及断层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矿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中元古代—海西期至少发育4期构造活动,包括近东西向控岩断层(F1)、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近东西向褶皱和韧性剪切构造、... 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田内褶皱及断层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矿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中元古代—海西期至少发育4期构造活动,包括近东西向控岩断层(F1)、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近东西向褶皱和韧性剪切构造、北东向左行走滑正断层(F3),并将其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认为:①沿白云石碳酸岩与顶底板围岩界线分布的近东西向断层控制了白云石碳酸岩的产出和矿体的形成;②白云石碳酸岩侵位之后,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对矿体进行了第一次破坏,导致主矿、东矿的深部矿体向东平移,钻孔WK14-01的深部矿体应为主矿深部的矿体平移所致;③成矿期后发育一期近南北向的挤压变形事件对矿体进行了第二次破坏,导致矿区白云鄂博群紧闭褶皱的形成和矿体发生透镜体化;④主矿、东矿之间的北东向左行走滑正断层对矿体进行了第三次破坏,导致主、东矿位置的错动。这些认识将对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矿田构造 控岩控矿构造 找矿预测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矿“东岩墙”地质特征与控矿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晓 秦德先 +2 位作者 蔡稳 余阳先 姚根华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5期406-411,共6页
"东岩墙"位于广西大厂铜坑-长坡锡矿(大厂主体矿山)东侧,一直被认为是单一花岗斑岩岩墙。文章研究认为"东岩墙"除了花岗斑岩外,还有次玄武岩、闪长玢岩及构造破碎带。"东岩墙"是一SN向、多期次构造-岩浆... "东岩墙"位于广西大厂铜坑-长坡锡矿(大厂主体矿山)东侧,一直被认为是单一花岗斑岩岩墙。文章研究认为"东岩墙"除了花岗斑岩外,还有次玄武岩、闪长玢岩及构造破碎带。"东岩墙"是一SN向、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带,是大厂锡矿的主要控岩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床 控岩控矿构造 构造岩浆带 广西大厂
下载PDF
安徽铜陵—繁昌地区深部成岩成矿作用探讨——来自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制约
6
作者 王云云 兰学毅 +7 位作者 郭冬 张莎莎 丁文祥 陶龙 张慧杰 张媛媛 叶林 尤淼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0-600,共11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凹区深部是否发育类似断隆区的铜金矿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穿过铜陵断隆区和繁昌断凹区的地球物理剖面,利用重磁电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厘定了铜陵和繁昌地区深部地质结构、控岩控矿构造和岩浆系统的空间分...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凹区深部是否发育类似断隆区的铜金矿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穿过铜陵断隆区和繁昌断凹区的地球物理剖面,利用重磁电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厘定了铜陵和繁昌地区深部地质结构、控岩控矿构造和岩浆系统的空间分布形态,对比分析表明两地区深部岩体的岩性、侵入高度和范围明显不同,繁昌地区深部岩体较铜陵岩体偏酸性,且侵位深度浅。断裂的作用也明显不同,铜陵地区的断裂仅起到控制岩体浅部定位的作用,而繁昌盆地边界断裂则是盆地内岩浆上升的通道。同时铜陵地区岩体具有"一母多胎"的特征,衍生出来自同一岩浆房的多个岩枝或岩株,这直接表明了铜陵地区不同类型的岩浆岩为同一岩浆源区演化的产物,不同的演化程度可能是导致它们矿化差异的原因之一。本次研究运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探讨了铜陵和繁昌地区成岩成矿作用差异,从地球物理的角度解释了为何繁昌断凹区成矿特点不同于铜陵断隆区和繁昌盆地深部不存在"第二个铜陵"的原因,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铁成矿作用规律的认识,为今后的找矿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断隆区 繁昌断凹区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控岩控矿构造 深部地质结构
下载PDF
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协调控制机理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汉华 周小涵 +1 位作者 王䶮 刘映晶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6,94,共9页
为解决高应力下隧道岩爆以及软岩大变形控制难题,本文从隧道围岩荷载与支护平衡、变形协调控制及围岩能量守恒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的特点;根据不同围岩级别总结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中隧道支护结构抗力与围岩变形特征... 为解决高应力下隧道岩爆以及软岩大变形控制难题,本文从隧道围岩荷载与支护平衡、变形协调控制及围岩能量守恒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的特点;根据不同围岩级别总结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中隧道支护结构抗力与围岩变形特征曲线,并提出隧道围岩支护的施工建议;通过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有效荷载传递规律与功能转换特征,揭示围岩平衡与支护结构变形协调控制机理,并结合高应变吸能层材料设计一种表征为“吸能让压支承抗压”的一体化新型隧道围岩支护工艺。通过工程应用表明,基于新型支护工艺在岩爆、软岩大变形隧道中围岩压力降低28.09%,保障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平衡稳定 隧道围岩变形控制 新型隧道支护结构 软岩大变形
下载PDF
湘东北铜多金属矿床控岩控矿构造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金维群 刘姤群 +1 位作者 张录秀 沈克富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0年第2期51-57,共7页
与铜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岩体受NE(NNE)向构造为主导复合改造EW向等其他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 ,矿体赋存于岩体的特定部位及其附近的破碎带中。提出矿床 (点 )分布规律为NE(NNE)向成带、近EW向成行 ,并划分出 3个次一级NE(NNE)向构造 -岩... 与铜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岩体受NE(NNE)向构造为主导复合改造EW向等其他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 ,矿体赋存于岩体的特定部位及其附近的破碎带中。提出矿床 (点 )分布规律为NE(NNE)向成带、近EW向成行 ,并划分出 3个次一级NE(NNE)向构造 -岩浆 -成矿带和 4个近EW向构造 -岩浆 -成矿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岩构造 控矿构造 铜多金属矿床 湖南
下载PDF
岩体锚固系统的作用机理认识 被引量:4
9
作者 孔恒 王梦恕 张成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提出了岩体锚固系统的概念 ,籍助岩体结构力学对岩体锚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再认识 。
关键词 岩体 锚固系统 锚固机理 控制围岩体结构作用原理 结构力学
下载PDF
高地应力环境下隧道围岩变形预测与支护结构控制效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亮 郑明明 +3 位作者 朱俊林 王凯 朱成涛 刘喜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31-133,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的开发,西南地区隧道和桥梁的修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以川藏铁路为例,川藏铁路建设是贯彻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将大力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统、巩固边疆稳定,具有重大的建设意义。川藏铁路经...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的开发,西南地区隧道和桥梁的修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以川藏铁路为例,川藏铁路建设是贯彻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将大力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统、巩固边疆稳定,具有重大的建设意义。川藏铁路经过青藏高原东缘,山高坡陡,多为长大深埋隧道,埋深大导致自重应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围岩变形控制 新型支护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格拦坝在治理泥石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俊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187-190,共4页
泥石流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含有大量粒径范围很广的泥沙石块,普通的实体重力坝易被泥石流淤满而失去调洪能力,而格拦坝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一种拦然结合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本文介绍了格拦坝的工作特点,并根据近年来东)11地区建造的... 泥石流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含有大量粒径范围很广的泥沙石块,普通的实体重力坝易被泥石流淤满而失去调洪能力,而格拦坝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一种拦然结合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本文介绍了格拦坝的工作特点,并根据近年来东)11地区建造的不同类型的格拦坝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治理工程 坝体结构 治理 格拦坝
下载PDF
深井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95
12
作者 王卫军 李树清 欧阳广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02-2107,共6页
分析深井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和支护失效的原因,提出此类巷道的内外结构耦合平衡支护原理。对深井煤层巷道的围岩控制,必须有较高强度的支护结构参与巷道开掘后围岩应力的调整过程,减少围岩内部煤体强度损失。在巷道周围应尽快形成稳... 分析深井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和支护失效的原因,提出此类巷道的内外结构耦合平衡支护原理。对深井煤层巷道的围岩控制,必须有较高强度的支护结构参与巷道开掘后围岩应力的调整过程,减少围岩内部煤体强度损失。在巷道周围应尽快形成稳定内部承载结构,这样才能缩小围岩塑性流动区的范围,维护巷道的稳定。进行工业性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井 煤层巷道 围岩控制 内结构 外结构
下载PDF
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及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13
作者 尹希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45,共9页
在分析大采高综采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大采高综采是我国厚煤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开采的首选采煤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大采高综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认为我国少数矿区大采高综采单产水平、工效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煤层松软... 在分析大采高综采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大采高综采是我国厚煤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开采的首选采煤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大采高综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认为我国少数矿区大采高综采单产水平、工效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煤层松软、倾角大、采深大、地质构造发育等复杂地质条件及装备制造水平低的影响,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整体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总结了'砌体梁'、'组合悬壁梁-铰接岩梁'、'煤壁压杆模型'等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总结得到了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发展特征,采高不断加大,最大采高8.5 m,工作面宽度不断加大,最宽达420 m,松软、大倾角、浅埋、高瓦斯等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已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大采高综采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综采压架事故呈上升趋势,在支架围岩关系及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煤壁片帮机理及控制措施,矿压和微震综合预警等方面仍需开展精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 围岩控制 顶板结构 煤壁片帮
下载PDF
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22
14
作者 曹兰柱 霍丽红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6-49,共4页
为了对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岩体结构控制论、极限平衡理论,研究边坡煤岩体内赋存的顺倾弱层和大断层对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应用自行研发的极... 为了对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岩体结构控制论、极限平衡理论,研究边坡煤岩体内赋存的顺倾弱层和大断层对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应用自行研发的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采场南帮边坡的滑坡模式、滑坡机制。结果表明,现状边坡由西向东稳定性下降,并且存在顺倾弱层,揭露的弱层若受到断层切割作用时,易发生平面楔形滑动;若未受到断层的切割作用时,易发生以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采场南帮边坡潜在滑坡模式是以6煤层底板附近的顺倾弱层为底部界面的平面楔形滑动;F68断层是滑移体的侧边界,断层下盘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软岩边坡 岩体结构控制论 软弱结构面 蠕变滑坡
原文传递
高应力区巷道支护结构采动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常立宗 苏学贵 +2 位作者 杜献杰 杨朋博 郭毛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6,共7页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支护结构更易受采动影响而失稳破坏,而目前对巷道支护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破坏演化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双柳煤矿3316工作面地质特征,采用井下动态载荷实测、原位探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316抽采巷支护结构...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支护结构更易受采动影响而失稳破坏,而目前对巷道支护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破坏演化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双柳煤矿3316工作面地质特征,采用井下动态载荷实测、原位探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316抽采巷支护结构受采动影响破坏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动对高应力区巷道支护结构动态载荷影响明显,采动影响增强系数达2.1~5.8,致使部分锚杆(索)达到屈服极限甚至发生破断,巷道围岩有失稳破坏风险。②采动应力增大引起围岩内部次生裂隙扩展,集中在0~2.44 m范围内,围岩裂隙受采动影响系数为1.92~2.54,围岩黏聚力减小,加速支护结构破坏,导致巷道变形加剧。③采动对支护结构破坏影响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工作面超过测点10~70 m处支护结构受力受采动影响最明显,且两帮支护结构受力具有非对称性。通过优化锚杆强度、锚索直径及间排距等关键支护参数,可有效提高支护强度,巷道顶板变形量为146 mm,较优化前减少了71.7%,实现了巷道围岩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围岩控制 高应力区巷道 巷道支护 支护结构优化 采动破坏 动态载荷实测 原位探测
下载PDF
深部煤巷顶帮控制防治冲击地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孔令海 邓志刚 +2 位作者 梁开山 程刚 李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89,共7页
为有效控制深部煤巷顶帮防治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综合研究方法,建立深部煤巷围岩空间结构理论模型,分析深部煤巷差异性分区破坏特征,研究得到深部煤巷顶帮楔墙体结构发生冲击失稳的模式及类型。以滕东矿千米埋... 为有效控制深部煤巷顶帮防治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综合研究方法,建立深部煤巷围岩空间结构理论模型,分析深部煤巷差异性分区破坏特征,研究得到深部煤巷顶帮楔墙体结构发生冲击失稳的模式及类型。以滕东矿千米埋深具有强冲击危险性的煤巷为背景,开展了基于防治冲击地压的深部煤巷顶帮支护优化设计和防冲工程实践,实现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的防冲安全,验证了楔墙体结构用以指导深部煤巷防冲支护设计优化方面的科学合理性,为深部冲击危险煤巷的顶帮协调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巷 冲击地压防治 围岩空间结构 楔墙体结构 防冲协调支护
下载PDF
超埋深高应力复杂地层巷道围岩损伤分区与承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显权 刘福春 +4 位作者 严庆文 张帅帅 郭奇峰 王勇兵 汪小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1-180,共10页
巷道围岩损伤分区与承载结构是巷道岩层控制与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云南某深井开采矿山1 500m埋深巷道为例,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松动圈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层巷道围岩的损伤分区和承载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围岩... 巷道围岩损伤分区与承载结构是巷道岩层控制与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云南某深井开采矿山1 500m埋深巷道为例,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松动圈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层巷道围岩的损伤分区和承载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围岩承载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巷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巷道围岩松动圈深度范围为0.9~1.9 m,平均为1.38 m;灯影组、宰格组、大塘组和摆佐组松动圈平均深度分别为1.7 m、1.15 m、1.17 m和1.5 m。(2)数值模拟揭示巷道围岩破碎区深度范围为0.92~1.63 m,平均为1.20 m;塑性区深度范围为1.48~2.50m,平均为1.87 m;不同地层围岩损伤区深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灯影组>栖霞—茅口组>宰格组>大塘组>摆佐组。(3)不同地层围岩承载区厚度差别不大,但承载区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关键承载区厚度范围为1.09~1.34 m,平均为1.28m;关键承载区的内边界深度范围为1.22~2.18 m,平均为1.58 m;不同地层围岩关键承载区深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灯影组>栖霞—茅口组>宰格组>大塘组>摆佐组。研究表明:在巷道规格及所处环境相同条件下,岩体强度是影响围岩承载结构和巷道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岩体强度越大,承载区深度越小,损伤区深度越浅,围岩变形量越小,巷道越稳定;对于锚杆支护,锚杆有效长度等于围岩关键承载区的内边界深度是比较合理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巷道支护 围岩控制 承载结构 松动圈 高应力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支卸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化敏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祖洸 孙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形成浅部连续承载结构;锚索主要作用于深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的稳定煤体,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续稳定承载结构;进一步明确了锚杆、锚索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以高预紧力、高强“锚-网-索”支护为基础,以坚硬顶板井下磨料水射流切顶卸压、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槽卸压为辅的“支卸协同”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700 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支卸协同 双层连续承载结构
下载PDF
巷道底板受力特征及其拱结构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盼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79-81,共3页
针对应力型巷道底鼓,分析认为巷道开挖后,底板在从上到下依次破坏的过程中会在巷道底板中形成一个隐形的仰拱结构,使巷道底板围岩保持相对平衡状态而不再继续向深部发育。建立了巷道底板仰拱结构的力学模型,推导了巷道底板拱结构能保持... 针对应力型巷道底鼓,分析认为巷道开挖后,底板在从上到下依次破坏的过程中会在巷道底板中形成一个隐形的仰拱结构,使巷道底板围岩保持相对平衡状态而不再继续向深部发育。建立了巷道底板仰拱结构的力学模型,推导了巷道底板拱结构能保持稳定而不再向深部发育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从阻止拱结构向深部发育的角度,讨论了巷道底鼓防治技术的一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底鼓 围岩控制 拱结构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20
作者 范希杰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142-144,172,共4页
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对综采工作面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概述,明确了围岩控制技术在综采工作中的重要性;然后,对目前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围岩稳定性、支护... 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对综采工作面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概述,明确了围岩控制技术在综采工作中的重要性;然后,对目前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围岩稳定性、支护材料选择、支护结构设计等方面;最后,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期提高煤矿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围岩控制 技术问题 支护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