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唐内诸司使与威远军使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8
1
作者
杜文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8,52,共5页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孺
研究成果
史学家
宦官
唐代
墓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礼容到礼教:中国中古士族家法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国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容
礼教
唐代
山人
内诸司使
家族世系
陈寅恪
唐长孺
《桃花源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山人”考论
被引量:
4
3
作者
牟发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4,52,共5页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人
考论
唐代
山林
隐士
隐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继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2,共4页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陈寅恪
唯物史观
唐长孺
两个维度
社会
解读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遗钱三十万属郡守钱闻诗建礼圣殿”说辨误
被引量:
2
5
作者
顾宏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清人毛德琦提出朱熹任浙东提举时"遗钱三十万,属军守钱闻诗"建白鹿洞书院礼圣殿后,后人多引用之,几被视为定论,甚至有人认为此钱乃属宋廷用于赈济浙江灾荒的"赈粜款",而被朱熹所挪用。据相关史料,从史料来源、宋代...
清人毛德琦提出朱熹任浙东提举时"遗钱三十万,属军守钱闻诗"建白鹿洞书院礼圣殿后,后人多引用之,几被视为定论,甚至有人认为此钱乃属宋廷用于赈济浙江灾荒的"赈粜款",而被朱熹所挪用。据相关史料,从史料来源、宋代制度、朱熹自记浙东赈济事实等方面来看,此说显非史实,乃属后人不明宋代制度、加上误读史料而致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礼圣殿
赈粜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重城”的再现与明太祖的制度建构——明初亲王宫殿与地方城市
6
作者
白颖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8,共5页
以中国古代城市中的"二重城"制度为切入点,关注明代初年地方城市中王国都城的二重结构;通过对其空间建构方式的分析,认为明代"二重城"的空间建构,与《周礼》文本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是明洪武朝的礼制革新中对古代...
以中国古代城市中的"二重城"制度为切入点,关注明代初年地方城市中王国都城的二重结构;通过对其空间建构方式的分析,认为明代"二重城"的空间建构,与《周礼》文本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是明洪武朝的礼制革新中对古代礼制经典文本的解读与阐释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城”
制度建构
明代
亲王宫殿
地方城市
王府
原文传递
洪武朝的礼乐制作与明代宫廷戏剧的复苏
被引量:
2
7
作者
郑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明朝开国首开礼乐二局以重建礼乐规范,本着制乐以节乐的礼乐原则和功利性的礼乐观,洪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乐制作,如制定礼书乐典,设立太常寺、教坊司、钟鼓司等礼乐机构,建立以教坊司为核心的乐籍制度等,意在通过礼乐制作,将本属于俗...
明朝开国首开礼乐二局以重建礼乐规范,本着制乐以节乐的礼乐原则和功利性的礼乐观,洪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乐制作,如制定礼书乐典,设立太常寺、教坊司、钟鼓司等礼乐机构,建立以教坊司为核心的乐籍制度等,意在通过礼乐制作,将本属于俗乐的乐府小令、杂剧百戏等纳入到雅乐系统,以雅乐规范俗乐,并最终实现礼乐一统的目的。而这一系列礼乐制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杂剧戏曲等俗乐的兴起开了方便之门,宫廷戏剧在洪武朝开始趋于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
礼乐制作
宫廷戏剧
复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履与礼:汉晋等级秩序的立足点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子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1-71,124,共12页
自上古时代起,"礼"与"法"结合,共同成为确定社会秩序的支柱。可以看到,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支持站立与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足",被规范了以"礼"为崇高名义的严格制度。以汉晋时期为例,关于"...
自上古时代起,"礼"与"法"结合,共同成为确定社会秩序的支柱。可以看到,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支持站立与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足",被规范了以"礼"为崇高名义的严格制度。以汉晋时期为例,关于"履"的规格设定,成为体现社会地位的表现之一。"赐带剑履上殿",是执政集团顶端人物的特权。由"孔子履"收藏于西晋武库,可知这一历史文物具有重要文化象征符号的意义。"跣足"作为礼制规定的动作,通常也表示谢罪态度。这是与身份低下者的行走方式一致的。政治制度对社会人生的全面规范,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范式。足底的"履"与头顶的"冠"同样,共同成为标志于个人身体的等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礼
履
剑履上殿
孔子履
跣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唐内诸司使与威远军使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8
1
作者
杜文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8,52,共5页
文摘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关键词
唐长孺
研究成果
史学家
宦官
唐代
墓志
Keywords
ritual
propriety
Confucian
ethic
Tang
Dynasty
hermit
palace
officials
family
tree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礼容到礼教:中国中古士族家法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国刚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摘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关键词
礼容
礼教
唐代
山人
内诸司使
家族世系
陈寅恪
唐长孺
《桃花源记》
Keywords
ritual
propriety
Confucian
ethic
Tang
Dynasty
hermit
palace
officials
family
tree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山人”考论
被引量:
4
3
作者
牟发松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4,52,共5页
文摘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关键词
山人
考论
唐代
山林
隐士
隐逸
Keywords
ritual
propriety
Confucian
ethic
Tang
Dynasty
hermit
palace
officials
family
tre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继民
机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2,共4页
文摘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内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随后兴起的理学,则是针对业已下移普及的礼法文化完成了一次理论化重建。牟发松对唐代"山人"作了考论,他认为,唐代"山人"大抵可分为为皇室神圣化、王朝正当化提供宗教论证型,身在山林、心在朝阙、走终南捷径型,参与政治又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型,以服食、医药等致长术之术为主的专业型。不过就"山人"身份的本来意义而言,应该是处山林之远,以在野的身份与朝廷之士相对。杜文玉根据《刘中礼墓志铭》等资料对唐代内诸司使中的牛羊使、武德使、客省使等使职职能作了补充研究,并对威远军的设置与罢废以及威远军使的设置情况作了详尽考述,指出了威远军使与监威远军使的区别。孙继民认为,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是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在解读《桃花源记》过程中,陈寅恪是开拓者,并给后来者以启示;而唐长孺则是踵继者,自质疑始,又在质疑中继承,同时蕴涵超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陈寅恪
唯物史观
唐长孺
两个维度
社会
解读
魏晋南北朝
Keywords
ritual
propriety
Confucian
ethic
Tang
Dynasty
hermit
palace
officials
family
tree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遗钱三十万属郡守钱闻诗建礼圣殿”说辨误
被引量:
2
5
作者
顾宏义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文摘
清人毛德琦提出朱熹任浙东提举时"遗钱三十万,属军守钱闻诗"建白鹿洞书院礼圣殿后,后人多引用之,几被视为定论,甚至有人认为此钱乃属宋廷用于赈济浙江灾荒的"赈粜款",而被朱熹所挪用。据相关史料,从史料来源、宋代制度、朱熹自记浙东赈济事实等方面来看,此说显非史实,乃属后人不明宋代制度、加上误读史料而致误。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礼圣殿
赈粜款
Keywords
ZHU
Xi
ritual
palace
Bailudong
Academy
money
for
relief
supply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重城”的再现与明太祖的制度建构——明初亲王宫殿与地方城市
6
作者
白颖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出处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8,共5页
基金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开放课题项目(KLUAHC1507)
文摘
以中国古代城市中的"二重城"制度为切入点,关注明代初年地方城市中王国都城的二重结构;通过对其空间建构方式的分析,认为明代"二重城"的空间建构,与《周礼》文本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是明洪武朝的礼制革新中对古代礼制经典文本的解读与阐释的结果。
关键词
“二重城”
制度建构
明代
亲王宫殿
地方城市
王府
Keywords
double-walled
city
ritual
system
Ming
dynasty
palace
of
prince
local
cities
分类号
TU-09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洪武朝的礼乐制作与明代宫廷戏剧的复苏
被引量:
2
7
作者
郑莉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文摘
明朝开国首开礼乐二局以重建礼乐规范,本着制乐以节乐的礼乐原则和功利性的礼乐观,洪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乐制作,如制定礼书乐典,设立太常寺、教坊司、钟鼓司等礼乐机构,建立以教坊司为核心的乐籍制度等,意在通过礼乐制作,将本属于俗乐的乐府小令、杂剧百戏等纳入到雅乐系统,以雅乐规范俗乐,并最终实现礼乐一统的目的。而这一系列礼乐制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杂剧戏曲等俗乐的兴起开了方便之门,宫廷戏剧在洪武朝开始趋于复苏。
关键词
洪武
礼乐制作
宫廷戏剧
复苏
Keywords
Hong
Wu
ritual
and
music
productions
palace
theatre
revival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履与礼:汉晋等级秩序的立足点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子今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1-71,124,共12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0XNL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自上古时代起,"礼"与"法"结合,共同成为确定社会秩序的支柱。可以看到,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支持站立与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足",被规范了以"礼"为崇高名义的严格制度。以汉晋时期为例,关于"履"的规格设定,成为体现社会地位的表现之一。"赐带剑履上殿",是执政集团顶端人物的特权。由"孔子履"收藏于西晋武库,可知这一历史文物具有重要文化象征符号的意义。"跣足"作为礼制规定的动作,通常也表示谢罪态度。这是与身份低下者的行走方式一致的。政治制度对社会人生的全面规范,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范式。足底的"履"与头顶的"冠"同样,共同成为标志于个人身体的等级特征。
关键词
汉晋
礼
履
剑履上殿
孔子履
跣足
Keywords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the
ritual
the
shoes
bring
swords
and
shoes
to
the
palace
shoes
of
Confucius
Barefoot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唐内诸司使与威远军使研究的几个问题
杜文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礼容到礼教:中国中古士族家法的社会变迁
张国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唐代“山人”考论
牟发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史观与唯物史观:陈寅恪、唐长孺解读《桃花源记》的两个维度
孙继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朱熹“遗钱三十万属郡守钱闻诗建礼圣殿”说辨误
顾宏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二重城”的再现与明太祖的制度建构——明初亲王宫殿与地方城市
白颖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7
洪武朝的礼乐制作与明代宫廷戏剧的复苏
郑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履与礼:汉晋等级秩序的立足点
王子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