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水库型湖泊中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差异 被引量:64
1
作者 卢松 江韬 +5 位作者 张进忠 闫金龙 王定勇 魏世强 梁俭 高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6-523,共8页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了两个典型水库型湖泊(长寿湖和大洪海)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征,结合沿岸生态系统差异,讨论其对两个湖泊中DOM性质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尤其是人为干扰)是导...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了两个典型水库型湖泊(长寿湖和大洪海)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征,结合沿岸生态系统差异,讨论其对两个湖泊中DOM性质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尤其是人为干扰)是导致两个水体DOM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两湖水体中DOM均存在4个荧光峰,且长寿湖样本中类蛋白物质含量更高;而大洪海水体中腐殖化程度较高的组分(C峰)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湖DOM样本中类蛋白和类腐殖组分来源不同,而A、C峰代表的类腐殖组分存在共源性.通过荧光参数分析显示,沿岸以森林系统为主的大洪海水体DOM陆源性更强,腐殖化程度高;而长寿湖受两岸农田、果园的输入以及人为排放影响,其水体DOM具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新生DOM含量较高,其荧光特征也反映了该区域水体受人为干扰较大.与其他不同湖泊对比,进一步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类型及人为土地利用是决定水体DOM来源和特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沿岸生态系统 溶解性有机质 天然有机质
下载PDF
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饮江 金晶 +5 位作者 董悦 方淑波 段婷 翟斯凡 陈立婧 张曼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66-1374,共9页
滨水带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 滨水带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水带退化,水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通过对滨水带生态景观功能分析,研究滨水带退化原因与机理,系统归纳了国内外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生境恢复、生物廊道恢复、景观格局美化和水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今后滨水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基于生态学、景观学、水力学、土力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定量分析、配置方法。最后指出,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需进一步分析我国水岸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细化滨水深槽-浅滩序列、量化滨水植被配置宽度与生物多样性关系、深化稳定化长效管理技术等,为我国退化滨水生态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以全面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带 水岸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水生植物 生境 生态廊道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实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封福记 杨海军 于智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以流经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的中小河流为对象,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以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为核心,根据恢复生态学人为设计理论采用工程和植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初始河岸生态系统.并着重对其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动...  以流经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的中小河流为对象,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以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为核心,根据恢复生态学人为设计理论采用工程和植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初始河岸生态系统.并着重对其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动态、定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设计理论 工程和植物技术 河岸生态系统
下载PDF
水岸带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4
作者 冯育青 王莹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131,共5页
水岸生态系统是介于陆地与河流、湖泊、溪流或水塘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水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水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城市水岸多使用混... 水岸生态系统是介于陆地与河流、湖泊、溪流或水塘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水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水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城市水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结果导致水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水岸连接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退化水岸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较为复杂,我国水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为此,笔者总结目前国内外有关水岸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对我国水岸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岸生态系统 岸坡植被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与重建
下载PDF
河岸带农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温榆河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二辉 方晓 +2 位作者 马丽 杨小燕 杨喜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85-3794,共10页
弃耕地撂荒是土壤与植被向自然方向进行的次生演替,研究河岸带土壤撂荒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恢复和重建由农田干扰导致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以河岸带农地为对照,不同撂荒年限(撂荒2年、撂荒8年、撂荒10年)... 弃耕地撂荒是土壤与植被向自然方向进行的次生演替,研究河岸带土壤撂荒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恢复和重建由农田干扰导致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以河岸带农地为对照,不同撂荒年限(撂荒2年、撂荒8年、撂荒1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撂荒年限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均呈现撂荒10年>撂荒8年>农田>撂荒2年;土壤中磷含量呈现撂荒10年>撂荒8年>撂荒2年>农田;农田和各撂荒年限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规律,但土壤碳和氮差异的显著性比磷明显。(2)河岸带土壤中C/N、C/P的均值均呈现:撂荒10年>农田>撂荒8年>撂荒2年趋势。N/P的均值呈现:撂荒10年(0.78)>农田(0.77)>撂荒8年(0.77)>撂荒2年(0.67),表明N是本研究区河岸带植被恢复的限制性营养元素。(3)河岸带农田和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碳、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耦合线性关系,而碳与磷、氮与磷之间的线性拟合程度相对较低。(4)在农田撂荒演替的初期阶段(2年),土壤的容重没有显著的变化,而随着撂荒时间的增加(8年和10年),土壤容重均有显著的降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农田撂荒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生态恢复
下载PDF
6种挺水植物对水位梯度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茜靥 金晶 +3 位作者 兰燕月 黎臻 花文凤 张饮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7,共9页
选择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s)、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共6种常见挺水植物,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5~... 选择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s)、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共6种常见挺水植物,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5~150 cm)对6种挺水植物外伤症状、株高、分株数、存活率、发芽率、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黄花鸢尾出现一定外伤症状外,其余5种挺水植物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生长较好,有较高存活率和发芽率。(2)花菖蒲在水位30 cm、美人蕉在60 cm、再力花和水葱在100 cm均有较高的株高、分株数、存活率和发芽率。(3)花菖蒲、泽苔草、黄花鸢尾的叶绿素含量在水位-5~0 cm达到最大,水位升高,含量下降;与之相反,美人蕉在水位90 cm、再力花和水葱在水位100 cm时叶绿素含量最高。(4)6种挺水植物在水淹胁迫的水深梯度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SOD。实验前期(10 d),不同水位梯度下6种挺水植物叶片SOD活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随着对不同水位梯度环境的适应,SOD开始回升;花菖蒲(-5~45 cm)、美人蕉(-5~90 cm)在水淹与干旱处理下,叶片SOD活性均高于零水位;再力花和水葱随着水位(-5~100 cm)降低SOD活性升高,水位-5 cm时达到最高,分别提高了40.57%和63.79%;泽苔草在各水位下(-5~45 cm)SOD最终与零水位基本持平;黄花鸢尾各水位下保持稳步上升趋势。(5)6种挺水植物在实验前期不同水位梯度MDA含量均有所提升,中后期呈现下降态势。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泽苔草适应各水位胁迫,花菖蒲和黄花鸢尾在低水位生长较好,美人蕉、再力花和水葱能较好地适应高水位环境,6种植物均可用于滨水带生态修复。本研究为湿地生态修复植物选择、水生植物生长水位联动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水位梯度 生理指标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的影响——以北京地区温榆河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二辉 孙然好 +3 位作者 陈利顶 王赵明 肖峻 时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5-1321,共7页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也是一个敏感和脆弱的生态区域。由于受河道周边人类活动的干扰,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北京市地区的温榆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岸带7种植被类型...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也是一个敏感和脆弱的生态区域。由于受河道周边人类活动的干扰,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北京市地区的温榆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岸带7种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土壤,尤其是0~5 cm土层,而对5 cm以下土层的影响相对较小。(2)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植被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如自然草地、退耕撂荒地和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的速率明显高于农田生态系统。(3)在0~30 cm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杨树林(9.54 g.kg 1)、自然荒草地(9.33 g.kg 1)、梨树果园(9.18 g.kg 1)、火炬树林地(8.89 g.kg 1)、退耕撂荒地(7.91 g.kg 1)、玉米地(7.22 g.kg 1)和黄豆地(7.17g.kg 1);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荒草地(1.30 g.kg 1)、杨树林(0.91 g.kg 1)、梨树果园(0.90g.kg 1)、火炬树林地(0.83 g.kg 1)、退耕撂荒地(0.80 g.kg 1)、玉米地(0.72 g.kg 1)和黄豆地(0.70 g.kg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植被类型 人类干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下载PDF
湖滨带直立式硬质驳岸特征与生态景观构建模式探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金晶 张饮江 +4 位作者 董悦 李岩 曹世伟 刘晓培 翟斯凡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2,共7页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具较高的环境、生态、经济及美学价值。但近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多数湖岸建设与改造,忽略了直立式驳岸对湖滨带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湖滨带退化,水生植物消失,生物群落丧失,湖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具较高的环境、生态、经济及美学价值。但近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多数湖岸建设与改造,忽略了直立式驳岸对湖滨带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湖滨带退化,水生植物消失,生物群落丧失,湖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基于淀山湖湖滨带直立式驳岸带来的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分析了水位多变下直立式驳岸型淀山湖湖滨带构建难点,创新阶梯型植物床和消浪、防浪等湖滨带生态景观构建技术,探索出湖滨带直立式驳岸生态景观构建的新模式,实现湖滨带直立式驳岸水生态系统净化与生态景观的有机融合,为我国退化湖滨带生态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直立式护岸 阶梯型植物床 水岸生态系统 淀山湖
原文传递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区分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夜晚碳通量 被引量:9
9
作者 孙伟 David Williams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71-277,共7页
河岸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涡度相关技术虽然能够被用来测量整个生态系统的净碳通量,但是,把净碳通量区分为组分通量的贡献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能够把净碳通量区分为具有不同同... 河岸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涡度相关技术虽然能够被用来测量整个生态系统的净碳通量,但是,把净碳通量区分为组分通量的贡献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能够把净碳通量区分为具有不同同位素特征的组分通量。实验结果表明,因为考虑了同位素及CO2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传统的Ordinary Least Square法相比,Bayesian法所获得的生态系统夜间呼吸释放CO2的同位素值(δ13CR)显著减小了标准误差。δ13C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受土壤含水量和大气水汽压亏缺(VPD)的影响。δ13CR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与VPD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2006年和2007年生长季,以及2005年旱季,土壤呼吸对夜晚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的贡献约为80%。2005年雨季,土壤呼吸只占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的40%左右。年际间土壤呼吸的贡献率的变化很有可能是2006年的水淹造成的。因为,通过沉降作用,水淹可以为C4草地生态系统提供额外的可供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R 通量区分 Bayesian法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河岸生态系统 C4草地
下载PDF
黄河下游4种典型草本植物与土壤碳、氮含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瑞香 李强 +2 位作者 冯雪琦 赵星辉 郭二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5-72,95,共9页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河岸带典型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碳、氮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旨在为黄河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黄河河岸带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河岸带典型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碳、氮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旨在为黄河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黄河河岸带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地肤(Kochia scoparia)和莎草(Cyperus rotundus)4种典型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的碳、氮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探讨河岸带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根系与土壤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关系。【结果】(1)莎草地上部分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草本植物(P<0.05),芦苇地上部分碳氮比显著高于拂子茅和莎草(P<0.05);4种植物的根系C、N含量及碳氮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芦苇土壤C、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而芦苇草地土壤碳氮比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3)4种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C、N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根系C含量与土壤C、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而植物地上部分C、N含量和根系N含量与土壤C、N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4种典型草本植物显著影响了土壤的C、N含量,芦苇和拂子茅具有相对较高的固碳和固氮潜力。研究区土壤C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N均值表明N是研究区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植被恢复易受到土壤N含量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生态系统 黄河下游 草本植物 土壤 碳、氮含量
下载PDF
广州城市河岸带环境及最佳管理措施BMPs应用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新雨 张太平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864,共7页
近年来国内逐步引进并开发新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用于农村或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国内在BMPs应用时比选决策基本依赖国外经验和系统、国内尚无有效决策系统等问题,文章选择广州市车陂涌、台涌、珠江干道大... 近年来国内逐步引进并开发新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用于农村或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国内在BMPs应用时比选决策基本依赖国外经验和系统、国内尚无有效决策系统等问题,文章选择广州市车陂涌、台涌、珠江干道大学城河段的河岸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三条河涌河岸带各自的具体情况,通过初选、对备选的5项BMPs(植被过滤带、植草沟、入渗沟、砂滤系统和透水性铺面)进行比选,并确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出适合三条河涌各自的BMPs,初步建立BMPs应用决策程序,形成广州城市河岸带BMPs应用初步方案,为广州应用BMPs控制城市面源污染与河涌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S 面源污染 河岸带 河涌整治
下载PDF
生态设计理念在盐河航道中的应用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永和 罗业辉 +2 位作者 刘晓飞 周敏 柯林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9期151-156,共6页
根据盐河水岸带现状,详细分析护岸横断面的分区防护方式,通过采用适当的植物防护和永久工程相结合,形成既满足固坡要求又能恢复河岸生机的新型护岸结构,为内河航道设计应用生态型护岸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岸生态系统 生态护岸 植被缓冲带
下载PDF
植物生长-耐淹权衡策略及其对河岸带自然恢复的启示
13
作者 邹航 吴胜军 +1 位作者 马茂华 杨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61,共15页
随着国家江河战略的推进,以长江和黄河为代表的河流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已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退化河岸带的生态修复仍未将恢复生态系统过程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未能实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 随着国家江河战略的推进,以长江和黄河为代表的河流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已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退化河岸带的生态修复仍未将恢复生态系统过程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未能实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提升预期目标。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尚未充分了解河岸带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适生策略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及其在岸带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通过综述植物经济学谱特征、适生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河岸带植物生长与耐淹之间权衡策略的独特性及其形成机制。河岸带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调整生存策略,以实现在生长和耐淹之间的资源权衡和优化,这是河岸带系统自组织过程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了基于植物生长-耐淹权衡策略的河岸带自然修复新思路。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植物适生权衡策略的河岸带“最小干预”生态修复原则。通过分析植物适生权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阐明河岸带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启动的阈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实现岸带的生态修复。最后,在探讨河岸带植物适生策略与岸带自然修复之间的关联基础上,对今后河岸带植物适生权衡策略研究以及自然修复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展望。深入探讨河岸带植物的适生策略及其对岸带自然恢复的启示,有助于促进岸带自然恢复,提高岸带的生态系统质量。因此,对于河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生态系统 植物适生策略 植物经济学谱
原文传递
Restoring environmental flows and improving riparian ecosystem of Tarim River 被引量:4
14
作者 Zhang, JieBin Wu, GuiHua +1 位作者 Wang, QiMeng Li, XiaoY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0年第1期43-50,共8页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rtificial oasis enlargement did pose great threat to the natural riparian ecosystems of Tarim River and caused seriously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greater desertification of the Tarim R...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rtificial oasis enlargement did pose great threat to the natural riparian ecosystems of Tarim River and caused seriously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greater desertification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 century. Restoration of the endangered riparian ecosystem requires that environmental flow should be restored through restricted and uncontrolled flow diversion irrigation in tributary areas. Implementation of such restriction needs further the basin-wide re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rough a set of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taken to ensure the water requirement in the tributary and maintain effective flows in Tarim River. As one of evolving HELP (Hydrology for Environment, Life and Policy) basins, the article first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hydrolog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system evolution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Then, those measures for restoring and maintaining environmental flow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long with its applic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issues emerging in implementing those measures are also explored, and then 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Lessons learned could provide a good example for other basin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flow IWRM riparian ecosystem Tarim River HELP
下载PDF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的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贡献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健 黄沈发 +4 位作者 肖绍赜 吴建强 唐浩 沙晨燕 王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4-1592,共9页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壤中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在4种植物样带的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44、53.95 mg·kg^(-1);而深层土壤中则仅为15.57、7.07、19.47 mg·kg^(-1),远低于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且土壤总碳、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2)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C_3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_4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两种特征。两类植物的平均土壤有机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别由表层土壤中的-25.24‰、-22.33‰变化为深层土壤中的-24.35‰、-23.27‰;(3)借助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后发现:不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及有机碳累积速率完全不同。其中百慕大贡献率为12.19%、累积速率为62.79 g·m^(-2)·a^(-1);白花三叶草贡献率14.34%、累积速率为75.34 g·m^(-2)·a^(-1);高羊茅贡献率为35.95%、累积速率为181.84 g·m^(-2)·a^(-1);白茅贡献率为18.51%、累积速率为97.70 g·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生态系统 C3/C4草本植物 土壤有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典型滨岸草地生态系统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健 沙晨燕 +4 位作者 王敏 吴建强 谭娟 齐晓宝 黄沈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31-2238,共8页
通过测定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和白茅等4种典型滨岸草本植物各组织以及不同垂直深度土壤有机质δ^(13)C值,对滨岸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土壤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属于C3植物,... 通过测定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和白茅等4种典型滨岸草本植物各组织以及不同垂直深度土壤有机质δ^(13)C值,对滨岸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土壤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属于C3植物,百慕大、白茅属于C4植物,其茎叶、凋落物和根系各组织间δ^(13)C值无显著差异.C3和C4植物样带表层土壤有机质δ^(13)C值随着土壤深度递增而呈现截然不同的变化特征,这与样带本底δ^(13)C值以及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有关,同时还受植物根系分布深度的影响.植物输入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最主要来源,植物有机体δ^(13)C组成对土壤有机质δ^(13)C值有直接影响,植物各组分δ^(13)C值与土壤有机质δ^(13)C值均存在极显著相关.4种草本植物样带SOC含量与δ^(13)C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C3植物样带SOC含量与δ^(13)C值呈线性负相关,C4植物样带SOC含量与δ^(13)C值呈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生态系统 C3/C4草本植物 土壤有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基于人类需求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以郑州市花园口黄河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灿灿 胡艳芳 +1 位作者 雷雅凯 田国行 《河南科学》 2014年第12期2574-2578,共5页
以郑州市花园口黄河河岸带为例,分析区域内人类需求和河岸带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物质产品生产和景观游憩是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按照综合评... 以郑州市花园口黄河河岸带为例,分析区域内人类需求和河岸带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物质产品生产和景观游憩是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按照综合评价值将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5个等级,即优、良、中、差、很差,研究区综合评价指数为0.69,处于中等.根据评价结果和现场调查内容,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人类需求 评价 郑州花园口 黄河
下载PDF
Socio-Economic Drivers of Degradat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 on Conservation of River Lumi Riparian Ecosystem in Kenya 被引量:1
18
作者 Leila A. Ndalilo Bernard K. Kirui Elias K. Maranga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0年第3期307-319,共13页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iparian forests ecosystems play significant role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provision of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support local livelihoods. However,...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iparian forests ecosystems play significant role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provision of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support local livelihoods. However, riparian ecosystems are threatened by degradation attributed to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their associated impact on riparian degradation is essential for designing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se ecosystem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at drive degradat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 on conservation of River Lumi riparian ecosystem.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Focus Group Discussion (FGDs)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rop farming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were the main sources of livelihood practiced by 84% and 70% of the households respectively. Consequently,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33%), over-grazing coupled with influx of livestock from private ranches and neighbouring pastoralist Maasai community (20%), and deforestation fuelled by population increase (17%) were the main drivers of degradation in River Lumi riparian ecosystem.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bout 91% of the adjacent communities are dependent on River Lumi for their sustenance and their livelihoods will be affected by continued degradation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m;thus there is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ystems to conserve River Lumi riparian ecosystem.</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Lumi riparian ecosystem SOCIO-ECONOMIC Degradation and Conservation
下载PDF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杨海军 内田泰三 +1 位作者 盛连喜 王德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基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修建的河流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及施工的方便性而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从而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受损河岸生...  基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修建的河流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及施工的方便性而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从而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开展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 生态设计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用芦苇恢复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工程化方法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海军 张化永 +2 位作者 赵亚楠 封福记 于智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我国中小河流的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多采用混凝土护岸 ,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 ,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 ,导致河流污染严重 ,生态作用越来越小。本研究提出一种用芦苇恢复受损河岸的工程化方法 ,以解决恢复受损河岸时成本高 ,... 我国中小河流的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多采用混凝土护岸 ,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 ,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 ,导致河流污染严重 ,生态作用越来越小。本研究提出一种用芦苇恢复受损河岸的工程化方法 ,以解决恢复受损河岸时成本高 ,破坏了芦苇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和芦苇不便于运输的问题。其优点在于 :在保证能够达到防止河岸崩塌及侵蚀的同时 ,在河岸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 ,创造出动植物及微生物能够生存的多孔隙河岸工程生态结构 ;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 ,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 ,快速恢复受损河岸的芦苇群落及其生态环境 ;此方法在减少劳力、时间和成本的基础上 ,能够更容易恢复浅水带和河岸缓冲带芦苇群落 ,构建出一个芦苇繁茂的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恢复 芦苇 工程化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