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与法治政府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德林 王国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合法、合理的环境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设也有助于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环境行政执法无法可依、环境行政执法主体缺乏必要的自行强制执行权和政府责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合法、合理的环境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设也有助于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环境行政执法无法可依、环境行政执法主体缺乏必要的自行强制执行权和政府责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后提出了结合环境行政执法的实际适当加快相关立法的进度、赋予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以自行强制执行权和强化法律责任等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执法 法治政府 强制执行权
下载PDF
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 被引量:7
2
作者 宋永新 夏桂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95-103,共9页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而贸易自由化的原则赋予了跨国公司较多的权利而很少规定义务,在它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往往以侵犯国际人权的方式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日益受...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而贸易自由化的原则赋予了跨国公司较多的权利而很少规定义务,在它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往往以侵犯国际人权的方式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生命权、劳工权、环境权等领域,对其所应当承担的国际人权义务正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但是就现存的国际人权责任模式,无论是内部模式还是外部模式,都不足以对跨国公司的侵权行为进行规制。要强化跨国公司的责任承担模式,可以在联合国和WTO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将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纳入WTO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权义务 国际人权责任 国际人权责任机制
下载PDF
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民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63,共5页
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都承认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而我国民法和合同法均不承认其效力。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经验,规定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我国法律应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 合同相对性规则 利益第三人 强制执行权
下载PDF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 被引量:2
4
作者 佟桂玲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3-45,101,共4页
合同相对性原则削足适履的做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契约法的封闭化。经过新自然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的历次法哲学运动的洗礼,第三人利益合同得到承认并构成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强烈冲击。资本主义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都承认一般意义上的第三... 合同相对性原则削足适履的做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契约法的封闭化。经过新自然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的历次法哲学运动的洗礼,第三人利益合同得到承认并构成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强烈冲击。资本主义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都承认一般意义上的第三人利益合同,而我国民法和合同法均不承认其效力。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经验,建立一般意义上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利益合同 相对性原则 法哲学 法律效力
下载PDF
新形势下开展南沙岛礁的海上维权执法工作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焕彪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5-30,37,共7页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中国海权复兴提供了战略依据。南海争端成为域外国家利用和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南沙岛礁建设的力量投入,策略上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改变了维权斗争的不利态势。中...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中国海权复兴提供了战略依据。南海争端成为域外国家利用和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南沙岛礁建设的力量投入,策略上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改变了维权斗争的不利态势。中国海警作为维护国家海权的中坚力量,应当加强与海军、涉海机构和民间力量的协同配合,在新形势下强化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存在,依法管控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维护我岛礁主权及海洋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维权执法 陆海统筹
下载PDF
涉外维权执法舰船正面冲突中通信干扰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世雄 叶耕豪 《公安海警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17,共7页
运用通信干扰破坏对方指挥网络,从而瓦解对方组织指挥体系、遏制其内部的行动协同,可为我海警舰船在涉外维权执法正面冲突行动中获取战术优势。正面冲突过程中实施通信干扰,应综合考虑双方兵力分布态势、干扰机性能、干扰对象通信方式... 运用通信干扰破坏对方指挥网络,从而瓦解对方组织指挥体系、遏制其内部的行动协同,可为我海警舰船在涉外维权执法正面冲突行动中获取战术优势。正面冲突过程中实施通信干扰,应综合考虑双方兵力分布态势、干扰机性能、干扰对象通信方式、海上干扰作用距离等因素,视情选用合适的干扰样式,灵活实施干扰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警 维权执法 正面冲突 通信干扰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799
7
作者 吴超鹏 唐菂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139,共15页
知识产权制度及在其保护下的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研究我国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表... 知识产权制度及在其保护下的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研究我国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专利产出和研发投资的增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可以通过减少研发溢出损失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两条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当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较强时,企业专利产出对未来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综合本文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财务绩效,以科技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创新 研发溢出 财务绩效
原文传递
间接执法成本、间接损害与选择性执法 被引量:84
8
作者 戴治勇 杨晓维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102,共9页
在法律体系已经相对完备的情况下,学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执法层面,并以直接执法成本解释许多法律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现象。然而现实中的执法问题,并不仅限于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而经常是执法者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案件有选择性地采取... 在法律体系已经相对完备的情况下,学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执法层面,并以直接执法成本解释许多法律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现象。然而现实中的执法问题,并不仅限于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而经常是执法者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案件有选择性地采取不同的执法强度,既有执法不严,也有过度执法、以政策替代法律的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这种选择性执法现象,是作为执法主体的政府面临情势变化,为降低包括间接执法成本和间接损害的总成本,运用剩余执法权以保证实现其政治、经济及社会目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执法 剩余执法权 间接执法成本 间接损害
原文传递
中国海洋管理和执法力量整合后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3
9
作者 史春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共8页
2013年的中国海洋管理和执法力量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海上执法维权效率和海洋管理立法水平,促进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及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但中国海洋管理和执法力量整合后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有关机构职能和权... 2013年的中国海洋管理和执法力量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海上执法维权效率和海洋管理立法水平,促进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及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但中国海洋管理和执法力量整合后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有关机构职能和权限需要重新界定或调整,相关配套法规需要制订或修订,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以及执法装备需要改善。时此应有清醒的认识,要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调整有关涉海机构的设置,进一步完善海洋法规体系和加强海上执法能力建设,借鉴国际海洋管理和执法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综合管理 执法力量整合 执法维权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被引量:23
10
作者 易倩 卜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1,共7页
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重新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指数,利用2001—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各省企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能够促进中国各省的技... 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重新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指数,利用2001—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各省企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能够促进中国各省的技术创新,且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非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发明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越强,各省的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提升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下载PDF
论我国《海警法》的实施、影响与完善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小妹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24-133,共10页
为加快完成我国海洋管理机构改革任务,明晰中国海警局海上维权执法工作的职责、程序等内容,我国制定了《海警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充实我国海洋法律制度、提升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重要意义。但一些国家尤其是美... 为加快完成我国海洋管理机构改革任务,明晰中国海警局海上维权执法工作的职责、程序等内容,我国制定了《海警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充实我国海洋法律制度、提升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重要意义。但一些国家尤其是美日等国,对我国《海警法》的有关内容,如国家"管辖海域"范围、"使用武器"的条件、"海警执法船舶"的属性等,存在认为其违反国际法的"评判"和"担扰"。为消除这种误判和误解,我国需要对《海警法》的有关内容作出符合国际海洋法的系统性解释和说明,也需要对有关国内海洋法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完善,以及加快与其他国家之间关于海洋权益争议的磋商进程、增强与他国海上执法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等,从而更好地实现《海警法》的立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警法》 海上维权执法 管辖海域防卫作战任务
下载PDF
浅谈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莹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近几年来,暴力袭警等侵犯警察执法权益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分析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和法律方面的。对此,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警察维权意识,加强民警的培训与训练,提高抵制侵害的能力和战斗力,完善警务装备体系;同... 近几年来,暴力袭警等侵犯警察执法权益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分析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和法律方面的。对此,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警察维权意识,加强民警的培训与训练,提高抵制侵害的能力和战斗力,完善警务装备体系;同时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完善立法,为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提供法律支持以及建立并发挥警察执法权益保护专门组织的作用,也是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执法权益 保障
下载PDF
从袭警事件看警察权益的保障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秀荣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1-84,共4页
警察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暴力袭警却在一段时期内呈上升势头,其影响十分恶劣,破坏了法治国家的执法环境,使老百姓失去了安全感。究其原因主要有:立法上的欠缺,打击的不力,民警执法素质的低劣、对&qu... 警察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暴力袭警却在一段时期内呈上升势头,其影响十分恶劣,破坏了法治国家的执法环境,使老百姓失去了安全感。究其原因主要有:立法上的欠缺,打击的不力,民警执法素质的低劣、对"人性化"执法的误读、警察职能的泛化以及当前执法环境的复杂化。只有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严惩暴力袭警犯罪,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使老百姓拥有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执法权益 保障机制
下载PDF
从北极日出号案析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执法权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永红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7年第3期144-157,共14页
2015年8月,《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下的仲裁庭就荷兰诉俄罗斯北极日出号案作出的实体裁决首次对于专属经济区中沿海国的执法权及其所受到的限制进行了系统而明确的解释,特别是仲裁庭对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严格意义上的执法权与广义上的执... 2015年8月,《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下的仲裁庭就荷兰诉俄罗斯北极日出号案作出的实体裁决首次对于专属经济区中沿海国的执法权及其所受到的限制进行了系统而明确的解释,特别是仲裁庭对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严格意义上的执法权与广义上的执法权进行了区分,并突破性地明确了沿海国为保护其对非生物资源勘探、开发及利用的主权权利享有执法权。表明《海洋法公约》虽未对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上的执法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规定,但是沿海国仍可为了保护其主权权利与利益享有执法权。这对于中国作为沿海国如何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专属经济区行使执法权并处理好与非沿海国的权利冲突及中国作为非沿海国在别国的专属经济区如何保障自己的海洋权益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属经济区 执法权 船旗国管辖 航行自由
下载PDF
论我国当事人适格的判断——兼谈《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的解释
15
作者 陈国欣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规定的“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本质上是实体当事人概念,这使得我国当事人适格的研究背景与德日颇为不同。从当事人适格的理论功能看,现有研究将第122条第1项解读为我国当事人适格标准是不妥当的;只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规定的“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本质上是实体当事人概念,这使得我国当事人适格的研究背景与德日颇为不同。从当事人适格的理论功能看,现有研究将第122条第1项解读为我国当事人适格标准是不妥当的;只有对《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进行低阶化解释,我国才有探讨当事人适格的理论空间。从文义和体系的角度解释《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的“本案”和“利害关系”,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的起诉条件,并创造出当事人适格探讨的理论空间。以比较法上当事人适格判断标准的四个学说为基础,结合我国现代型诉讼的处理模式,可分析并论证管理处分权说作为我国当事人适格判断标准的妥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适格 正当当事人 利害关系 诉讼实施权 管理处分权
民事强制执行立案审查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不同于起诉立案,执行立案以保障执行行为的顺利推进为目标。我国执行立案在程序上依附于诉讼立案,实践中,因立案审查不规范导致执行效率低下。相较于狭义诉权,执行请求权的公法属性决定其实质审查之必要;加之域外执行合法性要件审查之通... 不同于起诉立案,执行立案以保障执行行为的顺利推进为目标。我国执行立案在程序上依附于诉讼立案,实践中,因立案审查不规范导致执行效率低下。相较于狭义诉权,执行请求权的公法属性决定其实质审查之必要;加之域外执行合法性要件审查之通例,立案登记制改革显然与“执行难”化解相悖离。我国执行立案兼具程序和管理双重价值,不宜采取复式审查结构。立执分离的核心要义在于将具体执行工作事务化,通过执行要件审查程序的剥离,回归执行行为的职权属性。借助于执行立案的单层双阶审查模式,可将我国执行立案要件区分为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后者的审查需要配合卷宗调阅和听证制度。对不予受理执行申请的救济,在赋予申请人异议权、复议权的同时,更应做好分类纾解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立案 执行请求权 立案制度改革 要件审查
原文传递
美国知识产权执法战略及中国应对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丽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美国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的最大输出国,开始从关注知识产权立法转向知识产权执法。美国不仅将知识产权执法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衡量指标体系,而且在单边、双边和区域等层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美国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的最大输出国,开始从关注知识产权立法转向知识产权执法。美国不仅将知识产权执法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衡量指标体系,而且在单边、双边和区域等层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其推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协议),知识产权执法标准都远远超过TRIPS协定所规定的标准。面对美国强力推进超TRIPS知识产权执法的态势,我国应该采取有策略的因应之道,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执法衡量指标体系,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根据自身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执法 TRIPS协定 超TRIPS TPP
原文传递
形式化原则下执行审查规则之检讨——从变更、追加当事人制度展开
18
作者 占善刚 张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执行程序中被奉为圭臬的形式化原则,在实践中屡次出现理解与适用的偏差,导致执行审查流于完全书面审查。民事强制执行立法似乎未能充分考虑本土化执行体系的自洽性,转向与域外执行制度靠拢,实质作用可能式微。实际上,形式审查仍是围绕... 执行程序中被奉为圭臬的形式化原则,在实践中屡次出现理解与适用的偏差,导致执行审查流于完全书面审查。民事强制执行立法似乎未能充分考虑本土化执行体系的自洽性,转向与域外执行制度靠拢,实质作用可能式微。实际上,形式审查仍是围绕实体法律关系的审查方式,但在我国执行体系中需要相称的审查模式与救济手段辅佐才更具实效。作为关键的听证程序,理应从表征省略实质审理的略式程序出发,明确公益性、意思自治性的限制。同时,基于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正当性来源,结合实体法的具体规则是执行审查规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审查权 变更、追加当事人 形式化原则 执行听证 略式程序
下载PDF
“海上执法”概念簇的释义与辨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7-67,共11页
海_上执法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学术界、实务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海_上执法的学术研究中,对其基本学理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海上执法及其相近概念的界定和彼此间关系的分析亟待深入。一般而言,海上执法... 海_上执法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学术界、实务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海_上执法的学术研究中,对其基本学理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海上执法及其相近概念的界定和彼此间关系的分析亟待深入。一般而言,海上执法是一个更为规范和严谨的用语,其与海洋执法、海上行政执法、海上维权执法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特别是海上执法与海上维权执法的关系还处于争论之中,但二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在实践中,海上综合执法、海上联合执法与海上专项执法是最为常见的三种方式。海_上执法的发展应以综合执法为长远目标,并在现阶段推广应用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执法 海上维权执法 海上综合执法 海上联合执法 概念簇
下载PDF
《海警法》涉外应用的相关思考
20
作者 李文杰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海警法》在历经多年的调研、讨论及打磨后得以正式施行,解决了以往中国海上维权执法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且特点突出。同时,《海警法》也引发了个别国家的过度忧虑。在检视、分析《海警法》中的涉外规则后,可以发现其在与国际海洋法... 《海警法》在历经多年的调研、讨论及打磨后得以正式施行,解决了以往中国海上维权执法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且特点突出。同时,《海警法》也引发了个别国家的过度忧虑。在检视、分析《海警法》中的涉外规则后,可以发现其在与国际海洋法规则的衔接方面、相关权利的拓展方面以及执法武力使用规则的细化方面均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对此,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建议同时推进舆论工作与法律工作,即中国在开展外交工作时应注重融入相关法理。在完善立法方面,针对《海警法》中的现有规则,建议从增强其明确性、加强与国内国际涉海法律规则间的接轨等方面入手。在制定配套规则时,应当首要考虑一线人员的实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警法》 管辖海域 维权执法 武力使用 配套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