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建构——基于教育部已核准84所高校章程文本的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何晨玥 金一斌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26,共7页
大学章程是高校内部的"学生权利保障书",在章程文本中设计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意义深远。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根据确定的学生权利话语编码主题,对截至2015年6月教育部网站公布的84所中央部属高校章程文本进行... 大学章程是高校内部的"学生权利保障书",在章程文本中设计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意义深远。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根据确定的学生权利话语编码主题,对截至2015年6月教育部网站公布的84所中央部属高校章程文本进行统计、观察与比较,勾勒出样本章程在学生权利方面各种共识性与差异性话语表现。探寻学生权利话语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意义是文本分析的主要意图,这需要将章程中的学生权利信息置于权利理论、权利观念和权利实践这一法治逻辑体系中,反思其中透射的各种问题。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基于实际对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进行反思性建构,可以从话语语境、话语取向、话语内容、话语思维和话语姿态五个维度去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程 学生权利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环境权理论的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小钢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中国目前的各种环境权理论都没有达致认识主体间的理解、交往和商谈。二十世纪末期的环境权理论具有建构主义的倾向,二十一世纪初的环境权理论不仅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而且更为符合中国精英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倾向。当下中国语境中主... 中国目前的各种环境权理论都没有达致认识主体间的理解、交往和商谈。二十世纪末期的环境权理论具有建构主义的倾向,二十一世纪初的环境权理论不仅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而且更为符合中国精英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倾向。当下中国语境中主张“现实主义者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家们试图在一个弱势的自然主义基础上个体性和群体性地建构中国环境权的公共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认识论 自然主义 建构主义 现实主义 公共话语
原文传递
从权利到治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话语转向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国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4,共5页
综观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多持一种权利话语,视公共文化服务为民众应该享受的一种文化权利。作为人权概念范畴下的文化权利一词,在西方语境中的表达与运用有其相应的规定性和指向性。如果我们未加明确和限定地加以运用,反而会带来学... 综观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多持一种权利话语,视公共文化服务为民众应该享受的一种文化权利。作为人权概念范畴下的文化权利一词,在西方语境中的表达与运用有其相应的规定性和指向性。如果我们未加明确和限定地加以运用,反而会带来学术研究的一种视野遮蔽,忽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意蕴。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关涉文化权利问题,其所内含的独特属性,涉及文化与权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关乎治理话语的议题。因而,在权利话语之外,需要把治理引入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从权利向治理的话语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权利 文化治理 话语转向
下载PDF
权利视角下的旅游权利主体探究——兼与国内若干学者商榷 被引量:8
4
作者 庄晓平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5期116-122,共7页
权利是一个复杂的话语,从权利概念的发展来看,单纯强调权利的道德属性或是法律属性都会使权利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因为法律权利不能自证其身,它必须得到道德原理的支持,而道德权利脱离了法律的保护,将沦为被人任意诠释和篡改的文字。... 权利是一个复杂的话语,从权利概念的发展来看,单纯强调权利的道德属性或是法律属性都会使权利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因为法律权利不能自证其身,它必须得到道德原理的支持,而道德权利脱离了法律的保护,将沦为被人任意诠释和篡改的文字。旅游权利也具有此属性。因此,在解读旅游权利道德属性和法律属性的基础上,来探究旅游权利的内涵与主体是非常必要的。基于目前国内对旅游权利的理解存在的局限———将之窄化为"旅游者权利",而这与旅游权利的属性是背道而驰的。旅游权利不仅指旅游者的权利,还包括了旅游企业及当地居民的权利。尤其对处于被忽视状态的当地居民的权利,唯有正视且关注它,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权利的道德属性与法律属性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道德权利 法律权利 旅游权利 权利主体
下载PDF
大学教师学术话语权意识的缺失 被引量:6
5
作者 龚朝红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2,113,共6页
当前很多大学教师从事的"学术"活动,既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又过分倚重结构和形式,功用色彩明显。这些缺憾,使得教师的学术缺乏"学人"的精神追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行政力量、专家学者掌握了文化资本,形... 当前很多大学教师从事的"学术"活动,既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又过分倚重结构和形式,功用色彩明显。这些缺憾,使得教师的学术缺乏"学人"的精神追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行政力量、专家学者掌握了文化资本,形成了"逻辑权力"进行制约。同时大学教师受到学以致用理念、科学主义泛滥,学术的程式化影响,使得自身的批判和表达能力不断被弱化,学术失去了精神意义上的生命。这种状况反映出教师的学术现状是,在本质上的主动退缩,而其获得的"自由"仅限于形式,缺乏真正的内容和意义。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设法破除一元化话语霸权;其次教师自身须提高主体及批判意识;第三,广泛进行对话和交流,在特定的语境中获得,改变现有的话语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话语权 学术行为 话语次序
下载PDF
四十年来国内权利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戴金龙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8-61,共14页
对权利理论的关注是中国法学研究永恒的课题。从时间维度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界对权利理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至今。每一时期国内学者对权利理论的研究各有其贡献及限度。梳理四十年来... 对权利理论的关注是中国法学研究永恒的课题。从时间维度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界对权利理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至今。每一时期国内学者对权利理论的研究各有其贡献及限度。梳理四十年来国内权利理论研究的历史,就是权利话语在中国从确立、发展到不断完善的历史。然而,四十年来的研究仍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共时性”和“历时性”问题,如意识形态的非学术话语;受现代化权利理论的支配;权利证立规范性依据的缺失等。通过时间脉络梳理四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权利理论的研究历史会发现:几十年来的权利理论研究并未形成一套基于中国法学自身具有解释力的、体系化的规范性权利理论,面对现实发生的诸多权利问题,学界对权利理论的体系性构建仍在逐步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权利理论 权利话语 权利证立 新兴权利
下载PDF
从权利到治理——档案服务研究的话语导向 被引量:6
7
作者 晏秦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1,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服务研究中的权利话语遭遇困境。文章对档案服务研究中的权利话语进行反思,认为存在权利演变成福利、权利导致"权利病"、权利中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脱节等问题。揭示国家治理、档案多元论和社群档案建设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服务研究中的权利话语遭遇困境。文章对档案服务研究中的权利话语进行反思,认为存在权利演变成福利、权利导致"权利病"、权利中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脱节等问题。揭示国家治理、档案多元论和社群档案建设等外部因素正在驱动档案服务研究向治理话语转向。最后,总结出档案服务研究的治理话语应体现在档案服务是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档案服务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过程两个方面。基于以上研究,以期为我国档案服务研究提供初步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治理 档案服务 研究话语
下载PDF
司法判决过程中的道德论证 被引量:6
8
作者 许娟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9,共6页
当非理性民权表达充斥司法判决之时,势必要澄清和阐明司法判决过程中的道德论证,势必要在柔性实证主义(分离命题)和吸纳性整体阐释(统一命题)之间交往商谈,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是可以论证的。在司法判决现实情境之下,道德论证在大前提... 当非理性民权表达充斥司法判决之时,势必要澄清和阐明司法判决过程中的道德论证,势必要在柔性实证主义(分离命题)和吸纳性整体阐释(统一命题)之间交往商谈,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是可以论证的。在司法判决现实情境之下,道德论证在大前提论证中起到经验论证、非实证和非经验论证两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论证 权利话语 理性论辩 程序
原文传递
民主党派话语特点及话语权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怡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79,共4页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的参政党,话语参与是其履职的最重要方式。在长期的履职实践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民主党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特点。执政党在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的文件中,从制度上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行使话...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的参政党,话语参与是其履职的最重要方式。在长期的履职实践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民主党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特点。执政党在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的文件中,从制度上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行使话语权提供了必要的渠道和保证。在话语权的运用过程中,民主党派既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也需要把握一些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话语特点 话语权 民主党派
下载PDF
The Four Categories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Human Right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10
作者 常健 LI Dongli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3期493-511,共19页
In China,the main discourse on human righ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political discourse,policy discourse,institutional discourse,and academic discourse.These four categori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na,the main discourse on human righ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political discourse,policy discourse,institutional discourse,and academic discourse.These four categori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context,content,mode of expression,characteristics,and functions of the discourse.They cannot be simply equated or interchangeable with one another.However,they also rely on,restrict,and promote each other,an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the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one another.It is needed to prevent imbalances,mismatches in context,isolation,and inadequate translation among human rights discourses.Meanwhile,it is essential to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different discourses,where each discourse maintains its own boundaries,refers to one another,and undergoes accurate translation,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ir healthy interrelationships.Exploring appropriat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between discourses is an important and worthwhile topic for research in Chinese human rights discourse.It holds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ademic value in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discourse on human rights policy discourse on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on human rights academic discourse on human rights INTERDISCURSIVITY
下载PDF
权利的互惠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家国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5,共10页
权利,作为一种话语,是现代法学甚至道德话语的基石范畴,在当今法学的研究和法律制度的建构中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权利范畴的历史演化之逻辑过程的分析,指出权利范畴有着特定的社会根基和伦理要求,即权利的互惠性。通过对权... 权利,作为一种话语,是现代法学甚至道德话语的基石范畴,在当今法学的研究和法律制度的建构中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权利范畴的历史演化之逻辑过程的分析,指出权利范畴有着特定的社会根基和伦理要求,即权利的互惠性。通过对权利的互惠性之社会分析,进一步指出权利保护的对象是利益,但其本质不是利益,而是表征处于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利益关系"的一种话语虚构(fiction),是对利益关系中互惠性原则的一种制度化表达,故而权利本质是一种话语。最后,通过对作为话语的权利进行解析,力图表明作为话语的权利范畴和权利制度不能也无法脱离开其历史中凝炼进来的互惠正义的社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互惠性 话语
原文传递
大众媒介与舆论中的社区考古:以权益与话语为视角
12
作者 奚牧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文章通过案例,探讨了在当今中国大众媒介、大众舆论场域有关权益与话语的社区考古议题。可以看到:一方面,虽然在社区考古语境中确实存在“公”强“私”弱的二元结构,但大众媒介、大众舆论仍足以催化社区对于与考古类文化遗产有关权益的... 文章通过案例,探讨了在当今中国大众媒介、大众舆论场域有关权益与话语的社区考古议题。可以看到:一方面,虽然在社区考古语境中确实存在“公”强“私”弱的二元结构,但大众媒介、大众舆论仍足以催化社区对于与考古类文化遗产有关权益的自觉;另一方面,虽然在社区参与对考古类文化遗产的大众媒介、大众舆论语境阐释议题时,官方话语同样强势,但社区阐释中可能的误读与延异分别带来的如身份认同建构与后现代解构,仍展现出社区考古尚存的话语权力的能动性。通过上述探讨,旨在管窥与强调社区考古乃至公众考古有关权益与话语的政治学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考古 大众媒介 大众舆论 权益 话语 公众考古
下载PDF
人权的“内”与“外”(下)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志敏 《人权法学》 2023年第1期1-24,147,148,共26页
“人权”是现代观念,具有久远和深刻的根源,在当前和未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权”思想,在古代并不发达,在近代却占据着社会政治的主导地位,并在当代呈现出复杂的面相。人权的兴衰从根本上(即“内”)出于何种原因,又折射出怎样的思... “人权”是现代观念,具有久远和深刻的根源,在当前和未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权”思想,在古代并不发达,在近代却占据着社会政治的主导地位,并在当代呈现出复杂的面相。人权的兴衰从根本上(即“内”)出于何种原因,又折射出怎样的思想变局(即“外”),需作全面考察。人权因自身的某些先天不足,易于蜕变为空洞的外在性话语。但人权具有内在的本体论根基,它以生存论为基础,是理性的产物,更与神圣法则有着间接而迂远的联系。而在具体的实践中,人权存在着诸多不同的面相或维度。人权不是西方人发明的垄断国际关系的“专利”,而是全面、普遍、永恒和绝对的精神诉求、价值导向、法律规制、伦理主张,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话语 本体论根基 普遍 特殊 义务
下载PDF
日常法治话语:实践意义、理论境遇及中国图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32-40,共9页
日常法治话语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而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相关讨论中,日常法治话语却遭到忽略。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与法治的外来性、法治话语的“自上而下”的建构性及日常法治话语载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日常法治话... 日常法治话语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而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相关讨论中,日常法治话语却遭到忽略。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与法治的外来性、法治话语的“自上而下”的建构性及日常法治话语载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直接导致“法治认同”判断分歧严重,同时消弱了“自下而上”的法治发展动能。借助已有的话语素材和共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与权利话语的相关研究,可以对当下中国日常法治话语状况进行初步判断,并对其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进程中,需要从法治概念系统完善、法治热点事件参与两个层面“回应”日常法治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法治话语 法治认同 权利话语 法治话语体系
下载PDF
Practical Logic and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Efforts to Safeguard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15
作者 魏晓旭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4期722-747,共26页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write a brilliant chapter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century,wherein the nation has sounded a clarion call for safeguarding the right to subsistenc...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write a brilliant chapter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century,wherein the nation has sounded a clarion call for safeguarding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and made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this regard.However,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its systematic discourse of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Chinese theory on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we must base it on China’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reality.Through mining the white papers on human rights progress in China over the years and analyzing Chinese practices recorded thereby,we can figure out the practical logic for the country’s efforts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and with this as a clue,we can further interpret its discourse on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Issues related to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basically solved”and“truly solved”.The former involves the settlement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issu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in fields like food,education,medical care,housing,and drinking water,and the latter corresponds to“improvement”in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While consolidating and upgrading the existing basic rights,China works to enable its people to truly gain a foothold in society and achieve their aspiration for a better life through combining assistance an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nd the efforts of individuals.Understanding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in a dynamic and developmental manner is instrumental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alignment between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and other human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white papers on human rights progress human rights practices human rights discourse
下载PD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lue Book on Human Rights and the Concepts,Discourses and Theories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Symposium Summary
16
作者 常健 YU N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1期152-170,共19页
The China Society of Human Rights Studies and the Human Rights Research Center at Nankai University jointly hosted a seminar on"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lue Book on Human Rights and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C... The China Society of Human Rights Studies and the Human Rights Research Center at Nankai University jointly hosted a seminar on"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lue Book on Human Rights and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Concept,Discourse and Theory"on December 19th,2020.Experts at the meeting expressed their views and discussed the organization,style,and system of the Blue Book on Human Rights;the concept,expression,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discourse;the paradigm,principle,and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theory;and the objectives,paths,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enterp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e Book on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concept human rights discourse human rights theory
下载PDF
Summary of the Seminar Commemorating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lease of the White Paper Entitled Human Rights in China
17
作者 刘秋岑 TIAN Tong(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6期1095-1106,共12页
On November 1,1991,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sued its first white paper entitled Human Rights in China.In the past 30 years,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has developed rap... On November 1,1991,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sued its first white paper entitled Human Rights in China.In the past 30 years,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has developed rapidly,and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On October 15,2021,the Seminar Commemorating the 30;Anniversary of the Release of the White Paper Entitled Human Rights in China was held in Beijing.It focused on three topics: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white paper,its discourse building and its practice.The meeting held that the Chinese human rights philosophy emphasized in the white paper i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path philosophy,and is a typical achievement of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Over the past 30 years since the release of this white paper,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has completed the basic work of theoretical building and path exploration,and meanwhile,China has established a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 and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in line with China’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stage,participated in global human rights cooperation,and contributed Chinese wisdom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world’s human rights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 commemorating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lease of the white paper Human rights in China human rights discourse system human rights practic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operation
下载PDF
建构女性权利的中国话语——评《中国女权主义的诞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岩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由刘禾、丽贝卡·卡尔和高彦颐合作翻译、注释并编辑出版的《中国女权主义的诞生:跨国理论的重要文本》(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3年)汇集了何震的六篇女权主义著述的英译文,同时收录了梁启超和金天翮的两篇女权主义论述的英译文,以... 由刘禾、丽贝卡·卡尔和高彦颐合作翻译、注释并编辑出版的《中国女权主义的诞生:跨国理论的重要文本》(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3年)汇集了何震的六篇女权主义著述的英译文,同时收录了梁启超和金天翮的两篇女权主义论述的英译文,以追寻和挖掘中国本土女性权利与性别平等话语的历史及特点,分析"男女有别""生计"等核心概念的理论意义,并与西方女权主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阐述何震妇女解放思想的历史贡献。但是,片面夸大何震的历史贡献将会忽视同时期许多中国思想家和实践者的集体努力,也难以洞察20世纪初年中国女权主义第一次浪潮丰富而复杂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殷)震 女权 中国话语 男女平等
原文传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权“法理”的新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清望 《人权》 2020年第5期1-14,共14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促进了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人权理论注入新的内涵,超越和发展了传统的人权"法理"。这表现为:将人的全面平等提升的内涵注入人权理论之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促进了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人权理论注入新的内涵,超越和发展了传统的人权"法理"。这表现为:将人的全面平等提升的内涵注入人权理论之中,发展了西方传统的基于人性自由和人的尊严的人权价值观;将人与人之间的互促发展、合作共赢、风险管控等理念注入人权理论之中,拓展了西方传统的基于社会契约和市民社会的社会关系预设,扩大了人与人之间合作的社会基础,发展了人权社会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改变了西方发达国家种族主义和国家"零和博弈"竞争的世界观,赋予了人类和平共享发展机会及成果的人权新内涵,发展了人权世界观。这构成了中国人权的深刻"法理",并形成我国国际人权对话的重要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权 法理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我国人权发展话语分析:以“他是同志”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飚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通过"他是同志"这一话语的语义变化,剖析我国自五四运动至今的人权发展状况,阐明话语与社会情境的关系。"他是同志"的语义从"他是革命党人"、一般称呼语、"他是‘非敌人’"到多义共存(包括&qu... 通过"他是同志"这一话语的语义变化,剖析我国自五四运动至今的人权发展状况,阐明话语与社会情境的关系。"他是同志"的语义从"他是革命党人"、一般称呼语、"他是‘非敌人’"到多义共存(包括"他是同性恋者")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四个历史阶段人权状况从谋取、改善、践踏到全方位促进和保障的发展轨迹。阐述了这一话语对于社会实践领域的积极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话语 同志 社会情境 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