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首次TACE治疗时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家敏 罗小平 +2 位作者 刘曦 何明菊 杨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时右侧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术前判断其是否存在供血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1例原发性肝癌首次行插管化疗栓塞时即行...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时右侧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术前判断其是否存在供血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1例原发性肝癌首次行插管化疗栓塞时即行右侧膈下动脉造影者的MRI或CT、DSA资料,按肿瘤是否有RIPA参与供血分RIPA组与NRIPA组,分析两组病例肿瘤大小、位置、包膜,并对其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1例中RIPA参与肿瘤供血77例(47.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是否累及肝包膜(P=0.034)、肿瘤有无完整包膜(P<0.01)、肿瘤主要部分所在肝段(P<0.01)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类、有无完整包膜及肿瘤主要部分所在肝段为首次TACE治疗时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首次TACE治疗时,当肿瘤为位于肝裸区或膈下的大肝癌,尤其是位于VII段且无完整包膜者,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机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右侧膈下动脉 肿瘤血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右膈下动脉分支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的影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宇西 罗小平 +2 位作者 刘曦 何明菊 杨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2-747,共6页
目的探讨右膈下动脉分支参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供血时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9至2013年行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时造影发现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之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整理RIPA分支参与肿瘤供血时的... 目的探讨右膈下动脉分支参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供血时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9至2013年行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时造影发现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之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整理RIPA分支参与肿瘤供血时的影像特征,并统计分析是否初次治疗、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方式、生长位置等因素与RIPA分支参与供血的相关性。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140例,初次治疗组(A组)63例,再/多次治疗R组(B组)77例,两组间RIPA各分支供血情况(P=0.645)及单次治疗RIPA供血分支数(尸=0.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不同大小的肿瘤之间单次治疗RIPA供血分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病灶部分或全部位于肝裸区者占50.8%(32/63),其中RIPA后支参与供血者占81.2%(26/32)。位于不同位置的肿瘤,RIPA各分支所占供血比例不同:前、外侧支参与S7、S8段肿瘤分别为91.7%(55/60)、95.1%(98/103);后支参与S6、S7段供血为92.5%(98/106);膈脚支参与S4、8段病灶供血为85%(17/20);右肾上腺上动脉参与s6段病灶比例为71.4%(10/14),各供血分支造影图像各有特征。结论R1PA各分支参与供血概率及数量与是否初治无明显关系,其与肿瘤所在位置、大小、是否侵犯包膜密切相关。单次治疗参与供血R1PA分支数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1PA各分支供血概率与病灶所处位置有关,且造影图像各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动脉造影 右膈下动脉
原文传递
右侧膈下动脉起源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参与供血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青云 罗小平 +2 位作者 刘曦 何明菊 杨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变异及其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特征,以期提高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发现有右侧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167例,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6例,年龄28~83(5...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变异及其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特征,以期提高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发现有右侧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167例,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6例,年龄28~83(52.19±11.70)岁。所有DSA图像清晰度满足研究需求,可以准确判断膈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分析右侧膈下动脉的起源及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特征。结果167例右侧膈下动脉起源可分为9型,以起源于腹主动脉及腹腔干为主,双侧膈下动脉可共干或分别起源;参与肝癌血供包括外侧支、前支、后支、心包膈角支,分别为35.3%(59/167)、70.7%(118/167)、33.5%(56/167)、6.0%(10/167),常见右侧膈下动脉前支及外侧支同时参与肿瘤供血,其中右侧膈下动脉为少量供血134例,为主要滋养动脉参与供血3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的直径、部位、治疗次数、性别、年龄与右侧膈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形态变异较多,在原发性肝癌中参与供血发生率高,参与供血形态及范围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右侧膈下动脉 数字血管造影 化疗栓塞 变异 血管
下载PDF
右侧膈下动脉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的影像特征及介入治疗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庭苗 王永华 +1 位作者 金凡志 熊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供血中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并分析3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RIPA分支参与肝癌供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IPA参与肝癌供血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35例RIP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 目的探讨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供血中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并分析3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RIPA分支参与肝癌供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IPA参与肝癌供血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35例RIP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肿瘤主要位于肝右叶,插管成功率达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IPA起源于腹主动脉前壁22例,起自腹腔干开口处12例,起自右肾动脉1例;9例患者第1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时即发现RIPA供血癌灶,病灶均位于肝右叶近膈顶部,直径较大,部分病灶呈浸润性生长;17例患者第2次TACE治疗时发现RIPA供血癌灶;6例患者第3次TACE治疗时RIPA供血癌灶;3例患者第4次TACE治疗时RIPA供血癌灶;经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所有RIPA参与肿瘤血供的侧支血管均栓塞成功。结论RIPA是原发性肝癌重要的侧支血管之一,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选择性RIPA造影对于发现RIPA侧支供血的病灶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右侧膈下动脉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右膈下动脉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傅晓明 刘圣 +1 位作者 施海彬 周卫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0,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右膈下动脉供血介入治疗(TAC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的36例PLC患者的介入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IPA造影,观察RIPA的解剖及供血情况,对参与供血的RIPA行超选择性TACE治疗。结...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右膈下动脉供血介入治疗(TAC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的36例PLC患者的介入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IPA造影,观察RIPA的解剖及供血情况,对参与供血的RIPA行超选择性TACE治疗。结果 36例中RIPA起自腹主动脉前壁17例;起自腹腔动脉开口处9例;起自右肾动脉开口处4例;起自右肾动脉主干6例。RIPA供血PLC表现为病灶对比剂染色淡薄或残缺不全有17例(47.2%);表现为碘油沉积有缺损者有10例(27.8%);表现为肝动脉狭窄、变细或闭塞有6例(16.7%);表现为巨大肿瘤位于右膈下有23例(63.9%);表现为术后AFP不降甚至升高有21例(58.3%)。结论在PLC治疗过程中,重视寻找和栓塞参与PLC供血的RIPA,对提高右膈下动脉供血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右膈动脉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右膈下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长春 董景辉 +4 位作者 安维民 宿贝贝 高原智 李勇武 马威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5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中的表现,探查其解剖与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患者行腹部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种方法进行... 目的:分析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中的表现,探查其解剖与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患者行腹部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种方法进行血管重建,总结RIPA的起源和分布对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指导意义。结果:935例进行右膈下动脉螺旋CT三维重建的病例均可成功显示膈下动脉起源(占100%),其中发自于双侧膈下动脉共干者为163例(占17.4%),单独发自于RIPA者为772例,其中发自于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干、右侧肾及副肾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分别为367(占39.3%)、320例(占34.2%)、196例(占21.0%)、27例(占2.9%)、11例(占1.1%)和14例(占1.5%)。RIPA参与原发性肝癌(HCC)供血者达12.5%(32/25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在介入术前了解右膈下动脉的起源与分布,并判断有无肝癌侧枝供血,对于临床TACE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膈下动脉 肝细胞癌 多排螺旋CT 化疗栓塞
下载PDF
右膈下动脉起源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殷亮 赵双全 +2 位作者 梁久平 林堆贤 徐茂盛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右膈下动脉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0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记录右膈下动脉起源、部位及开口朝向等。结果本研究105例中97例右膈下动脉起始部位清晰可...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右膈下动脉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0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记录右膈下动脉起源、部位及开口朝向等。结果本研究105例中97例右膈下动脉起始部位清晰可见,显示率为92.4%;起自腹腔动脉35例,腹主动脉34例.右肾动脉24例,2例与胃左动脉、左膈下动脉共干,2例与左膈下动脉共干。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术前获得右膈下动脉起源的信息,为介入术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成像 右膈下动脉
原文传递
右膈下动脉CTA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士宁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利用CTA方法评估右膈下动脉(RIPA)的起源以及肝癌时其内径的变化,为介入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依据。方法 125例患者均进行MDCT动脉期扫描,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RIPA重组。结果所有125例中,RIPA均得到显示。RIPA起源部位多变,起源于腹主... 目的利用CTA方法评估右膈下动脉(RIPA)的起源以及肝癌时其内径的变化,为介入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依据。方法 125例患者均进行MDCT动脉期扫描,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RIPA重组。结果所有125例中,RIPA均得到显示。RIPA起源部位多变,起源于腹主动脉者51例(40.8%),腹腔干49例(39.2%),胃左动脉3例(2.4%),肝固有动脉2例(1.6%),右肾动脉20例(16.0%)。此外,左右膈下动脉共干者35例。在肝癌患者中,RIPA增粗,血管内径明显高于正常肝脏者(P<0.05)。结论 PIPA起源于多个动脉;就RIPA内径而言,肝癌患者血管内径明显高于正常人;CTA在评估肝外供血动脉方面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右膈下动脉 CTA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