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氮素运移与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5
1
作者 崔远来 李远华 +1 位作者 吕国安 沙宗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针对不同的水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方法,观测分析了氮素在稻田的时空分布及运移规律、挥发及淋失损失规律、氮素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稻田氮量平衡等。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由于稻田水分状况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时空分布不同,从而... 针对不同的水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方法,观测分析了氮素在稻田的时空分布及运移规律、挥发及淋失损失规律、氮素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稻田氮量平衡等。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由于稻田水分状况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时空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其对作物的有效性;由于节水灌溉稻田水分相对较少,基质浓度较高,挥发损失高于淹灌。虽然节水灌溉下稻田渗漏液NH+3浓度较淹灌高,但由于此时总渗漏量显著减少,氮的总淋失4及NO-较淹灌条件少;节水灌溉下,适当增加追肥次数,有利于减少各种氮素养分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节水灌溉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淹灌,且有利于氮素养分向稻谷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运移 节水灌溉 氮肥 蒸渗器 间歇灌溉
下载PDF
利用根癌农杆菌法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及其后代 被引量:16
2
作者 尹中朝 杨凡 +1 位作者 许耀 李宝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17-524,共8页
在100μmol/L乙酰丁香酮(AS)等vir基因诱导分子存在的情况下,用含双元载体pBYT2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1同水稻(OrizasativaL.)台北309悬浮培养细胞共培养3天。经过2个月的连续筛选,共从364颗同根癌农杆菌共培养的悬浮培养细胞... 在100μmol/L乙酰丁香酮(AS)等vir基因诱导分子存在的情况下,用含双元载体pBYT2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1同水稻(OrizasativaL.)台北309悬浮培养细胞共培养3天。经过2个月的连续筛选,共从364颗同根癌农杆菌共培养的悬浮培养细胞团中得到17个具有稳定潮霉素抗性和GUS表达的愈伤组织。对从8个转化组织中得到的10株可能的R0代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进行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分析,Southern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稳定地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并实现了有性遗传传递。杂交结果显示在其中一个转化系的植株中有5个拷贝的T-DNA整合,而其余的转化系则只整合了1个拷贝。转基因水稻细胞及植株中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和荧光分析表明玉米ubiquitin基因启动子在水稻细胞中能高效启动gus报告基因的表达。ndPAGE-X-Gluc法检测表明转基因水稻细胞中表达的GUS蛋白比Sigma公司的标准GUS蛋白(SigmaCo.G0786)要小,而与来自大肠杆菌HB101(pBI1121)中的GUS蛋白大小相同。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可有效且可靠地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谢秋发 刘经荣 +1 位作者 石庆华 李木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2-467,共6页
采用15N示踪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料一次性基施,有利于氮素向稻谷转移,其增产效果高于单施化肥,且具有氮利用率高、损失少、土壤残留多和省时... 采用15N示踪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料一次性基施,有利于氮素向稻谷转移,其增产效果高于单施化肥,且具有氮利用率高、损失少、土壤残留多和省时省工等特点,是兼顾高产和地力保持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施肥方式 吸氮特性 氮转化
下载PDF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邱小辉 薛锐 +1 位作者 李西明 黄大年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8年第5期45-49,共5页
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植物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对作物育种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植物基因组的研究、RFLP和PCR等辅助选择手段相比,转基因技术以其把外源基因主动... 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植物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对作物育种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植物基因组的研究、RFLP和PCR等辅助选择手段相比,转基因技术以其把外源基因主动导入、定向改造植物的优点日益为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技术 育种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籼稻明恢86高效稳定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8
5
作者 苏军 胡昌泉 +3 位作者 翟红利 颜静宛 陈在杰 王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09-213,共5页
以籼稻恢复系明恢86为材料,探讨受体材料、愈伤代龄、预培养时间、筛选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转化技术参数如下,水稻花后15 d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2~6代),作为转化受体材料,经4 d预培... 以籼稻恢复系明恢86为材料,探讨受体材料、愈伤代龄、预培养时间、筛选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转化技术参数如下,水稻花后15 d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2~6代),作为转化受体材料,经4 d预培养,农杆菌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后,在30 mg·L-1潮霉素筛选出抗性愈伤,抗性愈伤经50 mg·L-1潮霉素筛选10~15 d后立即分化,幼胚的胚性愈伤转化频率可达6.98%,并且能够周年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籼稻 恢复系 明恢86 转化体系 转化效率 受体材料 愈伤代龄 预培养时间 筛选时间
下载PDF
水稻基因枪法多基因转化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戴顺洪 李良材 +3 位作者 丁月云 何锶洁 曹守云 田文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5-350,共6页
为探索多基因转化系统,利用基因枪法进行水稻3个质粒的共转化研究,结果从25个转基因植株中获得3个三转化植株N12、K4-39和K1-1-66,成功地将分别位于不同质粒载体上的GUS,hpt和RTBV CP基因同时导入到水稻中。3个三转化植株中N12、K4-39... 为探索多基因转化系统,利用基因枪法进行水稻3个质粒的共转化研究,结果从25个转基因植株中获得3个三转化植株N12、K4-39和K1-1-66,成功地将分别位于不同质粒载体上的GUS,hpt和RTBV CP基因同时导入到水稻中。3个三转化植株中N12、K4-39正常可育。对N12的后代遗传分析表明,该转基因植株中3个载体所携外源基因均呈孟德尔式分离(3:1),3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到水稻的两条染色体上。GUS基因与hpt连锁,RTBV CP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枪法转化 多基因转化 共转化
下载PDF
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胡继杰 朱练峰 +7 位作者 胡志华 钟楚 林育炯 张均华 曹小闯 Allen Bohr James 禹盛苗 金千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4,共8页
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 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增氧处理明显改善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种增氧方式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CK。稻田增氧促进土壤氮素硝化,在分蘖期和齐穗期T1、T2和T3的土壤硝化强度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反硝化强度显著低于CK。2)不同增氧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不同,在拔节期、齐穗期和完熟期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T1、T2显著高于CK,而T3显著低于CK;在完熟期,T1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1.2%、13.2%和17.0%,而T2处理下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14.3%、6.9%和9.1%。3)与CK相比,T1和T2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T3显著增加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见,施用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能有效改善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不仅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且显著增强稻田氮的硝化而减少氮素损失,从而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增氧方式 氮素转化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红 吴丽芳 余增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9-206,共8页
为研究影响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 ,以粳稻 0 2 42 8、花培 94 鉴 0 9、籼稻明恢 63这 3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离子的种类、能量、剂量、剂量率等参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有利于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条件... 为研究影响低能离子束介导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 ,以粳稻 0 2 42 8、花培 94 鉴 0 9、籼稻明恢 63这 3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离子的种类、能量、剂量、剂量率等参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有利于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条件和筛选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 ,外源GUS报告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3个水稻品种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分别为 1 1 %、1 1 4%和 7 1 % ,获得再生试管苗的转化率分别为 1 5 2 %、1 87%和 1 1 3 %。为应用离子束介导法进行其它对农杆菌不敏感的禾谷类作物转基因提供了方法学的参照 ,并为深入研究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水稻 遗传转化 介导
下载PDF
稻田硒循环转化与水稻硒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均华 朱练峰 +1 位作者 禹盛苗 金千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00-2906,共7页
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交替变化和土壤组分的特殊性决定了硒在稻田环境中的循环转化机制明显有别于旱地土壤,并且影响到土壤硒的有效性及水稻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深入研究稻田土壤硒的循环转化及水稻硒营养吸收对实现土壤无机硒向有机硒... 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交替变化和土壤组分的特殊性决定了硒在稻田环境中的循环转化机制明显有别于旱地土壤,并且影响到土壤硒的有效性及水稻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深入研究稻田土壤硒的循环转化及水稻硒营养吸收对实现土壤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稻田土壤硒的循环机制及形态转化、水稻体内硒的代谢机制及吸收积累特性进行综述,分析硒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转化及向水稻体内迁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土壤硒有效性研究及培育富硒营养稻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 循环转化 吸收积累
原文传递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柠檬酸合成酶基因(CS)导入籼稻品种明恢86 被引量:28
10
作者 胡利华 吴慧敏 +1 位作者 周泽民 林拥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磷是生命的必需元素之一,在作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很低,而作为磷肥生产的磷矿资源正趋于耗竭,与此同时,土壤中的磷大部分以作物难以利用的形态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通过分泌柠檬酸活化土... 磷是生命的必需元素之一,在作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很低,而作为磷肥生产的磷矿资源正趋于耗竭,与此同时,土壤中的磷大部分以作物难以利用的形态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通过分泌柠檬酸活化土壤中难溶性无机磷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的可利用性。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synthase)基因CS导入杂交籼稻优良恢复系明恢86,共获得48株T0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其中22株为转基因阳性植株。对阳性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及Northern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水稻基因组中并得以有效表达。转基因植株后代的生理学和农艺学性状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化 柠檬酸合成酶基N(CS) 分子生物学分析
下载PDF
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流失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俞巧钢 陈英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4-1280,共7页
采用杭嘉湖地区典型的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稻田应用添加DMPP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 采用杭嘉湖地区典型的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稻田应用添加DMPP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田面水中铵态氮的浓度增加24.8%和16.7%,硝态氮浓度降低47.7%和70.9%,亚硝态氮浓度降低90.6%和88.9%,总无机氮浓度下降13.5%与23.1%,能显著减轻农田氮素流失对水环境存在的污染;DMPP可使田面水的电导率下降,降低盐基离子随农田排水或暴雨径流所导致的流失风险,有助于保护河流水体等地表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3 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 淹水稻田 氮素转化 径流流失
下载PDF
水稻叶绿体16S启动子克隆改造、载体构建及转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苏宁 孙萌 +2 位作者 李轶女 倪丕冲 沈桂芳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301,共7页
利用PCR方法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DNA中分离 1 6S启动子 ,并在其下游加入rbcL基因SD序列 ,以增强该启动子的翻译能力 ;序列分析表明 ,除加入的SD序列外 ,扩增片段与水稻 (Oryzasativa)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 1 6S启动子相应区域同源性为 1 0... 利用PCR方法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DNA中分离 1 6S启动子 ,并在其下游加入rbcL基因SD序列 ,以增强该启动子的翻译能力 ;序列分析表明 ,除加入的SD序列外 ,扩增片段与水稻 (Oryzasativa)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 1 6S启动子相应区域同源性为 1 0 0 %。将 1 6S启动子与bar基因和gfp基因的融合基因连接 ,以psbA基因的 3′序列为终止子 ,并以烟草叶绿体trnH_psbA和trnK为同源片段构建了烟草叶绿体表达载体pR1 6S。用基因枪转化烟草 ,转化植株经Southern、Northern检测及后代遗传学分析 ,发现1 6S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体 16S启动子 克隆 载体构建 转化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蒋家焕 郭奕明 +1 位作者 杨映根 郑金贵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6-744,共9页
植物基因工程的兴起 ,使特定的外源基因引入植物细胞成为可能。水稻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几年来 ,水稻转基因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水稻基因转化的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外源基因 基因转化 转基因技术 遗传表达
下载PDF
未消化城市污泥与稻草堆肥过程中的养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桥 吴启堂 +1 位作者 黄焕忠 周立祥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9-492,共4页
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和人工机械翻堆两种试验方式对城市污泥进行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养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全量P和全量K含量呈线性上升,氮由于以氨气形式挥发损失,全氮含量的上升幅度较小。有效磷含量在堆肥... 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和人工机械翻堆两种试验方式对城市污泥进行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养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全量P和全量K含量呈线性上升,氮由于以氨气形式挥发损失,全氮含量的上升幅度较小。有效磷含量在堆肥前期上升,后期则下降;速效钾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水溶性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氮和水溶性全磷、正磷酸盐形态磷、水溶性有机磷的含量在堆肥初期上升,但后期下降。污泥稻草堆肥的时间以50d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消化污泥 稻草 堆肥 养分转化 污水处理 污泥农用
下载PDF
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几个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平 左示敏 +3 位作者 李爱宏 张亚芳 陈宗祥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 6个重要的籼稻和粳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 ,对于籼稻品种而言 ,CC培养基是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 ;添加 1.0~ 2 .0mg/LABA能有效地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 ;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山梨醇... 以 6个重要的籼稻和粳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 ,对于籼稻品种而言 ,CC培养基是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 ;添加 1.0~ 2 .0mg/LABA能有效地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 ;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山梨醇能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 ,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而对于粳稻品种来说 ,适宜的诱导培养基是NB培养基 ,添加ABA对愈伤组织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对于多次继代的愈伤可以适当增加蔗糖浓度以提高抗性愈伤率。此外 ,在筛选时期适当加大筛选压力 ,分化时去掉筛选压力 ,壮苗时加适当的选择压力 ,可提高转化率。在分化时 ,采用适宜的激素配比有利于提高分化率。应用所优化的农杆菌转化系统 ,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转化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激素 转化 培养基
下载PDF
稻田氮素流失规律测坑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国军 曹林奎 +1 位作者 陆贻通 张大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20-324,共5页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稻田水中氮素的变化动态、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后田水中氮素的浓度有逐日递减的趋势,但各种形态氮素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铵氮在第二天就减少了75%;不同施肥期氮素的渗漏流失量以基肥期为最大;在前茬为草莓...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稻田水中氮素的变化动态、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后田水中氮素的浓度有逐日递减的趋势,但各种形态氮素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铵氮在第二天就减少了75%;不同施肥期氮素的渗漏流失量以基肥期为最大;在前茬为草莓的情况下以NO-3-N渗漏流失为主;NO-3-N作为氮素在土壤中淋失移动的主要形态将成为施用氮肥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变化动态 渗漏流失
下载PDF
通过共转化和花药培养快速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且无抗性标记的转基因水稻 被引量:20
17
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2 位作者 殷丽青 蔡秀玲 王宗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37-643,共7页
用根癌农杆菌共转化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导入水稻。经PCR检测,发现在29个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的分离;从1264个T1单株中筛选到183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转... 用根癌农杆菌共转化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导入水稻。经PCR检测,发现在29个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的分离;从1264个T1单株中筛选到183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植株。选择了4个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T1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正常结实的花培苗34株;经PCR检测,有23株为只含反义蜡质基因而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株。从转化到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植株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反义蜡质基因 共转化 直链淀粉含量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GLgc^(TM)基因在水稻中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屹 张云孙 +1 位作者 王力 高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腺嘌呤二磷酸葡萄糖酸化酶 (GLgcTM)是植物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一个起关键性调节作用的酶。应用农杆菌介导法 ,将外源GLgcTM基因导入粳稻软米愈伤组织中 ,通过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农杆菌的预培养 ,酚类化合物的使用及抗生素种类、浓度的... 腺嘌呤二磷酸葡萄糖酸化酶 (GLgcTM)是植物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一个起关键性调节作用的酶。应用农杆菌介导法 ,将外源GLgcTM基因导入粳稻软米愈伤组织中 ,通过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农杆菌的预培养 ,酚类化合物的使用及抗生素种类、浓度的选择等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抗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及再分化率 ,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 ,初步证实已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农杆菌 基因转化 GLgc^TM 育种
下载PDF
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欣 付亚萍 +5 位作者 周君莉 郭秀平 刘文真 吴洁芳 吴传银 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141-4154,共14页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遗传转化的模式植物,其遗传转化一直受到广泛重视。自世界首例转基因水稻于1988年获得成功以来,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迅猛发展,尤其是1994年首次通过农杆菌介导实现对粳稻的高频转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水稻遗...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遗传转化的模式植物,其遗传转化一直受到广泛重视。自世界首例转基因水稻于1988年获得成功以来,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迅猛发展,尤其是1994年首次通过农杆菌介导实现对粳稻的高频转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目前,应用于水稻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一些实验室也采用花粉管通道法、电击法、PEG转化法等。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以其低成本、易操作、转化效率高、单位点插入比例高、后代表达稳定等特点已经成为水稻转化的主流方法,约占水稻转基因报道总数的80%以上。虽然国内外刊物时有转基因方法改进的报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水稻的转化还受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部分粳稻品种和籼稻受基因型的限制十分明显,转基因效率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转基因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某些转基因程序过于繁琐,耗时长,成本高,不但导致效率低,而且长时间的组织培养诱发逆转座子转座引起无性系变异干扰了功能研究和育种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安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水稻转化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回顾了近5年中国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围绕不同水稻基因型高效转化体系优化及建立,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植株分化频率等诸多因素如水稻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农杆菌菌株和质粒载体、培养基组分、共培养时间、侵染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整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分别以粳稻和籼稻成熟胚、幼胚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转化方法,通过优化受体材料和愈伤状态、农杆菌侵染浓度和分化温湿度、工艺流程标准化等多种组分,突破了成熟胚分化难的技术瓶颈,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规模化 转化体系
下载PDF
用LBA4404/pCAMBIA系列转化水稻的最佳条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志学 张旭 +4 位作者 徐亚南 何艺园 马向前 沈大棱 唐克轩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用带有gus报告基因的农杆菌LBA4404/pCAMBIA1301 转化水稻品种鄂宜105 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以gus基因瞬间表达活性为指标测定转化频率,对于利用pCAMBIA 表达载体系列进行水稻遗传转化的最佳条... 用带有gus报告基因的农杆菌LBA4404/pCAMBIA1301 转化水稻品种鄂宜105 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以gus基因瞬间表达活性为指标测定转化频率,对于利用pCAMBIA 表达载体系列进行水稻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菌液浓度值为D(600)= 1.0;最适共培养温度为22~28 ℃;共培养培养基的pH 值在5.2~6.2 这一较宽的范围内均可.共培养时间以不超过3 d 为宜;在共培养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对提高转化效率非常重要,而在菌液中加入乙酰丁香酮处理对提高转化效率作用不大.但不同品种,甚至不同转化受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其最佳转化条件应视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加以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MBIA载体 农杆菌 水稻 遗传转化 LBA440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