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水稻害虫治理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红星 杨亚军 +4 位作者 郑许松 田俊策 鲁艳辉 程家安 吕仲贤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3-1177,共15页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21世纪以来近20年我国水稻主要害虫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水稻害虫的非化学防控技术和应急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主要成就,并从进一步提高害虫预测预...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21世纪以来近20年我国水稻主要害虫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水稻害虫的非化学防控技术和应急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主要成就,并从进一步提高害虫预测预报水平、加快抗性品种的培育与应用、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开发、集成与创新、提高专业化服务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演变 绿色防控 农药减量
原文传递
氟虫腈对水稻害虫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慧芳 方继朝 +2 位作者 束兆林 夏华兴 王林贵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氟虫腈(商品名为锐劲特Regent)对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活性、杀卵活性、持效期和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以及对水稻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氟虫腈由水稻根和茎叶内...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氟虫腈(商品名为锐劲特Regent)对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活性、杀卵活性、持效期和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以及对水稻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氟虫腈由水稻根和茎叶内吸传导对三化螟的杀虫活性高,根和茎叶的内吸对初孵蚁螟的LC_(50)值分别为29.12和13.07mg/L;(2)持效期长,50mg/L氟虫腈药后10d和15d对接三化螟初孵蚁螟的防效仍达92.1%和87.2%,而甲胺磷1000mg/L药后3d的防效即降为0;(3)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较差,100mg/L的杀卵效果仅为30.3%,极显著低于500mg/L三唑磷的杀卵效果(95.26%);(4)对褐飞虱的综合活性高,对3龄若虫的LC_(50)值为10.52mg/L;(5)在江苏高淳、丹阳等地的田间试验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0.3、0.45、0.75L/hm^2分别有效控制白背飞虱、三化螟枯心、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白穗和褐飞虱;(6)氟虫腈对以狼蛛为代表的稻田蜘蛛杀伤力大,但对螟卵内赤眼蜂幼期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水稻害虫 天敌 安全性 作用特点 药效试验 杀虫剂
原文传递
我国水稻五大产区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差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车琳 蒋沁宏 +2 位作者 王也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虫害 二化螟 “两迁”害虫 水稻主产区 植保统计
下载PDF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拟水狼蛛对三种稻虫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剑泉 赵志模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选择稻田蜘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araticus)和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蜘蛛对稻虫的... 选择稻田蜘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araticus)和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与害虫间、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天敌对害虫的4个捕食量模型,其中拟水狼蛛对3种害虫的总捕食量模型为Y4=28.143+6.375X1+1.792X2+1.625X3-0.042X4-4.754X21-3.129X22-1.629X23-2.129X24-0.188X1X2+ 0.063X1X3-0.438X1X4-0.188X2X3-0.438X2X4-1.438X3X4.对该模型的主效分析表明,天敌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害虫密度的影响,其中褐飞虱对捕食量的影响较大,白背飞虱次之,黑尾叶蝉最小.害虫间的互作分析表明,白背飞虱同黑尾叶蝉间的交互效应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的影响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系统 生物防治 种间关系 拟水狼蛛 稻虫 水稻害虫 捕食
原文传递
单季晚稻区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水稻主要害虫的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许松 刘桂良 +2 位作者 陈宇博 田俊策 吕仲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0-957,共8页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害虫种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著天敌数量;二是种植蜜源植物增强天敌控害功能;三是生物诱集减少害虫虫源基数;四是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天敌杀伤;五是控肥降低害虫自然增长速率;六是集成简便、高效、省本生态控害技术。2013—2014年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丰富了单季晚稻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稻田生态功能得到良好修复,害虫被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杀虫剂的使用减少93.75%,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12.42%氮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增产9.99%,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技术体系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已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生态工程 生态修复 减肥减药 单季晚稻
原文传递
三唑磷毒杀水稻主要害虫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方继朝 郭慧芳 +3 位作者 王林贵 何桂忠 沈维冰 刘成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4-169,共6页
1991~ 1 997年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多点试验示范 ,系统分析了三唑磷对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对稻株的渗透性、胃毒作用和杀卵活性、持效期以及田间效果。结果表明 :1三唑磷对三化螟、二化螟蚁螟的接触 L D5 0 (×... 1991~ 1 997年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多点试验示范 ,系统分析了三唑磷对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对稻株的渗透性、胃毒作用和杀卵活性、持效期以及田间效果。结果表明 :1三唑磷对三化螟、二化螟蚁螟的接触 L D5 0 (× 1 0 - 4 μg)分别为每头 0 .6 1 82、0 .41 6 8,远远低于甲胺磷相应的 L D5 0 值 1 4 .7732、1 7.80 2 9,对 3龄褐飞虱的 L D5 0 值与甲胺磷相近 ,对 5龄褐飞虱的触杀活性低于甲胺磷 ;2三唑磷对稻株的渗透性和对三化螟的胃毒作用强 ,喷药后 1 d、3d的渗透杀虫效果均为 1 0 0 % ;3三唑磷防治三化螟的持效性长 ,5 0 0 mg/ L 药后 1 0 d接虫的杀虫效果仍达 86 .7% ,而甲胺磷 1 0 0 0 mg/ L 药后 3d效果降为 0 ;4三唑磷 5 0 0~ 1 0 0 0 mg/ L 对三化螟前期淡黄色卵的杀死率为 71 .3%~ 73.2 % ,对后期黑色卵的杀死率为 78.3%~ 99.5 % ;5 2 0 %三唑磷乳油 2 .2 5 L/ hm2对三化螟和二化螟枯心防效均在 90 %以上 ,高于杀虫双 ,但对褐飞虱的防效差 ,明显低于甲胺磷 ,3.75 L/ hm2 对三化螟白穗的防效也在 90 %以上 ;6三唑磷对三化螟防效高而稳定 ,但对褐飞虱、稻纵卷叶螟效果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水稻害虫 杀虫特点 应用技术 杀虫剂
下载PDF
沿淮中稻害虫优化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缪勇 高希武 +3 位作者 江俊起 蔡广成 张梦梅 孙友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0-175,共6页
在田间系统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沿淮中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策略和优化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在水稻大田生长前期(水稻移栽至7月上旬)不施药,保护和培育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水稻大田生长中期(7月中旬... 在田间系统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沿淮中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策略和优化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在水稻大田生长前期(水稻移栽至7月上旬)不施药,保护和培育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水稻大田生长中期(7月中旬至8月初)和后期(8月上旬及以后)抓关键期防治的策略,以及在水稻大田生长中期/后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丙溴磷+吡蚜酮、丙溴磷+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等药剂组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害虫为害、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地区 水稻害虫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优化控制技术
下载PDF
四种防治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桂华 郑许松 +3 位作者 盛仙俏 吴降星 张发成 吕仲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380-384,共5页
就“生物防治”、“标准防治”、“农民自防”和“不用农药”4种防治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和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不用农药的情况下,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严重,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 就“生物防治”、“标准防治”、“农民自防”和“不用农药”4种防治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和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不用农药的情况下,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严重,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稻谷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接近,但“农民自防”模式中4代二化螟虫伤株率高,表明这种模式具有盲目性和风险性,可能是某些年份害虫暴发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民自防”模式用药量大、频次高,对生态环境和农药残留产生不利影响。以稻鸭共作和使用生物农药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模式对水稻害虫有较好的防效,但显著低于“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产量仅为“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的55.15%和59.60%,在防治效果和产量方面仍有提高的潜力,但其经济效益比“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高出80—120元/667m^2。研究表明,引导农民从“农民自防”模式转向“标准防治”是非常必要的,“生物防治”模式在有机稻生产中有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模式 水稻害虫 防治效果 效益分析
下载PDF
The Predatory Function of Three Spiders to Two Insect Pests in Rice Within a Multi-species Co-existence System
9
作者 LI Jian-quan, SHEN Zuo-rui and ZHAO Zhi-mo(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 P.R. China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 P.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1-396,共6页
The prey-seeking behavior of three spiders (X1-Pirata subpiraticus, X2-Clubiona japonicola and X3-Tetragnatha japonica) for brown plant hopper (X4-Nilaparvata lugens) and rice spittle bug (X5-Cal-litettix versicolor) ... The prey-seeking behavior of three spiders (X1-Pirata subpiraticus, X2-Clubiona japonicola and X3-Tetragnatha japonica) for brown plant hopper (X4-Nilaparvata lugens) and rice spittle bug (X5-Cal-litettix versicolor)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how interference between and within species occurred, by using a quadratic regression rotational composite design. Six predation models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among and within predators and preys were developed. The total predatory capacity of spiders on rice insect pests after coexistence for one day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 Y3 = 32.795 + 2.25X1 + 1.083X2 + 0.5X3 + 10.167X4 + 3.167X5 - 1.67X12 - 2.42X22 - 3.295X32 - 0.045X42 + 0.455X52 - 3.125X1X2 + 0.375X1X3 -0.625X1X4 - 0.375X1X5 + 0.375X2X3 - 0.875X2X4 + 0.125X2X5 + 0.375X3X4 - 0.375X3X5 + 0.125X4X5. The principal efficiency analysis using this model indicated that increases in insect pest dens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edation by predators; this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e effect of any single predator. X4 had a greater effect than X5; however, X4 and X5 demonstrated little interspecific interference and even promoted each other and increased predation rates as the densities of the two pests increased. Among the three predators, an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of X,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increase in predation, X3 had the second, X2 the third greatest effect. As predator density increased inter- and intra-species interference occurred, which were largely related to the size, activity, niche breadth, niche overlap and searching efficiency of the predators. X2 produced the greatest inter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individuals and between any other predator species. X3 had the second greatest, which reduced predation levels at high predator densities. Because of these factors, the highest predation rate was obtained at a prey density of 120 per 4 rice-hills.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the three predators in the multi-predator prey system was X1: X2: X3 = 5.6:1.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ders Predation BIO-CONTROL Intra-species relationships Co-existence system Interaction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imal behavior Natural enemies rice insect pest
下载PDF
水稻害虫及其节肢动物天敌基因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强 赵现馨 +2 位作者 吕仲贤 李飞 徐红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1-949,共9页
随着测序技术的更新迭代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有关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 随着测序技术的更新迭代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有关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稻显纹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exigua等多种水稻害虫的基因组图谱已被完成。同时一些水稻害虫天敌如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chilonis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等的基因组也正在被挖掘,这些天敌基因组的破译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本文综述了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基因组大小等特征信息以及基因组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组学的发展对未来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基因组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天敌 基因组 测序
原文传递
频振式杀虫灯在稻田养鱼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念仙 罗标 王为民 《广西农学报》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在稻田养鱼示范点安装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叶蝉、稻螟蛉等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诱杀效果,平均每盏灯诱虫养鱼折合亩产30.99kg。双季水稻平均每季亩产489.38kg,比非灯区每亩增产稻谷40.78kg,亩均节约农药成本5... 在稻田养鱼示范点安装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叶蝉、稻螟蛉等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诱杀效果,平均每盏灯诱虫养鱼折合亩产30.99kg。双季水稻平均每季亩产489.38kg,比非灯区每亩增产稻谷40.78kg,亩均节约农药成本5.69元,增产鲜鱼9.21kg。在灯100m内对害虫均有一定的平均防治效果,但灯下二化螟为害稍偏多,应配合化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水稻 害虫 养鱼 效果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的药效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莲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144-146,155,共4页
通过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研究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供试的航空植保专用药剂——纳米农药水性制剂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的总体防效,均优于对照农药组合与农户自防用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纳米农药25%噻虫嗪水分散... 通过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研究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供试的航空植保专用药剂——纳米农药水性制剂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的总体防效,均优于对照农药组合与农户自防用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纳米农药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施药后1、3、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7.31%、92.48%和95.69%;纳米农药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四(2)代、五(3)代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2.86%和82.49%,杀虫效果分别为66.67%和88.24%;纳米农药9%肟菌酯(3%)·戊唑醇(6%)微乳剂对纹枯病的病丛防效、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9.23%、71.55%和78.68%;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0.33%和89.71%。在丘陵地区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纳米农药 水稻病虫害 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泰来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
13
作者 孙爱华 李国峰 《北方水稻》 CAS 2014年第2期43-44,共2页
介绍了泰来县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全县积极发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1万hm2次。水稻增产、增... 介绍了泰来县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全县积极发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1万hm2次。水稻增产、增收、增效明显,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统防统治 增产
下载PDF
融合分组注意力机制的水稻病虫害图像识别算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雨亮 徐向英 +3 位作者 章永龙 顾逸枫 张力峰 李斌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7,共5页
针对传统的水稻病虫害图像识别算法缺乏注意力权重、准确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病虫害识别算法.在Inception-ResNetV1卷积模块引入分组注意力(shuffle attention,SA),使得注意力模块参数量大幅降低并提升图像识别的... 针对传统的水稻病虫害图像识别算法缺乏注意力权重、准确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病虫害识别算法.在Inception-ResNetV1卷积模块引入分组注意力(shuffle attention,SA),使得注意力模块参数量大幅降低并提升图像识别的准确度.在自制的水稻病虫害数据集中,病虫害图像识别的准确度高达95.55%,与传统模型ResNet50和Inception-ResNetV1相比,模型参数量分别下降62.7%和32.5%,准确度分别上升1.8%和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识别 Inception-ResNetV1 分组注意力
下载PDF
LISA-水稻主要病虫综合治理的优化技术模式
15
作者 郑元梅 姜水贞 +5 位作者 季加明 杨文清 陈元洪 蒋际清 黄新 廖燕俸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142-147,共6页
1995~1997年分别在尤溪县和浦城县项目点的田间试验和调查基础上,总结以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相结合,田间害虫监测与保护天敌种群数量相结合等主要病虫综合治理的优化技术模式,于1997~1998年应用这个模式分别示范1... 1995~1997年分别在尤溪县和浦城县项目点的田间试验和调查基础上,总结以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相结合,田间害虫监测与保护天敌种群数量相结合等主要病虫综合治理的优化技术模式,于1997~1998年应用这个模式分别示范100hm2。结果表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68.5%~76.6%(尤溪)和63.6%~71.1%(浦城),其中杀菌剂使用量减少68.6%~97.6%(尤溪)和92.1%~100%(浦城)。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其中稻穗瘟病率平均为0~1.37%,水稻纹枯病防效平均分别为75.3%和65.8%,L理论值产量损失分别为1.19%和0.84%;螟害白穗分别为0.04%和0.01%;稻纵卷叶螟危害极轻度;1997和1998年示范片田间稻飞虱与天敌数量比值:浦城早稻分别为0.2503和0.7794,晚稻为0.0671和0.1102;尤溪早稻分别为0.1480和0.9444,晚稻为0.3421和0.1531;稻飞虱虫口密度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保持了害虫与益虫相应平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 水稻主要病虫 优化技术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