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古代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农莉芳
-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5-59,共5页
-
基金
广西教育厅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257)
-
文摘
自公文产生伊始,公文修辞就伴随着公文的发展一路前行,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公文修辞中主要采用了排比、比喻、对偶、互文、设彩、顶针、阶进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公文写作内容与情感的有效表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很好的美学效果。研究古代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以便以古鉴今,对提高现代秘书的公文写作水平及公文的写作质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关键词
古代公文
修辞方式
运用
-
Keywords
ancient official documents
rhetoric ways
application
-
分类号
H15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标题中的修辞方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小萍
-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5-96,共2页
-
文摘
通过对近年来新闻类文章的考察,我们发现在标题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方式,能极大地引发阅读兴趣,本文介绍的是几种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方式。
-
关键词
标题
修辞方式
-
Keywords
Title
rhetoric ways
-
分类号
I04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比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聂焱
-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
出处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
基金
2005年宁夏高校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比喻新论>之总论部分
-
文摘
比喻是人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它是通过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象来婉转曲折地认识甲对象的,认知功能是其本质属性。比喻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对于比喻,可从——定义、构成、基础、逻辑分析、结构分类、显和潜、零度和偏离、功能、运用等多方解析,从修辞方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三个层面观照,方能识其"庐山"真面目。
-
关键词
比喻
修辞方式
认知方式
构成
基础
分类
-
Keywords
Metaphor, rhetoric way
Cognition way
Formation
Foundation
Classification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汉语词义发展与修辞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魏慧萍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5,共5页
-
文摘
已经固定化的词义内容以及人们对词义的掌握共同形成了意义的“围城” ,修辞就是“突围”的策略。修辞使词义超越现有的规定性 ,实现在动态中的超常规变体。修辞与词义发展具有“同构”与“互动”的关系。在言语活动中被重复使用、广泛接受的修辞词义变体可以进入词义发展演变的范畴 。
-
关键词
词义发展
修辞
修辞引申
-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rds’ meaning
rhetoric
meaning extended in rhetoric way
-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浅谈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
- 5
-
-
作者
王丽霞
-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58-61,共4页
-
文摘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传统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文化意识猛烈冲撞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当代小说反讽形式的勃发。当代小说所普遍存在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与结构性反讽等方式,构筑了多重反讽视境,从而促成了当代小说叙事艺术的超越性位移。
-
关键词
当代小说
反讽方式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结构性反讽
-
Keywords
Modern novel
rhetoric-irony way
language rhetoric-irony
view rhetoric - irony
structure rhetoric-irony
-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王逸《楚辞章句》语言表情形式发微
- 6
-
-
作者
王启敏
-
机构
淮南联合大学政文系
-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
文摘
王逸《楚辞章句》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这与它的语言特点有关。其抒情性一方面是借助特殊的句子衔接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修辞方法的多样性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强化了表情力。此外,语言上诗行造型特点,与对偶、排比等句式结合,形成了匀称协调、富于变化的风格,也有利于充分地表达情思。可以说王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注解所能达到的抒情功能,适应了《楚辞》的"题旨和情境"。从抒情特征看,《楚辞章句》与《楚辞》本文形成了和谐、紧密的关系。
-
关键词
楚辞章句
表情衔接
修辞方法
诗行造型
-
Keywords
Chu-ci zhang-ju
language format expressing emotion
rhetoric's way
poetry-format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