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修辞批评两种模式及学科思考 |
肖翠云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2
|
关于修辞基本属性的思考 |
孙汉军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3
|
身体如何讲述故事——身体修辞的视觉图式及其意义生产 |
张伟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论《水浒》语境中“粗卤”的美学效果 |
龚红林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5
|
论初创期的中国当代文化政治美学 |
王洪岳
龚游翔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0 |
3
|
|
6
|
谚语——一种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 |
王勇卫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7
|
修辞与逻辑和美学 |
李诗平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8
|
修辞的目标预期问题再思考 |
吴礼权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3 |
1
|
|
9
|
从学科的交融与互动中寻求辞格审美的发展规律——读宗廷虎、陈光磊主编的《中国辞格审美史》 |
傅惠钧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0
|
继往开来 后出转精——评《中国辞格审美史》的继承和发展 |
段曹林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1
|
英汉语数词对比研究 |
许柏琳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2
|
反复的美学哲学思考 |
李占伟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3
|
“修辞论”美学视角中再看燕赵民间舞蹈文化的审美特性 |
刘丽珺
周星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4
|
战国至西汉对偶艺术研究——以《史记》“引录文章”为例 |
何凌风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5
|
世道无情叹别离——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修辞审美解读 |
叶云露
周阿根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6
|
园林艺术表达中的寄寓手法 |
吴倩珊
沈守云
廖秋林
|
《建筑与文化》
|
2023 |
0 |
|
17
|
《聊斋志异·尸变》之听觉叙事初探 |
王拓
|
《蒲松龄研究》
|
2020 |
1
|
|
18
|
共享性策略:中国新军事动作片类型修辞研究 |
寻茹茹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20 |
0 |
|
19
|
翻译美学视角下医学英语的翻译 |
张志全
王连柱
|
《科技视界》
|
2015 |
0 |
|
20
|
汉语儿童现代诗歌创作的辞格特征及审美价值 |
刘雅娴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