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兆鹏 孙凯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4,125,共8页
 《上海文论》于1988年发起"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波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研究两大领域。回顾这次大讨论,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0)为"重写文学史"的倡导期,第二阶段(1991—1995)为"重写文学...  《上海文论》于1988年发起"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波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研究两大领域。回顾这次大讨论,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0)为"重写文学史"的倡导期,第二阶段(1991—1995)为"重写文学史"的深化期,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为"重写文学史"的实践反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 反思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亟待整合的三个板块——从具有三重身份的小说家王度庐谈起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美国奥斯卡奖而重被世人关注的小说原作者王度庐,具有沦陷区作家、少数民族作家、通俗作家的身份。这三种身份形成的不同线索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从而产生了错综复杂的阐释迷局,致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通史处于缺失... 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美国奥斯卡奖而重被世人关注的小说原作者王度庐,具有沦陷区作家、少数民族作家、通俗作家的身份。这三种身份形成的不同线索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从而产生了错综复杂的阐释迷局,致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通史处于缺失状态。通过解析王度庐这一个案,或许有助于充分估价中国学术传统,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研究思路,进而深化当下有关文学史的讨论,推进方兴未艾的重写文学史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王度庐 沦陷区 满族 武侠小说
下载PDF
流动的文学经典——20世纪中国的四次文学经典危机回溯 被引量:3
3
作者 苏琴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4,164,共8页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为中心掀起了除旧革新的第一次经典重估;建国后为配合国家政治需要,以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为中心自上而下地进行了第二次经典重估;80年代后期出于对文革"拨乱反正"之文化需求,"重写文学史"拉开了第三次经典重估的序幕;而90年代前期出现的"大师重排座次"等事件则表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众声喧哗"的第四次经典重估。百年中国的四次文学经典危机表明相对频繁的政治和文化变革使中国文学经典历经了数次重估,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一直就缺乏一个稳定而具有广泛认同的经典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经典重估 文学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话语 重写文学史 大师重排座次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视域下的民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2,共5页
民国文学研究植根于这样的语境:1980年代出现的"重写文学史"思潮及1990年代以降对这一思潮的质疑。"重写"与"质疑"代表了各自不同的文学史观念,通过对它们进行总结与反思,民国文学研究得以确立了其新的&q... 民国文学研究植根于这样的语境:1980年代出现的"重写文学史"思潮及1990年代以降对这一思潮的质疑。"重写"与"质疑"代表了各自不同的文学史观念,通过对它们进行总结与反思,民国文学研究得以确立了其新的"历史化"学术目标。然而,真正的"民国文学史"写作也会遭遇很多难题,在逐步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需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民国文学"具体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民国文学 历史化
下载PDF
香港文学对于“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万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9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与香港稳定的多元价值社会结构相呼应,以其在全球性背景下开始的多元化进程和雅俗课题上的突破揭示出20世纪后30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这些都根本性地拓展了中国内地学术界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思路,使之得以摆脱"中原心态"、"启蒙思路"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遮蔽,建立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文学互为参照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重写文学史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以《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为中心
6
作者 陈浩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许子东的著作《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可以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活动的余声,其“中国故事”的叙述视角及对百年中国小说中“官员”“官场”形象的挖掘是一大创见。由音频节目到纸质书籍,从“有声”到“无声”,该书体现了移... 许子东的著作《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可以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活动的余声,其“中国故事”的叙述视角及对百年中国小说中“官员”“官场”形象的挖掘是一大创见。由音频节目到纸质书籍,从“有声”到“无声”,该书体现了移动阅读时代听众、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趣味。可以说,此书的写作方式及写作意图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移动阅读时代文学史写作的新路向,将之与之前的文学史并置比较便于照见当下文学史写作与教学的“困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在当前这个时代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重写文学史” “中国故事”
下载PDF
新社会文化史与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范式转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绪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56,共6页
新社会文化史强调对历史结构的"深描",将个人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主张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从文化意义上研究人类在社会中形成的"形象",发掘象征被赋予意义的实践的历史,以此寻找重新解释历史的文化语... 新社会文化史强调对历史结构的"深描",将个人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主张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从文化意义上研究人类在社会中形成的"形象",发掘象征被赋予意义的实践的历史,以此寻找重新解释历史的文化语码。这种史学观影响并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视角、学科话语和描述方式的范式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文化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观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批判 被引量:3
8
作者 韩琛 王紫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6-83,共8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中国的"重写文学史"虽然众声喧哗、新作迭出,但却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一个不断自我重复的知识生产过程,"重写文学史"似乎变成一个永远不能完成的方案。具体而言,学科建构的内在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中国的"重写文学史"虽然众声喧哗、新作迭出,但却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一个不断自我重复的知识生产过程,"重写文学史"似乎变成一个永远不能完成的方案。具体而言,学科建构的内在悖论、家国体系的认同危机、启蒙思想的当代失落及作者主体的犬儒倾向等原因的存在,则是导致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进退失据、裹步不前的主要根源。实际上,执着于历史反思、现代转型与文明再造,却始终不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奇异状况,并非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独有现象,而是中国至今难以完成其现代性转型的整体性历史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过渡时代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对俄苏文学史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华 陈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3-68,141,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学者出版了几十部不同类型的俄苏文学史著作。如果以十年为界的话,这30年大体可以分为1980年代的复苏期、1990年代的发展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活跃期三个时段。剖析近30年中国俄苏文学史研究的基本面...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学者出版了几十部不同类型的俄苏文学史著作。如果以十年为界的话,这30年大体可以分为1980年代的复苏期、1990年代的发展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活跃期三个时段。剖析近30年中国俄苏文学史研究的基本面貌、"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和文学史观的变化,以及对通史、断代史、文体史等几种样式的已有成果,可以考察近30年中国对俄苏文学的研究。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凸现文学史建构的整体意识;第二,倡导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革新;第三,坚持中国学者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文学史 重写文学史 文学史观
下载PDF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玮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2-64,共3页
"重写文学史"提出后,文学界掀起了"重写"的热潮。回顾这20多年来的历程,"重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盲点,如:"重写"的文学史,依然是某种话语霸权影响下的产物;几乎不包括文言和少数民族文学;左... "重写文学史"提出后,文学界掀起了"重写"的热潮。回顾这20多年来的历程,"重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盲点,如:"重写"的文学史,依然是某种话语霸权影响下的产物;几乎不包括文言和少数民族文学;左翼文学和晚清文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删减与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重写文学史 回顾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思潮对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启示——以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雨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1999年9月,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出版,为当代文学史树立了一种新型的范式。作为"重写文学史"思潮的发起人和领头者,陈思和先生的学术理念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始终贯穿和指导着该书的编写。通过对该著作的分析... 1999年9月,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出版,为当代文学史树立了一种新型的范式。作为"重写文学史"思潮的发起人和领头者,陈思和先生的学术理念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始终贯穿和指导着该书的编写。通过对该著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研究"重写文学史"的成果和遗漏问题,为文学史的多元局面,探索并积累有关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研究方法 观念 反思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的苏区书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美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15-621,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的苏区书写,自新中国成立即已开始,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结束。苏区叙述在文学史编纂中的起伏变化直至"离场",关联着文学史书写的整个思潮背景的动态变迁,也关联着社会转型期文化价值的不断调整。在...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的苏区书写,自新中国成立即已开始,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结束。苏区叙述在文学史编纂中的起伏变化直至"离场",关联着文学史书写的整个思潮背景的动态变迁,也关联着社会转型期文化价值的不断调整。在如今倡导"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语境下,将苏区文艺重新纳入人民文艺的叙事脉络,使其重返文学史场域,以期完整描述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图景,其应成为传承苏区精神的重要路径与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苏区叙述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林燿德散文论述的文学史意义——兼及台湾散文史书写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江珍 《闽江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2-98,126,共8页
台湾学界的新文学史书写一直薄弱,散文史述更是弱项,但具有典范集成效用的文学大系和散文选本的陆续推出,不无建构微型文学史之功,亦可看做散文史述的前行准备。在1990年代中后期"重写文学史"思潮中,散文史思路逐渐凸显,其中... 台湾学界的新文学史书写一直薄弱,散文史述更是弱项,但具有典范集成效用的文学大系和散文选本的陆续推出,不无建构微型文学史之功,亦可看做散文史述的前行准备。在1990年代中后期"重写文学史"思潮中,散文史思路逐渐凸显,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林燿德提出的观测台湾散文历史的"现代性"视角,他的观测不仅确立了台湾当代散文求新求变的现代文体品格,破除了长期主导台湾文坛的文类偏见,更对其后台湾散文史的书写方向起到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散文史 现代性 重写文学史 林燿德
下载PDF
关于“重写文学史”问题的若干思考
14
作者 陈亚琼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8-41,共4页
自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在《上海文论》上主持"重写文学史"专栏,"重写文学史"这一说法第一次被明确提出,遂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核心面向之一。但笔者认为,如果仅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重写文学史"... 自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在《上海文论》上主持"重写文学史"专栏,"重写文学史"这一说法第一次被明确提出,遂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核心面向之一。但笔者认为,如果仅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重写文学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只是80年代产生轰动效应的文学事件,更是自现代文学产生以来就贯穿整个文学史而无法抗拒的历史思想潮流。广义而言,"重写文学史"一直是文学建设者们或隐或显的文学思想诉求,或被动或自觉的文学参与姿态。它在80年代被正式赋予了学术的内涵,但却上可追溯至现代文学的源头,下可延伸至不断发展的当今文坛,既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孕育下新生,也从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中汲取力量而发展。只有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重写文学史"这一问题,才能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文学发展的挑战,以更客观的立场审视文学发展的调整,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发生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文学事件 文学现象 王晓明
下载PDF
文化研究与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的耦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苏颜 刘小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2,共5页
文化研究在台湾的崛起对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颠覆了以往文学史书写的本质主义观念,敞开了"复数的文学史书写"的可能。它从性别、民族、文化认同、后殖民等维度有效地拓展... 文化研究在台湾的崛起对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颠覆了以往文学史书写的本质主义观念,敞开了"复数的文学史书写"的可能。它从性别、民族、文化认同、后殖民等维度有效地拓展了台湾的文学史书写视域与言说疆域。文化研究与"重写文学史"思潮的耦合提供了四个向度的启发:一是有利于跨学科的思想汇聚,二是关注文学史历时性与共时性结构的结合,三是关注边缘声音的浮现与书写,四是将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放置于中国文学史整体视野与世界视野中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重写文学史 台湾 耦合 重构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再认识
16
作者 毛海琴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重写文学史"思潮,不仅是对世界性文化思潮的热烈回应,而且也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日益政治化倾向的有力反拨。"重写文学史"专栏提出以"审美的""历史的"标准去评价作家作品...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重写文学史"思潮,不仅是对世界性文化思潮的热烈回应,而且也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日益政治化倾向的有力反拨。"重写文学史"专栏提出以"审美的""历史的"标准去评价作家作品,虽然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给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对现当代文学学科常态化发展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历史语境 审美的 历史的 学科建制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和《今天》的相遇与重叠
17
作者 刘忠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提及"重写文学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上海文论》1988年第4期至1989年第6期开设的"重写文学史"专栏,以及围绕"要不要"重写、"如何"重写、"价值"何在等问题展开的论争。其实,从1991至... 提及"重写文学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上海文论》1988年第4期至1989年第6期开设的"重写文学史"专栏,以及围绕"要不要"重写、"如何"重写、"价值"何在等问题展开的论争。其实,从1991至2001年间,远在海外的《今天》接过这个旗号,把"重写文学史"专栏薪火相传了十年。如果把《上海文论》时期的"重写"专栏称为"重写文学史"的上半场的话,那么《今天》时期的"重写"专栏则是它的下半场。毫无疑问,无论是精彩度还是影响力,下半场都不及上半场。这之中,除了《今天》的"民刊"性质为"重写"专栏罩上了一层非意识形态的神秘色彩之外,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史研究渐趋冷静、理性,现代性反思之声渐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再就是《今天》与重写文学史定位的抵牾和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今天》 相遇 重叠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与批评家群体的代际传承
18
作者 刘忠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8,共8页
20世纪80年代,文坛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为中心形成了几个批评家群体,其中,上海批评家群体人数众多,有前辈学者贾植芳、钱谷融、徐中玉、王元化,亦有中青年学者周介人、李子云、徐俊西、王晓明、陈思和等,在"重写文学史"和&... 20世纪80年代,文坛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为中心形成了几个批评家群体,其中,上海批评家群体人数众多,有前辈学者贾植芳、钱谷融、徐中玉、王元化,亦有中青年学者周介人、李子云、徐俊西、王晓明、陈思和等,在"重写文学史"和"人文精神讨论"中,他们担当了发起者、倡导者角色。追溯他们的成长之路,除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上一代学者的精神濡染,还有一个潜在因素:"五四"以来积淀已久的知识分子的"广场"情结,渴望自己的声音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加快学科建构。同时,上海的文学刊物《收获》《上海文学》《上海文论》为上海批评家群体的成长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批评家群体 代际传承
下载PDF
“再解读”研究述评
19
作者 周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再解读"思路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在90年代的延伸,是"重写文学史"的进一步深化,它所着眼的是如何"瓦解"40-70年代的"体制化"叙述,是一个"解码"的过... "再解读"思路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在90年代的延伸,是"重写文学史"的进一步深化,它所着眼的是如何"瓦解"40-70年代的"体制化"叙述,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本述评主要研究对"十七年""红色经典"进行再解读的学人、著作和论文,尽可能还原"再解读"思潮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再解读 研究述评
下载PDF
“50后”学人与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
20
作者 魏庆培 《北方论丛》 2020年第4期84-93,共10页
"50后"学人作为一个学者群体,主要包括陈思和、程光炜、陈晓明、吴秀明、李杨、丁帆、张清华、孟繁华等学者。他们分别在当代文学文学史理论、文学史写作与文学史料整理等"历史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 "50后"学人作为一个学者群体,主要包括陈思和、程光炜、陈晓明、吴秀明、李杨、丁帆、张清华、孟繁华等学者。他们分别在当代文学文学史理论、文学史写作与文学史料整理等"历史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到"重写文学史"再到"再解读"和"重返八十年代"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为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后”学人 重写文学史 再解读 历史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