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拯救自然的佛法之路——池田大作自然观述评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建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4-99,共6页
池田大作的自然观以佛教哲学为基础,把自然观与人生观相联,认为生命的尊严是普遍的价值基准,自然的破坏是以天灾形式出现的人祸,拯救自然必须以宗教为理念基础,以人的革命为根本方式,以社会方式的变革为具体途径。这些思想探寻的是一条... 池田大作的自然观以佛教哲学为基础,把自然观与人生观相联,认为生命的尊严是普遍的价值基准,自然的破坏是以天灾形式出现的人祸,拯救自然必须以宗教为理念基础,以人的革命为根本方式,以社会方式的变革为具体途径。这些思想探寻的是一条拯救自然的佛法之路,对保护自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但是,在宗教与科技、宗教与伦理、宗教与政治等诸方面,他的自然观有所错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自然观 佛教哲学 人的革命 生命的网络 生态理念
下载PDF
对革命和人的哲学社会学沉思——在切和波尔布特之间说三道四
2
作者 皇甫修文 吴秋野 《克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切·格瓦拉和波尔布特,两位具有相同思想、类似经历,为着同一理想献身的职业革命家,一个演绎为备受世人景仰的完人和杰出的精神代表,一个沦为几乎受国际法庭审判的罪犯。个中原由是一个为了理想而远离权力,一个为着同样理由而滥用... 切·格瓦拉和波尔布特,两位具有相同思想、类似经历,为着同一理想献身的职业革命家,一个演绎为备受世人景仰的完人和杰出的精神代表,一个沦为几乎受国际法庭审判的罪犯。个中原由是一个为了理想而远离权力,一个为着同样理由而滥用权力。个人人格的不同和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酿成两人截然不同命运的重要因素。两种命运一丑一美,其所蕴涵的哲学和社会学的内涵是:真善美统一的价值一元论哲学具有可臻完善性和排他(假、恶、丑)性,用之以立身和个人的人生追求,即可塑造切这样的完人和尘世基督徒形象,用之改造社会即走上剥夺亿万普通人的切身利益和权利的背反之途。因为它信奉真理只有一个的逻辑,于是它越追求真善美,越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更多的假恶丑,越是坚信它能实现一切价值,却反倒连最基本的人的价值都被肆意践踏;越是宣称它正在建立“地上天国”,越是造成人间无数的悲剧和灾难。这关于理想、革命和人的悖逆现象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格瓦拉 波尔布特 哲学社会学 人格 权力 理想 国际环境 价值观
下载PDF
财产权与人的解放——财产权的人学价值及其局限
3
作者 龙文懋 《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7期1-5,共5页
财产权对于人的全面解放的意义具有两面性。第一,在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财产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首次实现了绝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权与权力的分离。财产权是其它各种权利的基础,堪称对抗封建专制权力、保障人权的... 财产权对于人的全面解放的意义具有两面性。第一,在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财产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首次实现了绝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权与权力的分离。财产权是其它各种权利的基础,堪称对抗封建专制权力、保障人权的坚实堡垒,是人的解放的起点,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启蒙的、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利理论和观念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第二,绝对的财产权利具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它无法保障实质平等和实质正义,因而只有超越财产权利的绝对性,才能进一步实现人的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自由不再是自我与他人的分界线,而会成为个人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积极力量;平等不再是与私人个体作抽象对比,而是在强大的社会里倾情参与;所有权不再是排他性权利,而是社会公共的财产权。只有超越资本主义制度、超越启蒙时期的财产权利观念,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 自由 平等 正义 人的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