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宗岱诗歌创作中爱的哲思的寻找与体现——从《晚祷》到《芦笛风》:由爱的幻灭到爱的回归 被引量:1
1
作者 毛荷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梁宗岱的诗歌作品虽不多,但“能以质取胜,抵抗得住时间尘埃的侵蚀,保持其青春的鲜艳与活力。”他的《晚祷》时期(1919年-1924年)诗作具有深沉的哲思意味,诗意伤感忧郁,反映了爱的幻灭;《芦笛风》时期(1931年-1944年)作品为寻找最适合自... 梁宗岱的诗歌作品虽不多,但“能以质取胜,抵抗得住时间尘埃的侵蚀,保持其青春的鲜艳与活力。”他的《晚祷》时期(1919年-1924年)诗作具有深沉的哲思意味,诗意伤感忧郁,反映了爱的幻灭;《芦笛风》时期(1931年-1944年)作品为寻找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而在形式和音律上有所突破,不失为情真意切之佳作,体现了爱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幻灭 爱的回归 哲思 象征
下载PDF
生活常态中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评王鹏翔散文诗集《爱的皈依》
2
作者 张羽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7,共6页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近作散文诗集《爱的皈依》可体现出来。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对爱的持久思考,对祖国自然踪影的捕捉,都蕴含在这部散文诗的独特书写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皈依》 王鹏翔 散文诗 皈依高原 自然踪影
下载PDF
复调的“张腔”——张爱玲沪港语境下的小说和剧本
3
作者 鹿义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2-66,共5页
电影剧本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闪耀异彩的部分,尤其是她与香港"电懋"公司合作的剧本,数量达十部之多。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表现出的喜剧才华、温情笔调以及塑造的新型人物,使其作品在小说的"苍凉彻骨"之外呈现出新的... 电影剧本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闪耀异彩的部分,尤其是她与香港"电懋"公司合作的剧本,数量达十部之多。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表现出的喜剧才华、温情笔调以及塑造的新型人物,使其作品在小说的"苍凉彻骨"之外呈现出新的面貌。透过电影剧本的视野重读张爱玲,我们会发现一个与"前阅读"经验迥异的剧作家张爱玲,一种复调的"张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闹喜剧 爱的回归 都市女汉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