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梁宗岱诗歌创作中爱的哲思的寻找与体现——从《晚祷》到《芦笛风》:由爱的幻灭到爱的回归
被引量:
1
1
作者
毛荷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梁宗岱的诗歌作品虽不多,但“能以质取胜,抵抗得住时间尘埃的侵蚀,保持其青春的鲜艳与活力。”他的《晚祷》时期(1919年-1924年)诗作具有深沉的哲思意味,诗意伤感忧郁,反映了爱的幻灭;《芦笛风》时期(1931年-1944年)作品为寻找最适合自...
梁宗岱的诗歌作品虽不多,但“能以质取胜,抵抗得住时间尘埃的侵蚀,保持其青春的鲜艳与活力。”他的《晚祷》时期(1919年-1924年)诗作具有深沉的哲思意味,诗意伤感忧郁,反映了爱的幻灭;《芦笛风》时期(1931年-1944年)作品为寻找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而在形式和音律上有所突破,不失为情真意切之佳作,体现了爱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幻灭
爱的回归
哲思
象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活常态中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评王鹏翔散文诗集《爱的皈依》
2
作者
张羽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7,共6页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近作散文诗集《爱的皈依》可体现出来。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对爱的持久思考,对祖国自然踪影的捕捉,都蕴含在这部散文诗的独特书写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皈依》
王鹏翔
散文诗
皈依高原
自然踪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调的“张腔”——张爱玲沪港语境下的小说和剧本
3
作者
鹿义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2-66,共5页
电影剧本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闪耀异彩的部分,尤其是她与香港"电懋"公司合作的剧本,数量达十部之多。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表现出的喜剧才华、温情笔调以及塑造的新型人物,使其作品在小说的"苍凉彻骨"之外呈现出新的...
电影剧本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闪耀异彩的部分,尤其是她与香港"电懋"公司合作的剧本,数量达十部之多。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表现出的喜剧才华、温情笔调以及塑造的新型人物,使其作品在小说的"苍凉彻骨"之外呈现出新的面貌。透过电影剧本的视野重读张爱玲,我们会发现一个与"前阅读"经验迥异的剧作家张爱玲,一种复调的"张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闹喜剧
爱的回归
都市女汉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宗岱诗歌创作中爱的哲思的寻找与体现——从《晚祷》到《芦笛风》:由爱的幻灭到爱的回归
被引量:
1
1
作者
毛荷花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文摘
梁宗岱的诗歌作品虽不多,但“能以质取胜,抵抗得住时间尘埃的侵蚀,保持其青春的鲜艳与活力。”他的《晚祷》时期(1919年-1924年)诗作具有深沉的哲思意味,诗意伤感忧郁,反映了爱的幻灭;《芦笛风》时期(1931年-1944年)作品为寻找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而在形式和音律上有所突破,不失为情真意切之佳作,体现了爱的回归。
关键词
爱的幻灭
爱的回归
哲思
象征
Keywords
disillusion
of
love
return
of
love
love
's
philosophy
meaning
symbolism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活常态中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评王鹏翔散文诗集《爱的皈依》
2
作者
张羽华
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7,共6页
基金
长江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当代西南地区多民族文学生态研究"
文摘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近作散文诗集《爱的皈依》可体现出来。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对爱的持久思考,对祖国自然踪影的捕捉,都蕴含在这部散文诗的独特书写之中。
关键词
《爱的皈依》
王鹏翔
散文诗
皈依高原
自然踪影
Keywords
"
return
of
love
"
Wang
Pengxiang
prose
poem
return
to
the
highland
natural
trace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调的“张腔”——张爱玲沪港语境下的小说和剧本
3
作者
鹿义霞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2-66,共5页
文摘
电影剧本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闪耀异彩的部分,尤其是她与香港"电懋"公司合作的剧本,数量达十部之多。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表现出的喜剧才华、温情笔调以及塑造的新型人物,使其作品在小说的"苍凉彻骨"之外呈现出新的面貌。透过电影剧本的视野重读张爱玲,我们会发现一个与"前阅读"经验迥异的剧作家张爱玲,一种复调的"张腔"。
关键词
谐闹喜剧
爱的回归
都市女汉子
Keywords
the
witty
comedy
the
return
of
love
urban
superwomen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梁宗岱诗歌创作中爱的哲思的寻找与体现——从《晚祷》到《芦笛风》:由爱的幻灭到爱的回归
毛荷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活常态中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评王鹏翔散文诗集《爱的皈依》
张羽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复调的“张腔”——张爱玲沪港语境下的小说和剧本
鹿义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