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的薄层分析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军 王贻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51-157,共7页
提出了一种确定最一般情形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的新方法,即引入了Kw和Kf来考虑有关因素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根据挡土墙后土体薄层的竖向平衡条件推导出最一般情形下主动土压力分布的一般解,并且利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或优化分... 提出了一种确定最一般情形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的新方法,即引入了Kw和Kf来考虑有关因素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根据挡土墙后土体薄层的竖向平衡条件推导出最一般情形下主动土压力分布的一般解,并且利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或优化分析法确定解答中包含的两参数Kw和m.参数Kw和m的优化分析法提供了研究挡土墙土压力问题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主动土压力 分布 薄层 优化 极限平衡
下载PDF
应用薄层离散技术确定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军 王贻荪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4-87,共4页
考虑有关因素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根据挡土墙后土体薄层的竖向平衡条件推导出一般情形下主动土压力分布的一般解 ,并利用实测土压力数据 ,经优化拟合确定解答中包含的 2个参数 。
关键词 挡土墙 主动土压力分布 薄层离散技术
下载PDF
浅析人工挖孔桩以红砂岩作持力层时疏松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启东 《安徽地质》 2004年第4期295-297,共3页
通过红砂岩及其疏松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人工挖孔桩以红砂岩为持力层时,对疏松砂岩的正确评判和利用的方法,以达到确保安全,节约投资。
关键词 疏松砂岩 红砂岩 工程地质特征 持力层 人工挖孔桩
下载PDF
地下室挡土墙迎土面混凝土保护层取值的探讨
4
作者 王兆旭 《山西建筑》 2015年第12期49-51,共3页
结合国内现行设计规范,通过某地下室挡土墙设计算例,对地下室混凝土挡土墙设计时迎土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取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内力计算、承载力计算及裂缝验算过程进行了阐述,最终给出了挡土墙迎土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建议值。
关键词 地下室 挡土墙 混凝土 保护层
下载PDF
挡土柱施工法应用于卵砾石层的施工品质暨安全性评估分析研究
5
作者 宋伟 《价值工程》 2020年第32期111-113,共3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应用于卵砾石层地质条件下地下深开挖挡土措施中的挡土柱施工法,该施工法依施工方式分为人工挡土柱工法及机械式挡土柱工法。按照研究“某工程”的机械式挡土柱施工经验及某集合住宅采用人工挡土柱施工法的案例,探讨现今... 本研究主要探讨应用于卵砾石层地质条件下地下深开挖挡土措施中的挡土柱施工法,该施工法依施工方式分为人工挡土柱工法及机械式挡土柱工法。按照研究“某工程”的机械式挡土柱施工经验及某集合住宅采用人工挡土柱施工法的案例,探讨现今挡土柱相关施工安全质量缺失,进而寻求改进及防止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柱 卵砾石层 局限空间 安全性
下载PDF
点荷载强度试验在嵌岩桩承载力判定中的应用初探
6
作者 杨卫军 《安徽地质》 2004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用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并经相关计算得到嵌岩桩桩端持力层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借此判定、核验嵌岩桩的承载力。
关键词 点荷载强度试验 嵌岩桩 持力层 抗压强度 承载力判定
下载PDF
清水工程二阶仰斜式挡土墙设计
7
作者 黄清明 熊胤 《贵州化工》 2006年第4期55-56,共2页
介绍赤天化50kt/d清水工程二阶挡土墙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 二阶仰斜式 衡重式 挡土墙 泥岩层
下载PDF
珠江堤岸环境改造工程沿江路悬飘段的施工与环境的和谐
8
作者 张伟东 卢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81-83,共3页
钢管灌注桩施工是珠江堤岸环境改造工程沿江路人行道悬飘段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地质复杂、工期紧、工作面狭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克服复杂地质条件下微型嵌岩钢管灌注桩施工的困难 ,深入的阐述了嵌岩... 钢管灌注桩施工是珠江堤岸环境改造工程沿江路人行道悬飘段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地质复杂、工期紧、工作面狭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克服复杂地质条件下微型嵌岩钢管灌注桩施工的困难 ,深入的阐述了嵌岩钢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这是一项将施工工艺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工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嵌岩钢管灌注桩 挡土墙 抛石层 混合浆液回灌法 珠江堤岸 沿江路 人行道 施工 悬飘段 环境改造工程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被引量:36
9
作者 林智勇 戴自航 苏美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559,共5页
基于库仑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设,综合考虑填土具有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挡土墙墙背和填土面均倾斜、填土与墙背间具有摩擦和黏着力、填土浅表具有张拉裂缝和表面有连续均布超载的复杂情况,采用薄层单元法,导出了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 基于库仑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设,综合考虑填土具有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挡土墙墙背和填土面均倾斜、填土与墙背间具有摩擦和黏着力、填土浅表具有张拉裂缝和表面有连续均布超载的复杂情况,采用薄层单元法,导出了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的解析解,可适用于黏性和无黏性填土的复杂条件;且证明现行经典朗肯理论和库仑理论主动土压力是解析解相应简化假设下的特例。多个工程实例计算均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曲线吻合良好,因而解析解对实际工程中主动土压力的计算精度是可靠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滑裂面 挡土墙 主动土压力 薄层单元法 解析解
下载PDF
非极限状态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胡俊强 张永兴 +1 位作者 陈林 陈建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1-387,共7页
利用薄层单元法对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进行研究,认为挡土墙土压力是由墙后填土在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楔形土体产生,取挡土墙后楔形土体沿平行于填料坡面的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微分单元体的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挡土墙非... 利用薄层单元法对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进行研究,认为挡土墙土压力是由墙后填土在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楔形土体产生,取挡土墙后楔形土体沿平行于填料坡面的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微分单元体的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微分方程,得到非极限状态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作用点的理论公式。根据非极限状态摩擦角与墙体位移关系,分析填土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和挡土墙位移比对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分布、土压力系数和作用点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平动模式下刚性挡土墙非极限状态时的抗倾覆稳定性偏于危险。另外,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分析,主动土压力分布曲线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非极限状态 主动土压力 薄层单元法
下载PDF
沿空留巷底板变形力学分析及底臌防控 被引量:37
11
作者 华心祝 李迎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4-1631,共8页
上覆岩层垮落产生的动载荷通过巷帮煤体、巷内支护体以及巷旁支护体传递给底板,造成工作面后方一段距离的沿空留巷底臌变形加剧。为了控制上覆岩层垮落引起的底臌变形,在分析沿空留巷力学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底板力学模型,计算出沿空留巷... 上覆岩层垮落产生的动载荷通过巷帮煤体、巷内支护体以及巷旁支护体传递给底板,造成工作面后方一段距离的沿空留巷底臌变形加剧。为了控制上覆岩层垮落引起的底臌变形,在分析沿空留巷力学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底板力学模型,计算出沿空留巷煤帮弹性压缩区、塑性区、破裂区的宽度,以及煤帮对底板的作用力。应用关键层理论,确定顶板硬岩层位置及其破断顺序,以及垮断极限层的层位;采用顶板载荷条带分割法,计算出巷旁支护体对底板的作用力,并引入等效载荷的概念,构建底板等效载荷分布力学模型,将沿空留巷底臌与上覆岩层垮落紧密联系起来,分析上覆岩层垮落对底板的受力及变形影响,推导出底臌变形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垮落引起的底臌主要是由于塑性区煤体和巷旁支护体下方底板岩层高应力压剪破坏,以及巷道底板和采空区底板在强卸荷条件的拉伸破坏共同影响造成的。基于此,提出了降低塑性区煤体和巷旁支护体传递给底板的作用力,提高采空区冒落矸石对底板的作用力,防止巷道底板岩层拉伸破坏,巷旁支护体宽度、刚度与底板岩层强度相匹配等底臌防控措施,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底板变形 垮断极限层 顶板载荷条带分割法 底臌 防控措施
下载PDF
RT模式下刚性挡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龚慈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88-1592,共5页
针对绕墙顶向外转动的刚性挡土墙,提出一种土压力计算方法。根据土体渐进破坏机理,考虑土拱效应,建立了填土内摩擦角及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的发挥与土体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初始应力条件确定初始内摩擦角。采用改进的水平层分析法... 针对绕墙顶向外转动的刚性挡土墙,提出一种土压力计算方法。根据土体渐进破坏机理,考虑土拱效应,建立了填土内摩擦角及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的发挥与土体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初始应力条件确定初始内摩擦角。采用改进的水平层分析法计算各转角下的土压力分布,并得到土压力合力大小及其作用点的计算公式。通过比较,不同转角下土压力强度、合力大小以及作用点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挡墙 土压力 RT模式 渐进破坏机理 摩擦角 改进水平层分析法
下载PDF
多层支撑深基坑中考虑支撑-围护桩-土相互作用的水平支撑温度应力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吴明 孙鸣宇 +1 位作者 夏唐代 刘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4,共4页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中的m法来研究温度变化对深大基坑支撑轴力变化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假设土体服从Winkler地基模型,温度变化引起的维护结构位移在竖向呈线性分布,建立可以计算基坑中温度升降对多层支撑轴力影响的简化计算方法...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中的m法来研究温度变化对深大基坑支撑轴力变化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假设土体服从Winkler地基模型,温度变化引起的维护结构位移在竖向呈线性分布,建立可以计算基坑中温度升降对多层支撑轴力影响的简化计算方法。该法考虑支撑-围护结构-土互相协调变形的过程。公式表明,影响支撑温度应力的因素包括:弹性抗力系数,支撑竖向间距,支撑水平向间距,支撑弹性模量,温度梯度。通过计算和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温度升降引起的底层支撑轴力变化值最大,顶层温度升降引起的支撑轴力变化值最小。该法简单实用,有一定精度,偏于安全,可以应用于计算宽大深基坑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多层支撑轴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围护结构 多层支撑 温克尔地基 温度应力
下载PDF
高位孔抽采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朱红青 张民波 +2 位作者 冯世梁 申健 胡瑞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防止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大量涌向保护层工作面,进而造成沿空留巷和采空区瓦斯超限,依据保护层开采卸压理论以及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在羊东矿8463工作面沿空留巷布置高位孔抽采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通过理论计算与FLA... 为防止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大量涌向保护层工作面,进而造成沿空留巷和采空区瓦斯超限,依据保护层开采卸压理论以及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在羊东矿8463工作面沿空留巷布置高位孔抽采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通过理论计算与FLAC3D数值模拟,确定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发育带的范围。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高位孔关键参数:终孔位置高度为22.4m,终孔间距为9m,沿倾向控制范围为9.3~60m,钻场滞后工作面70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单孔瓦斯抽放流量最高为0.853m3/min,沿空留巷瓦斯体积分数最高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高位孔 上被保护层 裂隙带 数值模拟 瓦斯抽采
下载PDF
考虑剪应力作用的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忠玉 陈捷 李东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43-2450,共8页
以墙后为无黏性填土的竖直刚性挡土墙作为研究对象,假定墙后土体中形成圆弧形土拱,考虑水平土层间的剪应力,修正了水平层分析法,从而得到平动模式下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大小及其作用点位置的表达式。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和现有理论成果... 以墙后为无黏性填土的竖直刚性挡土墙作为研究对象,假定墙后土体中形成圆弧形土拱,考虑水平土层间的剪应力,修正了水平层分析法,从而得到平动模式下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大小及其作用点位置的表达式。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和现有理论成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修正方法的合理性。参数分析表明,水平土层间的平均剪应力受墙土摩擦角、填土内摩擦角等因素的影响,与主动土压力一样沿墙高为非线性分布。同时,考虑水平土层间剪应力作用得到的侧向主动土压力系数、主动土压力合力与不考虑剪应力作用的理论解答相同,但合力作用点位置高于库仑解,且低于不考虑剪应力作用的理论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挡土墙 土拱效应 剪应力 主动土压力 水平层分析法
下载PDF
中厚煤层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参数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贺淼鑫 赵利安 《中国矿业》 2022年第3期88-96,共9页
为解决综采面间留设煤柱而导致的采掘接续紧张、资源回收率低、采空区易形成应力集中等问题,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寺河煤矿二号井97307工作面97214巷道进行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基于实验给出了煤岩体的... 为解决综采面间留设煤柱而导致的采掘接续紧张、资源回收率低、采空区易形成应力集中等问题,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寺河煤矿二号井97307工作面97214巷道进行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基于实验给出了煤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切顶高度、切顶角度、炮孔间距和补强支护等主要参数,最后在现场实践中将97214沿空留巷划分为四个区,不同区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和措施。巷道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效果监测数据表明:采用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后,97307工作面切顶侧的支撑压力不仅低于未切顶侧巷,更远低于中部支架压力,巷道表面变形和离层分别在滞后工作面170 m和200 m处基本恒定不变,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在97307工作面97214巷道的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补强支护 参数设计 现场实践 离层
下载PDF
考虑桩桩相互作用的双排支护桩受力变形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玲 朱幸仁 欧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80,共9页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计算是其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双排支护桩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排桩及桩顶连系梁组成的空间门架式结构。在承受水平荷载时,后排桩向坑内发生挠曲变形,挤压桩间土体,同时桩间土体又对前排桩产生推力,使得前...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计算是其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双排支护桩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排桩及桩顶连系梁组成的空间门架式结构。在承受水平荷载时,后排桩向坑内发生挠曲变形,挤压桩间土体,同时桩间土体又对前排桩产生推力,使得前排桩向坑内发生挠曲变形,挤压前排桩桩前土体,以致该支护结构在传递水平荷载时,前后排桩及桩间土体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上述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将前、后排桩均视为竖向放置的弹性地基梁,以欧拉伯努利双层梁理论考虑前后排桩的相互作用,以水平向弹簧模拟桩间土相互作用,以朗肯土压力计算作用于后排桩的主动土压力,以弹性抗力法计算作用于前排桩基坑底面以下的被动土压力,以基坑底面为界人为将前、后排桩分为上下部分,并通过桩身各段的受力平衡建立前后排桩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然后通过桩端约束及基坑坑底平面处的连续条件得到方程的解析解,给出了一种考虑桩桩相互作用以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两个实例,将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工程中的设计计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桩支护结构 桩桩相互作用 桩土相互作用 地基反力系数 双层地基梁模型 弹性抗力法
下载PDF
有限无黏性填土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忠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针对经典的Rankine或Coulomb土压力理论不适用于山区挡土墙或邻近既有地下室基坑工程中常常遇到的墙后为有限宽度填土的情况,以墙背和稳定岩质坡面间为有限无黏性填土的刚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假定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墙体平移使得墙后土... 针对经典的Rankine或Coulomb土压力理论不适用于山区挡土墙或邻近既有地下室基坑工程中常常遇到的墙后为有限宽度填土的情况,以墙背和稳定岩质坡面间为有限无黏性填土的刚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假定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墙体平移使得墙后土体在极限平衡状态时出现通过墙踵的直线形或折线形滑裂面,且其中形成圆弧形土拱,考虑滑动土楔内水平土层间存在的平均剪应力,引入水平层分析法,得到非线性分布的主动土压力表达式。通过与文献中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以三角形和矩形断面有限填土挡土墙为例,探讨墙背倾角、岩质坡面倾角、墙土摩擦角、岩土摩擦角、填土内摩擦角或填土宽度等参数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有限填土时主动土压力沿墙高一般为非线性分布,且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一般不在墙高的1/3处;当填土宽度较大时,主动土压力合力大小有可能大于Coulomb土压力理论计算值,而且对于矩形断面有限填土的挡土墙,滑裂面的倾角都小于Coulomb土压力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挡土墙 水平层分析法 有限填土 主动土压力 土拱效应
原文传递
任意位移模式刚性挡土墙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卢坤林 朱大勇 杨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70-375,共6页
改进了水平层分析法,用于计算任意位移模式的土压力分布。对不同位移模式下水平微分单元进行受力分析,认为位移模式只影响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根据前人提出的内摩擦角逐渐发挥的概念,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与挡土墙位移模式联系起来,并应... 改进了水平层分析法,用于计算任意位移模式的土压力分布。对不同位移模式下水平微分单元进行受力分析,认为位移模式只影响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根据前人提出的内摩擦角逐渐发挥的概念,将层间等效内摩擦角与挡土墙位移模式联系起来,并应用到水平层分析法中,实现了能够定量反映位移模式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分析表明:随位移模式变化,土压力合力大小始终保持不变且与库仑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土压力分布和合力作用点则变化显著。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供刚性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土压力 位移模式 水平层分析法 等效内摩擦角
下载PDF
基于CSA和薄层单元法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昌富 曾玉莹 +1 位作者 肖淑君 吴子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292-5296,共5页
土压力计算一直沿用经典朗肯和库仑土压力理论,所得土压力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而实际上认为挡土墙后土压力总是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是不合理的,墙体位移量和形式不同,土压力分布将呈现不同的曲线形式,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以及滑裂面的形... 土压力计算一直沿用经典朗肯和库仑土压力理论,所得土压力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而实际上认为挡土墙后土压力总是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是不合理的,墙体位移量和形式不同,土压力分布将呈现不同的曲线形式,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以及滑裂面的形状对土压力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假定挡土墙后土体潜在滑裂面由对数螺线滑动面和平面组合而成,根据挡土墙后土体薄层单元的平衡条件推导出粘性土层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在普通模拟退火算法中引入复合形法进行局部最优解搜索,得到了一种搜索性能更好的复合形模拟退火算法,并将其用于挡土墙后填土潜在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和相应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并给出了两个算例。其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朗肯和广义库仑土压力理论的计算结果相比,所提方法更符合实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挡土墙 土压力 模拟退火算法 薄层单元法 对数螺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