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应力混凝土结构限制膨胀过程有限元法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峰 黄承逵 戴建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7-611,共5页
在试验基础上 ,根据限制条件下自应力混凝土的变形相容和平衡条件 ,参照自由变形膨胀混凝土的变形曲线 ,给出了自应力值和有效自由变形的增量关系 ;建立了可考虑膨胀和徐变时间过程、可适应各种边界条件和配筋形式的配筋混凝土自应力发... 在试验基础上 ,根据限制条件下自应力混凝土的变形相容和平衡条件 ,参照自由变形膨胀混凝土的变形曲线 ,给出了自应力值和有效自由变形的增量关系 ;建立了可考虑膨胀和徐变时间过程、可适应各种边界条件和配筋形式的配筋混凝土自应力发展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对若干配筋自应力混凝土试件的有限元数值计算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自应力混凝土 徐变 限制变形 限制膨胀过程 变形相容 自由变形
下载PDF
Restrained torsion of open thin-walled beams including shear deformation effects 被引量:7
2
作者 Zhao-qiang WANG Jin-cheng ZHAO +1 位作者 Da-xu ZHANG Jing-hai GO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60-273,共14页
A first-order torsion theory based on Vlasov theory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trained torsion of open thin-walled beams. The total rot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is divided into a free warping rotation a... A first-order torsion theory based on Vlasov theory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trained torsion of open thin-walled beams. The total rot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is divided into a free warping rotation and a restrained shear rotation. In first-order torsion theory, St. Venant torque is only related to the free warping rot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St. Venant torque is derived by using a semi-inverse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rping torque and the restrained shear rotation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 energy method. The torsion shear coefficient is then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torsion equilibrium,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restrained torsion is deriv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itial method is given to solve the eq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rotation and flee warping rotation is obtained. A parameter λ,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tiffness property of a cross section and the beam length,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St. Venant constant is negligible. Consequently a simplified theory is derive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illustrated to validate the current approach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theory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ome other available methods.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show that the current theory provides more accurate results, In the example of a channel-shaped cantilever beam,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implified theory is determined by the parameter study of 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walled beam restrained torsion Shear deformation WARPING Shear coefficient
原文传递
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开口薄壁梁约束扭转的扭转角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 陈勇 曹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8-683,742,共6页
以开口薄壁梁约束扭转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初参数法推导开口薄壁梁在外扭矩作用下产生的扭转角;推导了槽钢扭转剪应力不均匀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为得到与Timoshenko梁理论类似的简化公式,探讨圣维南扭矩可以忽略时的情形,阐述了简化方... 以开口薄壁梁约束扭转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初参数法推导开口薄壁梁在外扭矩作用下产生的扭转角;推导了槽钢扭转剪应力不均匀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为得到与Timoshenko梁理论类似的简化公式,探讨圣维南扭矩可以忽略时的情形,阐述了简化方法与理论解之间的误差来源,定义了剪切变形影响参数。通过具体算例分析跨度、高宽比等参数对扭转角的影响,并与符拉索夫理论、ANSYS壳单元、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当弯扭系数、高宽比恒定时,本文方法的解与符拉索夫解的最大误差从跨径为30m的16.15%到跨径为5m的89.5%;当弯扭系数、跨径恒定时,本文方法的解与符拉索夫解的最大误差从高宽比为1的6.9%到高宽比为5的62.44%;随跨径减小或高宽比增大,剪切变形不容忽略。当弯扭系数与跨径的乘积减小到一定值时可以忽略圣维南扭矩从而得到简化公式;高宽比增大,扭转剪应力不均匀系数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扭转 剪切变形 简化方法 开口截面 圣维南扭矩
下载PDF
薄壁箱梁的翘曲连续性条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元海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基于薄壁杆件理论,分析了薄壁箱梁弯曲剪流和约束扭转翘曲剪流计算时的翘曲连续性条件.从翘曲连续性条件出发,推导了薄壁箱梁约束扭转翘曲剪流的一般公式,此外,还指出了有关文献中的错误并进行了更正.最后对一个悬臂箱梁的约束扭转翘曲... 基于薄壁杆件理论,分析了薄壁箱梁弯曲剪流和约束扭转翘曲剪流计算时的翘曲连续性条件.从翘曲连续性条件出发,推导了薄壁箱梁约束扭转翘曲剪流的一般公式,此外,还指出了有关文献中的错误并进行了更正.最后对一个悬臂箱梁的约束扭转翘曲剪流进行了计算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箱梁 约束扭转 翘曲变形 剪力流
下载PDF
砌体结构中气温变化及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克俭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分析了砌体结构中气温变化及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讨论了由于变形受到约束产生附加应力导致裂缝产生的情况,给出了这类问题的弹性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
关键词 砌体结构 裂缝 墙体 气温变化 干缩变形
下载PDF
特大断面黄土隧道静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贺虹 李德武 《工程质量》 2006年第9期50-52,共3页
用六节点曲边节理单元模拟复合式衬砌中间防水层,采用二维弹塑性静力有限元模拟某黄土隧道的开挖修建过程,分析了该隧道的静力稳定性。计算中用释放荷载法模拟开挖效应,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及关联流动法则,采用初始刚度迭代法求解... 用六节点曲边节理单元模拟复合式衬砌中间防水层,采用二维弹塑性静力有限元模拟某黄土隧道的开挖修建过程,分析了该隧道的静力稳定性。计算中用释放荷载法模拟开挖效应,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及关联流动法则,采用初始刚度迭代法求解平衡方程,对超过屈服点的应力进行调整。文中最后提出了抑制隧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给出了隧道衬砌支护参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黄土隧道 变形控制 支护参数
下载PDF
一种新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试验 被引量:60
7
作者 刘璐 吴斌 +1 位作者 李伟 赵俊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6-541,共6页
为了控制安装有传统防屈曲支撑的结构在大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变形及残余变形,提出一种新型防屈曲支撑———自复位防屈曲支撑(SCBRB).对其构造及工作和复位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出复位材料的预应力及变形需求等关键参数... 为了控制安装有传统防屈曲支撑的结构在大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变形及残余变形,提出一种新型防屈曲支撑———自复位防屈曲支撑(SCBRB).对其构造及工作和复位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出复位材料的预应力及变形需求等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并实现了这种支撑.该支撑综合了防屈曲支撑及自复位体系的优点.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成功地按设计值施加并且完好保持是决定复位效果的关键因素,预应力不足则其复位效果变差,预应力与耗能内芯屈服力之比大于等于1.3时即可保证完全复位.传统防屈曲支撑与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拟静力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此类支撑基本消除了纯防屈曲支撑的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防屈曲支撑 残余变形 预应力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新型全钢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滞回性能试验 被引量:50
8
作者 赵俊贤 吴斌 欧进萍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0,共11页
为减少传统防屈曲支撑(BRB)的十字形支撑内芯在焊接后所产生的残余弯曲变形,提出一种新型全角钢式防屈曲支撑(ABRB)。该支撑的内芯由4个等边角钢通过屈服段无焊接技术组合而成,约束构件则由两个等边角钢沿纵向焊接组合而成。对4个ABRB... 为减少传统防屈曲支撑(BRB)的十字形支撑内芯在焊接后所产生的残余弯曲变形,提出一种新型全角钢式防屈曲支撑(ABRB)。该支撑的内芯由4个等边角钢通过屈服段无焊接技术组合而成,约束构件则由两个等边角钢沿纵向焊接组合而成。对4个ABRB试件进行拟静力滞回性能试验,重点考察支撑边界条件,支撑端部转动约束构造、内芯外伸段构造以及加力长度等因素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试验前首先对试件内芯的初始弯曲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试件内芯屈服段的相对初始弯曲均有效控制在1/1000以内。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当支撑端部边界条件为固接时,ABRB的延性及耗能发展最为充分;当支撑两端为铰接且支撑端部无转动约束时则较容易发生内芯外伸段的局部压弯破坏,且当加力长度增加时,局部压弯破坏则越早发生,但该破坏模式可通过在铰接ABRB两端设置转动约束构件的构造予以避免。对试件的抗震性能分析表明,构造合理的ABRB表现出较好的延性以及十分稳定的累积滞回耗能特性,因此ABRB可作为有效的耗能减震装置应用于工程结构中。最后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类支撑性能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 角钢 滞回性能 压弯破坏 累积塑性变形
下载PDF
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程光煜 叶列平 崔鸿超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8,共9页
介绍了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结合现有文献和本文作者的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受力性能及其影响参数。依据FEMA450的有关规定和我国规范,建议了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设计计算方法,包括:(1)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布置... 介绍了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结合现有文献和本文作者的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受力性能及其影响参数。依据FEMA450的有关规定和我国规范,建议了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设计计算方法,包括:(1)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布置设计要求;(2)防屈曲耗能钢支撑保证核心钢支撑强度充分发挥的整体稳定性设计条件;(3)外包约束的抗弯及抗裂设计要求,及其外包约束钢筋混凝土和外包约束钢管混凝土的计算方法;(4)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建议了无粘结层、端部间隙和节点连接构造的设计要求及构造措施。最后给出了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耗能钢支撑 稳定承载力 低周疲劳性能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国标Q235钢屈曲约束支撑低周疲劳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黄波 陈泉 +2 位作者 李涛 王春林 吴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4,43,共7页
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利用金属屈服滞回耗能的装置,具有性能稳定、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通过对国标Q235钢屈曲约束支撑进行低周疲劳试验,评估其累积滞回性能,分析影响其失效模式的因素,并与国外同类型屈曲约束支撑进行对比。试验结... 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利用金属屈服滞回耗能的装置,具有性能稳定、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通过对国标Q235钢屈曲约束支撑进行低周疲劳试验,评估其累积滞回性能,分析影响其失效模式的因素,并与国外同类型屈曲约束支撑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饱满,累积塑性变形远大于AISC规程的建议值;支撑屈服段内的焊缝对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显著,试验表明大应变幅值下焊缝影响被削弱;核心板的多波屈曲是导致屈曲约束支撑的低周疲劳性能小于核心板材的低周疲劳性能的主要原因;与同期在国外开展的屈曲约束支撑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相比,在相同加载幅值下,国标Q235钢屈曲约束支撑表现出与SM400A钢屈曲约束支撑相当的性能,国产普通钢支撑完全可以替代同等级钢材进口屈曲约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低周疲劳试验 累积塑性变形 焊接 失效模式
下载PDF
全钢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理论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曾鹏 陈泉 +1 位作者 王春林 孟少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9-24,共6页
为控制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和残余变形,给出一种基于全钢屈曲约束支撑的自复位耗能支撑的设计思路。这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采用预应力钢绞线作为自复位系统,所以被称为全钢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为克服预应力钢绞线极限弹... 为控制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和残余变形,给出一种基于全钢屈曲约束支撑的自复位耗能支撑的设计思路。这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采用预应力钢绞线作为自复位系统,所以被称为全钢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为克服预应力钢绞线极限弹性变形的限定,给出一种串联两束预应力筋的设计构造。理论分析表明:这种串联两束预应力筋自复位系统使得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轴向变形是单束预应力钢绞线作为自复位系统时的两倍;同时指出,预应力筋的初始预张力应大于给定值,才能够保证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性能;根据上述分析同时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全钢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方案;数值模拟表明减小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核心板屈服段的长度可以提高支撑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钢屈曲约束支撑 自复位系统 残余变形 钢绞线
下载PDF
不同构造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云 钟根全 +1 位作者 陈清祥 龚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7,共9页
设计5个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试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无黏结材料、约束比和加载制度等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黏结材料能有效减小外约束单元与核心单元之间的摩擦力,设置无黏结材料... 设计5个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试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无黏结材料、约束比和加载制度等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黏结材料能有效减小外约束单元与核心单元之间的摩擦力,设置无黏结材料的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对称、饱满,耗能性能稳定,有较强的抗疲劳能力;设置无黏结材料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等效黏滞阻尼比曲线呈现两阶段双线性的特征;约束比小于1的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发生整体屈曲失稳;先压后拉和先拉后压的加载方式对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基于屈曲约束支撑先于主体结构屈服和不发生因塑性能力不足而提前破坏的设计原则,工程设计中建议屈曲约束支撑延性系数μmax>13,累积塑性变形CPD>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屈曲约束支撑 滞回性能 无黏结材料 累积塑性变形
下载PDF
内嵌碟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性能试验及其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韩强 贾振雷 +1 位作者 王晓强 黄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150,190,共8页
为解决防屈曲支撑在大震作用下产生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内嵌碟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阐述了该支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该新型支撑由防屈曲耗能系统和自复位系统并联组成,通过控制碟簧预压力和核心单元屈服承载力的组合,可... 为解决防屈曲支撑在大震作用下产生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内嵌碟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阐述了该支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该新型支撑由防屈曲耗能系统和自复位系统并联组成,通过控制碟簧预压力和核心单元屈服承载力的组合,可得到工程结构控制所需的滞回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3个不同工况的内嵌碟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开展拟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特征,探讨了其残余位移和滞回耗能等特性,并建立其力-位移滞回关系恢复力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内嵌碟簧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不仅保留了防屈曲支撑稳定良好的耗能能力,而且能较好地控制残余变形,建立的恢复力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是一种有效地控制残余变形且性能稳定的结构减震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碟簧 拟静力试验 恢复力模型 残余变形
下载PDF
常温养护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圆环约束收缩性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俊颜 边晨 +2 位作者 肖汝诚 马骉 刘国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2-57,共6页
研究了HCSA膨胀剂3种掺量(0%、3%、6%)下常温养护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圆环约束收缩性能,包括:(1)UHPC轴拉应力应变曲线测试;(2)根据GB/T50082的UHPC自由收缩实验;(3)根据ASTM C1581的UHPC圆环约... 研究了HCSA膨胀剂3种掺量(0%、3%、6%)下常温养护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圆环约束收缩性能,包括:(1)UHPC轴拉应力应变曲线测试;(2)根据GB/T50082的UHPC自由收缩实验;(3)根据ASTM C1581的UHPC圆环约束实验。结果表明,3种UHPC的极限拉伸应变均高于3 000με,28d总收缩值分别为1 005.6με、600.0με、462.2με,并且在圆环约束作用下转化为残余应变、弹性拉应变和塑性拉应变,其中塑性拉应变分别为700.4με、437.9με、389.9με。3种UHPC在拉伸应变达到1 000με时及圆环约束实验中均未发现0.01mm以上的可检测裂缝。基于拉伸实验和声发射损伤分析方法对UHPC进行应变分析,可知具有应变强化段的3种UHPC在圆环约束实验中的塑性变形以小于0.01mm的多点分布微裂纹形式存在。通过添加HCSA膨胀剂对常温养护型UHPC进行收缩补偿,可有效地降低UHPC自身的拉应力以及对原有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自由收缩 圆环约束试验 轴拉应力应变曲线 塑性变形 HCSA膨胀剂
下载PDF
自复位全钢型防屈曲支撑的工作原理与滞回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龙河 陈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7-156,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全钢型防屈曲支撑(SC-SBRB),主要由防屈曲耗能系统和预压组合碟簧自复位系统并联组成。对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建立了能够准确描述支撑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具有不同设...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全钢型防屈曲支撑(SC-SBRB),主要由防屈曲耗能系统和预压组合碟簧自复位系统并联组成。对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建立了能够准确描述支撑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具有不同设计参数的4个SC-SBRB实体模型,研究了支撑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及复位性能,并与恢复力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SCSBRB的滞回响应呈现稳定饱满的类“旗形”特征,建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支撑各阶段的力学性能。SC-SBRB的自复位性能随碟簧初始预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得到发挥,残余变形同步减小。当复位率达到1.0时,支撑最大残余变形率为0.039%,复位性能和耗能能力匹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 自复位性能 组合碟簧 恢复力模型 残余变形
下载PDF
不同刚度比下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克川 陶忠 +2 位作者 潘文 白羽 余文正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54,共12页
为研究不同刚度比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3榀BRB水平刚度与主体框架抗侧刚度比值分别为3、5、7的减震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其耗能减震能力、破坏形态、BRB连接... 为研究不同刚度比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3榀BRB水平刚度与主体框架抗侧刚度比值分别为3、5、7的减震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其耗能减震能力、破坏形态、BRB连接节点及节点板性能、BRB转动变形性能、BRB端部附加弯矩产生机制等,探讨与BRB连接的梁、柱构件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榀框架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稳定,随着刚度比的增加,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提高,BRB连接节点破坏越严重;BRB连接节点板的存在使框架柱塑性铰位置由柱端移至节点板趾部附近区域;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框架中BRB端部由于转动变形产生附加弯矩,转动变形与层间位移角近似呈线性变化关系;加强消能子结构的延性构造措施是实现大变形下BRB充分耗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防屈曲支撑 刚度比 消能减震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附加弯矩 转动变形
原文传递
一种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及在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灿星 杜修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72,共10页
该文围绕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在选取性能目标时,为了兼顾建筑中结构主体和非结构成分的地震安全,该方法选取了峰值层间位移角、峰值楼面加速度和残余层间位移角共同作为性能目标。以等效单自由度体... 该文围绕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在选取性能目标时,为了兼顾建筑中结构主体和非结构成分的地震安全,该方法选取了峰值层间位移角、峰值楼面加速度和残余层间位移角共同作为性能目标。以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进行参数分析,掌握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随基本周期和强度折减系数变化的地震响应规律;根据结构动力学理论将单自由度体系的计算结果推广至多自由度体系;基于此发展出一种新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为演示和论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文选取了一栋六层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基准模型进行抗震设计,并开展一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抗震性能评估的结果表明:由该方法设计的结构能够较好地同时满足多个设计目标的要求。该文的设计方法对于其他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化设计 防屈曲支撑 钢框架 弹塑性时程分析 残余变形
下载PDF
开孔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云 钟根全 +1 位作者 龚晨 陈清祥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60,共9页
为研究开孔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及框架平面外变形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两个相同设计的单层单跨单斜式开孔钢板装配式BRB钢框架分别就是否考虑框架平面外变形情况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 为研究开孔钢板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及框架平面外变形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两个相同设计的单层单跨单斜式开孔钢板装配式BRB钢框架分别就是否考虑框架平面外变形情况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并对相同设计的开孔钢板装配式BRB构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框架平面外变形和考虑框架平面外变形10 mm的开孔钢板装配式BRB钢框架均表现出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滞回曲线饱满且基本对称,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1/50的限值要求;框架平面外变形10 mm对开孔钢板装配式BRB钢框架平面内抗震性能影响很小,其弹性水平刚度、层间屈服剪力和层间最大剪力受框架平面外变形的影响略为降低,变化范围均在5%以内;框架平面外变形10 mm对BRB轴向变形的影响很小,框架中开孔钢板装配式BRB和开孔钢板装配式BRB构件均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约在1/720层间位移角时先于钢框架进入屈服状态,发挥耗能作用,其滞回曲线饱满,延性良好,累积塑性变形能力系数均大于600,完全满足ANSI/AISC 341-10中要求的大于20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屈曲约束支撑 平面外变形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带BRB的不规则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秀丽 蔡建辉 《甘肃科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对不规则结构,当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不足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满足要求的楼... 对不规则结构,当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不足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加屈曲约束支撑.对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变形,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层间位移角 扭转变形 ANSYS软件
下载PDF
双矩管装配式防屈曲支撑设计理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子钦 郭彦林 +1 位作者 张博浩 王小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51,61,共12页
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的外围约束构件主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由于连系螺栓布置呈一定离散性,因此需要对各外围约束构件形成的整体约束刚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减;此外,螺栓的离散布置使得螺栓间外围分肢构件的局部受力影响更为突出,此二者均应... 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的外围约束构件主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由于连系螺栓布置呈一定离散性,因此需要对各外围约束构件形成的整体约束刚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减;此外,螺栓的离散布置使得螺栓间外围分肢构件的局部受力影响更为突出,此二者均应在装配式防屈曲支撑设计方法中予以考虑。为此,该文首先对传统铰接防屈曲支撑设计理论进行介绍,而后对双矩管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约束刚度折减系数的求解思路及方法进行论述,最后结合装配式防屈曲支撑所特有的受力特点,考虑多波变形时挤压力的局部影响,提出了一整套适用于双矩管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方法,并采用数值分析验证了2个支撑设计算例的可靠性。在理论推导中考虑了内外核之间的间隙、铰接接头长度、内核外伸段长度、外围构件长度、强度、刚度及初始缺陷、螺栓尺寸及布置等诸多设计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矩管装配式防屈曲支撑 外围约束刚度 折减系数 连系刚度 多波屈曲变形 高强螺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