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入关前后:“尊孔崇儒”与儒学官学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海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6-210,共5页
清在入关前后,为了赢得当时中原社会精英阶层——儒士大夫的政治文化认同,积极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其中,努尔哈赤以其向明朝进贡的经历,逐渐认同了儒学,并从中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思想观念。而皇太极吸纳儒臣,制定了一系列汉化... 清在入关前后,为了赢得当时中原社会精英阶层——儒士大夫的政治文化认同,积极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其中,努尔哈赤以其向明朝进贡的经历,逐渐认同了儒学,并从中选择有利于其统治的思想观念。而皇太极吸纳儒臣,制定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并积极学习儒家经典及思想。至顺治时期,为了统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更是开科举考试,利用儒家经典选拔人才。总之,清初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与利用为康乾时期进一步认同、利用儒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儒学的官学化及清代中期学术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学术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尊孔崇儒 儒学 学术思想
下载PDF
金代文教政策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凤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金代"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是在辽、宋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但同时女真传统文化对儒学的认同也是不容忽视的。从金代文教政策的特点看,金代崇儒是有选择的,与辽、北宋相比,也是较彻底的。从金代历史发展进程看,金代文教政策的... 金代"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是在辽、宋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但同时女真传统文化对儒学的认同也是不容忽视的。从金代文教政策的特点看,金代崇儒是有选择的,与辽、北宋相比,也是较彻底的。从金代历史发展进程看,金代文教政策的实施所达到的效果,应予以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文教政策 尊孔崇儒
下载PDF
金朝尊孔崇儒教育举措初探
3
作者 孙凌晨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3年第1期265-274,共10页
金朝女真民族入主中原后,统治者为赢得中原广大民众对其统治的认同,通过“尊孔崇儒”之举来重建新的价值文化体系。尤其在世宗和章宗两朝,通过一系列教育举措使儒学思想在国民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金朝女真民族入主中原后,统治者为赢得中原广大民众对其统治的认同,通过“尊孔崇儒”之举来重建新的价值文化体系。尤其在世宗和章宗两朝,通过一系列教育举措使儒学思想在国民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俗发生变化,在提高女真民族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同时也加速了女真政权和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尊孔崇儒 教育
原文传递
西夏儒学的发展和儒释关系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文志勇 崔红芬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45,51,共14页
西夏早在立国之初,儒学就有一定的发展,经元昊、谅祚、秉常几代发展,到乾顺和仁孝时,进入兴盛时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设立为西夏培养了大量人才。西夏把佛教作为国教加以提倡和崇信,但崇佛并不排儒,二者并行不悖。此时... 西夏早在立国之初,儒学就有一定的发展,经元昊、谅祚、秉常几代发展,到乾顺和仁孝时,进入兴盛时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设立为西夏培养了大量人才。西夏把佛教作为国教加以提倡和崇信,但崇佛并不排儒,二者并行不悖。此时的儒释关系已不是以往历代上彼此间的斗争和儒学排斥佛教的关系,它们更趋于融合和协调。西夏利用儒、释这两大精神支柱共同维护着它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儒学 尊孔兴文 儒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