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93
1
作者 惠泱河 蒋晓辉 +1 位作者 黄强 薛小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水资源承载力涉及到整个资源、经济、环境大系统 ,水资源承载力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否协调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充分理解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并... 水资源承载力涉及到整个资源、经济、环境大系统 ,水资源承载力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否协调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充分理解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并以典型缺水的关中地区为例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 被引量:318
2
作者 郭来喜 吴必虎 +1 位作者 刘锋 范业正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4-301,共8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作为国家普查规范和技术导引 ,旅游资源普查必然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 ,通过不同类型地域的实践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基础上 ,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作为国家普查规范和技术导引 ,旅游资源普查必然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 ,通过不同类型地域的实践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基础上 ,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完善为分类分级分态系统 ,并增加到 3个景系 ,1 0个景类 ,98个景型。在表征资源单体规模时 ,以景域、景段、景元三个空间尺度等级来区别 ,并根据资源所处状态分为已开发态、待开发态和潜在势态三种。在此分类系统基础上 ,修订出更为完善的表征基本类型的特征项 ,据此进行旅游资源类型的定量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分类系统 类型评价 中国
下载PDF
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125
3
作者 王浩 秦大庸 +1 位作者 王建华 李令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给出了该区域重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内陆干旱区特点,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特性和影响它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计算流...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给出了该区域重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内陆干旱区特点,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特性和影响它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计算流程和边界条件,分析计算了其水资源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新疆、河西、宁夏的农产品弥补关中和柴达木农业生产的不足,利用新疆、关中、柴达木的工业生产弥补河西、宁夏工业生产的不足,2020年西北重点地区完全可以承载其6384×104人的预测人口,且能保证每人有年均400kg粮食和2×104元以上的富裕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内陆干旱区 生产能力
下载PDF
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与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110
4
作者 黄震方 祝晔 +2 位作者 袁林旺 胡小海 曹芳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3-1553,共11页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有其特殊性。本文界定了休闲与休闲旅游资源的概念,探讨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和资源特性,提出了基于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相结合的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自然...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有其特殊性。本文界定了休闲与休闲旅游资源的概念,探讨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和资源特性,提出了基于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相结合的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专项休闲类四个主要类型,构建了由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开发条件与资源潜力等要素组成的休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及因子权重和赋分评价标准。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对休闲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与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休闲旅游资源划分与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普适性和可推广性,可为旅游地进行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及休闲度假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资源 类型划分 评价体系 江苏常州
原文传递
流域水资源规划的系统观与方法论 被引量:77
5
作者 王浩 秦大庸 王建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6,共6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水资源总体规划体系应建立以流域系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科学基础、以合理的配置为中心的系统观 ,以多层次、多目标、群决策方法作为流域水资源规划的方法论。另外在规划方案具体设置当中 。
关键词 流域 水资源规划 系统观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问题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03
6
作者 赵其国 滕应 黄国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和载体。近年来,在中国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高强度利用和长期高负荷运转使耕地得不到休养生息,耕地地力严重透支,耕地质量退化、耕地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和载体。近年来,在中国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高强度利用和长期高负荷运转使耕地得不到休养生息,耕地地力严重透支,耕地质量退化、耕地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在剖析国内外耕地轮作休耕实践与发展的基础上,战略性地提出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问题的研究重点和目标,包括调研中国重点关注区域适于轮作休耕的耕地资源现状与区划,探讨重点关注区域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路径、建立重点区域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体制机制等。为实现"十三五"国家农业转型发展,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咨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轮作休耕 技术模式 体制机制 试点工作
下载PDF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86
7
作者 来海亮 汪党献 吴涤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1,共7页
深入分析了人工侧支水循环和天然水循环之间动态的依存关系,对照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和环境属性,把水资源划分为水资源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水生态系统、水环境系统、社会经济五大系统,结合这五大系... 深入分析了人工侧支水循环和天然水循环之间动态的依存关系,对照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和环境属性,把水资源划分为水资源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水生态系统、水环境系统、社会经济五大系统,结合这五大系统构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系统描述指标体系。在描述指标集的基础上,构建属性衡量准则指标集,进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属性的定量识别。进而,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的不同问题,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诊断指标,对具体问题进行识别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评价 指标体系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92
8
作者 方世明 李江风 赵来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88,共4页
虽然最近几年国内外都在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工作,但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少,本文在对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内容进行详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资源景观价值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两大类,其中资源... 虽然最近几年国内外都在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工作,但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少,本文在对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内容进行详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资源景观价值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两大类,其中资源景观价值包括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自然完整性、经济价值等6个指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包括区域经济水平、与中心城市距离、可进入性、基础服务设施、环境容量及地域类型组合等6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计算,指出资源景观价值权重为70%,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权重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资源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综合评价——以镇赉县为例 被引量:81
9
作者 汤洁 朱云峰 +2 位作者 李昭阳 斯蔼 崔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结合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入手,建立了由19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 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结合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入手,建立了由19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在1985年和2001年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均处于“很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生态环境安全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安全指数
下载PDF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胜任力模型视角 被引量:88
10
作者 徐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从胜任力的内涵、特征描述和高绩效核心胜任力的形成入手,论述并证明胜任力内涵与人力资源绩效的关系。在胜任力模型构建中强调建模意义的重要性,提出模型绩效结构性要求和建构方法,并对冰山模型进行特性描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 从胜任力的内涵、特征描述和高绩效核心胜任力的形成入手,论述并证明胜任力内涵与人力资源绩效的关系。在胜任力模型构建中强调建模意义的重要性,提出模型绩效结构性要求和建构方法,并对冰山模型进行特性描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内容,包括承诺对绩效目标的设定;构建体系组织核心胜任力;对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监控与评估等。胜任力的主导思想是加强模型构建和体系构建,以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体系构建
下载PDF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描述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李朝洪 郝爱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2-124,共3页
根据我国国情与林情。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把我国森林资源作为一个大系统。提出了兼顾 森林资源系统多种效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可持续发展描述指标体系和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阐述了 可持续发展描述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国国情与林情。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把我国森林资源作为一个大系统。提出了兼顾 森林资源系统多种效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可持续发展描述指标体系和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阐述了 可持续发展描述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将指标体系又划分为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潘锡辉 雷涯邻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4年第10期35-36,39,共3页
文章从当前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出发,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编制指标体系的原则,重点对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构成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建设性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资源 集约利用 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65
13
作者 徐泓 曲婧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9,51,共7页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逐渐匮乏使得自然资源的绩效审计十分重要。自然资源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类型,需从资金和资源配置、保护、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开展评价,基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逐渐匮乏使得自然资源的绩效审计十分重要。自然资源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类型,需从资金和资源配置、保护、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开展评价,基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现状,本文从自然资源管理目的、绩效审计的要求和已有的审计案例出发,阐述了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宏观目标、微观目标和内容,并依据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目标和内容,从自然资源政策、资金、开发保护、使用自然资源、收益分配等五个方面构建了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绩效审计 审计评价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62
14
作者 宋超山 马俊杰 +1 位作者 杨风 马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90,共6页
分析论证了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根据其耦合特征,构建了耦合理论体系。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度的分析,表明:1988-2007年耦合度从0.25上升到0.58,系统经历了两个"S"型演化周期,跨越了低级... 分析论证了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根据其耦合特征,构建了耦合理论体系。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度的分析,表明:1988-2007年耦合度从0.25上升到0.58,系统经历了两个"S"型演化周期,跨越了低级耦合、颉颃阶段,2005年达到磨合阶段;耦合系统在1993-1995年、1999-2000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受到环境与资源瓶颈的约束。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周期性与波动性的特点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反馈综合作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理论 城市化 资源环境 复合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现状、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62
15
作者 宋马林 崔连标 周远翔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共16页
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保持高度重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体制、制度以及理念方法不断变革创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体系和模式。然而,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矛盾... 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保持高度重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体制、制度以及理念方法不断变革创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体系和模式。然而,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矛盾。从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的现状着手,从管理对象、管理主体和管理保障三个方面,阐明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的发展困因,总结凝练当前制约管理实践发展的突出现实问题,并从构建国家安全视角下的多维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两个方面,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建议,这将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更进一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管理 管理体制 制度建设
原文传递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辑要 被引量:53
16
作者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4,共14页
世界现代化历史上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表明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 2 1世纪前 2 0年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未来 5 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战... 世界现代化历史上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表明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 2 1世纪前 2 0年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未来 5 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构想是 :坚持“人力资源是中国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战略选择 ,通过制度创新 ,分三个阶段实现教育的“三步跨越”和人力资源的“两次提升”的战略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力资源 发展战略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基于3S技术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探索 被引量:58
17
作者 张志刚 尤春芳 《北京测绘》 2019年第4期476-479,共4页
我国自然资源长期分头管理,调查监测工作分头组织,导致调查监测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调查结果存在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监测技术手段获取... 我国自然资源长期分头管理,调查监测工作分头组织,导致调查监测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调查结果存在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监测技术手段获取周期监测数据源,利用移动GIS与GNS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外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并及时调整数据库,通过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监测调查,表明建设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三调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监测调查 3S技术
下载PDF
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海滨为例 被引量:50
18
作者 黄震方 袁林旺 +2 位作者 黄燕玲 王霄 俞肇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55-1662,共8页
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旅游发展方向之一,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综合考虑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旅游条件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准主成份、主观经验判断法等方法... 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旅游发展方向之一,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综合考虑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旅游条件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准主成份、主观经验判断法等方法,基于专家调查的结果,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并以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江苏海滨湿地9个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定量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 被引量:55
19
作者 昝廷全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4-80,共7页
本文首先从硬资源和软资源的角度分析了资源整合的机理:硬资源是互不相交的闭集,软资源是可以相互交叉的邻域(开集),软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媒介,不同硬资源闭集的邻域的交集非空是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接着,提出了关于经济系统资源整合的... 本文首先从硬资源和软资源的角度分析了资源整合的机理:硬资源是互不相交的闭集,软资源是可以相互交叉的邻域(开集),软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媒介,不同硬资源闭集的邻域的交集非空是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接着,提出了关于经济系统资源整合的资源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资源位第一定律指出,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外部资源的强度等于包含该经济系统资源位的最小凸集的测度与其实际资源位集合的测度之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势力的概念。资源位第二定律是指,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已呈凸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进凸集外部的一个资源点,将资源位拓展为一个凸锥。在这种情况下,所整合的外部资源可以远远大于经济系统自身的资源。最后,根据这两个资源位定律,提出了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 资源位定律 资源整合 系统势力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1 位作者 金雨泽 张鑫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186,共6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资源 人口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