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石玉林 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3-298,共6页
本文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建议围绕①中国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②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 本文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建议围绕①中国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②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③不同类型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的集成;④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中的新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政策;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监测与管理技术等5个领域深入开展中国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资源 资源利用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
下载PDF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及其比较 被引量:67
2
作者 靳京 吴绍洪 戴尔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科学评价方法,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促进资源科学综合研究、丰富资源科学理论,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对保障国家或区域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地位等也具...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科学评价方法,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促进资源科学综合研究、丰富资源科学理论,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对保障国家或区域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地位等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包括比值分析法、生产函数法、包络分析法、能量效率评价方法、因子-能量评价方法、能值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过程、优点及不足进行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的理论指导和研究途径是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和模型的发展方向,即在理论综合的指导下,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应当在尺度综合、多因素综合和方法综合等层面展开今后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利用 效率评价 评价方法 资源科学 生产函数法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综合 科学评价 分析法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渝 杜江 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6期60-65,共6页
以湖北省所辖的17个市、州为样本,选取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的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出各个市、州的水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指标,对这些地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排序,并且具体分析了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 以湖北省所辖的17个市、州为样本,选取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的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出各个市、州的水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指标,对这些地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排序,并且具体分析了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下的原因所在。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区域内总体效率水平,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对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水资源 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下载PDF
城市生态管理概念、模式与资源利用效率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倩 邓祥征 周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源需求压力与生态破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城市化过程,探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聚居与行为模式,是保障我国城市化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看,服务...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源需求压力与生态破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城市化过程,探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聚居与行为模式,是保障我国城市化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看,服务于改善城市生态管理的科学问题的探讨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发现目前城市生态管理模式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权威的定义;单方面针对生态城市建设具体问题的成功案例多有报道,但综合的、多维的管理模式鲜有涉及;在可推广的、规范化的构建生态城市管理模式的标准体系和可操作的实施指南制定方面的研究也乏善可陈。兼顾落实生态管理模式到具体可循的层面和构建城市生态综合管理体系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标准、组织形式等五个核心方面诠释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即:面向生态环境承载力要规划先行,面向资源环境禀赋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面向高效、节约利用资源要进行政策引导与调控,面向生态环境保护要完善措施与标准,面向更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多元组织模式。本文还评述了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对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发现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对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多侧重于某一单一因素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解析,逻辑清晰的研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没有揭示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机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资源利用效率结果的认识。鉴于此,本文建议加强对生态管理模式及其对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管理 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干旱区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DEA模型与IPAT模型 被引量:30
5
作者 马远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0,共6页
基于2004—2012年中国新疆15个地州市的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实证分析新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4—2012年新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除极个别年份外均保持在1.0以上,其水资... 基于2004—2012年中国新疆15个地州市的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实证分析新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4—2012年新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除极个别年份外均保持在1.0以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北疆地区的提升最为明显;技术进步对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推广、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方面的相对不足影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效率下降;城镇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技术水平三者对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城镇化的作用最强,技术水平次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弱;城镇化导致水资源利用规模增大、效率提高,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对用水的影响以减量效应为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 利用效率
下载PDF
化学调控和氮肥对高密度下春玉米光热水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笑鸣 顾万荣 +7 位作者 李从锋 张立国 王明泉 龚士琛 陈喜昌 李彩凤 魏湜 李文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083-3094,共12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下化学调控和氮肥对玉米光合特性、籽粒灌浆及光热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玉米密植抗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哈尔滨区域玉米生长季,在大田高密度种植下(90000株/hm^2),设置3个不同氮肥水平N100(... 【目的】探讨高密度下化学调控和氮肥对玉米光合特性、籽粒灌浆及光热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玉米密植抗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哈尔滨区域玉米生长季,在大田高密度种植下(90000株/hm^2),设置3个不同氮肥水平N100(100 kg·hm^-2)、N200(200 kg·hm^-2)和N300(300 kg·hm^-2),7叶期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研究化控和氮肥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生长发育和光热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灌浆速率、光热水利用效率(RUE、HUE和WUE)及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氮量200 kg·hm^-2下达到最大。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化控和氮肥共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叶片Pn和Fv/Fm,提高了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灌浆速率,RUE、HUE和WUE显著提高,使产量得到进一步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籽粒内源激素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RUE、HUE和WUE显著正相关。【结论】高种植密度下,200 kg·hm^-2施氮量和化控显著改善玉米的光合特性,促进了籽粒灌浆进程,提高了光热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特性 化学调控 氮肥 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两个生态区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差异及对化控剂的响应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畅 赵海东 +4 位作者 冯乃杰 郑殿峰 梁晓艳 齐德强 黄文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15-3624,共10页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九三管理局(第四积温带)和大庆市林甸县(第二积温带)进行大田试验,以大豆品种‘垦丰41'为试验材料,于初花期叶面喷施50 mg·L^(-1)烯效唑(S3307)和50mg·L^(-1) 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调节剂,通...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九三管理局(第四积温带)和大庆市林甸县(第二积温带)进行大田试验,以大豆品种‘垦丰41'为试验材料,于初花期叶面喷施50 mg·L^(-1)烯效唑(S3307)和50mg·L^(-1) 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调节剂,通过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生态条件下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差异,探究了化控技术对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相比,地表总辐射和≥10℃有效积温是影响两个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到开花期的光热资源利用率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至结荚期的光热资源利用率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苗期至结荚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S_(3307)和DTA-6均可显著提高两个生态区大豆的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其中,S_(3307)对两个生态区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调控效果较好.在九三和林甸两个生态区,S_(3307)大豆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6%和17.1%,热量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1%和17.2%,较不施用对照分别增产14.1%和17.3%.因此,采用合理的化控技术是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实现大豆高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大豆 资源利用率 产量 化学调控
原文传递
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丹 刘方明 +2 位作者 郭得科 何源 黄小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9,共12页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了当前云数据中心网络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的解决方案。对于软件定...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了当前云数据中心网络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的解决方案。对于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4个课题,即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云数据中心网络资源利用率优化、云数据中心网络多租户资源管理和云数据中心网络能耗协同控制,进行了论证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云数据中心网络 网络架构 资源利用 资源管理 能耗控制
下载PDF
基于远程医疗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杰 崔震宇 +1 位作者 蔡雁岭 翟运开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共3页
我国医疗体系中的资源配置现状中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中最大的问题来源于病患群体对于基层医院的信心不足从而造成的就医过度集中在中心大医院。基于远程医疗的医疗联合体是针对该问题比较有效的一种解决途径,可以在为医疗... 我国医疗体系中的资源配置现状中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中最大的问题来源于病患群体对于基层医院的信心不足从而造成的就医过度集中在中心大医院。基于远程医疗的医疗联合体是针对该问题比较有效的一种解决途径,可以在为医疗网络中的中心医院、基层医院以及病人均提供利益保障基础上,通过合理自然的分级就诊路径疏导方式,改善医疗网络中的专家资源、普通医生资源以及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卫生资源 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爱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8-182,共5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陕西省水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对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结构及其动态特征、用水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从用水量的增加、用水结构的调整和用水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定量分析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依靠用水量的... 本文在简要介绍陕西省水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对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结构及其动态特征、用水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从用水量的增加、用水结构的调整和用水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定量分析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依靠用水量的增加和用水结构的调整不能实现GDP的增长,只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利用效率 用水结构
下载PDF
村级治理能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敏 姚顺波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1,共12页
本文基于2017年陕西省246个村级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资源汲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四个方面度量村级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村级治理能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村... 本文基于2017年陕西省246个村级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资源汲取能力、发展经济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四个方面度量村级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村级治理能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村级治理能力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其中发展经济能力的贡献度最为突出;进一步从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发展角度探讨其作用途径发现:第一,相较于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效率,村级治理通过对村内特色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第二,村级治理能力高的村庄可通过调节村内劳动力利用效率及特色资源开发效率来增加农民收入,但对耕地面积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结论对明确村级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治理能力 农民收入 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发展
原文传递
稻麦两熟系统适期晚播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习敏 杜祥备 +5 位作者 吴文革 孔令聪 陈金华 岳伟 许有尊 周永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受气候变化影响,江淮地区稻麦两熟种植模式周年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限制了该区域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通过播期调整优化两季资源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周年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3-2015年进行大田试... 受气候变化影响,江淮地区稻麦两熟种植模式周年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限制了该区域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通过播期调整优化两季资源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周年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3-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稻麦播期组合,对其周年产量和资源配置与利用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模式(T2)相比,稻麦双季适期晚播模式(T3)通过播期调整协调了两季间资源配置,将小麦季冗余的温光水资源转移给高贡献率作物水稻,水稻季积温、辐射、降雨资源分别占60.5%、46.5%和56.7%,小麦季分别占36.3%、50.0%和40.9%,两季间比值为1.67、0.94和1.39;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提高了水稻在周年产量中的占比;小麦产量显著降低,但变幅小于水稻;周年总产量提高了336.3 kg·hm^-2。水稻季温度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和降雨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9.8%、5.6%和8.3%,小麦季资源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T3模式周年温、光、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4.8%、3.1%和6.0%。稻麦双季早播模式(T1)或双季过晚模式(T4)均不利于周年产量形成和资源利用。综上所述,充分挖掘水稻季的光温水资源利用潜力是进一步提升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潜力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粮食作物周年种植模式产量潜力的挖掘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两熟种植 产量 资源分配 资源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晓荣 张鹭鹭 +2 位作者 张艳玲 王素珍 骆文敏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现状,以便合理配置现有护理人力资源,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5所军队医院45个临床科室的330名护理人员进行日床边护理工作时问分布状况调查。结果 不同等级医院日有效工时超过7 ...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现状,以便合理配置现有护理人力资源,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5所军队医院45个临床科室的330名护理人员进行日床边护理工作时问分布状况调查。结果 不同等级医院日有效工时超过7 h,5所医院中4所有效护理工时超过5 h;5所医院中医院 1、医院2、医院 3周一至周五有效护理工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 所医院护理项目在周一至周五出现的频次不完全相同。结论 只有将护理人员按照不同的护理项目合理组合,形成最佳的能力结构和职称结构,才能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护理人力资源 利用效率 数据收集
下载PDF
不同水氮水平下小麦品种对光、水和氮利用效率的权衡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凯 陈年来 顾群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73-2282,共10页
通过再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3个春小麦品种(和尚头、西旱2号和宁春4号)为材料,设置两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水4500 m3·hm^(-2)和有限灌水3000 m3·hm^(-2))和5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 N·hm^(-2)),研究小麦光能利... 通过再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3个春小麦品种(和尚头、西旱2号和宁春4号)为材料,设置两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水4500 m3·hm^(-2)和有限灌水3000 m3·hm^(-2))和5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 N·hm^(-2)),研究小麦光能利用效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素利用效率(NUE)对水氮的响应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间LUE、WUE和NUE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灌水和施氮量则LUE升高,过量施氮则LUE下降.强抗旱和中等抗旱品种(和尚头和西旱2号)WUE受灌水量的影响比不抗旱品种(宁春4号)小.施氮可以调节小麦WUE,中等施氮水平(和尚头和西旱2号在150 kg N·hm^(-2)时,宁春4号在225 kg N·hm^(-2)时)有最高的WUE.随施氮量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先增后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b)、氮素收获指数(NHI)、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均显著降低.灌溉水平对NHI无显著影响;随灌水量增加,小麦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强抗旱和中等抗旱品种NUE_b和NAE显著降低,不抗旱品种NUE_b和PFP显著升高,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3个小麦品种氮素获取能力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NUE_b与LUE、WUE呈显著负相关,LUE与WUE呈显著正相关,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与光能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间存在明显的权衡关系.当灌水量为3000 m3·hm^(-2),强抗旱和中等抗旱品种在150 kg N·hm^(-2),不抗旱品种在225 kg N·hm^(-2)时,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品种 灌水 氮素 资源利用效率 权衡
原文传递
东北温带旱作农业主要作物生产潜力及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以黑龙江海伦市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戴尔阜 王昊 +1 位作者 吴绍洪 靳京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1-469,共9页
将作物生产潜力模型(PS123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对1999~2001年海伦市玉米、大豆、小麦作物生产潜力进行计算;选取产量损失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组合利用率,定量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寻找影响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限制性因子及其定... 将作物生产潜力模型(PS123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对1999~2001年海伦市玉米、大豆、小麦作物生产潜力进行计算;选取产量损失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组合利用率,定量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寻找影响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限制性因子及其定量制约程度。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于产量的限制最大,其次为水分和土壤,如果把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玉米、大豆、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11998、7068、8813kg/hm^2,资源利用率分别为51.0%、29.0%、20.2%,海伦市粮食生产仍有较大潜力。在特定自然资源状况下,海伦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限制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该市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作物生产潜力 资源利用效率 PS123模型 评价指标 海伦
下载PDF
中国省级生态压力与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俊杰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5,共13页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测度了中国各省市1995-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2009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省市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各省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较大的、不同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综合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测度了中国各省市1995-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2009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省市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各省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较大的、不同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综合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发现,青海、云南、广西、黑龙江和甘肃生态压力很小,而天津、山西、上海、山东、辽宁和北京的生态压力很大;总体而言,发达地区的生态压力大于欠发达地区。绝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效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平均为年均上升5.6%。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总体上,生态效率的上升均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结果,要素替代的贡献为负。这说明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仍不够。TFP的增长速度在加入WTO之后明显加快,但在2008年以后又明显下降。要素替代主要是在2001-2008年阶段负增长;从要素替代的角度看,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最低,全国仅有北京、安徽、云南和辽宁四省市在各个阶段都表现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足迹 TFP 要素替代
原文传递
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毛小报 傅琳琳 +1 位作者 毛晓红 阿迪拉·艾海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6-1934,共9页
以浙江省25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市、区)为考查对象,构建了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6个层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 以浙江省25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市、区)为考查对象,构建了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6个层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方法,从子系统得分和综合得分2个方面,对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省25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市、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加权得分分别介于0.0711~0.6429、0.1954~1.3119、0.0931~1.0668、0.5870~1.7201、0.0123~0.9179、0.3833~1.8809,总得分介于3.2611~5.9464,其中,德清得分最高,安吉、定海次之,兰溪得分最低。整体上看,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相对均衡。各层面中,农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益的得分率超过50%,但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和社会效益的得分率不足40%。提出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更加重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基于DEA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焕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河南省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产出效率,为乡镇卫生院优化卫生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为投入指标,诊疗人次、病床使用率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分析2000—2012年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结果:... 目的:分析和探讨河南省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产出效率,为乡镇卫生院优化卫生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为投入指标,诊疗人次、病床使用率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分析2000—2012年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结果: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中76.9%的年份卫生资源配置无效,这种无效是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13个单位年的效率值未呈现逐年改进状态,而是上下波动毫无规律;卫生资源投入过剩与产能低下并存。结论: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利用整体效率低下,政府和卫生院自身并未有一个科学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办法,而只是粗放式管理;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利用科学严谨的效率评价体系制定卫生资源利用方案;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卫生资源 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原文传递
火炬树雌雄母株克隆生长差异及其光合荧光日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明如 温国胜 +2 位作者 张瑾 李国会 曹帮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8-537,共10页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兼有雌雄异株和克隆生长特性的外来木本植物。分别探讨火炬树雌雄母株克隆繁殖扩散能力的特点,分析其光合荧光反应的差异。采用CIRAS-2光合仪和FMS-2便携调制式荧光仪,并结合样圆调查法,比较火炬树雌雄母...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兼有雌雄异株和克隆生长特性的外来木本植物。分别探讨火炬树雌雄母株克隆繁殖扩散能力的特点,分析其光合荧光反应的差异。采用CIRAS-2光合仪和FMS-2便携调制式荧光仪,并结合样圆调查法,比较火炬树雌雄母株的克隆分株数量和形态生长指标、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特征,揭示火炬树雌雄异株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对午间强光缓冲保护能力的雌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克隆分株形态生长指标及数量均超过了雌性母株,且雄性母株形成克隆分株的年龄早于雌性母株1a;2)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光能、水分和CO2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雌性母株,此结果为雄性母株克隆生长奠定了较为充足的营养基础;3)在晴天自然光的条件下,火炬树雄性母株未出现光抑制,而雌性母株出现了光抑制现象,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日变化特征显示雌性母株的热耗散程度较高。因此,火炬树雄性母株的克隆生长力强于雌性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树 克隆生长 雌雄异株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江西省油茶综合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小军 刘光旭 +1 位作者 相爱存 肖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5-1184,共10页
江西适合油茶生长,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分析评估其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可为进一步优化油茶种植分区、提高产量、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等提供依据。以江西省油茶综合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基于潜力衰减法逐级修订得到自然生产潜力,结合社... 江西适合油茶生长,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分析评估其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可为进一步优化油茶种植分区、提高产量、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等提供依据。以江西省油茶综合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基于潜力衰减法逐级修订得到自然生产潜力,结合社会有效系数得到综合生产潜力,并进行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结果表明:1)江西省油茶各级生产潜力平均值在10229~17724 kg·km^-2,从赣南向赣西北递减,平均综合生产潜力为12550 kg·km^-2,分级后具有较高潜力和高潜力类可利用土地面积达51656 km2,占全省面积的31.1%;市级生产潜力中,赣州最高。2)江西省油茶生产潜力变幅为2223~3857 kg·km^-2,各级潜力变化量的区域差异较小;油茶资源满足率为69.3%~122.7%,各级资源满足率区域差异较小;油茶资源组合利用效率为49.1%~85%,各级生产潜力利用率的区域差异较大。3)综合生产潜力评估结果与江西油茶实际产量较符合,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结果与江西自然和社会条件相符,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与政策制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力衰减法 社会有效系数 生产潜力 资源利用效率 油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