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拉桥面内多重内共振下索-梁-索耦合效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柯帆 李源 +3 位作者 贺拴海 王康 卓鸿杰 宋一凡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13,共15页
斜拉桥相邻拉索间局部模态频率非常接近导致结构易发生多重内共振,振动时索-索间耦合效应通过主梁传递或将影响结构动力特性而加剧拉索振动。针对此问题,该文考虑斜拉索的几何非线性,基于多点弹性支承主梁的集中质量参数体系离散方法,... 斜拉桥相邻拉索间局部模态频率非常接近导致结构易发生多重内共振,振动时索-索间耦合效应通过主梁传递或将影响结构动力特性而加剧拉索振动。针对此问题,该文考虑斜拉索的几何非线性,基于多点弹性支承主梁的集中质量参数体系离散方法,建立了八索-变截面梁的斜拉桥面内整体动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和Galerkin方法得到了动力学模型的振动方程组,采用特征值法求解其面内自由振动模态参数并对比了有限元计算结果。运用4阶~5阶Runge-Kutta方法对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不同阶竖向整体模态耦合产生的斜拉索振动彼此间相互独立,能量转换仅发生在共振拉索与对应结构整体模态之间。当多根拉索同时与结构某阶整体模态耦合并产生多重“1∶1”内共振时,索-梁-索耦合效应将影响拉索的动力特性。该文结构面内竖向第7阶整体模态下的索-梁-索耦合效应为激励作用,在此效应影响下,拉索的最大振幅接近单索内共振的2倍;此激励效应与拉索间距呈反相关,而与拉索质量、锚固点对应的振型幅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内共振 数值仿真 模态耦合 索-梁-索耦合效应
下载PDF
Interface state-based bound states in continuum and below-continuum-resonance modes with high-Q factors in the rotational periodic system
2
作者 杨嘉玲 史奥芊 +2 位作者 彭宇宸 彭鹏 刘建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88-293,共6页
We have introduced a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of bound states in continuum(BICs)and below-continuum-resonance(BCR)modes in the rotational periodic system nested inside and outside by ... We have introduced a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of bound states in continuum(BICs)and below-continuum-resonance(BCR)modes in the rotational periodic system nested inside and outside by transforming the Bloch wave number from the translational periodic system.We extensively classify and study these BICs and BCR modes,which exhibit high-quality(high-Q)factors,in different regions relative to the interface of the system.These BICs and BCR modes with a high-Q factor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based on distinctiv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scattering theory.The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 break the periodic limitation of interface state-based BICs,and realize more and higher symmetry interface state-based BICs and BCR modes.Moreover,we can control the region where light is captured by adjusting the frequency,and show that the Q factor of BICs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rdinal number of rings and the rotational symmetry number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below continuum resonance modes high-quality factors
下载PDF
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谐振稳定性分析方法
3
作者 徐政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谐振稳定性问题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日益突出,目前缺乏在大系统层面进行谐振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在阐述谐振稳定性的定义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原理实现谐振稳定性分析的完整方法。该方法分2个阶段完成,首先在... 谐振稳定性问题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日益突出,目前缺乏在大系统层面进行谐振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在阐述谐振稳定性的定义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原理实现谐振稳定性分析的完整方法。该方法分2个阶段完成,首先在假定系统阻尼为0的条件下确定各谐振模态的无阻尼谐振频率、节点电压振型和最佳可控可观测节点;然后在考虑系统所有阻尼的条件下,基于系统降阶和系统辨识的思路,采用测试信号法精确计算出谐振模态对应的特征根。进一步还可计算出各谐振模态对特定元件参数的灵敏度。该方法避免了直接求解s域节点导纳矩阵行列式零点的困难,为在大系统层面开展电力系统谐振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稳定性 s域节点导纳矩阵 谐振模态 无阻尼网络 有阻尼网络 分流比 测试信号法
下载PDF
密频内共振的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振藩 白鸿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5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内共振的形成有两个条件:(1)频率条件,(2)适当的模态耦合。本文利用平均Lagrange函数探讨内共振形成的一般机理,提出一种判断系统的模态非线性(惯性或/和弹性)耦合的适当性(即是否适于促成一定类型的内共振)准则... 内共振的形成有两个条件:(1)频率条件,(2)适当的模态耦合。本文利用平均Lagrange函数探讨内共振形成的一般机理,提出一种判断系统的模态非线性(惯性或/和弹性)耦合的适当性(即是否适于促成一定类型的内共振)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密频内共振的特点,深入研究密频内共振的机理。结果表明,不但非线性耦合而且非比例阻尼都可促成密频内共振,而前者的适当性取决于平均Lagrange函数J是否依赖于密集模态的相位差(l≠k),即对称矩阵是否不恒等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内共振 模态 耦合 密频
下载PDF
一种抑制共振模态影响的伺服系统控制器设计新方法
5
作者 朱其新 金雨昇 朱永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6,共6页
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会受到机械共振的影响,导致实际应用时控制器参数需要进行额外的调整。为了提高PID参数设计的准确性,减小共振模态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在设计伺服系统位置环控制器前,建立共振模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共振模态看成伺服... 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会受到机械共振的影响,导致实际应用时控制器参数需要进行额外的调整。为了提高PID参数设计的准确性,减小共振模态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在设计伺服系统位置环控制器前,建立共振模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共振模态看成伺服系统位置环被控对象的一部分。然后,根据已包含了共振模态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来设计伺服系统的二自由度控制器,其中前馈控制器通过不变性原理设计,反馈控制器通过提出的五阶极点配置的方法进行设计。结果表明:提出的伺服系统设计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减小机械共振的影响。因此,对于已知共振模态的伺服控制系统,该设计方法得到的控制器参数更加适用,能有效减小实际调试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模态 复合控制 前馈 极点配置
下载PDF
Designing and Modeling of Efficient Resonant Photo Acoustic Sensors for Spectroscopic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6
作者 Fahem Yehya Anil K. Chaudhary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1年第4期200-209,共10页
We report the modeling and designing asp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hoto-acoustic (PA) cell based on the excitation of longitudinal, radial and azimuthal mode using CW and pulse lasers.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emp... We report the modeling and designing asp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hoto-acoustic (PA) cell based on the excitation of longitudinal, radial and azimuthal mode using CW and pulse lasers.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employing fluid dynamics equations along with Bessel’s funct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based on stimulation of longitudinal, radial and azimuthally resonance modes of the Photo acoustic signals in the suitable cavity. This is utilized to design highly efficient low volume PA detector for the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We have also studi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excited photo acoustic signals on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cell radius, laser powe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quality factor ‘Q’ along with the first longitudinal, radial, azimuthal mode and the pressure.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e linearity of the PA signa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gas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 Acoustic resonance CAVITY Spectroscopy modes
下载PDF
High sensitivity cascaded helical-core fiber SPR sensors 被引量:2
7
作者 Xianbin Wang Hongchang Deng Libo Yua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7-12,共6页
The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sensor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biosensing and chemical sensing applications.However,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ir sensing structure,it is difficul... The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sensor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biosensing and chemical sensing applications.However,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ir sensing structure,it is difficult to adjust their res-onant wavelength and sensitivity.Here,novel and flexible cascaded helical-core fiber[HCF)SPR sensors are propos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for distributed sensing applica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resonant wavelength and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s can be conveniently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twist pitch of the helical core.A high sensitivity of 11,180 nm/RIU for refractive-index measurement ranging from 1.355 to 1.365 is realized experimentally when the twist pitch of the helical core is 1.5 mm.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sensitivity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reducing the twist pitch.For example,the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with a twist pitch of 1.4 mm can theoretically exceed 20,000 nm/RIU.This work opens up a new way to implement multi-parameter or distributed measurement,especially to establish sensing networks integrated in a single-core fiber or a multi-core fi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al-core fibe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
原文传递
Siren(旋笛式)激励系统设计及输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志磊 林宇震 +2 位作者 秦皓 汤冠琼 李海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1,共7页
设计了用于研究燃烧不稳定性、测量火焰传递函数(FTF)的Siren(旋笛式)激励实验系统。采用实验和数值的方法,研究了测量段进出口压差、脉动气路流量、脉动频率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系统的共振模态。结果表明,系统输出平均速度... 设计了用于研究燃烧不稳定性、测量火焰传递函数(FTF)的Siren(旋笛式)激励实验系统。采用实验和数值的方法,研究了测量段进出口压差、脉动气路流量、脉动频率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系统的共振模态。结果表明,系统输出平均速度由测量段进出口压差决定,脉动速度u′主要受脉动气路流量m′的影响,且流量越大,脉动速度/平均速度百分比(u′/uˉ)也越大,实验中u′/uˉ最大超过了4%。脉动频率则通过影响旋笛出口压力脉动的分布进而影响速度脉动,而系统共振会导致输出u′/uˉ明显增大,系统共振频率在270Hz附近,此时旋笛出口压力脉动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笛式激励系统 输出特性 共振模态 燃烧不稳定性
下载PDF
“听到光”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路峻岭 秦联华 +2 位作者 任乃敬 柴雨稷 韦祎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25,共2页
用交变光波照射一个半涂黑玻璃瓶,可听到瓶中发声.其物理原因是交变光能激发了瓶中的一个声波共振模.
关键词 声驻波 共振模式 富氏级数
下载PDF
基于H_2与H_∞指标的“动中通”伺服系统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敏哲 闻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24-3027,3035,共5页
以"动中通"伺服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一种基于H_2/H_∞指标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在反馈控制器方面,将满足LQ最优准则的扩展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设计整合成一个H_2设计问题,给出理论推导与设计方法;在前馈控制器方面,将扰动抑制H_∞... 以"动中通"伺服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一种基于H_2/H_∞指标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在反馈控制器方面,将满足LQ最优准则的扩展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设计整合成一个H_2设计问题,给出理论推导与设计方法;在前馈控制器方面,将扰动抑制H_∞指标设计转换为模型匹配设计,并给出有效求解方法。在控制器参数整定过程中,考虑主谐振模态、不确定性等对系统的影响,给出了一种兼顾动态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的整定方法。该设计方法从反馈到前馈均着重考虑扰动抑制能力,并在实际系统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扰动抑制能力要求较高的控制器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中通”伺服系统 H2/H∞控制器设计 LQ最优化 主谐振模态 鲁棒性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rod Structure Using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11
作者 N. E. J. Omaghali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16年第4期47-52,共6页
We investigate the resonance modes of gold nanorods on an Indium tin oxide (ITO) coated glass substrate using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The unit cell of the structure investigated is composed of two gold nanorods wi... We investigate the resonance modes of gold nanorods on an Indium tin oxide (ITO) coated glass substrate using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The unit cell of the structure investigated is composed of two gold nanorods with differing lengths. In such a structure, we can excite the bright resoance and the dark resonance mode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gold nanorod on substrate was performed with the bright resonance mode at 825.0 nm and the dark resonance mode at 1107.1 nm respectively. Using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we optically characterize the fabricated gold nanostructure, with the bright resonance mode at 700.0 nm and the dark resonance mode at 1350.0 nm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ellipsometry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OSCOPY ELLIPSOMETRY Nanorod resonance modes
下载PDF
Metallic nanoparticles/graphene-molecules hybrid system-based active biosensor 被引量:1
12
作者 Walid Aroua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43-149,共7页
The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vibrational modes of molecules an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modes in graphene makes them an ideal platform for biosensor techniques.In this paper,a new optical biosensor for molecule d... The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vibrational modes of molecules an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modes in graphene makes them an ideal platform for biosensor techniques.In this paper,a new optical biosensor for molecule detection based on silver metallic nanoparticles(MNPs)and graphene/gold MNPs in a terahertz frequency range is achieved.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nonlinear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realizing a biosensor for molecule detection.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proposed device are reported with respect to the chemical potential μ of graphene,noting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our device passes from 255 nm/RIU(nanometers/refractive index unit)for μ=1.21 e V to 2753 nm/RIU for μ=0.21 e V.Finally,this structure exhibits an optical sensing region that can be adjust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optical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ENSOR GRAPHENE plasmon resonance vibrational modes of molecules
原文传递
电力系统密集振模下的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研究
13
作者 王硕 赵书强 《陕西电力》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电力系统中持续的周期性小扰动可能引起共振机理的低频振荡。通过特征分析法阐述了多机系统中共振型低频振荡的振荡机理,指出密集振荡模式的交互机组处的扰动源可能会引起多个模式的参与机组发生共振振荡。通过建立多机系统模型,研究了... 电力系统中持续的周期性小扰动可能引起共振机理的低频振荡。通过特征分析法阐述了多机系统中共振型低频振荡的振荡机理,指出密集振荡模式的交互机组处的扰动源可能会引起多个模式的参与机组发生共振振荡。通过建立多机系统模型,研究了2个密集振荡模式交互机组处的有功扰动引起2个模式的参与机组发生的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现象;当2个密频振荡模式中的1个模式发生共振振荡时,由于2个模式交互机组的作用,会激发另1个模式的参与机组也发生比较明显的共振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共振机理 密集振模 交互机组
下载PDF
多自由度内共振系统非线性模态的分岔特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欣业 陈予恕 +1 位作者 吴志强 陈芳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利用多尺度法构造了一个立方非线性1:3内共振系统的内共振非线性模态(NonlinearNormal Mode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resonance).研究表明,内共振非线性系统除存在单模态运动外还存在耦合模态运动.耦合内共振模态具有分岔特性.利... 利用多尺度法构造了一个立方非线性1:3内共振系统的内共振非线性模态(NonlinearNormal Mode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resonance).研究表明,内共振非线性系统除存在单模态运动外还存在耦合模态运动.耦合内共振模态具有分岔特性.利用奇异性理论对模态分岔方程进行分析发现此类系统的模态存在叉形点分岔和滞后点分岔这两种典型的分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系统 内共振 非线性模态 模态耦合 模态分岔 奇异性理论 滞后点分岔 线性振动系统
下载PDF
应用非线性模态方法分析机电耦合次同步扭振系统的 Hopf 分岔 被引量:7
15
作者 傅卫平 徐健学 张新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5-178,189,共5页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与电网耦合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在国内外工程界曾引起极大关注。SSR现象是在某种参数条件下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结果。本文在非线性模态理论基础上,通过建立非线性模态与Hopf分岔的联系,提出一种...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与电网耦合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在国内外工程界曾引起极大关注。SSR现象是在某种参数条件下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结果。本文在非线性模态理论基础上,通过建立非线性模态与Hopf分岔的联系,提出一种新的Hopf分岔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非线性模态 电机
下载PDF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频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晓野 支旭东 范峰 《低温建筑技术》 2005年第6期65-66,共2页
网壳结构的频谱特性分析是其整个抗震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研究首先开始于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了单层球面网图书馆壳结构的频率分布及振型特征。然后利用简谐响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结构对频域上不同频率激励荷载的的... 网壳结构的频谱特性分析是其整个抗震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研究首先开始于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了单层球面网图书馆壳结构的频率分布及振型特征。然后利用简谐响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结构对频域上不同频率激励荷载的的敏感程度。最后结合地震输入的特点,讨论了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振型参与振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特性 自振特性 简谐响应分析 主共振区 振型参振能力
下载PDF
基于SVMD和能量转移SR-MLS反演识别技术的低频振荡信号特征辨识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虹 王迎丽 +2 位作者 勇天泽 马鸿君 代宝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85-1694,共10页
为解决多通道低频振荡信号特征辨识在噪声背景下提取精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带宽总和限定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bandwidth sum limit 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SVMD)和随机共振–移动最小二乘(stochastic resonance... 为解决多通道低频振荡信号特征辨识在噪声背景下提取精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带宽总和限定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bandwidth sum limit 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SVMD)和随机共振–移动最小二乘(stochastic resonance-moving least squares, SR-MLS)反演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低频振荡信号特征提取。以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检测数据作为原始输入信号,利用SVMD算法对信号进行自适应去趋势项主导模态分离;再利用SR-MLS反演识别技术以噪声能量转移的方式进行强噪背景下带参信号反演,进而获得辨识频率、阻尼比、振幅等特征信息。最后,通过自合成模拟信号、IEEE16机68节点系统仿真以及东北电网实测数据3个算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 Prony和希尔伯特-黄变换法(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宽总和限定 随机共振-移动最小二乘反演识别技术 能量转移 带参反演 模态辨识 低频振荡
下载PDF
具有相关失效模式转子系统的频率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长青 张义民 杜劲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79,共5页
转子系统的共振问题一直是转子动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制造环境、技术条件、制造和安装误差及材料的多相特征等因素使得转子系统的材料属性和几何尺寸带有一定的随机特性。考虑转子系统结构尺寸、材料属性的随机特性和多阶固有频率... 转子系统的共振问题一直是转子动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制造环境、技术条件、制造和安装误差及材料的多相特征等因素使得转子系统的材料属性和几何尺寸带有一定的随机特性。考虑转子系统结构尺寸、材料属性的随机特性和多阶固有频率的相关性,根据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规定值的关系准则,定义具有相关失效模式转子系统共振问题的可靠性模式,提出考虑多失效模式相关性的转子系统的频率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数值积分法确定转子系统共振失效的二阶联合失效概率,对具有相关失效模式转子系统共振问题的准失效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系统 共振 随机摄动 频率可靠性 相关失效模式
下载PDF
谐波激励下压气机叶片多模态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19
作者 李鑫 陈官峰 +4 位作者 秦秀云 程前 潘容 王春健 张呈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8-344,共7页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在振动台上进行疲劳试验时,振动台的简谐激励信号在经过多个工装的摩擦界面传输过程中会出现高阶倍频谐波分量。当叶片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的高阶谐波分量的频率相近时,叶片在外部简谐激励下会发生多模态耦合振动的...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在振动台上进行疲劳试验时,振动台的简谐激励信号在经过多个工装的摩擦界面传输过程中会出现高阶倍频谐波分量。当叶片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的高阶谐波分量的频率相近时,叶片在外部简谐激励下会发生多模态耦合振动的现象,利用该试验特征可模拟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工作时的多模态耦合振动。通过振动疲劳多模态标定试验和激振试验,获取了叶片耦合振动时位移和应变的振动特性。数值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发生失效的位置与耦合振动各阶模态叠加后的振动大应力位置一致;随着叶片固有频率与高阶谐波分量频率之间频差的增加,高阶模态的振动应力呈指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片 耦合振动 多模态共振 模态叠加
下载PDF
含负荷模型的次同步谐振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武晖 毕天姝 杨奇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1,共6页
首先推导了同步电机dq坐标系下的5阶感应电动机动态方程,此方程能够与含电磁暂态的次同步谐振分析的同步电机及网络方程接口。同时分别推导了5阶感应电动机及恒阻抗(Z)、恒电流(I)、恒功率(P)等负荷模型线性化方程。应用IEEE第一标准模... 首先推导了同步电机dq坐标系下的5阶感应电动机动态方程,此方程能够与含电磁暂态的次同步谐振分析的同步电机及网络方程接口。同时分别推导了5阶感应电动机及恒阻抗(Z)、恒电流(I)、恒功率(P)等负荷模型线性化方程。应用IEEE第一标准模型建立了包含上述负荷的次同步谐振分析的线性化模型,分析了ZIP等静态负荷以及感应电动机与恒阻抗构成的综合负荷对扭振模态阻尼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不同负荷模型导致了不同的扭振模态失稳,不考虑负荷模型的分析结果可能过于乐观,也不能找到一种负荷模型确保分析结果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负荷模型 模态阻尼 电力系统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