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培富 史晓亮 +2 位作者 王建飞 刘超 张红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9-584,共6页
以广谱、高抗稻瘟病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与感病品种苏御糯杂交,产生F1、F2、F2∶3及F5∶6重组自交系群体,用日本稻瘟病鉴别菌系北1接种鉴定。黑壳子粳对北1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的,定名为Pi-hk1(t)。根据不同杂交... 以广谱、高抗稻瘟病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与感病品种苏御糯杂交,产生F1、F2、F2∶3及F5∶6重组自交系群体,用日本稻瘟病鉴别菌系北1接种鉴定。黑壳子粳对北1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的,定名为Pi-hk1(t)。根据不同杂交世代群体对北1的抗、感反应,结合SSR分子标记,将黑壳子粳中的Pi-hk1(t)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与RM7654和RM27381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和1.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稻瘟病菌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大豆对SMVSC-13株系群的抗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东全 王延伟 +3 位作者 智海剑 盖钧镒 李海朝 李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接种SC-13株系群的情况下,鉴定了科丰1号×南农1138-2的P1、P2、F1、F2和184个重组自交家系(RIL)的抗性,结果显示,科丰1号(P1)与F1全部表现抗病,南农1138-2(P2)全部表现感病,表明抗性为显性;F2群体和184个重组自交家系出现抗感分... 在接种SC-13株系群的情况下,鉴定了科丰1号×南农1138-2的P1、P2、F1、F2和184个重组自交家系(RIL)的抗性,结果显示,科丰1号(P1)与F1全部表现抗病,南农1138-2(P2)全部表现感病,表明抗性为显性;F2群体和184个重组自交家系出现抗感分离,卡方适合性检测表明F2群体抗感分离符合3∶1的比例,重组自交家系抗、感符合1∶1分离比率。表明对SC-13株系群的抗性由一对基因控制,以Rsc-13表示。利用已建立的遗传连锁图对Rsc-13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将抗病基因Rsc-13定位于N8-D1b+W连锁群上,并与抗性基因Rn1、Rn3、Rsc-7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1株系抗性的遗传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9
3
作者 白丽 李海朝 +3 位作者 马莹 王大刚 刘宁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质量。SC-11为我国黄淮夏大豆区以及北方春大豆区SMV主要流行株系。研究大豆品种对SC-11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大豆材料对SC-11抗性位点的等位性关系,并... 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质量。SC-11为我国黄淮夏大豆区以及北方春大豆区SMV主要流行株系。研究大豆品种对SC-11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大豆材料对SC-11抗性位点的等位性关系,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SSR标记定位。结果表明:齐黄1号对SC-11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RSC-11)控制;齐黄1号、齐黄22、广吉和早熟18对SC-11的抗病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经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研究发现,齐黄1号抗SC-11的位点RSC-11位于F连锁群,与SSR标记Satt114、Satt334、Sat_234和Sct_033紧密连锁,距离分别为11.1 cM、8.9 cM、4.6 cM和4.7 cM;选取F连锁群上亲本间有多态的18对引物构建了F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全长254.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3.41 cM。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以及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等位性 基因定位 分子遗传连锁图
下载PDF
玉米真菌性病害抗性遗传、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红军 金益 +1 位作者 梅向东 李晓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玉米真菌性病害在玉米病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真菌性病害抗性遗传、基因定位与克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玉米 真菌性病害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天津野生稻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与抗瘟基因Pi2–1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悦 邓晓娟 +5 位作者 江南 黄红梅 王丹 何峰 孙平勇 王国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天津野生稻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机理,以天津野生稻与感病品种CO39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稻瘟病菌株CHL1743、110–2和318–2进行室内接种鉴定,F2群体的抗感单株分离比符合3∶1,表明其对3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均由... 为了更好地揭示天津野生稻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机理,以天津野生稻与感病品种CO39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稻瘟病菌株CHL1743、110–2和318–2进行室内接种鉴定,F2群体的抗感单株分离比符合3∶1,表明其对3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均由1个主效基因控制,命名为Pi2–1。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和隐性群体分离法进行初步定位分析,将Pi2–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SSR标记AP5659–5到RM7213之间,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1.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3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珊宇 王大刚 +5 位作者 郑桂杰 马莹 杨中路 曹栋栋 黄玉韬 智海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an mosaic virus)病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大豆主要病害之一。SMV株系SC13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株系之一。为拓宽大豆对SMV的抗病种质,研究了中国大豆核心种质材料野生大豆ZYD03715对大豆花叶病... 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an mosaic virus)病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大豆主要病害之一。SMV株系SC13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株系之一。为拓宽大豆对SMV的抗病种质,研究了中国大豆核心种质材料野生大豆ZYD03715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3的抗性遗传方式,确定与栽培大豆抗源对同一株系的抗性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抗源ZYD03715对SMV株系SC13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广谱抗源科丰1号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且两个抗源携带的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采用分离群体组群分析发现,野生大豆ZYD03715对SC13的抗性位点(r^ySC13)位于大豆14号染色体(B2连锁群)上,处于2个SSR标记Satt416和Satt083一侧,与其距离分别为4.1 cM和0.9 cM。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的F2群体,将科丰1号所携带的抗性基因(R^k SC13)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D1b连锁群)上的Satt558和Sat_254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7 cM和16.1 cM。以往发现大豆对SMV不同株系的抗性都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在野生大豆中鉴定出隐性抗病基因,并标记定位了该隐性抗病基因,它将为大豆抗病性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 隐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大豆抗蚜虫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岭超 蔡汶妤 +2 位作者 齐广勋 王玉民 姜晓莉 《东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28-33,共6页
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危害大豆(Glycine max)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而抗蚜品种培育是控制大豆蚜虫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大豆蚜虫及其危害、抗蚜评价方法、抗性类型及抗蚜虫资源、蚜虫的生物型、抗性遗传、抗蚜... 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危害大豆(Glycine max)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而抗蚜品种培育是控制大豆蚜虫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大豆蚜虫及其危害、抗蚜评价方法、抗性类型及抗蚜虫资源、蚜虫的生物型、抗性遗传、抗蚜虫基因定位及抗蚜虫基因聚合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对我国大豆抗蚜虫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蚜虫 生物型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