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建民 李阳 颜捷先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通过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 ,从影响水驱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分析入手 ,阐明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状况是剩余油分布的两大控制因素 ,进而认识到河流成因储层沉积微相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宏观地质控制因素。对河流成因储层... 通过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 ,从影响水驱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分析入手 ,阐明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状况是剩余油分布的两大控制因素 ,进而认识到河流成因储层沉积微相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宏观地质控制因素。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成因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储集层 水驱 采收率
下载PDF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39
2
作者 温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 ,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 ,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 ,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 ,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索出针对“双高期”老油田不同剩余油潜力区分布特点进行挖潜对策的综合调整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期”油藏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对策 数值模拟 马20断块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正波 叶银珠 王继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聚合物驱后原油的采出程度一般为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大的开采潜力。但是,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系统总结以明确其发展方向。通过简要阐述中外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的发展历程,分类介绍了聚合物驱后... 聚合物驱后原油的采出程度一般为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大的开采潜力。但是,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系统总结以明确其发展方向。通过简要阐述中外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的发展历程,分类介绍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的6种主要方法及其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聚合物驱后微观及宏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现状。最终,提出了目前存在研究对象不具代表性、研究方法单一化、研究结论仍处于定性认识阶段以及研究重点不突出等关键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将向精细化、集成化、系统化和互助化4大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剩余油分布规律 研究方法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渤海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被引量:19
4
作者 金宝强 舒晓 邓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033-6040,共8页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井挖潜策略。认为油层底部、井点附近及边水油藏注采主流线水淹严重,油层中上部、井间区域、遮挡带附近和底水油藏边部水淹较弱或未水淹,纵向上井间区域水淹层占比为8%~65%,平面上生产井有效动用半径为70~150 m。提出利用水平井进行井间加密、边部完善井网、垂向穿夹层动用屋檐油及井网调整等挖潜策略。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挖潜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渤海Q油田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策略
下载PDF
综合利用动静态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馨 苏崇华 刘双琪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7,共3页
由于海上油田开发成本高,油田高含水后期打高效调整井对油田稳产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打高效调整井的关键取决于对剩余油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首先对油藏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等研究,建立精细地质模... 由于海上油田开发成本高,油田高含水后期打高效调整井对油田稳产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打高效调整井的关键取决于对剩余油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首先对油藏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等研究,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对油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数值模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其次应用碳氧比测井结果、油藏动态分析得到的水淹规律验证数值模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结果,设计调整井方案并实施。实施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动静态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合理可靠,得到的剩余油分布认识是正确的,揭示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微构造及井网条件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该方法对高含水期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调整井 剩余油分布规律 精细地质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孔道油藏聚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提高采收率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彭红利 周小平 +1 位作者 姚广聚 孙良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3期62-65,1-2,共4页
应用微观仿真模型驱油技术,模拟大孔道油藏,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讨论了注聚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分布规律;对注聚后油藏的增产挖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单填砂长管驱油,提高采收率达... 应用微观仿真模型驱油技术,模拟大孔道油藏,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讨论了注聚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分布规律;对注聚后油藏的增产挖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单填砂长管驱油,提高采收率达15%;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平面模型调驱结合驱油,提高采收率为2.4%左右;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三并联调驱,提高采收率达1.5%。并且投入产出比达1∶45,可以考虑现场施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道油藏 剩余油 分布规律 采收率 预交联凝胶颗粒 三并联调驱
下载PDF
高升油田莲花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柴利文 龚春辉 宋世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B09期31-33,共3页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莲花稠油油藏地质及开发特点,定性地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剩余油形成机制和规律。以钻井取心、化验分析、试油、试采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神经网络分析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的方法,指出了剩余油在纵...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莲花稠油油藏地质及开发特点,定性地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剩余油形成机制和规律。以钻井取心、化验分析、试油、试采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神经网络分析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的方法,指出了剩余油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定量分布规律及蒸汽吞吐井水淹波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升油田 稠油油藏 剩余油 分布规律 蒸汽吞吐
下载PDF
英台油田低幅度构造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邵先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43,i0010,共5页
依据生产动态与电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水淹层定性和定量测井解释的声波时差—感应电导率图版解释法,即神经网络技术识别法、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法。在平面上,总结出了不同微相、微构造、井网控制程度以及不同非均质... 依据生产动态与电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水淹层定性和定量测井解释的声波时差—感应电导率图版解释法,即神经网络技术识别法、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法。在平面上,总结出了不同微相、微构造、井网控制程度以及不同非均质和不同性质流体分布地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在纵向上,层间非均质性、韵律、油水界面和射孔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方法可为类似油藏剩余油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油藏 剩余油分布规律 测井解释 神经网络 英台油田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快速预测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正波 叶银珠 +1 位作者 韩冬 王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由于聚合物驱后大部分油井高含水、油层驱替仍不均匀、油层内部尚有未洗层等原因,使得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产状尚不甚清楚。与此同时,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出程度在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的开采潜力。为此,以大庆长垣北... 由于聚合物驱后大部分油井高含水、油层驱替仍不均匀、油层内部尚有未洗层等原因,使得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产状尚不甚清楚。与此同时,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出程度在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的开采潜力。为此,以大庆长垣北部典型聚驱油藏为例,通过大量实际数据的对比运算,优选出适合聚驱的7种可采储量预测方法,分别研究了聚合物驱后34口单井及油藏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最终,根据水驱、聚驱两个开采阶段采出程度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4种聚驱后单井挖潜类型,划分了2种聚驱后油藏剩余油的平面富集区域。研究过程和结论可为聚驱后剩余油的快速预测以及聚驱后挖潜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方法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可采储量 快速预测
下载PDF
面积劈分——叠加法预测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正波 叶银珠 +1 位作者 王强 朱友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0,114-115,共4页
至2011年底,中国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出程度约为53%,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大的开采潜力,为使其得到有效开发,提出利用面积劈分——叠加法对聚合物驱后单井及整个区块的剩余油潜力分布进行预测。以大庆油区长垣北部典型聚合物驱油... 至2011年底,中国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出程度约为53%,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大的开采潜力,为使其得到有效开发,提出利用面积劈分——叠加法对聚合物驱后单井及整个区块的剩余油潜力分布进行预测。以大庆油区长垣北部典型聚合物驱油藏为例,研究了37口生产井的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聚合物驱采出程度的变化,将聚合物驱后单井剩余油潜力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聚合物驱后剩余石油地质储量的平面分布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区块主砂体带中井网控制程度弱的2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剩余油 分布规律 面积劈分-叠加法 采出程度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景军 高梦晨 +2 位作者 张雁 李洪男 王利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06-1211,共6页
大庆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已进入两驱并存的高含水阶段,由于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无效驱替增加,剩余油挖潜难度日益加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荧光薄片分析等实验分析方法,在明确了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的前提下,... 大庆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已进入两驱并存的高含水阶段,由于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无效驱替增加,剩余油挖潜难度日益加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荧光薄片分析等实验分析方法,在明确了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该油层的微观剩余油类型、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并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微观孔隙结构以发育大孔喉半径为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连通性;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呈现束缚态、半束缚态、自由态等3种赋存状态,进一步可划分为膜状、簇状、网络状(连片状)、粒间吸附状、喉道状、角隅状等6种类型,且以前3类微观剩余油为主;微观剩余油成因机理复杂,主要受到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以及驱替方案的影响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微观剩余油 分布规律 成因机理
下载PDF
聚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银珠 王正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9-126,共8页
通常聚合物驱的最终采收率在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具有相当的开采潜力。以大庆长垣北部多段多韵律聚驱主力油藏为例,采用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并总结了典型油藏聚驱后平面及纵向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聚驱后油藏... 通常聚合物驱的最终采收率在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具有相当的开采潜力。以大庆长垣北部多段多韵律聚驱主力油藏为例,采用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并总结了典型油藏聚驱后平面及纵向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聚驱后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系统可划分为2大成因、3大区域和7个部位。其中:存在受地质因素制约的剩余油,如废弃河道中部、砂体尖灭区、相对孤立的薄差砂体;也有开发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如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注采不完善部位、注入井间与生产井附近以及聚驱后高渗层内的残余油。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主要富集于3大区域内,究其原因则主要源于水驱和后续聚驱波及程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剩余油 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油藏
下载PDF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俊 张金亮 梁会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B09期53-55,共3页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当油藏达到高含水期时,确定剩余可采储量是油藏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法21断块10多年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开采矛盾,在分析其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断块的地质模型,应用CMC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I...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当油藏达到高含水期时,确定剩余可采储量是油藏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法21断块10多年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开采矛盾,在分析其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断块的地质模型,应用CMC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IMEX模拟器对该断块进行水驱历史拟合,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对各小层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准确描述,对剩余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断块开发调整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哈牛油田 法21断块 剩余油 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油藏描述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锦利 郭逸飞 +1 位作者 卢本弢 王强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7期29-30,共2页
高含水油田开发进入后期,剩余油的开采难度系数增大,为了提高油田的开采程度,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非常必要的。采取最佳的控制措施,保证剩余油的开采效率,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指标,更好地完成油田生产的任务。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复杂断块低阻油藏精细挖潜实践与认识——以高升油田雷11块莲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52-55,7,共4页
针对高升油田雷11块莲花油层开发中暴露出的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水关系认识难度大以及储量动用状况差异大等问题,深化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重新落实构造、开展小层划分、沉积微相研究以及测井二次精细解释后进行"水... 针对高升油田雷11块莲花油层开发中暴露出的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水关系认识难度大以及储量动用状况差异大等问题,深化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重新落实构造、开展小层划分、沉积微相研究以及测井二次精细解释后进行"水中找油"等工作,并辅以精细注水、细分注水、一对一注水,及配套注水工艺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油藏精细挖潜工作,不仅扭转了区块产量递减趋势,而且明显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低阻油藏 剩余油分布规律 雷11块 高升油田
下载PDF
重力流沉积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宫长利 马乔 +3 位作者 杨波 赵仕民 谭振华 何书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57-560,共4页
以大港油区板北地区为例对重力流沉积油藏沉积和砂体分布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油藏注采方式研究,总结了该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同时针对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及其受控因素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油藏... 以大港油区板北地区为例对重力流沉积油藏沉积和砂体分布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油藏注采方式研究,总结了该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同时针对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及其受控因素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油藏挖潜开发对策,实践表明,所提开发策略可明显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非均质油藏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北地区 重力流沉积 剩余油分布规律 开发对策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兴佳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8期142-142,共1页
本文结合实际问题,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8
作者 于鹏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7期148-148,共1页
本文结合实际问题,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分析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