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高残留氮条件下施氮对夏玉米氮素平衡、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石德杨 张海艳 董树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土壤残留氮是不容忽视的土壤氮素资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高残留氮下不同施氮量(0、80、160、240和320 kg/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夏玉米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 土壤残留氮是不容忽视的土壤氮素资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高残留氮下不同施氮量(0、80、160、240和320 kg/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夏玉米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氮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各施氮处理土壤硝态氮在0—60 cm土层含量最高,在0—180 cm剖面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施氮处理夏玉米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高达37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机氮残留和氮表观损失显著增加。作物吸氮量、氮表观损失量与总氮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总氮输入量每增加1 kg作物吸氮量增加0.156 kg,而表观损失量增加0.369 kg,是作物吸氮量的2.4倍。高残留氮土壤应严格控制氮肥用量,以免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夏玉米籽粒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氮收获指数呈降低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在施氮量80 kg/hm2时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降低;增施氮肥能降低高残留氮土壤中氮肥的增产效果和利用率。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和环境效应,N 80 kg/hm2是氮素高残留土壤上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残留氮 施氮量 氮素平衡 氮素利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土壤氮素氨化、硝化及固氮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雍太文 陈平 +6 位作者 刘小明 周丽 宋春 王小春 杨峰 刘卫国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5-1495,共11页
土壤氮素氨化、硝化及固氮作用是影响作物氮素吸收及氮肥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揭示氮肥减量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土壤氮素转化特性及排放规律,利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模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MS、玉米-大豆套作IMS)和3种施氮水平(不... 土壤氮素氨化、硝化及固氮作用是影响作物氮素吸收及氮肥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揭示氮肥减量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土壤氮素转化特性及排放规律,利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模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MS、玉米-大豆套作IMS)和3种施氮水平(不施氮NN:0;减量施氮RN:180 kg hm^(–2);常量施氮CN:240 kg hm^(–2))对土壤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固氮作用及氨挥发、N_2O排放、NO_3~–-N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IMS较相应单作提高了土壤硝化和氨化作用, IMS的氨挥发损失率和N_2O损失率较MM降低21.6%和29.7%;IMS下玉米土壤的NO_3~–-N积累量显著高于MM,而大豆土壤的NO_3~–-N积累量显著低于MS。各施氮处理间, RN较CN降低了玉米土壤的氨化与硝化作用,增加了大豆土壤的硝化和固氮作用。IMS下RN的玉米、大豆全生育期固氮作用较CN增加29.7%和32.0%,年均氨挥发总量和N_2O排放量较CN降低37.2%和41.0%。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在减量施氮下通过提高土壤氮素氨化、硝化与固氮作用,减少氮素排放损失,增强耕层土壤NO_3~–-N积累,为作物氮素吸收提供了充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减氮 土壤氮素循环 氮排放 氮残留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平 齐学斌 +6 位作者 樊向阳 吴海卿 乔冬梅 樊涛 赵志娟 黄仲冬 朱东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5,共4页
分根区交替灌溉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保持作物产量,但有关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对水土环境的影响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充分灌溉及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 分根区交替灌溉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保持作物产量,但有关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对水土环境的影响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充分灌溉及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各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水量、植株体氮素残留、土壤氮素残留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获后,APRI处理(E、I、K)与充分灌水处理产量(F、J、L)差异不大,但APRI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p=0.05);充分灌水处理不同土层(0~30cm和30~60cm)土壤中残留硝态氮、矿物质氮较APRI处理高;APRI处理(I、K)作物氮利用效率及农田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J、L)(p=0.05)。因此,APRI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土壤矿质氮的活性,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吸收 氮素残留 分根区交替灌溉 地下滴灌 沟灌 马铃薯
下载PDF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连作体系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强 蔡红光 +1 位作者 黄立华 汪涓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32,共6页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壤氮素平衡与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一次性施肥处理受年际间降雨量影响较大,易产生后期植株脱氮现象,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年际间不稳定;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基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一次性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下,氮肥表观残留率较高,达到了50%左右;这2种施肥方式下,0~90 cm土层土壤残留Nmin分别为201和278 kg/hm^2,会对地下水体产生潜在威胁。推荐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均较稳定,同时氮素利用率(REN)、氮素生理利用率(PEN)、氮素农学利用率(AEN)、氮素偏生产力(PFPN)均较高;在两季玉米连作后,0~90 cm土层土壤残留硝态氮为128.5 kg/hm^2,可以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会导致土壤中无机氮高残留,使氮素损失增加,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而推荐施肥是较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淡黑钙土 施肥方式 氮素效率 氮素平衡 土壤无机氮
下载PDF
大同烟煤空气分级燃烧NO_x生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蒋信 范卫东 +1 位作者 赵达 曹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20kW下行燃烧炉上进行大同烟煤的空气分级燃烧试验研究,研究了影响空气分级燃烧效果的因素和NO_x的生成与还原路径,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飞灰的残余氮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分级燃烧条件下,NO_x的生成量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在... 在20kW下行燃烧炉上进行大同烟煤的空气分级燃烧试验研究,研究了影响空气分级燃烧效果的因素和NO_x的生成与还原路径,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飞灰的残余氮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分级燃烧条件下,NO_x的生成量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在控制总过量空气系数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分级深度或者推迟燃尽风的投入能够进一步降低NO_x生成,但这种降低程度存在上限。空气分级燃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挥发分氮还原现象,同时焦炭氮的析出也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级 氮氧化物 焦炭氮 残余氮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施氮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玉惠 张仁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02-107,共6页
黄土高原中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氮肥3 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氮3 a,第3季春小麦收获时,各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平均含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大(除处理N105,施氮105 mg/hm2处理),施氮对不同层次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主要作用在50~80 cm... 黄土高原中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氮肥3 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氮3 a,第3季春小麦收获时,各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平均含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大(除处理N105,施氮105 mg/hm2处理),施氮对不同层次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主要作用在50~80 cm和80~110 cm土层;对0~200 cm和0~11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总累积量及0~200 cm剖面肥料氮在土壤剖面中总残留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连续施氮2 a后第3年不施氮与连续施氮3 a相比,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平均含量、各层次硝态氮含量0、~200 cm和0~11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及0~110 cm土壤剖面累积量占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总量的比例均降低.0~200 cm剖面累积率和残留率除处理N105增加外,其余均下降.硝态氮的残留、累积不仅与施氮量有关而且与氮磷的配合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施氮量 累积 残留
下载PDF
稻麦轮作条件下化肥氮素对土壤氮的替换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卢萍 杨林章 +1 位作者 颜廷梅 殷士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8-953,共6页
采用盆栽实验,第1季水稻生长期内施入^15N标记硫酸铵,在以后的各季作物生长期内使用非标记硫酸铵,连续5季实施稻麦轮作,在每一季结束后采样测定^15N标记硫酸铵的去向,并利用土壤中^15N残留量数据计算了不同施肥强度下土壤氮被替换... 采用盆栽实验,第1季水稻生长期内施入^15N标记硫酸铵,在以后的各季作物生长期内使用非标记硫酸铵,连续5季实施稻麦轮作,在每一季结束后采样测定^15N标记硫酸铵的去向,并利用土壤中^15N残留量数据计算了不同施肥强度下土壤氮被替换的速率,以此反映人们对土壤氮素干预的程度。计算结果是:假设肥料氮一旦进入土壤就看成是土壤氮,那么肥料氮替换50%的土壤氮因施肥量不同需要7~60a(14~121季);如果将作物成熟以后残留于土壤的肥料氮看成是土壤氮,那么替换20%的土壤氮因施肥量不同需要3~7a(5~15季),替换30%的土壤氮需要无限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氮肥 残留氮 土壤氮 替换率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减氮覆膜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及氮素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凯 杨福田 +6 位作者 谢英荷 李廷亮 张奇茹 窦露 柳玉凤 纪美娟 姜丽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9-625,共7页
明确减氮覆膜措施下冬小麦的产量变化规律和麦田土壤氮肥的利用效率及残留情况,可为旱地冬小麦的环境友好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FP)、减氮测控施肥(MF)、减氮测控施肥+... 明确减氮覆膜措施下冬小麦的产量变化规律和麦田土壤氮肥的利用效率及残留情况,可为旱地冬小麦的环境友好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FP)、减氮测控施肥(MF)、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RFSF)和减氮测控施肥+平膜穴播(WFFHS)4种处理,分析在5年减氮覆膜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0-2 m土壤氮素残留分布和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显示,减氮测控施肥在5年总施氮量减少46.9%、平衡增施磷钾肥的情况下,能够保障冬小麦产量处于稳定状态,氮肥偏生产力比农户模式提高120.3%,0-2 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减少30.5%,氮素累积表观损失量减少72.9%,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覆膜种植后,使冬小麦产量提高9.46%-56.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1.7%-41.4%,0-2 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减少16.6%-25.8%,土壤累积表观矿化氮含量增加89.1%-127.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表明通过减少氮肥用量和平衡施用磷钾肥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硝态氮残留量和表观损失,并达到稳产的目的;同时在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覆膜,可进一步促进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在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硝态氮积累和减小环境污染风险方面具有显著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覆膜 黄土高原 冬小麦 产量 氮素残留
原文传递
内蒙古河套灌区向日葵增产氮磷肥优化配施模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娄帅 杨树青 +1 位作者 刘瑞敏 刘德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43,共9页
【目的】减轻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过量施肥造成的农田面源污染、提高当地的肥料利用率。【方法】采用当地常规作物向日葵进行3414部分试验,设置氮肥(0、120、240、360 kg/hm^2)和磷肥(0、52.5、105、157.5 kg/hm^2)肥各4个水平,以当地施... 【目的】减轻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过量施肥造成的农田面源污染、提高当地的肥料利用率。【方法】采用当地常规作物向日葵进行3414部分试验,设置氮肥(0、120、240、360 kg/hm^2)和磷肥(0、52.5、105、157.5 kg/hm^2)肥各4个水平,以当地施肥(N:275 kg/hm^2、P:145 kg/hm^2)为对照,共1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硝态氮质量浓度以及向日葵各器官全氮量、全磷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氮磷配比平衡施肥初步研究。【结果】氮磷配施条件下,施肥量较小时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而施肥过多则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氮(高磷)处理会造成氮(磷)肥的奢侈施入,中氮中磷(N:240 kg/hm^2;P:105 kg/hm^2)配施则能显著降低土壤氮素残留,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回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相比对照处理,中氮中磷配施籽粒增产9.5%,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9%、3.8%,氮、磷肥的生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3、40 g/kg。【结论】中氮中磷(N:240 kg/hm^2,P:105 kg/hm^2)配施方式可以作为当地向日葵的优化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配施 肥料利用率 氮素平衡 氮素残留
下载PDF
硝酸铵在旱地土壤中后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振玉 周祖澄 +1 位作者 王洪玉 孙祎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6-71,共6页
本文采用玉米、高梁^(15)N示踪微区试验,对硝酸铵在白浆土、草甸黑土、淡黑钙土上施用的后效与残留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铵在三类土壤上施用,当年的残留氮平均占施入氮量的15~30%,施后第2、3年分别为12~22%,8~10%。在各... 本文采用玉米、高梁^(15)N示踪微区试验,对硝酸铵在白浆土、草甸黑土、淡黑钙土上施用的后效与残留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铵在三类土壤上施用,当年的残留氮平均占施入氮量的15~30%,施后第2、3年分别为12~22%,8~10%。在各类土壤中的残留量,三年结果都是白浆土>淡黑钙土>草甸黑土。残留氮集中分布在0~40cm的土层中,其量占残留氮量的84~93%,只有7~16%分布于40cm以下的土层中。硝酸铵施后三年总利用率平均为61.21%,硝酸铵施后第2、3年的总利用率为2.12%。硝酸铵有明显后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 旱地土壤 残留氮 利用率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红壤性稻田残留氮在团聚体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静 唐刚 +5 位作者 刘磊 付文涛 刘桃菊 曾勇军 陈金 黄山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6,共7页
化肥氮的残留及其分布对后季作物氮素供给和氮素损失均有重要影响。通过在田间试验中设置^(15)N标记微区,在相同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明确低有机质、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红壤性稻田化肥氮的残留量及其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 化肥氮的残留及其分布对后季作物氮素供给和氮素损失均有重要影响。通过在田间试验中设置^(15)N标记微区,在相同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明确低有机质、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红壤性稻田化肥氮的残留量及其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与低有机质土壤相比,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土壤大团聚体(0.25~2 mm)的比例较高,而粘粉粒(<0.053 mm)的比例较低。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全氮含量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在相同氮肥投入下,化肥氮在中有机质和高有机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有机质土壤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0.08%和93.93%。与低有机质土壤相比,高有机质土壤中的残留氮在大团聚体、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粘粉粒中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6.58%、108.32%和110.85%。土壤残留氮主要分布在大团聚体中(42.87%~46.81%)。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残留氮在大团聚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在粘粉粒中的比例有所升高,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培肥地力不仅能够提高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还有利于土壤对残留氮的固持,从而降低红壤性稻田的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红壤 稻田 残留氮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淑辉 李帆 +2 位作者 钟越峰 朱开玲 裴晓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研究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浏阳市植烟土壤科学轮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防雨棚内大棚桶栽试验,模拟旱地和水田环境,研究植烟红壤及紫色土上种植水稻、萝卜、小白菜、红薯、大白菜、玉米等6种... 【目的】研究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浏阳市植烟土壤科学轮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防雨棚内大棚桶栽试验,模拟旱地和水田环境,研究植烟红壤及紫色土上种植水稻、萝卜、小白菜、红薯、大白菜、玉米等6种填闲作物时不同深度土壤氮转化迁移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填闲作物对土体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收获后取植株样测定植株全氮含量,并测定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旱地红壤上填闲作物干重、全氮含量和总吸氮量均显著高于紫色土。不同土壤类型,作物吸氮规律存在差异,红壤上小白菜吸氮量最高,为68.52 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43.93 kg/ha;紫色土上萝卜总吸氮量最高,为48.78 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24.22 kg/ha。6种填闲作物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萝卜>大白菜>红薯>小白菜>玉米>水稻。【结论】适宜与烤烟轮作作物为萝卜,其全氮吸收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填闲作物 土壤残留氮 经济效益 浏阳市
下载PDF
土霉素发酵生产后期模型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川育 方崇智 马振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针对间歇式土霉素发酵过程(FBOFP)中生产期后期产物增加慢的较普遍问题,采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Durbin程序,建立培养因子,生化因子和产物因子的多对多回归模型,得出培养基残氮低是造成比生产率低的结论。但原有工艺却认为残氮是... 本文针对间歇式土霉素发酵过程(FBOFP)中生产期后期产物增加慢的较普遍问题,采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Durbin程序,建立培养因子,生化因子和产物因子的多对多回归模型,得出培养基残氮低是造成比生产率低的结论。但原有工艺却认为残氮是不低的,其原因在于以前的氮测量法不能把有用氮与无用氮区分开来,采用了新引进的测量法后,结果发现:无用氮不低,而有用氮却是显著的时间减函数,从而证实了本文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3000h工业试验的结果表明:产量在原来较高基础上增加1%,发酵效价达到32000μ/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发酵 模型
下载PDF
回收利用钢厂余氮项目的实施经验
14
作者 贝新华 屠锡敏 何上进 《玻璃》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杭玻回收杭钢余氮经纯化再利用,既保证了生产需要,也节省了一定的能源和水资源,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回收利用 钢厂 生产需要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再利用 水资源
下载PDF
不同控水下限对设施青梗菜田残留氮分布及再利用的影响
15
作者 章二子 翟亚明 +1 位作者 钟凤林 侯毛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127,共7页
设施栽培氮肥投入大、残留高,过量氮肥残留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然而,残留氮也是重要的土壤氮素资源。为研究不同水分调控方案对土壤残留氮分布和再利用的影响,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种植2茬青梗菜,首茬青梗菜设N1、N2、N3共3种施氮水平,... 设施栽培氮肥投入大、残留高,过量氮肥残留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然而,残留氮也是重要的土壤氮素资源。为研究不同水分调控方案对土壤残留氮分布和再利用的影响,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种植2茬青梗菜,首茬青梗菜设N1、N2、N3共3种施氮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的(^(15)NH_(2)CO_(2)^(15)NH_(2)),二茬青梗菜设W1、W2、W3共3种水分下限方案(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70%和80%,观测不同处理下残留氮的分布、再利用和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1-N3处理共有72.3、123.6和195.3 kg/hm^(2)的氮肥残留于0~60 cm土体中,主要以矿质态存在。在N1、N2和N3共3种残留氮场景下,均以W2处理根系鲜重最大,分别达到0.182、0.188和0.195 g/株。不同处理以W2N1处理青梗菜残留氮利用效率最高,达到5.4%。在相同土壤氮残留量条件下,W2处理残留氮利用效率显著(p<0.05)高于W1和W3。前茬施氮量越高,残留氮肥在后茬栽培过程中的损失风险越大;控水下限越高,残留氮更易向40 cm以下土层迁移,总损失量也越大,与W1相比,W3处理残留氮损失量增加了29.9%~66.7%(2.29~6.97kg/hm^(2))。推荐70%控水下限作为提升残留氮利用效率的最优水分调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下限 施氮量 残留氮分布 残留氮再利用 水分调控 青梗菜
下载PDF
农田氮肥残留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马若男 李强 周道玮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2期201-214,共14页
氮肥利用效率的科学评估对指导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传统氮肥评估方案仅能反映当季肥料的利用效率,而忽视了氮肥的残留效应。本文综述了肥料氮的转运、氮肥残留数量、分布、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 氮肥利用效率的科学评估对指导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传统氮肥评估方案仅能反映当季肥料的利用效率,而忽视了氮肥的残留效应。本文综述了肥料氮的转运、氮肥残留数量、分布、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对农业管理实践的启示。农田输入的肥料氮,除了可以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外,残留在土壤中的氮也可以继续被后续作物吸收利用,即评估肥效时,应该考虑氮肥的后效,而残留氮肥的回收利用受自身迁移和转化、作物种类、地力条件、气候环境、耕作管理等多个因素耦合影响。生产实践中,对决定残留氮肥回收效率的外部因素进行优化调控,诸如在长期浅根系/氮吸收低效作物种植后,轮作深根系/氮高效吸收型作物,合理密植,在干旱区适时灌溉保墒。针对作物氮肥喜好合理定制肥料类型,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分次施肥,施氮同时配施微生物氮转化联合抑制剂均可有效提高氮肥总体利用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整合残留肥效和土壤氮素矿化等动态监测数据,配合作物类型、预期管理、目标产量等多要素数据,建立一套氮肥残留肥效的预测评估及氮肥减施的决策支持模型,对于指导未来的氮肥精准减施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氮肥利用效率 氮肥残留 残留氮肥回收 施肥管理
下载PDF
缓释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建伟 段玉 +1 位作者 张君 景宇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7-143,共7页
利用大田小区试验,在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分别进行不同氮素处理对玉米产量、肥料吸收利用和土壤氮残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玉米子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可分别增加13.3%~157.2%和6.9%~64.2%。减少20%施氮量同时配比75%的缓释尿素... 利用大田小区试验,在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分别进行不同氮素处理对玉米产量、肥料吸收利用和土壤氮残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玉米子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可分别增加13.3%~157.2%和6.9%~64.2%。减少20%施氮量同时配比75%的缓释尿素处理,玉米子粒氮含量、秸秆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最大,与100%推荐施氮量无显著差异。缓释尿素占比60%以上时氮素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达最大值,较普通尿素(RU)可分别提高14.3、4.5、61.7个百分点(赤峰市)和8.4、11.0、35.7个百分点(鄂尔多斯市)。玉米收获后耕层(0~20 cm)土壤矿质氮含量表现,赤峰市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远大于铵态氮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100%推荐施氮量最大,80%推荐施氮量(RU80%)最小。鄂尔多斯市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含量基本相当,除各氮素处理与对照(CK)达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各处理间均未达显著差异。施氮量减少20%,缓释尿素占比30%以上与普通尿素配施即可替代100%推荐施氮量,且缓释尿素占比越大养分吸收利用越显著,玉米产量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缓释尿素 作用效果 氮素残留
原文传递
反复高气压作业残余氮当量时间计算
18
作者 王连桂 夏纬榕 《海军医学杂志》 1992年第4期292-294,共3页
本文根据Haldane理论和Fick定律,对确定隧道反复高气压作业减压方案,所需的残余氮当量时间△t参数计算方法及其数学关系式推导等进行了研究。△t值理论计算后,通过实验室人体模拟实验及上海市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反复高气压作业减压的应用... 本文根据Haldane理论和Fick定律,对确定隧道反复高气压作业减压方案,所需的残余氮当量时间△t参数计算方法及其数学关系式推导等进行了研究。△t值理论计算后,通过实验室人体模拟实验及上海市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反复高气压作业减压的应用验证,结果均无减压病(DCS)、减压性骨坏死(DON)及肺囊肿(LC)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反复高气压作业 残余氮当量时间 反复高气压时间调整表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氮肥效应及其后效 被引量:36
19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4 位作者 鲁剑巍 李小坤 李云春 汪洋 鲁君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049-5056,共8页
【目的】从周年轮作的角度分析了氮肥施用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氮素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水稻季施用氮肥在油菜季的后效特点,比较和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2010—2011年在湖... 【目的】从周年轮作的角度分析了氮肥施用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氮素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水稻季施用氮肥在油菜季的后效特点,比较和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2010—2011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布置前茬水稻不同氮肥用量以及后茬油菜裂区施氮和不施氮两个副区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和油菜的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稻油轮作系统氮肥后效及经济效应。【结果】由于氮肥用量和分配的不同,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应表现出明显地差异,水稻季施氮165 kgN.hm-2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最大;水稻季施用的氮肥具有明显的后效,显著增加油菜产量107—644 kg.hm-2,氮素吸收量增加3.9—35.2 kg.hm-2,相当于油菜季施氮5—33 kgN.hm-2的增产效果。氮肥的后效与施氮量成正比,虽然水稻季高氮处理增加氮肥后效,但是降低了水稻产量、当季氮肥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季和油菜季施氮量均为165 kgN.hm-2时,经济效益最高。【结论】合理的氮肥施用能明显提高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在整个周年水旱轮作中水稻季氮肥具有一定的后效,油菜生长季应该在充分考虑前茬水稻氮肥后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推荐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氮肥利用率 氮肥后效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除铵效果对比 被引量:21
20
作者 宋晨曦 秦磊 +4 位作者 胡世丽 王观石 邓振乡 彭陈亮 齐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9-976,共8页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结果表明,尾矿中氨氮残留赋存形式包括离子交换态氨氮、不可流动溶液残留氨氮、物理吸附氨氮和化学吸附氨氮。其中主要以化学吸附氨氮为主,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30.47%~40.73%;物理吸附氨氮含量最少,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4.86%~5.34%。3种硫酸铵单耗下淋洗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53.84%、54.05%和75.77%;浸泡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14.4%、20.66%和23.10%;淋洗方式效率相比浸泡方式更有效。在处理尾矿氨氮中使用淋洗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尾矿残留氨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氨氮残留赋存形式 色层塔板理论 浸泡除铵 淋洗除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