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的反思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文英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强烈的竞争中,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界存在着一定的过度设计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应根据居住区的本质,赋予居住区环境设计本应承担的功能,避免过度扩大其所承担的任务,从而有效限制由此产生的过度设计现象的蔓延。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居住区 讨论 社区景观 过度设计
下载PDF
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懿琨 陈亮明 周德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评价 居住区 植物景观 SBE 景观偏好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的空间句法分析及景观设计——基于预防犯罪视角 被引量:36
3
作者 吴浩源 刘杰 张青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69,共5页
城市居住区是犯罪的高发区域。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PTED)认为居住区空间设计可影响犯罪率。空间句法是一种对人居空间结构进行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认为空间构成能影响人的行为。Depth map软件作为空间句法... 城市居住区是犯罪的高发区域。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PTED)认为居住区空间设计可影响犯罪率。空间句法是一种对人居空间结构进行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认为空间构成能影响人的行为。Depth map软件作为空间句法专用分析软件,在空间结构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使用Depth map软件对居住区进行整合度、连接度、深度值、控制度以及视线聚合系数的空间结构分析并结合CPTED理论预防犯罪的要点,为居住区景观设计与改造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区空间 CPTED理论 空间句法 DEPTH map软件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区景观 被引量:20
4
作者 侯静 王勇哲 《山西建筑》 2005年第5期13-14,共2页
从分析居住区景观的概念着手 ,提出景观建设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进而探讨了应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区景观的方法 ,指出沈阳市的居住区景观建设存在的一些误区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居住区 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现代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探析——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浩 李咏华 《中国园林》 2003年第5期40-43,共4页
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尝试将生态设计应用于现代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指出居住环境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对居住环... 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尝试将生态设计应用于现代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指出居住环境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对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 生态设计 空间结构 居住环境景观 风景园林
下载PDF
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新乡市新建住区为例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冯磊 胡希军 +2 位作者 金晓玲 赵洁 张毅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0-194,共5页
以建立合理的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居住区景观设计,运用景观设计学相关原理,分析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的因素,筛选出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因子,确立评价指标因子的分级标准,构建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 以建立合理的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居住区景观设计,运用景观设计学相关原理,分析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的因素,筛选出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因子,确立评价指标因子的分级标准,构建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建立能够切实反应景观适宜性状况的总体分级评价,利用新乡市新建住区评价的案例进行了对照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得出新乡新建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偏低且存在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景观环境 评价体系 适宜性
下载PDF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伊任 林世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12,78,共5页
生态环境的破坏正在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 ,该文通过对地球环境的变迁以及生态规划设计历程的概述 ,并结合湖南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实例 ,就如何在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设计的理念 ,针对度假区规划的突出问题 ,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和解... 生态环境的破坏正在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 ,该文通过对地球环境的变迁以及生态规划设计历程的概述 ,并结合湖南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实例 ,就如何在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设计的理念 ,针对度假区规划的突出问题 ,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和解决办法。即调整规划次序 ,以景观规划作为度假区规划的基本框架 ,打破先规划房子 ,再往空隙地中“填”绿的被动规划设计模式 ,把景观意识、生态意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 ,兼顾投资开发商的市场利益 ,灵活安排度假体闲项目及设施 ,力求在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人居环境 生态规划设计 度假区规划 景观规划 温泉
下载PDF
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被引量:14
8
作者 段战锋 邹志荣 吴雪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47-1848,共2页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舒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人文原则决定了居住区景观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指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于景观设计的始终,从而将居住区建成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宿感的“家园”。
关键词 居住区 景观设计 基本原则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景观绿化格局改善热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凯 秦俊 胡永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469,共6页
以上海中心区域同地段的独立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影响居住区内热环境改善方面的几个主要关键因子(居住区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覆盖率、乔木配置和斑块破碎率)进行了分析模拟,以期为解决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提供准确、有效的... 以上海中心区域同地段的独立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影响居住区内热环境改善方面的几个主要关键因子(居住区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覆盖率、乔木配置和斑块破碎率)进行了分析模拟,以期为解决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数据。结果表明,在区域平均气温达35℃时,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可降温0.15℃;居住区乔木面积比每增加10%,可降温0.17℃;居住区平均斑块面积每增加100 m2,可降温0.1℃。总体上,居住区的热岛效应随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居住区温度与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这3个指标拟合建立的居住区"热环境指数",可以为航片拍摄获取每个居住区的热环境状况而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绿化景观 热环境指数 上海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多功能绿地景观的景感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20
10
作者 毛齐正 王鲁豫 +3 位作者 柳敏 郭青海 胡婵娟 李元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09-7520,共12页
作为居住区绿地景观重要的组成要素,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最为频繁使用的空间,对提高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与提高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居民休闲娱乐文化感知,探讨居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的景感生态学效应,揭示多功能... 作为居住区绿地景观重要的组成要素,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最为频繁使用的空间,对提高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与提高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居民休闲娱乐文化感知,探讨居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的景感生态学效应,揭示多功能绿地景观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景感营造的影响,可为居住区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郑州市26个居住小区80个公共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景感生态学理念,基于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的景感特征(植被覆盖、基础设施、遮荫率、管理水平、公共活动空间面积与类型)以及内部居民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特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城市居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的景感效应对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区绿地不同类型公共活动空间提供的景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水体的自然属性使其景感效应更丰富,文化服务价值最高。(2)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越大,居民的心理感知越强,景感体验越丰富,文化服务价值越高,增加公共活动空间面积是构建多功能绿地景观的直接通道。(3)公共活动空间的植被覆盖营造的视感与遮荫率营造的风感生态学效应较为显著,而基础设施的触感与清洁度的视感并未存在显著影响。(4)结合小区社会经济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由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营造的多样化景感对居民活动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公共活动空间的类型与小区户数。运用景感生态学理论和景感营造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景观设计实现了景感载体化,改善和增加了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够缓解城市绿地的不公平性。未来城市居住区特别是高密度居住区应尽可能设置大面积的具有多功能特征的公共活动空间,而低密度居住区在绿地面积充足的前提下,可设置大面积自然水体和增设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公共活动空间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景观 景感效应
下载PDF
基于层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温化 卓丽环 《森林工程》 2010年第3期14-17,共4页
通过对现有居住区景观评价指标的筛选,选择若干对园林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对于定性指标的判断具有模糊性。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模型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上海市大华清水湾的植物景观进行评... 通过对现有居住区景观评价指标的筛选,选择若干对园林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对于定性指标的判断具有模糊性。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模型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上海市大华清水湾的植物景观进行评定。证明该体系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评价 层次模糊分析模型
下载PDF
青岛市居住区夏季植物景观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颖 周春玲 安丽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40,共5页
以园林美学、景观评价理论和实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理论,运用BIB-LCJ法和SD法对青岛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居住区中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居住区植物配置景观较好,植物群落丰富的景观具有更高的... 以园林美学、景观评价理论和实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理论,运用BIB-LCJ法和SD法对青岛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居住区中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居住区植物配置景观较好,植物群落丰富的景观具有更高的美景度。该项研究为青岛营造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居住区植物景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植物景观 景观评价
下载PDF
杭州城市住宅区绿化植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高福 洪利兴 +2 位作者 柏明娥 郑金丽 胡煜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2期5-10,共6页
对杭州市13个不同建设时期的住宅区绿化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结构以桂花和香樟为乔木层主体树种,下层以龙柏和山茶为优势,绿篱和地被灌木以红花檀木和金边黄杨为最多,草本和草坪植物以结缕草和麦冬最... 对杭州市13个不同建设时期的住宅区绿化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结构以桂花和香樟为乔木层主体树种,下层以龙柏和山茶为优势,绿篱和地被灌木以红花檀木和金边黄杨为最多,草本和草坪植物以结缕草和麦冬最为常见;乔灌草整合物种丰富度指数(Sp)在16~58,小乔木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p)、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H)相对较高,乔木层、绿篱和地被灌木层次之,草本和草坪植物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与住宅绿地功能区块多样性布局及建设时期有一定的关系,绿地功能区块布局多的住宅区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建设年代较早的住宅区的多样性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住宅区 园林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城市居住环境植物景观特征对老年群体社交行为影响研究——以上海虹口区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庄旖旎 陈丹 车生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88,共6页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群体使用最频繁的绿地。研究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特征对老年群体社交行为的影响,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上海虹口区的3个居住区绿地进行问卷调查,结合SPSS...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群体使用最频繁的绿地。研究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特征对老年群体社交行为的影响,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上海虹口区的3个居住区绿地进行问卷调查,结合SPSS统计与贝叶斯网络模型,来综合探索植物景观的观赏特征与老年群体社会交往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居住区绿地中,植物景观的植物色彩是对老年人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因子,而植物体量因子对其影响次之。以期为居住区绿化的服务功能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老年群体 社交行为 贝叶斯网络
下载PDF
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 被引量:15
15
作者 闫晓俊 陈其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280-10281,共2页
提出了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对居民的综合需求进行深入理性思考,并从自然与和谐、文化与美感、健康与交流3个方面对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居住区景观 人性化设计 生态 文化 健康
下载PDF
哈尔滨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岩岩 卓丽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1-14,19,共5页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对人居环境的关注,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除了具有造景功能和带来生态效益以外,更主要的是能影响居民心理、视觉的景观价值.以植物景观照片为基础,对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对人居环境的关注,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除了具有造景功能和带来生态效益以外,更主要的是能影响居民心理、视觉的景观价值.以植物景观照片为基础,对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不同类型及配置方式的植物景观的喜爱情况和对植物景观的视觉评价,获得了科学的数据,为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评价
下载PDF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Ⅲ)生态循环、风水和生态文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颜京松 汪敏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5大主题中的生态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关键词 生态住宅 生态住区 住区景观 生态文化 良性循环
下载PDF
基于多源开放数据的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鑫 宋英强 +2 位作者 胡月明 刘轶伦 朱阿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40,共15页
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现状、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多源开放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和人口空间化数据)替换传统社会经济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广州市城乡居民点的... 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现状、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多源开放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和人口空间化数据)替换传统社会经济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广州市城乡居民点的布局特征,并以居民点适宜性、紧凑性为目标,构建蚁群优化模型,对广州市城乡居民点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广州市部分居民点布局存在分布较为零散,集聚程度低的问题;(2)基于多源开放数据能够实现空间尺度更为精细、规划更为及时的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3)优化后,广州市城乡居民点向适宜性较高的区域紧凑、有序的布局:优化后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适宜区、较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分别占居民点总面积的18%、64%和17%;优化后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最邻近距离显著增大,斑块密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点 开放数据 空间布局优化 景观分析 主成分分析 蚁群算法
下载PDF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种植设计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余雁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4-76,共3页
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 ,最接近居民 ,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 ,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 ,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从城市住宅小区的历史现状及设... 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 ,最接近居民 ,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 ,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 ,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从城市住宅小区的历史现状及设计原则看 ,对现代住宅小区如何营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探讨很有必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宅小区 绿化种植 自然景观 植物群落 立体绿化 人文景观 绿化设计
下载PDF
居住区宜人景观空间尺度探析——以青岛鲁信长春花园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沈莉颖 王仲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1-195,200,共6页
研究居住区空间尺度形成的视觉要素和功能要素,从具体项目实例出发,以具体设计实践,结合空间尺度研究理论。通过实地考察、测量、调研,分析居住区各种休闲空间的布局尺度与空间利用率的关系、不同道路空间尺度舒适性营造、公共活动空间... 研究居住区空间尺度形成的视觉要素和功能要素,从具体项目实例出发,以具体设计实践,结合空间尺度研究理论。通过实地考察、测量、调研,分析居住区各种休闲空间的布局尺度与空间利用率的关系、不同道路空间尺度舒适性营造、公共活动空间的尺度与空间容量的关系、水景空间的尺度与视觉感受等,探讨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舒适、宜人、适用的空间营造尺度控制方法及数据,以期促进人性化社区景观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景观 空间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