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含气页岩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56
1
作者 方朝合 黄志龙 +2 位作者 王巧智 郑德温 刘洪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1-476,共6页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实现有效经济开采。目前北美和国内普遍采用的储层改造方法是水平钻完井结合大型水力压裂。开展入井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研究是提高储层改造成功的基础,而储层原始含水状态和成因研究则是开展...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实现有效经济开采。目前北美和国内普遍采用的储层改造方法是水平钻完井结合大型水力压裂。开展入井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研究是提高储层改造成功的基础,而储层原始含水状态和成因研究则是开展上述工作的前提。通过对南方海相页岩储层研究发现,富含气页岩储层普遍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其成因主要有压实排水、生烃消耗和汽化携液排水等。超低含水饱和度增加了页岩吸附能力,延伸了可动孔喉范围,提高了气相渗透率,但在工程作业过程中加速了水相渗吸速率,强化了水相滞留效应,使页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潜力增大。在页岩气开发有利区评价、气藏改造及开发过程中,须加倍重视超低含水饱和度这一客观事实及其可能衍生的工程作业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超低含水饱和度 生烃 水相圈闭
原文传递
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高岗 黄志龙 +1 位作者 王兆峰 全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对地层中各种不同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 ,认为不同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 ,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生烃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 .不均衡压实增压主要在泥岩或大套泥岩内砂岩... 通过对地层中各种不同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 ,认为不同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 ,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生烃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 .不均衡压实增压主要在泥岩或大套泥岩内砂岩中有作用 ,生烃增压则主要发生于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中 ,流体热膨胀增压主要发生于封闭体系中 ,三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构造挤压作用增压主要发生于压性盆地中 ,在前陆盆地山前带具有普遍意义 .流体密度差增压主要发生于油气藏范围 ,主要产生局部异常高压 .矿物成岩作用引起的超压主要发生于储层中 ,仅是辅助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水压头对某些盆地的超压形成有一定作用 ,缺乏普遍性 .渗透作用对超压意义不大 .实际的含油气盆地中 ,往往是某一种或几种成因占主导地位 ,而其他成因基本不起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生烃 增压 地层 超压 前陆盆地 构造挤压 山前带 形成机理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无烟煤煤层气成藏与产气机理研究——以沁水盆地无烟煤为例 被引量:31
3
作者 饶孟余 钟建华 +2 位作者 杨陆武 叶建平 吴建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8,共6页
煤层气成藏和产气必须具备 6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①生气母质 ;②储气空间 ;③吸附动力 ;④导流通道 ;⑤驱动能量 ;⑥煤体结构。当前的气藏潜力判定条件主要包括等温吸附性质、导流性质、含气性质和吸附与驱动能量 ,吸附常数、渗透率、含... 煤层气成藏和产气必须具备 6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①生气母质 ;②储气空间 ;③吸附动力 ;④导流通道 ;⑤驱动能量 ;⑥煤体结构。当前的气藏潜力判定条件主要包括等温吸附性质、导流性质、含气性质和吸附与驱动能量 ,吸附常数、渗透率、含气量以及储层压力是 4个重要的代表性参数。在以 4项参数为表征时 ,常规无烟煤作为煤层气储层存在着很大的地质缺陷 ,因而无法成藏和产气。而沁水无烟煤则具备良好的沉积、构造和地热作用历史配置 ,用当前较为成熟的中阶煤产气理论来判定 ,由其 4项参数所定性的气藏是典型的优质商业气藏。研究结果表明 ,地壳抬升造成的浅埋、莫霍面上拱造成的快速热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煤层气 成藏 产气机理 评判指标
下载PDF
金沙江梯级水库消落运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睿 周建中 +1 位作者 袁柳 张勇传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99-1408,共10页
梯级水库消落运用方式是充分发挥梯级水库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控制各电站枯期消落水位、兼顾梯级总发电效益并控制弃水是梯级水库枯水期联合调度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屏山水文站枯水期及汛前径流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金沙江梯... 梯级水库消落运用方式是充分发挥梯级水库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控制各电站枯期消落水位、兼顾梯级总发电效益并控制弃水是梯级水库枯水期联合调度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屏山水文站枯水期及汛前径流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金沙江梯级近期水平下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不同消落深度对总体运行调度的影响,提出5月、6月分旬控制消落的金沙江梯级水库枯期消落方案,并对不同频率来水情况下不同消落方式的发电效益进行了比较,然后,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库梯级电站群为研究对象,对金沙江四库联合运行时枯期消落方式进行初步研究,所得结论可供金沙江梯级水库在实际运行中制定调度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枯水期消落 金沙江 分旬控制 发电效益
原文传递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有利成藏条件 被引量:22
5
作者 何国貌 张峰 王文霞 《吐哈油气》 200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的分布广、厚度大,油气显示层数,含油产状多为油斑、油迹。孔隙以次生的溶蚀孔缝为主,原生孔隙为杏仁孔和气孔,大多孤立存在,一般小于5%,但裂缝发育带的孔隙度可达8.3%~22.1%。孔隙为溶蚀孔隙、风化-淋滤孔缝、孔隙-...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的分布广、厚度大,油气显示层数,含油产状多为油斑、油迹。孔隙以次生的溶蚀孔缝为主,原生孔隙为杏仁孔和气孔,大多孤立存在,一般小于5%,但裂缝发育带的孔隙度可达8.3%~22.1%。孔隙为溶蚀孔隙、风化-淋滤孔缝、孔隙-裂缝型、裂缝-混合孔隙等4种类型。油藏为裂缝性油藏,北东-东西向构造及断裂控制主要的油气藏分布,火山岩裂缝的主要发育期与排烃期相近,有利于成藏,致密火山岩提供了火山岩油气成藏良好的封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火山岩油气藏 成藏条件 孔隙 产状 封盖条件 溶蚀 裂缝性油藏 油气显示 排烃
下载PDF
基于并行动态规划的水库发电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万新宇 王光谦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170,182,共6页
动态规划是水库发电优化调度研究中的经典方法。为了提高动态规划算法计算性能以及适应多核计算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传统串行动态规划算法计算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主从模式的并行动态规划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水布娅水库的发电优化... 动态规划是水库发电优化调度研究中的经典方法。为了提高动态规划算法计算性能以及适应多核计算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传统串行动态规划算法计算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主从模式的并行动态规划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水布娅水库的发电优化计算中。计算结果表明,在多核运算平台下,并行动态规划算法能够充分利用多核资源,有效提高算法计算效率,缩短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规划 并行算法 水库 发电优化
原文传递
水库发电调度图常规计算方法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平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07年第3期26-29,共4页
针对水库发电调度图常规编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改进方法以长系列时历资料计算降低出力线、出力防破坏线等水库发电调度线,并同步进行径流调节。通过多项工程使用检验,改进方法可方便、准确地编制出水库调度图,能... 针对水库发电调度图常规编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改进方法以长系列时历资料计算降低出力线、出力防破坏线等水库发电调度线,并同步进行径流调节。通过多项工程使用检验,改进方法可方便、准确地编制出水库调度图,能协调各项调度任务的关系,并统一了水库调度和径流调节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调度图 发电 径流调节长系列时历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储层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夏明军 郑聪斌 +3 位作者 戴金星 邹才能 汪泽成 王兰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4-208,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具有马五7、马五9、马四上、马二1和马二2等5个储集层,储层的孔隙度普遍较低,而渗透率相对较好。根据盐下探井观察,盐间白云岩不仅有明显的烃类生成和聚集现象,而且在溶孔型储层中已见碳质沥青充填,...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具有马五7、马五9、马四上、马二1和马二2等5个储集层,储层的孔隙度普遍较低,而渗透率相对较好。根据盐下探井观察,盐间白云岩不仅有明显的烃类生成和聚集现象,而且在溶孔型储层中已见碳质沥青充填,并且生储盖配置良好,圈闭类型多样,具有形成盐间、盐下气藏的地质条件,是值得开拓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盐下 储层 生烃 圈闭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兴利调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睿 张利升 +1 位作者 王学敏 王永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7,53,共7页
针对金沙江梯级水库群水资源高效利用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为科学控制上下游梯级水库蓄泄方式、协调不同兴利调度目标间的竞争关系、实现金沙江梯级水库群综合效益发挥,在充分分析发电效益、航运效益和容量效益间竞争与冲突关系的基础上,... 针对金沙江梯级水库群水资源高效利用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为科学控制上下游梯级水库蓄泄方式、协调不同兴利调度目标间的竞争关系、实现金沙江梯级水库群综合效益发挥,在充分分析发电效益、航运效益和容量效益间竞争与冲突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总发电量最大、通航流量最大、时段保证出力最大为目标的梯级水库群多目标兴利调度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频率来水情况下多目标兴利调度方案集,可为金沙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水库调度 多目标优化 发电调度 航运调度
下载PDF
深层烃源岩成烃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美俊 孟元林 顾雪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5,14,共6页
老油区深层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深层烃源岩油气生成理论是寻找深层油气藏的基础。目前的研究表明 ,深层油气藏的温度已超出传统的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所认为的“液态窗” ,深层烃源岩仍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 ,是深层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 老油区深层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深层烃源岩油气生成理论是寻找深层油气藏的基础。目前的研究表明 ,深层油气藏的温度已超出传统的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所认为的“液态窗” ,深层烃源岩仍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 ,是深层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有机质生烃演化的主要因素 ,目前较多的实验数据和勘探发现证明 ,压力可延迟或抑制油气生成和有机质成熟。中国东部深层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但仍需要深入研究深层烃源岩生烃理论、深层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深层油藏 烃源岩 油气生成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洪水排沙、平水发电”——三门峡水库汛期发电运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缪凤举 丁六逸 钱意颖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根据三门峡水库的水沙和库区泥沙冲淤特性 ,制定的“洪水排沙、平水发电”的运用原则和方式 ,合理的处理了排沙与发电的关系 ,既能完成三门峡水库汛期的排沙任务 ,改善库区冲淤部位 ,又能减少汛期发电时的过机含沙量、改善运行工程 ,并... 根据三门峡水库的水沙和库区泥沙冲淤特性 ,制定的“洪水排沙、平水发电”的运用原则和方式 ,合理的处理了排沙与发电的关系 ,既能完成三门峡水库汛期的排沙任务 ,改善库区冲淤部位 ,又能减少汛期发电时的过机含沙量、改善运行工程 ,并增加发电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排沙 运用方式 发电效益 泥沙冲淤特性 洪水排沙 平水发电
下载PDF
华北盆地梁村古潜山岩溶热储聚热机制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5
12
作者 康凤新 赵季初 +1 位作者 黄迅 隋海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0-1092,共13页
地热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对减少碳排放量与改善大气环境意义重大,为促进中低温水热型地热流体发电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应用,本文在揭示梁村古潜山潜凸起岩溶热储聚热机制、评价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对10 MW... 地热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对减少碳排放量与改善大气环境意义重大,为促进中低温水热型地热流体发电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应用,本文在揭示梁村古潜山潜凸起岩溶热储聚热机制、评价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对10 MW地热电站示范工程的资源保证能力进行了论证.通过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值与构造格架、岩石热导率相关性对比分析,岩溶发育特征、热储富水性与构造、岩性、水动力条件组合关系研究,揭示了梁村古潜山潜凸起岩溶热储的四元聚热机制:一元为华北克拉通破坏、岩石圈减薄导致的高大地热流传导聚热,二元为凸起区高热导率分流聚热,三元为深大断裂带对流聚热,四元为成岩压密水对流聚热;计算出梁村古潜山潜凸起寒武系-奥陶系裂隙岩溶热储中蕴藏的可利用热资源量为2.2183×10^(19)J、地热水资源量为6.34×10^(9)m^(3).在四元聚热驱动下,形成了梁村古潜山潜凸起高地温梯度岩溶热储地热田,其热能量与地热流体资源量满足10 MW地热电站建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热储 四元聚热 地热发电 梁村古潜山 地热水资源
原文传递
The first power generation test of hot dry rock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the Gonghe Basin,Qingha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7
13
作者 Er-yong Zhang Dong-guang Wen +39 位作者 Gui-ling Wang Wei-de Yan Wen-shi Wang Cheng-ming Ye Xu-feng Li Huang Wang Xian-chun Tang Wei Weng Kuan Li Chong-yuan Zhang Ming-xing Liang Hong-bao Luo Han-yue Hu Wei Zhang Sen-qi Zhang Xian-peng Jin Hai-dong Wu Lin-you Zhang Qing-da Feng Jing-yu Xie Dan Wang Yun-chao He Yue-wei Wang Zu-bin Chen Zheng-pu Cheng Wei-feng Luo Yi Yang Hao Zhang En-lai Zha Yu-lie Gong Yu Zheng Chang-sheng Jiang Sheng-sheng Zhang Xue Niu Hui Zhang Li-sha Hu Gui-lin Zhu Wen-hao Xu Zhao-xuan Niu Li Yang 《China Geology》 CAS 2022年第3期372-382,共11页
Hot dry rock(HDR)is a kind of clean energy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Since the 1970s,the United States,Japan,France,Australia,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attempted to conduct several HDR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jects to... Hot dry rock(HDR)is a kind of clean energy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Since the 1970s,the United States,Japan,France,Australia,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attempted to conduct several HDR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jects to extract thermal energy by breaking through key technologies.However,up to now,the development of HDR is still in the research,development,and demonstration stage.An HDR exploration borehole(with 236℃ at a depth of 3705 m)was drilled into Triassic granite in the Gonghe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in 2017.Subsequently,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launched the HDR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2019.After three years of efforts,a sequence of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including the genetic model of deep heat sources,directional drilling and well completion in high-temperature hard rock,large-scale reservoir stimulation,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and productivity evaluation,reservoir connectivity and flow circulation,efficien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monitoring,and ge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tc.Then the whole-process technological system for HDR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has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ccordingly.The first power generation test was completed in November 2021.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HD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dry rock Directional drilling reservoir stimulati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Power generation test Energy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Gonghe Bas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黄河三门峡水库水沙电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军强 张贤梓依 +2 位作者 王增辉 周美蓉 娄书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为实现多沙河流水库短期兴利效益和长期减淤效益的平衡,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水库减淤与发电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考虑水沙输移和河床变形的耦合作用,通过结合一维水沙计算模块、水库调度模块以及发电计算模块,建立了考虑水库调度的... 为实现多沙河流水库短期兴利效益和长期减淤效益的平衡,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水库减淤与发电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考虑水沙输移和河床变形的耦合作用,通过结合一维水沙计算模块、水库调度模块以及发电计算模块,建立了考虑水库调度的水沙电耦合计算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三门峡水库,采用2019水文年和2020水文年实测水沙资料分别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水沙条件和调度方式对水库冲淤和发电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各测站流量、水位以及含沙量的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符合较好,发电量计算值误差均在15%以内,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库区冲淤及电站发电过程;较丰水枯沙过程,其余3种典型水沙条件下冲淤量和发电量变幅分别达129%~360%及18%~52%,受入库水沙条件影响大;降低非汛期起调水位有利于控制非汛期库区淤积,提高汛期敞泄的临界入库流量有利于提高减淤及发电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冲淤 水库调度 发电量计算 水沙电耦合模型 三门峡水库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层古流体压力演化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显成 蒋有录 耿春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8,共6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深层气藏(包括凝析气藏)现今地层流体压力变化大,既有常压,也有超压,未能真实反映古流体压力的变化特征。为明确该区地层压力变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在分析现今地层压力的基础上,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气液比和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深层气藏(包括凝析气藏)现今地层流体压力变化大,既有常压,也有超压,未能真实反映古流体压力的变化特征。为明确该区地层压力变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在分析现今地层压力的基础上,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气液比和流体组分测定等资料,采用VTFLINC古流体压力热动力学模拟软件来拟定古流体压力,结合古埋藏史埋深所对应的古静水压力,得到古流体压力系数和捕获年龄,构建了该区地层古流体压力的演化过程,并剖析了古流体压力演化的两种作用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结论认为:1该区深部地层的古流体压力经历超压—泄压—超压和超压—泄压—常压两种演化过程,非平衡压实作用和生烃增压作用是深层流体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2早期欠压实作用保存了储层孔隙,有利于后期凝析气充注,形成流体压力系数高、油气产能高的凝析气藏,此类凝析气藏是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对象;3早期生烃作用与油气充注形成的古油藏经后期高温作用,重烃裂解形成凝析气藏和常规气藏,该类气藏亦具有重要的天然气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古压力演化 凝析气藏 常规气藏 欠压实作用 生烃作用 流体包裹体 勘探区
下载PDF
水布垭水库初期蓄水时机决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玮 郭生练 +1 位作者 易松松 刘攀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6年第4期73-76,80,共5页
结合清江梯级上游水布垭水库导流洞封堵时机选择中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工程及流域防洪安全、下游水库发电效益、河道断流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经多年历史实测资料演算,建议在2006年9月下旬封堵导流洞。该方案有助于减少断流时... 结合清江梯级上游水布垭水库导流洞封堵时机选择中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工程及流域防洪安全、下游水库发电效益、河道断流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经多年历史实测资料演算,建议在2006年9月下旬封堵导流洞。该方案有助于减少断流时间,从而减少对下游的负面影响,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蓄水 防洪 发电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混合蛙跳差分进化算法的皂市水库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丽娟 薛联青 +5 位作者 伍佑伦 盛东 刘远洪 李娜 周天文 何怀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4,44,共9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保护需求的增强,以防洪和兴利为目标的传统水库综合调度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多目标的水库综合优化调度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皂市水库水资源综合效益最优化,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面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保护需求的增强,以防洪和兴利为目标的传统水库综合调度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多目标的水库综合优化调度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皂市水库水资源综合效益最优化,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面向水库的发电、供水和生态要求,在不同来水条件下建立基于多目标混合蛙跳差分进化算法(Multi-objective Shuffled Frog Leaping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MSFL-DEA)求解的皂市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逼近理想点法(Technique for O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组合赋权法进行不同决策偏好的方案优选。结果表明:随上游来水减少,水库的发电效益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生态效益和供水效益;各来水频率下,生态与发电、供水与生态的竞争关系相对更为明显,发电与供水之间相对较弱;根据不同决策偏好,得出供水优先、发电优先、生态优先以及均衡优化4组方案,对比认为均衡方案偏向折中,且年内各月的供水、生态及发电过程也相对协调(以P=75%为例);该方案在来水频率分别为50%、75%和95%时,年发电量分别为3.697、2.981、2.155亿kWh,供水满足度为0.871、0.775、0.702,生态满足度为0.861、0.699、0.615。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皂市水库的科学调度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市水库 多目标优化调度 供水 发电 生态
下载PDF
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东梅 孙立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在充分认识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车镇凹陷下第三系地层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共发育正常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欠压实型、严重欠... 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在充分认识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车镇凹陷下第三系地层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共发育正常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欠压实型、严重欠压实型4种地层压力。纵向上具有Es1-Es2、Es3^x-Es3、Es4三套异常压力发育带,平面上异常高压带分布于深洼区沉降中心附近,形成了ChG25井、Ch66井、D62井、G6井4个压力中心,向洼陷边缘和构造高部位逐渐降低为正常压实。异常高压控制了油气运聚,第三系沙三段油气的区域运移、聚集受“离心式”流体势场的控制,有助于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异常压力带与正常压实带之间形成的压差为油气向潜山等凹陷边部运移提供了动力,异常高压对深部储层物性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镇凹陷 异常压力 分布规律 成藏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 generation in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and their impacts on oil an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被引量:3
19
作者 PI Xuejun XIE Huiwen +1 位作者 ZHANG Cun TIAN Zuoj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S1期85-93,共9页
Based on overview for mechanism of abnormaloverpressure gener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 insightdiscussion is made by the authors for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i... Based on overview for mechanism of abnormaloverpressure gener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 insightdiscussion is made by the authors for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in the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The abnormal overpressurein the Kelasu structure zone west to the Kuqa forelandthrust belt was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Eogene to lowerCretaceous formations; structural compression and struc-tural emplacement as well as the containment of Eogenegyps-salt formation constituted the main mechanisms for thegeneration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 The abnormal over-pressure zone in the eastern Yiqikelike structure zone wasdistributed primarily in lower Jurassic Ahe Group, resultingfrom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s well as structural stressother than from under-compaction. Various distributionsand generating mechanism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upon the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K-E reservoir in the Ke-lasu zone is an allochthonous abnormal overpressure system.One of the conditions for reservoir accumulation is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T-J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alongthe fault up to K-E reservoir and accumulated into reservoir.And this migration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the abnormaloverpressure system in K-E reservoir. The confined abnor-mal overpressure system in the Yiqikelike structure zoneconstituted the main cause for the poor developing of dis-solved porosity in T-J reservoir, resulting in poor physicalproperty of reservoir. The poor physical property of T-J res-ervoir of Yinan 2 structure was the main cause for the ab-sence of oil accumulation, but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gasreservoir in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 OVERPRESSURE structural EMPLACEM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原文传递
Model-scale tests to examine water pressures acting on potentially buoyant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clay strata 被引量:3
20
作者 Zhisheng Ren Qixian Lu +2 位作者 Kaiwen Liu Pengpeng Ni Guoxiong Me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861-872,共12页
Throughout the service lif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re subjected to transient and sustained hydrostatic pressures. The reservoir impoundment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water level, as well as hydraulic gradient,which ... Throughout the service lif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re subjected to transient and sustained hydrostatic pressures. The reservoir impoundment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water level, as well as hydraulic gradient,which can endanger the uplift performance of infrastructure. In uplift design, a reduction factor is often suggested for buoyant force acting on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clays due to the time lag effect.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in clay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is investigation presents a novel U-shaped test chamber to assess the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with time in the horizontal branch subjected to an increase in reservoir level in the left vertical branch.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explain the time lag effect of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The test program also involves the evaluation of uplift pressure acting on foundation model in the right vertical branch due to adjacent reservoir impound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time lag effect of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in clays can be observed irrespective of hydraulic gradient, but a higher hydraulic gradient can lead to a faster response in pore pressure sensors. A reduction factor of 0.84-0.87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reduce the conservatism of uplif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oyant force reservoir impoundment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Reduction factor Uplift pressure Time lag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