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运田 张存泰 陆再英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它们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 de pointes,Td P)发生率不同的原因。 方法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2 4只开胸兔左心室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它们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 de pointes,Td P)发生率不同的原因。 方法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2 4只开胸兔左心室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 (midmyocardium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的 MAP,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后 ,比较两种药物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结果  1两种药物均降低心率 ,延长 QT间期 ;2大剂量索他洛尔明显增加 3层心肌的复极离散度 ,诱发早期后除极 (early afterde- polarization,EAD)和 Td P;3胺碘酮使 3层心肌的复极趋于一致 ,无 EAD和 Td P发生。 结论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是两种药物致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复极不均一性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天骄 肖建民 +3 位作者 马业新 李泱 张存泰 陆再英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犬10只,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健康家犬在体阻断左前降支主干前后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体表心电图,分析相关参数的变...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犬10只,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健康家犬在体阻断左前降支主干前后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体表心电图,分析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正常供血状态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缺血状态下则均明显缩短,且心外膜、心内膜的缩短程度较中层心肌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层心肌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10只犬中正常供血状态下无一例出现心律失常,急性缺血30min内4只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达40%。结论急性缺血时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可能是导致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 在体心肌跨心室壁 复极不均一性
下载PDF
Effect of Lidocaine and Amiodarone on Transmural Heterogeneity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Isolated Rabbit Hearts Model of Sustained Global Ischemia 被引量:8
3
作者 游斌权 卜军 +4 位作者 刘念 喻荣辉 阮燕菲 李泱 王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4期400-403,共4页
Summar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f lidocaine and amiodarone on the transmural heterogeneity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isolated rabbit hearts model of sustained global ischemia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und... Summar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f lidocaine and amiodarone on the transmural heterogeneity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isolated rabbit hearts model of sustained global ischemia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ntiarrhythmic activity of lidocaine and amiodaron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control group, ischemia group, lidocaine group and amiodarone group. By the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MAP) recording technique, MAPs of epicardium, midmyocardium and endocardium wer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across the left ventricular free wall in rabbit hearts perfused by low-flow ischemia (2. 5 mL/min) in Langendorff method to study the transmural dispcrsion of repolarization (TDR) and arrhythmic induced by ischemia.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DR of three myocardial layers in ischem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ngthened after ischemia. TDR was increased from 17.5±3.9 ms to 31.2±4.6 ms at the time that concided with the onset of sustained ventricle arrhythmic. Amiodarone could decrease TDR, but lidocaine could increase TDR at initial ischemia,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t other ischemia time points. 5 cases had ventriclar arrhythmia in ischemia group (62. 5%), but no case in lidocaine group (P〈0.01) and only 1 case in amiodarone group had ventrilar arrhythmia (P〈 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amiodarone group and lidocaine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TDR of of three myocardial layer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t ischemia and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amiodarone could decrease TDR, but lidocaine could increase TDR at initial ischemia and has no effects at other ischemia time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OCAINE AMIODARONE ISCHEMIA repolarization heterogeneity midmyocardial cells l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下载PDF
索他洛尔对兔在体心脏左心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运田 张存泰 +2 位作者 陆再英 吴杰 王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兔在体心脏左心室壁各层心肌复极的影响 ,以证实在体心肌 M细胞的存在 ,探讨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 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心室外膜心肌 (epi...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兔在体心脏左心室壁各层心肌复极的影响 ,以证实在体心肌 M细胞的存在 ,探讨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 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心室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 (m id- myocardium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的 MAP,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测量 3层心肌 MAP的复极时限和跨心室壁心肌复极离散度 (transm 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 结果  1用药前 Epi、Mid、Endo的 MAP10 0 %复极时限 (APD1 0 0 )分别为 (136± 16 )、(15 2± 19)、(15 0± 2 0 ) m s,TDR为 (17± 8) m s。每间隔 30 m in静脉注射索他洛尔 0 .5、1.0、1.5和 2 .0 m g· kg- 1后发现 ,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延长 3层心肌的 APD1 0 0 ,其中以延长 Mid的 APD1 0 0 更为明显 ,对 Epi和 Endo的 APD1 0 0 延长程度相近 ,使 TDR增加 ;至静脉注射 2 .0 mg· kg- 1 后 ,Epi、Mid、Endo的 APD1 0 0 分别为 (177± 30 )、(2 34± 32 )、(194± 30 ) ms,TDR为 (5 7± 15 ) ms(P <0 .0 5 ) ;2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 depointes,TDP)的发生率。 结论 在体兔心肌存在 M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 索他洛尔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不同血钾水平时索他洛尔对在体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存泰 李运田 +2 位作者 陆再英 吴杰 王晨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观察正常血钾和低血钾时索他洛尔对在体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索他洛尔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2 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血钾组 (12只 )和低血钾组 (12只 ) ,分别静注索他洛尔 1.0 m g/ kg,3.0 mg/kg;同步记录兔左... 为了观察正常血钾和低血钾时索他洛尔对在体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探讨索他洛尔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2 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血钾组 (12只 )和低血钾组 (12只 ) ,分别静注索他洛尔 1.0 m g/ kg,3.0 mg/kg;同步记录兔左室心外膜心肌 (Epi)、中层心肌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 ,研究发现低钾时与血钾正常时相比 ,索他洛尔增加跨室壁心肌复极离散度 (TDR)的作用更明显 ;更易引起 Mid发生早期后除极 (EAD) ;低血钾组尖端扭转性室速 (Td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不均一性 索他洛尔 低血钾 尖端扭转性室速
下载PDF
Effects of hypokalemia on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被引量:6
6
作者 Jiang-Hua Zhong Shi-Juan Lu +3 位作者 Mo-Shui Chen Zi-Bin Chen Liu Wang Ping-Sheng W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6期485-488,共4页
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s of hypokalemia on transmural heterogeneity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of rabbit,and explore the role of hypokalemia in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s of hypokalemia on transmural heterogeneity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of rabbit,and explore the role of hypokalemia in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MVA).Methods:A total of 20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hypokalemic group.Isolated hear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mply perfused with modified Tyrode’s solution,and were perfused with hypokalemic Tyrode’s solution in hypokalemic group.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VFT),90%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repolarization duration(APD<sub>90</sub>) of subepicardial,midmyocardial and subendocardial myocardium,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 and Cx43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ree layers of myocardium were measured in both groups.Results:VF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ypokalemic group were(13.40±2.95) V,and(7.00±1.49) V,respectivel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1).APD<sub>90</sub> of three myocardial layers in the hypokalem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0.01).△APD<sub>90</sub>in the hypokalemic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38.10±10\29) ms and(23.7015.68) ms,and TDR were(52.90<sub>r</sub> 14.55) ms and(36.10±12.44) ms,respectively.△APD<sub>90</sub> and TDR in the hypokalem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increase in△APD<sub>90</sub> of midmyocardium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hypokalemic group.Cx43 protein expression of all three myocardial layer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hypokalemic group(P【0.01), and△APD<sub>90</sub>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Reduction of Cx43 protein express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midmyocardium.Conclusions:Hypokalemic can increase transmural heterogeneity of Cx43 expression and repolarization in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of rabbit,and decrease VFT and can induce MVA more eas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KALEMIA Gap JUNCTION repolarization heterogeneity Midmyocardium
下载PDF
关于心室复极顺序的错误表述——浅谈心室除复极过程与QRS-T同向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91-293,297,共4页
传统观点认为QRS-T同向是由于"先除极的地方后复极",这是除、复极概念上的混淆,是把3相当成了复极的全部,把2相当成了除极的延续,把复极进程的差异归于外因,而忽略了心室肌本身在细胞电生理特点上的巨大差异。实际上,先除极... 传统观点认为QRS-T同向是由于"先除极的地方后复极",这是除、复极概念上的混淆,是把3相当成了复极的全部,把2相当成了除极的延续,把复极进程的差异归于外因,而忽略了心室肌本身在细胞电生理特点上的巨大差异。实际上,先除极的地方必然先复极,但后除极的地方复极更快、结束更早,使整个心室的膜电位梯度指向外膜,故QRS向量与T向量大致同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 QRS-T同向 电生理异质性
下载PDF
犬在体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天骄 马业新 +3 位作者 肖建民 张存泰 李泱 马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犬在体心肌是否存在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方法 :40 %的甲醛溶液 0 1~ 0 3ml注入房室结 ,制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模型 ,心室起搏控制心室率。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犬在体心外膜 (epi cardium ,Epi)、中层 (mi... 目的 :探讨犬在体心肌是否存在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方法 :40 %的甲醛溶液 0 1~ 0 3ml注入房室结 ,制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模型 ,心室起搏控制心室率。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犬在体心外膜 (epi cardium ,Epi)、中层 (midmyocardium ,Mid)及心内膜 (endocardium ,Endo)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 ,测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在心动周期 (cyclelength ,CL) 30 0ms时 ,Epi、Mid、Endo的MAPD90 分别为 2 0 8 6 7± 44 37ms、2 0 9 17± 38 6 2ms、2 0 3 5 0± 33 84ms(n =10 ) ,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差异 ,CL增加至2 0 0 0ms时 ,三层心肌MAPD呈慢频率依赖性延长 ,Epi、Mid、Endo的MAPD90 分别为 32 9 90± 31 90ms、36 9 90±35 0 9ms、317 2 0± 40 2 7ms ,其中Mid的MAPD90 延长最为显著 ,与Epi及Endo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不均一佳 心外膜心肌 中层心肌 心内膜心肌
下载PDF
Ang Ⅱ对左心室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江华 何喜民 +4 位作者 陈小盼 左琦 林云 黄珊 吴平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AngⅡ灌流对家兔左心室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Cx43蛋白分布异质性的影响,探讨AngⅡ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AngⅡ灌流组,正常对照组离体心脏给予单纯改良台氏液灌流,AngⅡ... 目的观察AngⅡ灌流对家兔左心室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Cx43蛋白分布异质性的影响,探讨AngⅡ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AngⅡ灌流组,正常对照组离体心脏给予单纯改良台氏液灌流,AngⅡ灌流组则给予含1μmol AngⅡ的台氏液灌流,分别检测两组家兔的室颤阈值(VFT)及心外膜下、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三层心肌Cx43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和AngⅡ灌流组的VFT分别为(13.40±2.950)V和(8.30±1.77)V,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灌流组三层心肌的APD90均明显延长(P<0.05)。AngⅡ灌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ΔAPD90分别为(34.70±9.68)ms和(23.70±5.68)ms,TDR分别为(49.30±13.52)ms和(36.10±12.44)ms,AngⅡ灌流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AngⅡ灌流组中层心肌APD90的延长较心外膜下和心内膜下心肌更为明显。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灌流组三层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以中层心肌的下降最为显著。结论 AngⅡ灌流改变了正常家兔左心室心肌的跨室壁Cx43表达异质性,使左心室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增大,VFT下降,更加容易诱发M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Ⅱ 缝隙连接 复极不均一 中层心肌
下载PDF
低钾对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10
作者 钟江华 张存泰 +2 位作者 李泱 周强 刘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395,398,共4页
目的 研究低钾是否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成DCM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 ,建立DCM家兔模型并进行离体心脏灌流 ,观察低钾时两组之间 3层心肌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目的 研究低钾是否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成DCM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 ,建立DCM家兔模型并进行离体心脏灌流 ,观察低钾时两组之间 3层心肌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的改变。结果 低K+ 灌流时DCM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层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TDR均长于正常K+ 灌流 (P <0 0 0 1) ,但以DCM实验组延长更为明显 (P <0 0 0 1)。结论 低K+ 延长中层心肌细胞APD ,增加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可能是DCM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促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复极不均一性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应用光标测技术观察I_(Na)-L和I_(Kr)对左、右心室间电异质性的影响
11
作者 孙红梅 李丽 +4 位作者 蒋永荣 杨琳 薛小临 孔澍 杨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0-505,共6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光标测技术,观察INa-L、IKr对左、右心室间异质性及频率依赖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兔离体心脏模型(12只),将电压敏感性染料通过Langendorff方法灌注兔离体心脏,使用波长为532nm的LED光源,分別记录心脏左、右心室动作电位时...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光标测技术,观察INa-L、IKr对左、右心室间异质性及频率依赖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兔离体心脏模型(12只),将电压敏感性染料通过Langendorff方法灌注兔离体心脏,使用波长为532nm的LED光源,分別记录心脏左、右心室动作电位时程(AP_(80)和APD_(50));分别使用多菲利特(30nmol/L)、多菲利特+ATX-Ⅱ(1nmol/L)、多菲利特+ATX-Ⅱ+美西律(10μmol/L)进行灌注,加药前为自身对照,每组分别给予刺激周长(BCL)为2 000、1 000、500、300ms的刺激,观察药物干预前后左心室或右心室APD的变化。结果 1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对照组右心室的AP_(80)、APD_(50)均长于左心室,呈反向频率依赖性;2加入多菲利特后,BCL=1 000ms时,左、右心室的AP_(80)、APD_(50)分别较对照组相应心室明显延长,但两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频率的减慢,两心室的ΔAP_(80)较对照组增加明显。3加入ATX-Ⅱ后,BCL=1 000ms时,左、右心室的APD_(80)、APD_(50)较单用多菲利特及对照组显著增加,两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大于右心室。随刺激频率的减慢,两心室的ΔAP_(80)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加入美西律后,BCL=1 000ms时,左、右心室的AP_(80)、APD_(50)较使用前明显缩短,两心室的ΔAP_(80)和ΔAPD_(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心室的ΔAP_(80)与ATX-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ΔAPD_(50)与ATX-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频率的减慢,两心室ΔAP_(80)增加的幅度减小。结论 1多菲利特阻断IKr未能增大心室间的异质性,左、右心室表现出反向频率依赖性。2在阻断IKr的基础上使用INa-L开放剂ATX-Ⅱ,增加了左、右室间的异质性,并加强IKr的反向频率依赖性;美西律阻断INa-L减小心室间的异质性,并减轻其反向频率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标测 左右心室 复极异质性 INa-L IKR
下载PDF
盐酸咪达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12
作者 钟江华 李泱 +1 位作者 张存泰 周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咪达普利 (IMI)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心室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及其与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2只家兔 ,随机分为DCM加IMI组、DCM组、IMI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然后测定其心室颤动阈值 (VFT)以及心外膜... 目的 :探讨咪达普利 (IMI)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心室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及其与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2只家兔 ,随机分为DCM加IMI组、DCM组、IMI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然后测定其心室颤动阈值 (VFT)以及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结果 :DCM加IMI组与DCM组相比 ,前组VFT升高 ,三层心肌APD90 均缩短 ,以中层心肌APD90 缩短更为明显 ,TDR减小。IM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VFT、三层心肌的APD90 、TDR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IMI能抑制DCM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咪达普利 复极不均一性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表示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有效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川勇 贾林壮 Lexin Wang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08-610,619,共4页
采用二次样条小波变换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点 ,并通过分析羊心脏表面 64通道的心电信号 ,研究心肌缺血前后的兴奋恢复间隔 ( Activation- recovery interval,ARI)及其离散度的变化 ,发现当缺血造成心室复极不一致增大时 ,心脏表面的平均 ... 采用二次样条小波变换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点 ,并通过分析羊心脏表面 64通道的心电信号 ,研究心肌缺血前后的兴奋恢复间隔 ( Activation- recovery interval,ARI)及其离散度的变化 ,发现当缺血造成心室复极不一致增大时 ,心脏表面的平均 ARI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 ARI离散度明显增加 ( 5 9.9ms vs12 6.3 ms,P=0 .0 0 0 7) ,进一步的计算机模拟证明 ARI接近动作电位时程 ,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不一致 兴奋复极间隔 ARI离散度 心肌缺血 心电信号
下载PDF
心脏复极异常和心脏性猝死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明奇 刘衍恭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29-232,239,共5页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主要的猝死原因之一,具有无预兆、进展快的特点,因此识别SCD高风险患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心脏复极异常与SCD的关系逐渐被揭示出来。本文就心脏复极异常的表现与SCD的联系以及...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主要的猝死原因之一,具有无预兆、进展快的特点,因此识别SCD高风险患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心脏复极异常与SCD的关系逐渐被揭示出来。本文就心脏复极异常的表现与SCD的联系以及机制加以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极异常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复极差异
下载PDF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中对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陈青远 王新宇 +3 位作者 李征 常尚 张勇 唐小霞 《世界复合医学》 2016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伊布利特在转复房颤的过程中对患者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发病在48 h^7 d之间的58例房颤患者,将其分为胺碘酮组与伊布利特组,其中胺碘酮组患者共18例,伊布利... 目的分析并探讨伊布利特在转复房颤的过程中对患者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发病在48 h^7 d之间的58例房颤患者,将其分为胺碘酮组与伊布利特组,其中胺碘酮组患者共18例,伊布利特组患者共40例,将两组患者的房颤转复成功率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之前以及用药后的4 h内QT间期与Tpeak-end/QT间期比值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患者房颤转复的成功率为38.9%,伊布利特组患者的房颤转复的成功率为62.5%,两组患者的房颤转复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前QT间期比值为(377±126)ms,用药后0.5 h比值为(468±97)ms,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之后与用药之前相比,QT间期有了显著的延长,Tpeak-end/QT间期比值也有所增大(P<0.05),用药1、2 h后患者的QT间期(428±144)、(392±186)ms与Tpeak-end/QT间期(0.19±0.11)、(0.18±0.06)均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QT间期比用药前有了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4 h内Tpeak-end/QT间期比值(0.18±0.09)与用药前(0.19±0.10)相比均无显著性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胺碘酮相比而言,伊布利特对于房颤患者的转复成功率较高,然而伊布利特患者在用药之后跨壁复极异质性有了一定的增加,增加了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在1 h内可以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跨壁复极异质性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缬沙坦对兔在体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16
作者 肖建民 马业新 +2 位作者 杨天娇 张存泰 陆再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 ms,中层:244±24 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 ms,中层:172±15 ms,外膜:168±16 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层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心肌肥厚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兔左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其膜离子流变化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肖建民 马业新 +3 位作者 李泱 杨天娇 马洁 陆再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02-2208,共7页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心外膜下、中层、心内膜下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膜离子流变化的不均一性。方法心肌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兔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以作比较。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兔单个心室肌细胞...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心外膜下、中层、心内膜下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膜离子流变化的不均一性。方法心肌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兔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以作比较。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兔单个心室肌细胞,其中用植皮刀分离左室游离壁内膜下、中层、外膜下3层心肌。以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结果肥厚组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90)较对照组3层心肌细胞APD90均分别有明显延长,而以中层心肌细胞APD90延长最为明显(延长比例中层260%±27%,外膜140%±16%,内膜100%±11%),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大于对照组。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密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均以中层细胞下降的幅度最大。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与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密度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肥厚组各层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各层变低的幅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兔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Ito及IKs的跨室壁不均一性下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肥厚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离子电流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心室复极空间不一致性表示方法的探讨
18
作者 李川勇 贾林壮 Wang Lexin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60,共4页
本文采用二次样条小波变换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点 ,从羊心脏表面 6 4通道的心电信号中 ,提取各通道的QT间隔和兴奋恢复间隔 (ARI) ,分别求出二者以极差法、标准差法和变异系数定义的离散度 ,通过统计检验P值 ,比较三种方法定义的QT和ARI... 本文采用二次样条小波变换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点 ,从羊心脏表面 6 4通道的心电信号中 ,提取各通道的QT间隔和兴奋恢复间隔 (ARI) ,分别求出二者以极差法、标准差法和变异系数定义的离散度 ,通过统计检验P值 ,比较三种方法定义的QT和ARI离散度在心肌缺血前后的变化 .发现三种定义的QT离散度 ,在心肌缺血前后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并以变异系数离散度的P值最大 .而心肌缺血使得ARI离散度明显增加 ,三种定义的ART离散度在心肌缺血前后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以变异系数离散度的P为最小 ,可见三种方法定义的离散度均有效 ,而变异系数离散度较极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系数 心室复极 不一致性 兴奋恢复间隔 心脏 离散离 QT 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对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任慧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5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对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68例房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胺碘酮组与伊布利特组,每组34例。胺碘酮组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伊布利特组患者实施伊布利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对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68例房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胺碘酮组与伊布利特组,每组34例。胺碘酮组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伊布利特组患者实施伊布利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房颤转复成功率,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之前、用药后4 h内的QT间期和Tpeak-end/QT间期比值变化。结果 34例伊布利特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转复成功,成功率为61.8%,34例胺碘酮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转复成功,成功率为35.3%,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2 h内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30 min内Tpeak-end/QT间期比值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Tpeak-end/QT间期比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伊布利特治疗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胺碘酮,并能够对患者QT间期、Tpeak-end/QT间期比值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跨壁复极异质性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肌M_2受体的表达在瑞芬太尼对心室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影响中的作用
20
作者 刘艳秋 张凯强 +2 位作者 李惠 高鸿 熊永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研究M_2受体的表达在瑞芬太尼对心室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影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家兔24只,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兔心模型后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灌注K-H液60 min;低、中、高浓度实验组灌注含12,25,50ng·m L^(-1)瑞芬太尼的K-H... 目的研究M_2受体的表达在瑞芬太尼对心室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影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家兔24只,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兔心模型后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灌注K-H液60 min;低、中、高浓度实验组灌注含12,25,50ng·m L^(-1)瑞芬太尼的K-H液60 min。记录灌注60 min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M2受体的表达。结果对照组TDR为8.42±5.33,低、中、高浓度实验组的TDR分别为41.24±15.59,29.64±12.40,31.13±2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低浓度和中浓度实验组的M2受体表达分别为0.32±0.02,0.40±0.01,0.45±0.03,高浓度实验组为0.63±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芬太尼浓度依赖上调心肌M2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其引起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M2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