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故障映射的FPGA互连资源故障测试与定位 被引量:5
1
作者 项传银 阮爱武 +2 位作者 李文昌 王林 廖永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10-2015,共6页
由于FPGA互联资源故障定位是FPGA故障测试的一个难点,尤其需要准确地判断故障的类型和精确地定位故障的位置,因此文中提出一种通过故障映射方法将SRAM型FPGA的互连资源故障映射到LUT的输出上,间接地测试与定位互连资源故障的一种方法。... 由于FPGA互联资源故障定位是FPGA故障测试的一个难点,尤其需要准确地判断故障的类型和精确地定位故障的位置,因此文中提出一种通过故障映射方法将SRAM型FPGA的互连资源故障映射到LUT的输出上,间接地测试与定位互连资源故障的一种方法。同时将故障映射这种方法与传统经典的三次配置测试互连资源方法的核心思想相结合,在高故障率的FP-GA中实现了互连资源的100%故障测试覆盖率,并精确地将故障定位至FPGA互连金属线段或PIP对。该算法采用了最小可重复单元结构,FPGA中被测试资源可以由连续或不连续的任意数量最小可重复单元组成,因此更适合FPGA的重复性结构和FPGA的在线测试。在FPGA的在线全覆盖测试中,该算法的最小迭代测试(ROTE)次数与FPGA的规模无关,只与用户应用电路所占FPGA总资源的比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测试 最小可重复单元 故障映射 故障测试与定位
下载PDF
基于基元特征匹配的织物结构分析与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一 耿兆丰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1S期269-271,共3页
本文通过织物图像的亮度(灰度)变化曲线来获取织物纹理基元的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定义并提取织物的一些基本基元特征,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规律性强的性质,对这些基元通过特征匹配寻找周围相同的基元,进而达到对循环组织的识别,最后输出织物... 本文通过织物图像的亮度(灰度)变化曲线来获取织物纹理基元的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定义并提取织物的一些基本基元特征,根据织物组织结构规律性强的性质,对这些基元通过特征匹配寻找周围相同的基元,进而达到对循环组织的识别,最后输出织物组织结构的意匠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纹理 循环基元 模式匹配 意匠图
下载PDF
船舶主机遥控系统重复起动逻辑回路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初忠 张旭 +1 位作者 孙建波 郭晨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介绍了时序 转速控制方式重复起动方案的基本功能,分析了教科书中常采用的重复起动逻辑回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改进了原有重复起动逻辑回路的设计,并通过动态仿真验证了新设计的正确性.解决了原逻辑回路一次性起动超... 介绍了时序 转速控制方式重复起动方案的基本功能,分析了教科书中常采用的重复起动逻辑回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改进了原有重复起动逻辑回路的设计,并通过动态仿真验证了新设计的正确性.解决了原逻辑回路一次性起动超时误报警、一次性起动单元TM开始计时时刻与主机开始起动时刻不一致和主机动车次数受限的问题.对主机遥控系统重复起动逻辑回路的实际设计及轮机自动化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主机遥控系统 重复起动 逻辑回路 延时单元
原文传递
番鸭微卫星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2
4
作者 白云 蒙国华 +3 位作者 刘瑞芳 杜宇 闵育娜 王哲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11,共7页
为获得一批番鸭微卫星,并建立微卫星挑选标准,在番鸭中对北京鸭微卫星进行扩增,基因型用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在33个微卫星中,有29个位点被成功扩增,6个位点具有多态,7个位点检出番鸭特有基因型,9个位点未检出多态,7个位点... 为获得一批番鸭微卫星,并建立微卫星挑选标准,在番鸭中对北京鸭微卫星进行扩增,基因型用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在33个微卫星中,有29个位点被成功扩增,6个位点具有多态,7个位点检出番鸭特有基因型,9个位点未检出多态,7个位点在北京鸭中成功扩增,但在番鸭中扩增失败。重复单元长度(Len)>2 bp的微卫星扩增特异性显著优于Len≤2 bp的位点(P=0.0003),但多态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35)。重复次数(RN)≤16的微卫星多态检出率高于RN>16的微卫星(P=0.27),但扩增特异性二者无明显差异(P=0.69)。在番鸭中发现的6个多态、7个番鸭特有基因型位点对基因定位、染色体装配、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研究和鸭蛋的种属鉴定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并且Len>2 bp、RN<16的微卫星分型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北京鸭 微卫星 重复单元
下载PDF
猬迭宫绦虫幼虫一个含重复序列的cDNA的分子克隆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殿武 刘殿军 +1 位作者 冷双英 刘树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猬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的某些蛋白抗原的基因结构。方法:用鼠抗猬迭宫绦虫裂头蚴多克隆抗体筛选裂头蚴cDNA文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后,用微机分析其一级结构。并用Northern杂交实验检测与cDN... 目的:研究猬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的某些蛋白抗原的基因结构。方法:用鼠抗猬迭宫绦虫裂头蚴多克隆抗体筛选裂头蚴cDNA文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后,用微机分析其一级结构。并用Northern杂交实验检测与cDNA杂交的mRNA长度。结果: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长度为1084bp的克隆,此克隆的开放读码框为828bp,编码276个氨基酸。开放读码框内有一个由123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单位,此重复单位在开放读码框内重复5次。重复单位编码的41个氨基酸内疏水性氨基酸占53.7%。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在1.1kb处有一个很强的杂交带,1.7kb处有一个弱的杂交带。1.1kb处的杂交带与cDNA克隆的长度几乎相等。结论:裂头蚴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停留时,这些含重复序列的抗原性多肽可能作为逃避抗原,使裂头蚴在体内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猬迭宫绦虫 裂头蚴 CDNA 重复序列
下载PDF
基于重复单元内置式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极偏移 被引量:1
6
作者 赖文海 黄开胜 +2 位作者 洪林 杨国龙 肖庆优 《微电机》 2015年第8期1-4,17,共5页
齿槽转矩是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降低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本文基于重复单元磁极偏移的原理,推导了齿槽转矩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利用Maxwell2D对8槽6极、10槽8极和16槽8极结构电... 齿槽转矩是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降低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本文基于重复单元磁极偏移的原理,推导了齿槽转矩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利用Maxwell2D对8槽6极、10槽8极和16槽8极结构电动机的磁极偏移角度进行扫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重复单元磁极偏移方法对降低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具有明显的效果,为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一”型 重复单元 齿槽转矩 MAXWELL2D 磁极偏移
下载PDF
甘氨酸-α-二肽构象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齐学洁 王长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二肽分子CH3CO[NHCH2CO]NHCH3中的结构基元[NHCH2CO]是甘氨酸 α 多肽的基本重复单元.其中二面角φ和ψ的不同取值决定了多肽的不同构象.使用B3LYP/6 311G(d,p)方法对二肽分子CH3CO[NHCH2CO]NHCH3的所有可能稳定构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 二肽分子CH3CO[NHCH2CO]NHCH3中的结构基元[NHCH2CO]是甘氨酸 α 多肽的基本重复单元.其中二面角φ和ψ的不同取值决定了多肽的不同构象.使用B3LYP/6 311G(d,p)方法对二肽分子CH3CO[NHCH2CO]NHCH3的所有可能稳定构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肽分子CH3CO[NHCH2CO]NHCH3的不同稳定构象的相对稳定性,从分子内氢键作用、大基团间的空间位阻以及库仑作用角度探讨了影响二肽构象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甘氨酸 α 二肽中构象的相对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分子内氢键作用和φ角的空间位阻.ψ角的空间位阻不起决定作用.因此在多肽分子的分子模拟中,如何准确合理地描述φ角的空间位阻是今后分子模拟工作者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α-二肽 a-多肽 重复单元 密度泛函理论 构象稳定性 空间位阻 量子化学
下载PDF
Effect of repeated eccentric exercise on muscle damage markers and motor unit control strategies in arm and hand muscle
8
作者 Sunggun Jeon Xin Ye +1 位作者 William MMiller Jun Seob Song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2022年第1期44-53,共10页
To examine the contralateral repeated bout effect(CL-RBE)on muscle damage markers and motor unit(MU)control strategies,seventeen healthy adults performed two bouts of 60 eccentric contractions with elbow flexor(EF gro... To examine the contralateral repeated bout effect(CL-RBE)on muscle damage markers and motor unit(MU)control strategies,seventeen healthy adults performed two bouts of 60 eccentric contractions with elbow flexor(EF group;n=9)or index finger abductor(IA group;n=8)muscles,separated by 1 week.All participants randomly performed eccentric exercise on either the right or left arm or hand muscles,and muscle damage markers and submaximal trapezoid contrac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pre,post,1-and 2-day post eccentric protocol.One week after the first bout,the same exercise protocol and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he contralateral muscles.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EMG)signals were collected from biceps brachii(BB)or first dorsal interosseous(FDI)during maximal and submaximal tests.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amine MU recruitment threshold versus mean firing rate and recruitment threshold versus derecruitment threshold relationships.EMG amplitude from BB(bout 1 vs.bout 2=65.71%±22.92%vs.43.05%±18.97%,p=0.015,d=1.077)and the y-intercept(group merged)from the MU recruitment threshold versus derecruitment threshold relationship(bout 1 vs.bout 2=7.10±14.20 vs.0.73±16.24,p=0.029,d=0.513)at 50%MVIC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bouts.However,other muscle damage markers did not show any CL-RBE in both muscle groups.Therefore,despite changes in muscle excitation and MU firing behavior,our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CL-RBE on BB and FDI mus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le damage repeated bout effect Cross-over effect Motor unit behavior
原文传递
重复单胞体系的边界效应及尺度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加波 杨忠志 唐敖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369-1372,共4页
本文以HMO本征方程的因子分解法为基础,在Hückel框架下提出了研究重复单胞体系边界性质及尺度效应的理论方法.用该法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几种由小到大(1600个原子轨道)的重复单胞体系,求得键级、自由价,并通过这些量的变化分析了边... 本文以HMO本征方程的因子分解法为基础,在Hückel框架下提出了研究重复单胞体系边界性质及尺度效应的理论方法.用该法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几种由小到大(1600个原子轨道)的重复单胞体系,求得键级、自由价,并通过这些量的变化分析了边界效应及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单胞 边界效应 HMO 本征值
下载PDF
具有调制作用的介质阻挡放电气隙中的超四边形斑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朝阳 徐洪志 +2 位作者 李彩霞 郭丽婷 于广林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在基于水电极的介质阻挡放电中,采用了带有9个相同且规则对称排列的正方形孔的玻璃板作为边界,得到了多个具有相同单元格结构的超四边形斑图,并对其时空动力学进行研究,分析了斑图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每个单元斑图由边长不同的3个正方... 在基于水电极的介质阻挡放电中,采用了带有9个相同且规则对称排列的正方形孔的玻璃板作为边界,得到了多个具有相同单元格结构的超四边形斑图,并对其时空动力学进行研究,分析了斑图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每个单元斑图由边长不同的3个正方形子结构嵌套而成,第1个正方形子结构在小单元几何中心位置由4个小点组成,第2套子结构嵌套在第1个正方形子结构外围,由小正方形顶角和边上的点组成,靠近边界的12个点组成的正方形构成第3套子结构.用2个光电倍增管同时测量每套正方形子结构中任选2个点的时间相关性,得到每个正方形子结构中各个点的放电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本实验表明当气隙单元格的边长D与各单元格之间的间距d比值为2时,同样条件下,不同单元格之间的放电没有相互作用,放电斑图存在统一性,这对于小面积调制气隙的放电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斑图 介质阻挡放电 调制作用 壁电荷 重复单元
下载PDF
基于网格分割的三维模型轻量化算法及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伟祖 潘伟龙 《实验室科学》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三维建模指通过三维制作软件构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模型。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大大增加物体的真实感。传统的三维建模技术首先对真实物体进行抽象,用多边形构造物体的三维模型,往往伴随着缓慢的生成速度。为保证三维建模以及模型展现的效率... 三维建模指通过三维制作软件构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模型。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大大增加物体的真实感。传统的三维建模技术首先对真实物体进行抽象,用多边形构造物体的三维模型,往往伴随着缓慢的生成速度。为保证三维建模以及模型展现的效率,三维模型的轻量化技术必不可少。基于重复的网格分割算法通过发现重复单元来提高模型展现效率,但是该算法对于单连通模型的效果不佳,因此在引入几何描述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分割的模型轻量化算法,该算法包括网格分割,单元匹配和网格重建三个环节,算法能够发现经过旋转,缩放,平移后的重复单元,很好的提高轻量化效率。实验表明,该分割算法在网格轻量化中可以取得较高的存储压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模型轻量化 重复单元 网格分割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多聚泛素基因重复单元及3'端非编码区序列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2
作者 王忠良 简纪常 +1 位作者 鲁义善 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26-31,共6页
在构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淋巴抑制性差减文库的基础上,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马氏珠母贝多聚泛素基因(PfUb)最后一个重复单元及3'端非编码区(UTR)序列。序列长453 bp,其中3′UTR 219 bp;开放阅读框(OR... 在构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淋巴抑制性差减文库的基础上,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马氏珠母贝多聚泛素基因(PfUb)最后一个重复单元及3'端非编码区(UTR)序列。序列长453 bp,其中3′UTR 219 bp;开放阅读框(ORF)234 bp,编码77个氨基酸残基;PfUb重复单元含有7个Lys和1个76Gly泛素基因功能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fUb基因在马氏珠母贝足、外套膜、鳃、闭壳肌、心脏、消化腺、血淋巴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能够诱导马氏珠母贝各组织中PfUb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中以鳃和血淋巴中的上调表达最为明显;马氏珠母贝血淋巴中,PfUb基因在溶藻弧菌感染2 h后表达量开始上调,并在感染8 h后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多聚泛素 基因 重复单元 非编码区 克隆 表达 RACE RT-PCR
下载PDF
基于MATLAB仿真的碳纳米管建模分析
13
作者 马俊 张勇 邓中民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45-49,共5页
碳纳米管模型的建立是纳米纤维研究的基础。探讨基于MATLAB仿真的碳纳米管建模的效果,主要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之间的几何关系出发,确定最小重复单元中所有碳原子在直角坐标系下的几何坐标,再利用坐标变换,得到满足要求的碳纳米管模型。... 碳纳米管模型的建立是纳米纤维研究的基础。探讨基于MATLAB仿真的碳纳米管建模的效果,主要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之间的几何关系出发,确定最小重复单元中所有碳原子在直角坐标系下的几何坐标,再利用坐标变换,得到满足要求的碳纳米管模型。结果表明:MATLAB仿真效果良好,能得到满足要求的碳纳米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MATLAB 几何关系 重复单元 坐标变换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黏弹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储伟 张音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建立了一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的黏弹性分析模型。首先构造了微观尺度纱线束胞元和细观尺度复合材料周期结构胞元两级有限元模型,由微观尺度胞元分析得到纱线束的弹性常数,再代入细观尺度胞元计算出复合材料的平均弹性常数。两级胞... 建立了一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的黏弹性分析模型。首先构造了微观尺度纱线束胞元和细观尺度复合材料周期结构胞元两级有限元模型,由微观尺度胞元分析得到纱线束的弹性常数,再代入细观尺度胞元计算出复合材料的平均弹性常数。两级胞元模型均施加周期边界条件,保证了胞元边界上位移和应力满足周期性和连续性。随后分别建立了树脂基体和浸润树脂纱线束的蠕变模型,用实验标定树脂的蠕变参数,代入微观尺度胞元进行蠕变计算来修正纱线束蠕变模型的参数。最后将树脂和纱线束的蠕变本构关系应用于细观尺度胞元,得到材料宏观平均的应力-应变响应,模拟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蠕变实验曲线。本文模型对于该种复合材料弹性常数和蠕变性能的预测,均与实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多尺度分析 周期胞元 黏弹性
下载PDF
碳-玻纤维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钱元 张点 +2 位作者 周光明 石晓红 冯海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4,共7页
为了使混杂纤维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碳-玻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X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通过了解增强织物各项结构参数并在多种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确定了材料细观结构。选取具有对称性的单... 为了使混杂纤维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碳-玻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X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通过了解增强织物各项结构参数并在多种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确定了材料细观结构。选取具有对称性的单胞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X向拉压工况的数值模拟,采用渐进损伤的方法预测了材料X向力学性能。使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作成型碳-玻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实验件,对其进行X向力学性能测试。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纯玻纤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对比,讨论了碳-玻混杂材料的优势与缺陷。研究结果对该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复合材料 正交三向 单胞 力学性能 碳-玻纤维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neuro-intensive care unit performance in China: predicting outcomes of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 or Glasgow Coma Scale 被引量:7
16
作者 ZHAO Xiao-xia SU Ying-ying WANG Miao ZHANG Yan YE Hong FENG Huan-huan ZHANG Yun-zhou GAO Dai-quan CHEN Wei-b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32-1137,共6页
Background Severity scoring systems are useful tools for measuring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its outcome. This pilot study was to verify and compare the pro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 Background Severity scoring systems are useful tools for measuring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its outcome. This pilot study was to verify and compare the pro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 (SAPS II) and Glasgow Coma Scale (GCS) in neuro-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684 patients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the N-ICU at Xuanwu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1, 2005 and December 31, 2011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data-base included admission data, at 24-, 48-, and 72-hour SAPS II and GCS. Repeated measure data analysis of varianc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 statistic,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PS II or GCS score at four time points (F=16.110, P=0.000 or F=8.108, P=0.000). The SAPS II scores or GCS score at four time points interacted with the outcom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116.771, P=0.000 or F=65.316, P=0.000). Calibration of the SAPS II or GCS score at each time point on all patients was good. The percentage of a risk estimate prediction corresponding to observed mortality was also good. The 72-hour score have the greatest consistency. Discriminations of the SAPS II or GCS score at each time were all satisfactory. The 72-hour score had the greatest discriminative power. The cut-off value was 33 (sensitivity of 85.2% and specificity of 74.3%) and 6 (sensitivity of 70.6% and specificity of 65.0%). The SAPS II at each time point on all patients showed better calibration, consistency and discrimination than GCS. 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GCS, age, and disease category as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death. After the two variables including underlying disease and type of admission were excluded, we built the simplified SAPS II model. A correlation was suggested between the simplified SAPS II s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 Glasgow Coma Scale neuro-intensive care unit repeated measure data analysis calibration discriminations
原文传递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在混合水准网平差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希峰 岳东杰 卫柳艳 《现代测绘》 2005年第5期20-22,共3页
测量中有些时候会碰到定权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了平差后的结果不理想。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通过赫尔默特方差估计的方法消除由于定权的不合理而产生的精度超限问题。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表明,利用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在进行迭代定权非常实用,... 测量中有些时候会碰到定权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了平差后的结果不理想。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通过赫尔默特方差估计的方法消除由于定权的不合理而产生的精度超限问题。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表明,利用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在进行迭代定权非常实用,大大提高了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默特方差估计法 迭代平差 验后方差估计 单位权方差
下载PDF
纺织复合材料和结构多尺度耦合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俊 周储伟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2-1028,共7页
研究了纺织复合材料和结构多尺度耦合的数值分析模型。建立了微、细观单胞,给出了纺织复合材料平均弹性常数的逐级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由宏观结构、到细观纤维束、再到微观纤维三个尺度耦合的应力分析方案。对于常用的板壳状纺织复合材... 研究了纺织复合材料和结构多尺度耦合的数值分析模型。建立了微、细观单胞,给出了纺织复合材料平均弹性常数的逐级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由宏观结构、到细观纤维束、再到微观纤维三个尺度耦合的应力分析方案。对于常用的板壳状纺织复合材料结构,在面内载荷下,假设每层细观单胞的平均面内应变是一致的,在弯曲、横向剪切及扭曲等非面内载荷下,在内力等效条件下将沿厚度方向连续分布的宏观应力简化为阶梯状分布,忽略了每层细观单胞范围内宏观应力沿厚度方向的梯度变化,由此利用细观单胞模型实现宏观应力与细观应力之间的传递,再利用微观单胞可得到纤维尺度的微观应力。最后以一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为例,用上述多尺度耦合的模型逐级分析了材料的平均弹性常数,并沿相反方向,由宏观结构分析逐级计算出纤维束尺度和纤维尺度的细、微观应力的局部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复合材料 多尺度耦合分析 周期性单胞 周期性边界条件
下载PDF
某高级中学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传播的时空序列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蕊明 林健雄 +2 位作者 陈壮濠 刘苏洋 符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9-1375,共7页
目的探讨本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传播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为持续改进学校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遵照广东省汕头市卫生健康局对本起疫情处置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指示病例为中心、以学习生活空间要素为重点、以人际... 目的探讨本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传播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为持续改进学校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遵照广东省汕头市卫生健康局对本起疫情处置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指示病例为中心、以学习生活空间要素为重点、以人际交往活动要素为辅助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对纳入者进行结核病可疑症状检查、X线胸部检查和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对其中任何1项异常者进行IFN-γ释放试验、CT影像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分枝杆菌培养与菌种鉴定和Xpert MTB/RIF分子检测,以综合诊断结核病例;对分离培养获得的结核分枝杆菌,分析其ETRA、ETRB、ETRC、ETRE、ETRF、MIRU10、MIRU20、MIRU26、MIRU39、MIRU40、Mtub04、Mtub21、Mtub38、Oub11b、Qub26等15个基因位点的串联重复拷贝数,分析其成簇性以判断病例间的传播关系。结果(1)指示病例首次结核可疑症状出现并一直在校学习5个月后,出现双肺上叶斑片状、斑点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和左肺上叶多发空洞(最大者约2.1 cm×1.7 cm)等病变,培养与分子检测阳性;(2)指示病例发现的3个月内,在该校相继发现其他15例学生肺结核患者,其中3例有临床症状、3例痰涂片镜检可疑阳性、9例培养阳性、7例分子检测阳性,10例与指示病例有同班上课、同舍住宿和同室晚自习等空间性密切接触,4例与指示病例有直接或间接的人际密切交往,1例则未找到明确的密切交往线索;(3)对9例患者分离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8例得到成功结果,15个VNTR-MIRU分型位点的拷贝数模式完全相同;(4)依据PPD皮肤试验≥5 mm判断结核感染,409例受检者中252例阳性,潜伏感染率为61.61%,潜伏感染率在指示病例班级与后续发现病例班级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vs.56.58%,χ^(2)=30.781,P<0.001),而在男-女、学生-教职工、寄宿生-走读生、不同楼层学生、同层同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学校 聚集性疫情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结核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的全源对最短路径并行算法
20
作者 肖汉 肖诗洋 +1 位作者 李焕勤 周清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2-1032,共11页
针对最短路径算法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低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加速的全源对最短路径并行算法.首先通过优化矩阵乘法算法实现了在工作组内和组间进行并行运算数据,然后减少了非规则行造成的工作项分... 针对最短路径算法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低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加速的全源对最短路径并行算法.首先通过优化矩阵乘法算法实现了在工作组内和组间进行并行运算数据,然后减少了非规则行造成的工作项分支,最后降低了工作项对邻接矩阵计算条带存储资源的访问延时.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AMD Ryzen5 1600X CPU的串行算法、基于开放多处理(Open Multi-Processing, OpenMP)并行算法和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并行算法相比,最短路径并行算法在开放式计算语言(Open Computing Language, OpenCL)架构下NVIDIA GeForce GTX 1 070计算平台上分别获得了196.35、36.76和2.25倍的加速比,验证了提出的并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性能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路径 重复平方法 图形处理器 开放式计算语言 并行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