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成形修复定向凝固DZ125镍基高温合金的组织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加军 林鑫 +2 位作者 杨海欧 王杏华 黄卫东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20-2323,共4页
对铸造定向DZ125镍基高温合金进行单道多层的激光成形修复实验。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修复区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使用电子探针测定不同相及修复区枝晶干的成分。结果表明:通过激光成形修复的方法可以获得自原基材外延生长的细... 对铸造定向DZ125镍基高温合金进行单道多层的激光成形修复实验。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修复区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使用电子探针测定不同相及修复区枝晶干的成分。结果表明:通过激光成形修复的方法可以获得自原基材外延生长的细小定向γ柱状晶修复组织,仅在修复区顶部存在部分取向杂乱的等轴晶组织;相比铸造定向基材,沉积态修复区呈现快速外延定向凝固特征,导致修复区的成分偏析减轻,枝晶间MC型碳化物相比基材显著细化,呈块状或正八面体状,枝晶间同时分布有γ+γ′共晶组织;另外,在γ枝晶干分布着近100 nm的球形γ′相,且部分γ′相颗粒有相互连接的现象。总体上,修复区一次枝晶间距、碳化物及γ′相尺度比修复基材显著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成形修复 定向凝固 高温合金 修复区 显微组织
下载PDF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Al-Mg-Sc-Zr修复5083-H112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荣 王文军 +3 位作者 祝弘滨 李瑞迪 折洁 袁铁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增材修复技术具有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采用Al-7.5Mg-0.3Sc-0.28Zr作为修复材料对轨道交通用5083-H112铝合金进行激光修复实验,得到了致密、无缺陷的修复试样,并对其组织和...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增材修复技术具有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采用Al-7.5Mg-0.3Sc-0.28Zr作为修复材料对轨道交通用5083-H112铝合金进行激光修复实验,得到了致密、无缺陷的修复试样,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激光修复铝合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熔合线附近过渡区可划分为修复区、部分熔化区、热影响区和母材。修复区为完全等轴晶,由平均晶粒尺寸为4.95μm的细晶带和18.34μm的粗晶区组成。从修复区到部分熔化区再到热影响区的过渡区域,Al元素含量逐渐升高,Mg元素含量逐渐下降,硬度逐渐下降,修复后母材未被软化。由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凝固,在熔合线附近的细晶带有较大的应力集中,由于较小的热输入在部分熔化区、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较小。修复试样的屈服强度为(152±2)MPa,为母材的89.4%;抗拉强度为(305±5)MPa,为母材抗拉强度的100%;伸长率为(15.5±0.5)%,为母材的85.2%;断裂发生在强度较弱的母材。高性能的激光修复铝合金是可实现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H112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激光修复铝合金 过渡区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下载PDF
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显微修复与传统修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明山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3753-3755,共3页
目的:关于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显微修复与传统修复的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手术修复病例80例,172条肌腱,按日期单双号随机分组,分为显微修复组43例、92条肌腱,传统修复组37例、80条肌腱,显微修复组给予显微镜下修复方... 目的:关于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显微修复与传统修复的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手术修复病例80例,172条肌腱,按日期单双号随机分组,分为显微修复组43例、92条肌腱,传统修复组37例、80条肌腱,显微修复组给予显微镜下修复方法,传统修复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均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0个月,根据TAM标准,显微修复组和传统修复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修复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良率86.9%)优于传统修复组(优良率53.7%)。结论:显微修复手术可有效治疗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在减少粘连、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显著。对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早期作保护性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修复 传统修复 指屈肌腱Ⅱ区损伤 肌腱粘连
下载PDF
激光修复热影响区深度对TC17-TC11双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强 陈静 +2 位作者 韩昌旭 赵卫强 林鑫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7-271,共5页
以TC17合金锻件为基材,采用激光修复工艺方法,在其上沉积TC11合金粉末,制备TC17-TC11双合金修复试样,在双合金界面处靠近TC17锻件基体一侧观察到一定深度的热影响区。通过调整激光修复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率),构造不同深... 以TC17合金锻件为基材,采用激光修复工艺方法,在其上沉积TC11合金粉末,制备TC17-TC11双合金修复试样,在双合金界面处靠近TC17锻件基体一侧观察到一定深度的热影响区。通过调整激光修复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率),构造不同深度的热影响区,探讨热影响区深度对激光修复试样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拉伸时,修复试样表现为滑移分离型断裂,由于α/β两相的应变不协调,拉伸时裂纹萌生于TC11合金α/β相界面,其中热影响区深度为5 mm修复试样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度好。随着热影响区深度的增加,修复试样的强度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热影响区深度为2 mm修复试样的抗拉强度最大,但其塑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修复 TC17 TC11 热影响区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大学学科成长的组织创新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福 《大学(研究)》 2008年第12期5-9,共5页
大学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打破大学学科知识产出的体制制约和限制。好的学术组织制度能够整合学科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提高学科的知识生产力水平;反之,不好的学术组织制度会束缚学科知识的产出和发展。组织修补型、创新团队型、学术... 大学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打破大学学科知识产出的体制制约和限制。好的学术组织制度能够整合学科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提高学科的知识生产力水平;反之,不好的学术组织制度会束缚学科知识的产出和发展。组织修补型、创新团队型、学术特区型等学科组织创新模式,是学科组织制度的再设计和创新,对解放学科的知识生产力、激活学术主体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成长 组织创新 组织修补型 创新团队型 学术特区型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选择性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薛玉国 黄连军 +4 位作者 黄小勇 李宇 郭曦 李铁铮 韩晓峰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选择性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明确适应证。方法73例因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术中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患者中,44例左锁骨下动脉被完全覆盖(A组)...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选择性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明确适应证。方法73例因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术中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患者中,44例左锁骨下动脉被完全覆盖(A组),29例左锁骨下动脉被部分覆盖(B组)。对比2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死亡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左上肢缺血、内漏及二次干预治疗率等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共植入77枚覆膜支架,除4例植入2枚覆膜支架外,其余均仅植入1枚覆膜支架。A、B2组围手术期死亡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左上肢严重缺血发生率、内漏发生率及二次干预治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1/44)比0%,4.5%(2/44)比0%,2.3%(1/44)比0%,22.7%(10/44)比20.7%(6/29),6.8%(3/44)比0%](均P〉0.05)。平均随访(28±13)个月,A、B2组患者除左上肢缺血或近端闭塞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37.8%(14/37)比4.0%(1/25),29.7%(11/37)比0.0%;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了获得足够的锚定区,TEVAR术中选择性行左锁骨下动脉覆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但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覆膜支架 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锚定区
下载PDF
石油平台海管立管腐蚀修复 被引量:3
7
作者 郎东旭 王立秋 李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9,共5页
介绍了海管潮差区和飞溅区立管部分目前现有的几种传统腐蚀修复方法和水下高分子材料修复法,比较了现有传统修复方法与水下高分子材料修复法的优缺点,通过比较认为水下高分子材料修复法具有防腐性能好、结构强度高、耐温性好及施工方便... 介绍了海管潮差区和飞溅区立管部分目前现有的几种传统腐蚀修复方法和水下高分子材料修复法,比较了现有传统修复方法与水下高分子材料修复法的优缺点,通过比较认为水下高分子材料修复法具有防腐性能好、结构强度高、耐温性好及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最后以渤海某油田2个平台海管立管腐蚀修复工程为案例,详细描述了利用水下高分子材料修复海管立管的具体实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管立管 腐蚀修复 潮差区 飞溅区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江德斌 陈良万 +3 位作者 谢先标 戴小福 卢衡 邱罕凡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0-13,31,共5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283例因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而选择性覆盖LSA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其中部分覆盖159例(A组)、完...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283例因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而选择性覆盖LSA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其中部分覆盖159例(A组)、完全覆盖124例(B组)。随访及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28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围术期中两组患者各出现2例死亡。两组患者在左上肢缺血发生率分别为3.77%和41.13%,头晕发生率分别为1.26%和37.10。结论TEVAR术中选择性覆盖LSA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部分覆盖LSA更为安全可靠,但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选择重建LSA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术 锚定区
下载PDF
油田小口径钢管预补口过渡区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继银 韩文礼 +2 位作者 林竹 张彦军 李玲杰 《天津科技》 2018年第9期38-40,44,共4页
小口径钢管预补口过渡区是内防腐搭接部位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一旦防腐层出现老化脱落,搭接部位裸露的异种金属间将发生不同程度电偶腐蚀而缩短管道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小口径钢管预补口过渡区耐蚀性研究,利用微区电... 小口径钢管预补口过渡区是内防腐搭接部位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一旦防腐层出现老化脱落,搭接部位裸露的异种金属间将发生不同程度电偶腐蚀而缩短管道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小口径钢管预补口过渡区耐蚀性研究,利用微区电化学技术分析了浸于5%NaCl溶液中的预补口结构搭接部位微区电化学性能、临界区域腐蚀形貌等,取得了减缓电偶腐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钢管 预补口 过渡区 堆焊固溶 耐蚀性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扩展近端锚定区的探讨 被引量:39
10
作者 董智慧 符伟国 +6 位作者 王玉琦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两种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近端锚定区<15mm的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和1例胸降主动脉瘤(DTAA)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和并发症。其中DTAA患者和3例ADA患者行辅助性右左颈总...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两种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近端锚定区<15mm的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和1例胸降主动脉瘤(DTAA)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和并发症。其中DTAA患者和3例ADA患者行辅助性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EVR)治疗(联合治疗组),另6例ADA患者直接行EVR,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直接修复组)。结果10例患者都取得技术成功。DTAA病例动脉旁路术后无并发症,EVR术后并发脑梗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衰竭,第12天死亡。9例ADA患者功能围手术期无与血管有关的并发症。直接修复组中2例术后早期出现头晕,静滴甘露醇4~5d后缓解。9例患者都获随访,随访期3~12个月(平均9个月),未发生神经系统或肢体缺血性并发症,术后3个月CT证实所有病例原发破口封闭,胸主动脉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真腔扩大。结论处理胸主动脉EVR近端锚定区不足时,辅助性动脉旁路和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可以拓展EVR在DeBakeyⅢ型ADA和DTAA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 近端 DeBakeyⅢ型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左锁骨下动脉 上消化道大出血 胸降主动脉瘤 DTAA 动脉旁路 缺血性并发症 直接修复 左颈总动脉 肾功能衰竭 静滴甘露醇 ADA 治疗经过 回顾分析
原文传递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oximal landing zone during endovascular thoracic aortic repair 被引量:20
11
作者 FUWei-guo DONGZhi-hui WANGYu-qi GUODa-qiao XUXin CHENBin JIANGJun-hao YANGJue SHIZheng-y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3期1066-1071,共6页
Backgrou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oximal landing zone (PLZ) is a frequent factor challenging 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repair (EVR) for thoracic aortic disorders. This study discusses two stra... Backgrou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oximal landing zone (PLZ) is a frequent factor challenging 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repair (EVR) for thoracic aortic disorders. This study discusses two strategies for conquering this challenge.Methods Ten patients underwent EVR for thoracic aortic diseases during a one-year period ending June 30, 2004. Nine patients had DeBakey type Ⅲ dissecting aortic aneurysm (DAA), and one had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DTAA). The PLZ, defined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origin of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 to the primary entry tear of the dissection or to the proximal aspect of DTAA, was less than 15 mm in all instances. EVR with intentional coverage of the LSA without any supportive bypass was employed in 6 patients with DAA, and the preliminary right-left carotid and left carotid-subclavian bypass combined with EVR in the DTAA and other 3 DAA cases. Results Technical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all the patients. The patient with DTAA died from hemispher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ubsequent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following an uneventful recovery from the cervical reconstruction performed 1 week previously. In cases receiving the EVR with intentional coverage of the LSA, in two patients dizziness occurred, which noticeably resolved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annitol for 4 to 5 days, and a drop in blood pressure of the left arm was noted in all the cases, but remained clinically silent. No neurological deficits or limb ischaemia developed perioperatively or during the followup, ranging from 3 to 12 months, and complete thrombosis of the thoracic aortic false lumen was revealed on CT at 3 months in the 9 patients with DAA.Conclusions Both the intentional bypass absent coverage of the LSA and the adjunctive surgical bypass appear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manag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LZ during the endovascular thoracic aortic rep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aorta 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 proximal landing zone
原文传递
Study on Repairing Permanent Transportation Roadway in Deep Mining by Bolt-Shotcrete and Mesh Supporting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宏伟 鹿守敏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9年第2期167-171,共5页
The roadway support in many places of Jiulongkou Colliery, Fengfeng Mining Bureau, such as in the Permanent transportation roadway, was failed or locally caved,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olliery’s coal production... The roadway support in many places of Jiulongkou Colliery, Fengfeng Mining Bureau, such as in the Permanent transportation roadway, was failed or locally caved,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olliery’s coal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afety. Based on analysis of supporting objects for roadway repair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upporting parameters and condruction technics. The industrial ted of 70m long roadway repairing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parameters and technics of bolt shotcrete and mesh support for roadway repairing are reasouable, bring goo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results for the colliery, and the repairing is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WAY repairing soft ROCK support bolt-shotcrete SUPPORTING broken ROCK zone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腔内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果 黄连军 +2 位作者 黄小勇 王继相 佘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3种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端锚定区不足15mm的处理方法,其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15例(A组),工JSA烟囱支架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3种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端锚定区不足15mm的处理方法,其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15例(A组),工J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B组),头臂动脉转流7例(C组)。结果TEVAR术均获成功。IA型内漏3例,Ⅳ型内漏1例,内漏发生率11.11%。双上肢平均收缩压差在A组为(41.68±17.52)mmHg,与B组(15.61±8.83)mmHg和C组(11.54±10.0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围手术期死亡、脑梗死、截瘫、严重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CTA复查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及烟囱支架无移位,人工血管及烟囱支架均通畅,原少量内漏消失,无新发内漏。结论对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TEVAR术时可通过覆盖LSA、植入LSA烟囱支架和头臂动脉转流技术,安全有效地拓展近端锚定区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近端锚定区 锁骨下动脉 烟囱技术 动脉旁路术 支架
下载PDF
一体式分支支架在近端锚定区严重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铁楠 刘轩泽 +2 位作者 王效增 李智佳 孔德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5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应用Castor支架治疗的10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 目的探讨Castor一体式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5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应用Castor支架治疗的10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近端锚定区≤5 mm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9例Castor一体式分支支架释放顺利;1例分支支架释放困难,释放后左锁骨下动脉存在夹层、狭窄,植入金属裸支架1枚。手术成功率为100.0%(10/10),围术期无脑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破裂或进展、截瘫、分支血管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患者。术后1年时,10例患者均存活,复查CTA提示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均通畅,仅1例(10.0%,1/10)支架近端出现少量Ⅰa型内漏,但内漏量较小,患者无不适症状,未处理,定期影像学复查。结论Castor一体式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严重不足的TBAD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使更多患者获益,避免外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一体式分支支架 主动脉夹层 锚定区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下载PDF
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琴 黄涛 +1 位作者 陈燕花 夏晓萱 《中国康复》 2013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系统评定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指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运动 Ⅱ区屈肌腱修复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46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淑珍 朱宪明 +3 位作者 刘志平 张玉龙 王坚 李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85-88,95,共5页
目的 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46例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33~64岁,平均45岁.16例采用2枚支架... 目的 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46例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33~64岁,平均45岁.16例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30例应用长直筒支架.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比较两组内漏发生率、围手术期有无脊髓缺血、假腔血栓化及支架远端有无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急性脊髓缺血导致截瘫,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4例均为放置长直筒支架患者,无支架内漏及移位,无脑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无死亡.结论 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避免了现有支架长度及直径的限制,可根据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特点制订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此方法适用、可行,避免支架与主动脉远端直径不匹配引起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修复术 远端锚定区 支架
下载PDF
显微修复对比常规修复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学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6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修复对比常规修复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临床优势。方法: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患者98例(164条肌腱),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82条肌腱),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组采用显微修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 目的:探讨显微修复对比常规修复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临床优势。方法: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患者98例(164条肌腱),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82条肌腱),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组采用显微修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结论:显微镜下修复手术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有助于保护肌腱的血运与营养,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改善患者手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修复 常规修复 指屈肌腱Ⅱ区损伤
下载PDF
激光熔覆对薄壁基体的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志玲 何超伟 +3 位作者 胡松浩 吴浩 陈宇慧 王胜永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激光熔覆技术在薄壁修复领域的推广应用受到基体失稳变形的限制,本文通过2 mm薄板的熔覆试验探讨失稳变形机制、熔合区域及基体表层的物相组成变化、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等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激光熔覆316L在08钢薄板表面,基体产... 激光熔覆技术在薄壁修复领域的推广应用受到基体失稳变形的限制,本文通过2 mm薄板的熔覆试验探讨失稳变形机制、熔合区域及基体表层的物相组成变化、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等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激光熔覆316L在08钢薄板表面,基体产生挠曲和内凹缺陷,热应力在失稳变形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薄板表层熔合区域产生约5μm光亮的平面晶熔合带,且熔合带的物相含量和力学性能均接近熔覆合金;薄板基体的热影响区产生30μm的单层晶粒粗化带;由于不均布的残余应力的存在,显微压痕周围材料出现局部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技术 薄壁修复 失稳变形机制 熔合带 显微压痕
原文传递
水位变动区钢管桩涂层修复技术经济比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树奎 陈韬 《中国港湾建设》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针对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钢管桩涂层破损的实际情况,从技术特点、现场施工、后期维护管理、修复成本等方面对重防腐涂料修复技术和包覆防腐修复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经比选,确定采用包覆防腐修复技术(PTC新型包覆防蚀技术和矿... 针对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钢管桩涂层破损的实际情况,从技术特点、现场施工、后期维护管理、修复成本等方面对重防腐涂料修复技术和包覆防腐修复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经比选,确定采用包覆防腐修复技术(PTC新型包覆防蚀技术和矿脂防腐带冷包缠技术)对钢管桩水位变动区涂层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修复技术 包覆防腐修复技术 水位变动区 重防腐涂料
下载PDF
补焊位置对S355J2W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亚良 杨鑫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0-1294,共5页
为研究不同补焊位置下的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本文运用SYSWELD软件,以S355J2W钢为例,建立平板对接接头焊缝不同部位补焊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针对焊缝中心补焊和热影响区补焊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绘制分析曲线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大小... 为研究不同补焊位置下的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本文运用SYSWELD软件,以S355J2W钢为例,建立平板对接接头焊缝不同部位补焊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针对焊缝中心补焊和热影响区补焊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绘制分析曲线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大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补焊使得焊缝中心及热影响区处残余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远离热影响区的母材处,影响效果不明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补焊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为实际补焊修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接头 补焊位置 残余应力 耐候钢 有限元方法 热影响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