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遥感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135
1
作者 陈本清 徐涵秋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3,共5页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研究城市空间扩展,着重分析了厦门市从1989年到2000年11年间各区城市扩展的面积、速度和方向、城市扩展侵占周围用地的情况以及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表明,厦门市的城市空间扩展...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研究城市空间扩展,着重分析了厦门市从1989年到2000年11年间各区城市扩展的面积、速度和方向、城市扩展侵占周围用地的情况以及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表明,厦门市的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较快,2000年城市用地规模比1989年扩大了近2倍,城市用地扩展主要是侵占周围的耕地。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的不断注入以及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城市扩展的速度和方向,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厦门市 城市空间扩展 驱动力 城市用地 外商投资 耕地 加分 方向 速度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北京市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王文杰 申文明 +3 位作者 刘晓曼 张峰 潘英姿 罗海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下垫面改变、大量人为热排放及城市区域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城市热岛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规模则决定了城市区域热岛效应的影响规模与强度,进而影响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利用1978年以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北京城市用地、绿地... 下垫面改变、大量人为热排放及城市区域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城市热岛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规模则决定了城市区域热岛效应的影响规模与强度,进而影响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利用1978年以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北京城市用地、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岛区面积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规模的变化及空间布局特征、城市绿地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相关关系,旨在为城市合理布局,改善环境状况提供基本信息.结果表明,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热岛区面积增长明显,2000年以来四环内由于绿地面积增长、城市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热岛有减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化 绿地 归一化植被指数 城市热岛效应 亮温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 被引量:66
3
作者 龚文峰 袁力 范文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16-222,I0007,共8页
为探讨哈尔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以及驱动机制。该文以1989年、2001年和2007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地学信息谱图理论,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域18a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以2007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利用CA-Marko... 为探讨哈尔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以及驱动机制。该文以1989年、2001年和2007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地学信息谱图理论,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域18a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以2007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利用CA-Markov模型和并引入终极状态概率,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情况和平衡状态下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以耕地为主,其面积比例均超过60%,其次是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稳定型图谱空间分布广泛,占研究区域总面积比例最大,"耕地→耕地→耕地"是其面积最大的变化图谱,"林地→林地→林地"次之,持续变化型所占比例最小,"未利用地→林地→耕地"是其面积最大的变化图谱;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从2025年到土地利用终极状态期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居民工矿用地持续增加,耕地→居民工矿用地是其主要转化轨迹,其他地类变化量相对较小,基本上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该文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生态恢复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CA.Markov 城市化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利用遥感与GIS对农田损失的监测及定量评价方法——以东莞市为例 被引量:45
4
作者 黎夏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9-287,共9页
珠江三角洲近年来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相当数量的农田被推平当成城市用地。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发现该市在1988年~1993年之间共损失2128... 珠江三角洲近年来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相当数量的农田被推平当成城市用地。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发现该市在1988年~1993年之间共损失21285.7hm2(占总面积10.4%)农田。利用GIS方法,在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农田损失对农业的影响。利用熵计算了土地开发的分散度,并提出了属性损失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农田 损失 监测 定量评价
下载PDF
高分五号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袁静文 武辰 +2 位作者 杜博 张良培 王树根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478,共14页
本文以武汉市江北核心区域7个行政区为例,以"高分五号"(GF-5)高光谱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谱结合高光谱影像分类算法(SSUN)的改进算法SSUN-CRF,通过全连接条件随机场(FC-CRF)对SSUN分类结果进行细... 本文以武汉市江北核心区域7个行政区为例,以"高分五号"(GF-5)高光谱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谱结合高光谱影像分类算法(SSUN)的改进算法SSUN-CRF,通过全连接条件随机场(FC-CRF)对SSUN分类结果进行细化,并结合选取的7个景观格局指数分别从类型斑块水平以及景观水平分析7个行政区景观格局特点及武汉市城市化趋势。结果表明:(1) SSUN-CRF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城市用地类型,总体精度可达0.9048,Kappa系数可达0.8807;(2)从斑块类型水平上分析:根据各行政区不同类别景观类型百分比(PLAND)可以看出,武汉市主城区以居住用地为主,汉阳区3类居住用地PLAND指数高于其他主城区,表明汉阳存在较大"城中村"现象;江汉区商业用地斑块密度(PD)高且聚合度(AI)低,即商业用地多且分布均匀,表明江汉区是武汉的重要商贸区;(3)从景观层次水平上分析:根据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武汉市江北区域各用地类型总体分布均衡,景观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较好;从斑块密度(PD)和香农多样性(SHDI)空间布局分析可知武汉市的城市扩张呈现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外蔓延趋势,且沿主城区东南、西南方向扩张趋势明显。本文研究成果对武汉市总体发展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可为发展长江经济带、"长江主轴"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化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深度学习 全连接条件随机场 FRAGSTATS GF-5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强 张莹 陈振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乡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有三种典型模式: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城镇化;地方精英带动的村庄城镇化;外部资源注入的乡村城镇化。其动力因素包括产业培育和就业结构... 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乡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有三种典型模式: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城镇化;地方精英带动的村庄城镇化;外部资源注入的乡村城镇化。其动力因素包括产业培育和就业结构的转变、土地的资本化、地方精英的资源整合作用、交通机动化的影响以及农民返乡意愿等。它是在具备诸多动力因素和条件下实现的,如果人为地推动村庄改造、村民上楼、造城运动,这样的城镇化是难以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城镇化 异地城镇化 城镇化模式 城镇化动力因素
原文传递
泉州市城市扩展的遥感监测及其城市化核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潘卫华 徐涵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4期36-40,共5页
以泉州市为研究区 ,采用仿归一化植被指数 (NDBI)和监督分类法对 1989年和 2 0 0 0年的TM/ETM+ 图像进行城市空间信息提取 ,分析了城市空间扩展的趋势 。
关键词 遥感 NDBI 城市化核 乡镇企业 泉州
下载PDF
The oasis expansion and eco-environment change over the last 50 years in Manas River Valley, Xinjiang 被引量:24
8
作者 CHENG Weiming ZHOU Chenghu LIU Haijiang ZHANG Yang JIANG Yan ZHANG Yichi YAO Yong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2期163-175,共13页
The oasis expan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anas River Valley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in Xinjiang. In this paper, the oasi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dynamic change were examined using i... The oasis expan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anas River Valley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in Xinjiang. In this paper, the oasi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dynamic change were examined using imageries of Landsat MSS, TM and ETM, land use and topographic maps in six different periods (such as 1949, 1962, 1976, 1989, 1999 and 2001) over the last 50 years in the valley. The oasis expansion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annual rate of oasis area increase, the fast oasization stage (from 1949 to 1976) when the oasis area ex-panded from 156.385 km2 in 1949 to 3,639.491 km2 in 1976 because of rapidly increased population and quickly enlarged farmland area; and the urbanization stage (from 1976 to 2001) when the ex-pansion ratio of farmland slowed down,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quickened, the total oasis area reached 5042.440 km2 in 2001.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oasis and farmland, a large quantity of river water was drawn into irrigation ditch and plain lakes, so only a small quantity of river water could flow into lakes, as a result, the Manas Lake dried up, salization and basification problems happened in the low-lying oasis region. The natural swamp around the lake was shrunk greatly and biodiver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driving force analysis reveals that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reclam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oasis expansion and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the Manas River Valley. So furth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 utility and adjust layout of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to keep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asis economic belt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AS River Valley oasization urbanization SALINIZATION and bas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RS).
原文传递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任金华 吴绍华 +1 位作者 周生路 林晨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5,共8页
不透水面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不透水面的大小、位置、几何形状、空间布局以及透水面与不透水面的比率,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和方法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和制... 不透水面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不透水面的大小、位置、几何形状、空间布局以及透水面与不透水面的比率,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和方法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和制图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传统遥感方法、基于光谱与几何特征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方面总结了不透水面的遥感提取方法,介绍和评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未来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遥感 数据融合 城市化
下载PDF
人口迁移的空间抉择:本地城镇化抑或异地城镇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汪增洋 费金金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7,共7页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农村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的视角,对人口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加剧了落...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农村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的视角,对人口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加剧了落后地区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导致落后地区农村人口迁移以获取高收入为主要目标,而无视城镇定居成本,增强了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趋势,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提高落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是加快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城镇化 异地城镇化 人口迁移 推拉理论
下载PDF
杨凌区城镇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申依宁 弓弼 +2 位作者 贾浩洋 王利鑫 张冠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9-324,共6页
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运用ENVI5.1、ArcGis9.3、Fragstates3.3等软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从小尺度的城乡景观入手,对1995-2014年杨凌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a杨凌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景观内各部分面积变... 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运用ENVI5.1、ArcGis9.3、Fragstates3.3等软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从小尺度的城乡景观入手,对1995-2014年杨凌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a杨凌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景观内各部分面积变化明显,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快速增加,在所有用地类型中表现最为突出;绿地景观、人工水域的面积也都有所增加;农业用地、林地、农村建设用地、自然水体等面积都有所下降,其中农业用地与林地减少的最为突出;除此之外,景观内各类斑块的密度、形状都有所变化,其中绿地景观密度增加最为剧烈,除未利用地,其余类型斑块的形状趋于复杂化。在景观格局的演替过程中,杨凌区总体景观的异质性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深,优势景观农业用地的控制力下降,景观趋于均衡化、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城镇化 景观格局 动态分析
下载PDF
福州市城市空间扩展及城市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镇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城市扩展的空间数据是评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福州市为例,探讨了利用城市发展的空间数据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原理和方法.文章应用遥感技术分别提取了福州市1986年和2000年的城镇用地信息,计算出两个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城市扩展的空间数据是评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福州市为例,探讨了利用城市发展的空间数据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原理和方法.文章应用遥感技术分别提取了福州市1986年和2000年的城镇用地信息,计算出两个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福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城市扩展强度以及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利用回归分析进一步查明了福州市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力,最后根据规划目标针对福州市将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空间扩展 城市化 驱动力 福州市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被引量:14
13
作者 程歆 邵华 +2 位作者 李杨 王亚华 袁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2-268,共7页
该文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城市建城区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构建基于城市灯光强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并对城市夜间灯光和土地城市化的异速生长特征进行分析;考虑到城市灯光数据反映出的土地城市化可能存在滞后效应,... 该文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城市建城区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构建基于城市灯光强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并对城市夜间灯光和土地城市化的异速生长特征进行分析;考虑到城市灯光数据反映出的土地城市化可能存在滞后效应,提出一种顾及滞后效应的城市灯光-土地城市化水平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选择江苏省不同发展水平的典型城市,分别进行基于滞后项系数的灯光与存量用地和新增用地之间的制约关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能较好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城市灯光相对于土地城市化存在滞后现象,相比于传统的异速生长模型,该文提出的顾及滞后效应的异速生长模型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中拟合优度有较明显的提高,在江苏省5个典型城市的对比试验中平均提高4.0%,并且江苏省"1+3"新功能区格局在异速生长模型特征分析中也有明显的地区特征,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该研究可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遥感 夜间灯光 异速生长 城市化 土地集约利用
下载PDF
基于网格单元的乌鲁木齐市土地覆被/利用时空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买买提江.买提尼亚孜 阿里木江.卡斯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0-216,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推进,对城市区域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影响。采用1990、2000和2011年3期Landsat TM5遥感数据,提取乌鲁木齐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各期用地分类数据分别转入250 m×250 m的矢量网格单元...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推进,对城市区域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影响。采用1990、2000和2011年3期Landsat TM5遥感数据,提取乌鲁木齐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各期用地分类数据分别转入250 m×250 m的矢量网格单元,计算每个网格单元内各类用地面积占网格单元面积比例的变化,探讨乌鲁木齐市1990—2011年土地覆被/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并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1990—2011年各用地类型之间相互转移和替代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1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扩展,大面积裸地和绿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从1990年157.37 km^2增加到2011年的444.89 km^2,裸地持续减少,绿地先减少后增加,水体则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2)研究区内不同区域和方向由于受到地形条件、政策、城市规划以及道路交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趋势,建成区老城区内部呈现挖潜的集约式增长,外围则是蔓延式扩展。该研究对该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城市化 网格单元 时空变化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利用遥感影像土地监测数据的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广宁县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石水源 谢思梅 谢荣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动着周边城市的发展。本文针对距离珠三角最近的山区县广宁县,利用2011—2017年的高分遥感影像土地调查监测数据,通过城市扩张的若干指标反映广宁县的城市扩张程度与此期间新增城市用地的来源...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动着周边城市的发展。本文针对距离珠三角最近的山区县广宁县,利用2011—2017年的高分遥感影像土地调查监测数据,通过城市扩张的若干指标反映广宁县的城市扩张程度与此期间新增城市用地的来源,并通过计算景观指数分析广宁县县域内各种土地地类的景观分布,探究广宁县城市化扩张对土地的需求变化,找出山区县城市化用地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土地监测数据 城市化 城市扩张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Nanjing during Its Urbanization Process by Using Satellite,Meteorological,and Socioeconomic Data 被引量:11
16
作者 Xin HANG Yachun LI +2 位作者 Xiaochun LUO Min XU Xiuzhen HAN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280-293,共14页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different districts within a city undergoing urbanization is challenging given their complex surface types and fast pace of development.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satellite data obtai...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different districts within a city undergoing urbanization is challenging given their complex surface types and fast pace of development.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satellite data obtained from Landsat5/TM(Thematic Mapper)and Landsat 8/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images in conjunction with meteor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data to construct 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for monitor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Nanjing,Jiangsu Province.A higher RSEI value corresponded to better ecological quality.Five ratings were associated with RSEI values of city districts:very poor,poor,average,good,and excellent.In Nanjing,the percentage of areas evidencing good RSEI ratings decreased from 55.9%in 2000 to 48.0%in 2018,whereas there was a slight increase in areas with very poor RSEI ratings during this period.Of the 11 city districts,16.8%,21.8%,and 61.4%respectively evidenced the increasing,decreasing,and stable ecological quality relative to their quality in 2000.Of the11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in Nanjing,the main urban districts evidenced increased RSEI values in 2018 compared with those in 2000,with the improved areas exceeding the ones that had deteriorated in these districts.However,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new urban and ed because of the urban expansion,with areas that had deteriorated exceeding the improved ones.Of the three protected ecological zones,the quality of Zijin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was considerably better than that of Laoshan and Jiangxinzhou.Overall,the urbanization rate and RSEI evidenced a high neg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0.76).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Nanjing induced a declining trend for the ecological quality,indicating the need of strong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maintenance or improvement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quality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urbaniz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和GIS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分析及模式探索 被引量:11
17
作者 师满江 颉耀文 +1 位作者 卫娇娇 曹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2-300,共9页
为深入了解农村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掌握农户对农村城镇化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模式,该文选取河西走廊张掖市甘州区为例,首先基于Landsat TM/OLI 1990年、2004年、2014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甘州区农村居民... 为深入了解农村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掌握农户对农村城镇化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模式,该文选取河西走廊张掖市甘州区为例,首先基于Landsat TM/OLI 1990年、2004年、2014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甘州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甘州区农村居民点变化规律,揭示甘州区农村城镇化进程和特点。然后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城镇化影响因素,最后构建了甘州区多元化的城镇化模式。主要的研究结果:1)从1990年到2014年,甘州区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近10 a来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增长显著大于前15年,且空间集聚效应明显。说明近10 a研究区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依据城镇化阶段空间异质性将甘州区农村城镇化划为成熟期,成长期和孕育期3个阶段;2)Logistic回归发现影响农户参与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新型技能培训>受教育水平>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医院类型>人均耕地面积>是否支持土地流转7个因素,这7个因素包含了农户的生计特征、年龄及耕地资源禀赋。依据这7类主要因素将甘州区农户划分为非农技能型、农工兼营型和农业主导型3类城镇化类型;该研究最后依据不同阶段的城镇化和不同的农户城镇化类型,组合构建了多元的城镇化模式。该研究可为理清农村城镇化进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提取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模式 农村城镇化 LOGISTIC回归模型 甘州区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翔 王晖 +2 位作者 吴宜进 卫思雨 余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06-2717,共12页
城市群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影响。如何平衡生态环境和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1995~2020年拟合的长时间序列夜间灯... 城市群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影响。如何平衡生态环境和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1995~2020年拟合的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和Landsat影像数据,采用改进的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分别表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同时引入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评价了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经历了低水平(1995~2005年)—快速发展(2005~2015年)—中等水平(2020年)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发展之势,但区域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2)生态环境经历了稳定—下降—恢复三个阶段,整体质量相对较好,变化阶段基本与城镇化吻合;(3)武汉、长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快速进入协调状态,并达到中、高度协调,与中心城市紧密相连的周边城市也逐步由失调状态过渡到中度协调状态,同时超过半数的城市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但总体趋势均在向协调发展,至2020年这些城市中仅少数城市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其余均达到基本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遥感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测度及空间冲突诊断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3 位作者 陈鑫 张驭航 李光亮 沈春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38-248,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探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协调发展建议十分必要。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一方面从指标数值视角构建评价体系,测算2000—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另一方面从空间格局视...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探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协调发展建议十分必要。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一方面从指标数值视角构建评价体系,测算2000—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另一方面从空间格局视角构建空间冲突指数,诊断2000—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空间冲突。结果表明:1)江苏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均提升,苏南整体属于“高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类型,苏中和苏北徐州属于“中/高度协调—城镇化滞后”类型,苏北整体属于“基本协调/失调—城镇化滞后/阻碍”类型。2)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幅度达203.65%,生态环境保护等级高的区域分布在洪泽湖、太湖等水体、低洼平原以及低丘陵地区。空间冲突强度值先下降后上升,并呈现西部大于东部、北部大于南部的空间特征。3)苏南应针对生态短板指标,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空间冲突显著的市域应严格规范建设用地扩张。苏中和苏北的城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空间冲突显著的市域应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方向,加强空间管控。该研究融合指标数值和空间格局双重视角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苏省及相似区域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城市增长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冲突
下载PDF
九龙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小成 庄海东 李新虎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1-737,共7页
选择九龙江口地区为研究区,以1988、1998、2009年三个时期的TM和ALOS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提取了三个时期的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信息,分析城市化背景下九龙江口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点和驱动力.研究表明:九... 选择九龙江口地区为研究区,以1988、1998、2009年三个时期的TM和ALOS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提取了三个时期的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信息,分析城市化背景下九龙江口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点和驱动力.研究表明:九龙江口湿地面积在近二十年内下降趋势明显,湿地总面积从1988年的34 784.7 hm2下降到2009年的20 775.6 hm2,主要体现在天然湿地的萎缩和向人工湿地的转化.具体表现在水稻田逐渐被养殖场以及建筑用地所取代.快速城市化使得九龙江口湿地景观破碎度和斑块密度增大,湿地生态脆弱性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九龙江口 湿地 城市化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