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
作者 李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9,共5页
我国东部油田已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此,以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为线索,深化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以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为例,在低级序构造、储层精细刻画和剩余油定量描述等开发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我国东部油田已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此,以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为线索,深化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以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为例,在低级序构造、储层精细刻画和剩余油定量描述等开发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受低级序断层、夹层和物性差异等油藏非均质性的控制,因而重点形成了低级序断层精细描述与预测、河流相储层构型、夹层描述与预测、储层优势通道描述与预测等先进技术,并且建立了分割性约束的精细数值模拟模型,增加了空间流体拟合条件,使得剩余油富集区的定量描述更加符合油藏实际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地质 剩余油富集 控制因素 低级序断层 河流相储层 油藏描述
下载PDF
水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机理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勇 胡罡 田选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6,共8页
中国老油田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量剩余油受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而滞留于地下,成为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潜力区预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难题,对其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直在持续发展,但对剩余... 中国老油田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量剩余油受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而滞留于地下,成为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潜力区预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难题,对其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直在持续发展,但对剩余油富集机制的研究却涉及较少,而油水渗流规律研究是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的关键。为此,针对贝克莱-列维尔特驱油理论未考虑油水重率差和毛管压力的问题,基于流体势原理和油气运移成藏理论,考虑水湿油藏水包油和油包水2种状态,从油藏流体受力分析入手,运用达西定律首次推导出水驱油藏流体运移过程中的渗流速度、剩余油再富集成藏速度公式,明确了水驱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再富集成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存在与否对水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速度具有较大影响,且剩余油再富集成藏速度随着空气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油水密度差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水动力压力梯度、原油粘度和地层倾角的增加而减小。矿场试验证实,水驱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成藏机理是合理、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剩余油 再富集 油气运移成藏 机理
下载PDF
陆相水驱油藏断层分割与剩余油富集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延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0,84,共4页
中国东部老区的陆相水驱油藏目前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因此,认识剩余油分布,成为老油田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内容。文章重点论述了断层分割控油模式及对剩余油富集的控制机理,依据断层发育部位和力学机制不同建... 中国东部老区的陆相水驱油藏目前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因此,认识剩余油分布,成为老油田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内容。文章重点论述了断层分割控油模式及对剩余油富集的控制机理,依据断层发育部位和力学机制不同建立了4种断层分割控油方式;利用物理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断层分割控油机理,建立断层分割控油的定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高含水复杂非均质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层、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方式等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剩余油 富集区 分割控油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上三角洲相油田剩余油控制因素及挖潜——以渤海湾盆地JZ油田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颜冠山 刘宗宾 +2 位作者 宋洪亮 韩雪芳 王欣然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8-603,共6页
文中以开发中、后期的海上典型三角洲相油田JZ油田为例,研究了各类地质因素及其与工程因素的耦合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单砂体之间及内部的渗流屏障、低级序的小断层、正向微构造、油层未射孔等因素影响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深... 文中以开发中、后期的海上典型三角洲相油田JZ油田为例,研究了各类地质因素及其与工程因素的耦合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单砂体之间及内部的渗流屏障、低级序的小断层、正向微构造、油层未射孔等因素影响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JZ油田多年的生产动态资料,总结了该类油田层间干扰型、顶部富集型、砂体差异型、平面动用差异型4种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根据目前油田的挖潜效果,对不同分布类型的剩余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策略。研究明确了此类油田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下一步剩余油挖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佘油 差异富集 控制因素 策略
下载PDF
岩心微观与油藏宏观剩余油临界描述尺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健 罗福全 +3 位作者 李振泉 邴绍献 张言辉 李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98,117-118,共4页
中国陆上油田已整体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地下油水关系日趋复杂,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准确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为开发调整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人工石英砂制作岩心模型,借助微焦点CT系统对岩心模型进行CT切片扫描,在对二... 中国陆上油田已整体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地下油水关系日趋复杂,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准确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为开发调整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人工石英砂制作岩心模型,借助微焦点CT系统对岩心模型进行CT切片扫描,在对二维切片进行图像预处理、插值、分割的基础上,对CT切片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了岩心三维孔喉结构及油水分布情况。基于岩心三维孔喉模型,发现岩心孔喉微观剩余油具有连续、连续—离散、离散等不同分布特征,由离散特征向连续特征转化的临界描述尺度下限为45μm(约为孔喉半径的2倍)、临界描述尺度上限为167μm(约为孔喉半径的7.6倍);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了油藏宏观剩余油合理临界描述尺度,当网格尺寸不高于油藏宏观剩余油临界描述尺度时,模拟结果能够有效刻画油藏宏观剩余油局部富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临界描述尺度 离散特征 连续特征 岩心微观 油藏宏观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岩石相特征及储层质量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伊振林 吴胜和 +3 位作者 岳大力 张保国 崔啸龙 苏向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研究冲积扇储层内部结构,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为例,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及野外露头的观察,将研究区岩石相划分为砾岩相、砂岩相及泥岩相三大类若干亚类,对不同岩石相沉积特征及... 研究冲积扇储层内部结构,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为例,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及野外露头的观察,将研究区岩石相划分为砾岩相、砂岩相及泥岩相三大类若干亚类,对不同岩石相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室化验分析数据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结合不同岩石相物性及孔隙微观特征,将冲积扇岩石相按储层质量归为三大类,其中,粗砂—细砾岩相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物性好,孔喉分选较好,含油性好,为研究区一类储层;中砾岩和中砂岩物性相对较差,孔隙喉道相对较小,含油性较差,为研究区二类储层;细粒沉积物性最差,孔隙喉道窄,含油性差,为非储层。依据不同类储层地质渗流差异,结合实际开发状况,发现不同类储层剩余油分布形式是不同的。一类储层物性好,注入水推进速度快,容易形成水窜,剩余油相对较少,一般分布在储层的上部;二类储层物性较差,水淹程度低,剩余油相对富集。该方法不仅对研究区储层深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类似油田储层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岩石相 沉积特征 储层质量 剩余油富集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吉涛 李俊键 +4 位作者 张博文 王勇 张荣达 马康 姜汉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中国陆上老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期,基于矿场实践经验,部分油井经过一段时间关井后,含水率明显降低,剩余油在局部的再富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水驱后剩余油在重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向油藏低势闭合区的再富集是影响剩余油再分... 中国陆上老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期,基于矿场实践经验,部分油井经过一段时间关井后,含水率明显降低,剩余油在局部的再富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水驱后剩余油在重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向油藏低势闭合区的再富集是影响剩余油再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含水率分级与分流量曲线建立水驱油藏含水饱和度分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剩余油再富集程度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从富集程度和动用潜力2个角度对剩余油再富集过程进行表征和评价,并基于实验室尺度物理模拟实验考虑重力、水动力2个主导条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剩余油再富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力主导条件下,剩余油再富集主要发生在油藏上部及隔层下部,高压力梯度时再富集效果更好;而在水动力主导条件下,高压力梯度对于剩余油再富集有促进作用,距离构造顶部的距离越大,剩余油再富集空间越大,采收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老油田 剩余油 再富集 物理模拟实验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高含水油井关停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研究
8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11,共9页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油滴状和柱状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立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要敏感因素,并建立了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及再富集时间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驱替压差时,储层渗透率为影响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控因素;当储层渗透率一定,驱替压差的增大和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增大;同一注采井距位置处的小油滴距离孔隙中滞留柱状剩余油越近,聚集过程中剩余油再富集时间越长,但数值上增加不多。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潜力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井 剩余油 再富集速度 敏感因素 储层渗透率
下载PDF
“双高”阶段砂岩储层水驱剩余油富集模式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继庆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7-143,共7页
为了研究和明确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简称"双高"阶段)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模式,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真实、直观、准确地呈现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储层水驱油的过程... 为了研究和明确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简称"双高"阶段)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模式,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真实、直观、准确地呈现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储层水驱油的过程和剩余油的分布形态,揭示了其水驱油特征和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模式,模拟了北断块的构造特点、储层物性、水动力场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了储层韵律、隔夹层分布、注采位置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北断块这类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在高含水期进一步精细水驱,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渗流特征 富集模式
下载PDF
油田开发早期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10
作者 刘超 赵汉卿 陈存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9期90-95,共6页
渤海湾盆地L油田目前处于开发早期,剩余油的挖潜是该油田今后持续稳产的重点方向。利用测井、钻井及岩心资料,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非均质性3个方面,结合动态资料,研究发现储层非... 渤海湾盆地L油田目前处于开发早期,剩余油的挖潜是该油田今后持续稳产的重点方向。利用测井、钻井及岩心资料,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非均质性3个方面,结合动态资料,研究发现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明显,总结出L油田3种剩余油的富集模式:层间干扰型、平面差异型和层内富集型,层内富集型又分为单期河道内富集模式和多期河道富集模式。平面差异型主要是受注采方位和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平面展布所控制,河道主流向水淹特征明显,剩余油在河道边部富集;层间干扰型主要是由于Ⅱ、Ⅲ油组储层纵向差异及大段合采所引起的,剩余油主要在Ⅱ油组富集;层内富集型是受单期河道内部构型界面或者多期河道叠置界面所控制,在单期河道内部易形成底部水淹而顶部剩余油富集,在两期河道切割叠置下,注入水会突破两期河道界面,在早期河道水淹,而晚期河道剩余油富集。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富集模式,采取相对应的挖潜治理策略,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富集模式 挖潜策略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再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信人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8期47-49,共3页
剩余油富集研究是注水油田后期挖潜的重要工作,本文应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再富集区域主要位于油藏构造高部位、油水井单向连通的油井关停后形成的低势能区及高含水油井关停后的水井分流线低势能区。将... 剩余油富集研究是注水油田后期挖潜的重要工作,本文应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再富集区域主要位于油藏构造高部位、油水井单向连通的油井关停后形成的低势能区及高含水油井关停后的水井分流线低势能区。将此研究结果用于高含水X油田G区块的调整挖潜,取得了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剩余油 再富集 挖潜
下载PDF
子长油田中山川区长6剩余油潜力研究
12
作者 郭辉 徐少华 于瑞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以子长油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分布为基础,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开发动态资料,运用水驱曲线法对子长油田中山川油区主力层长6进行了采收率标定,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通过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明确其中富集量和规模大的有长612,较大的... 以子长油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分布为基础,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开发动态资料,运用水驱曲线法对子长油田中山川油区主力层长6进行了采收率标定,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通过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明确其中富集量和规模大的有长612,较大的有长611、长613,较小的有、长621、长622,为该区长6油层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川油区 长6 剩余油 富集规模
下载PDF
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 被引量:53
13
作者 李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6-399,共4页
总结了以胜利油田为典型代表的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实施经验,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夹层和储层优势通道是高含水油田剩余... 总结了以胜利油田为典型代表的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实施经验,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夹层和储层优势通道是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利用低级序断层描述与预测、夹层描述与预测、河流相储层构型以及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等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在高含水砂岩油藏预测出了由低级序断层和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辅以精细开发调整、复杂结构井等针对性的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分析并指出了老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技术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水驱油藏 河道砂 剩余油富集区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宗堡 闫力 +2 位作者 高飞 付晓飞 于开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8,8-9,共7页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和有效挖潜难等问题,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利用三维地震、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层边部断砂配置关系、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油层沉积演化序列和单砂...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和有效挖潜难等问题,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利用三维地震、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层边部断砂配置关系、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油层沉积演化序列和单砂体开发动用状况等,得出断层边部剩余油平面富集部位受控于断砂配置关系影响下的单砂体开发动用状况,以及垂向富集层位受控于油层沉积演化序列和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控制下的中厚层河道发育层位,建立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定向井挖潜方法,为老油田增储稳产提供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边部 剩余油富集规律 定向井挖潜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子齐 魏吉凯 +3 位作者 王桂成 孙颖 杨红刚 常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1,共3页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河道边缘、侧翼及前缘的Ⅱ类和Ⅲ类储层中;纵向上正韵律层水淹模式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油层注水开发中高渗透层的层间干扰导致相对低渗透层剩余油分布更为突出;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水驱损失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剩余油滞留。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的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储量丰度 构造断裂带 沉积微相 层间干扰 注采不完善 挖潜方向 文15块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丽莎 何文祥 +3 位作者 陶鹏 李佳阳 王西强 王学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针对环江地区水驱控制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等问题,在充分考虑辫状河储层砂体沉积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以Miall储层构型划分方案为基础,提出辫状河储层构型5级划分方案,并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对辫状河... 针对环江地区水驱控制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等问题,在充分考虑辫状河储层砂体沉积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以Miall储层构型划分方案为基础,提出辫状河储层构型5级划分方案,并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对辫状河道及心滩坝砂体进行了识别与划分,探讨了辫状河单成因砂体空间组合样式和叠置关系,最后提出了不同注采配置关系下对应于不同构型单元组合的8种剩余油富集模式,以期深化环江地区碎屑岩储层构型研究,为研究区的二次开发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江油田 辫状河 储层构型 剩余油富集模式
下载PDF
录井水淹层综合评价技术在扶余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洪伟 《录井工程》 2016年第3期48-51,98,共4页
扶余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受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层水淹状况复杂,给油田进一步开发带来较大困难。为了准确判别水淹程度,确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主力油层挖潜效果,根据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通过对井壁取心应用岩... 扶余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受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层水淹状况复杂,给油田进一步开发带来较大困难。为了准确判别水淹程度,确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主力油层挖潜效果,根据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通过对井壁取心应用岩石热解、核磁共振及荧光显微图像等录井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结合试油井、投产及密闭取心井资料,优选适用的参数,建立了适合扶余油田的水淹层录井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录井水淹层水淹程度判别方法和水淹层剩余油富集状况判别方法,在扶余油田完成了13口井的水淹层评价工作,水淹程度识别准确率达到86.4%,油水层综合解释符合率达93.7%,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 录井技术 水淹程度 剩余油富集状况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小规模剩余油富集区人工串接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王瑞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97-98,共2页
针对极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区储量规模小、单独钻井不经济的开发难点,通过跨断块多靶点定向井、跨断块水平井、绕锥水平井等多类型复杂结构井,人工串接零散的小剩余油富集区,实现极复杂断块油藏效益开发,矿... 针对极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区储量规模小、单独钻井不经济的开发难点,通过跨断块多靶点定向井、跨断块水平井、绕锥水平井等多类型复杂结构井,人工串接零散的小剩余油富集区,实现极复杂断块油藏效益开发,矿场应用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同类型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复杂断块油藏 复杂结构井 小规模剩余油富集区 人工串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