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冠牙体预备后影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反应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倩 程祥荣 +2 位作者 何俐 陈新民 熊世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55-358,i006,共5页
目的:观察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和修复时间对牙髓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38颗,根据牙体制备的深度不同分为3组,暂时冠修复后分别于术后1,3,6周后拔除观察牙髓的炎症反应及剩... 目的:观察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和修复时间对牙髓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38颗,根据牙体制备的深度不同分为3组,暂时冠修复后分别于术后1,3,6周后拔除观察牙髓的炎症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结果: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组织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炎症反应。6周左右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剩余牙本质厚度影响牙髓的反应,牙本质越厚,牙髓重度炎症的发生率越低(P<0.05)。结论:术后观察时间对牙髓预后的影响是以剩余牙本质的厚度为前提,剩余牙本质小于2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关系密切(P<0.01)。剩余牙本质为2~2.5mm时,时间与牙髓的反应相关(P<0.05)。但剩余牙本质厚度大于2.5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本质厚度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体预备
下载PDF
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兰兰 仪虹 刘晓敏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53-156,142,共5页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前磨牙24个,磨除冠部釉质,显露浅层牙本质后,随机分3组(n=8),分别使用Opti Bond Versa(OV)、Clearfil SE Bond(SE)、G Bond(GB)粘结剂,然后用P60复合...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前磨牙24个,磨除冠部釉质,显露浅层牙本质后,随机分3组(n=8),分别使用Opti Bond Versa(OV)、Clearfil SE Bond(SE)、G Bond(GB)粘结剂,然后用P60复合树脂修复堆塑,作截面积约为1.0 mm×1.0 mm的柱形试件。测量样本粘结界面与髓室顶部之间距离即为剩余牙本质厚度(RDT)(≤2 mm为深层牙本质,≥3 mm为浅层牙本质),进行微拉伸试验测试粘结强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面。结果:OV、SE、GB在浅层牙本质的粘接强度(MPa)分别为44.96±2.05,29.40±1.77和16.38±1.34(P<0.05);在深层分别为32.60±1.58,22.79±1.19和11.98±0.91(P<0.05)。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P<0.05),在浅层和深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比较均为OV最高,SE次之,GB最低(P<0.05);3组样本的断裂多发生在粘结界面。结论:OV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最高,SE次之,GB最低;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牙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本质厚度 微拉伸粘结强度 自酸蚀粘结剂
下载PDF
自酸蚀牙本质黏结系统对牙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 雷丽珊 卢友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两种自酸蚀黏结剂XenoⅢ(XO)、Adper Prompt(AP)和一种全酸蚀黏结剂S ingle bond 2(SB)3者之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在其牙齿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直径为2 mm的单面洞,实验组分别涂布3种不同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两种自酸蚀黏结剂XenoⅢ(XO)、Adper Prompt(AP)和一种全酸蚀黏结剂S ingle bond 2(SB)3者之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在其牙齿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直径为2 mm的单面洞,实验组分别涂布3种不同的黏结剂XO、AP、SB,F2000复合体充填,阴性对照组用Dycal盖髓后,玻璃离子充填。分别于实验的第7天,30天与90天处死动物取实验牙,固定、脱钙后病理切片检查,评价3种材料对牙髓的影响。结果:3种黏结剂涂布7 d的病理结果显示牙髓反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与90 d大部分标本的牙髓组织结构已恢复正常,但SB组较AP组、XO组出现更多的反应性牙本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B组具有更强的牙髓刺激性。而AP组、XO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牙本质黏结剂XO、AP的生物相容性好于全酸蚀牙本质黏结剂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黏结系统 生物相容性 剩余牙本质厚度
下载PDF
均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的实验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国斌 李彦 吴淑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均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的有效方法。【方法】90颗新近拔除的上颌第三磨牙,用低速金刚砂锯于流水下切割牙冠暴露全层牙本质,用螺旋CT以0.625mm精度扫描牙体样本。使用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髓腔顶到... 【目的】探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均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的有效方法。【方法】90颗新近拔除的上颌第三磨牙,用低速金刚砂锯于流水下切割牙冠暴露全层牙本质,用螺旋CT以0.625mm精度扫描牙体样本。使用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髓腔顶到切割面的剩余牙本质厚度D。对D进行排序,然后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样本均分为9组,计算各组的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α=0.05),所得的结果与使用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的结果比较,观察两种分组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使用CT图像为依据的各组样本的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LSD-t检验结果表明,各组样本两两比较,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的结果虽然也无统计学差异(P=0.352),但是LSD-t检验显示分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用螺旋CT测量剩余牙本质厚度,再根据厚度分层随机分组,可有效均衡因样本变异或操作误差造成的组间差异,比单纯使用随机数分组所获得的分组组间差异更均衡,效果更理想。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可用此法平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差异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本质厚度 组间均衡 螺旋CT 分层随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