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NK组合模型的江西红色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1
作者 陈晓刚 宋绍鹏 陈韩 《广东园林》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以江西省文化与旅游厅2020年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的1278处红色文化遗产为例,采用ENK组合模型对遗产进行时空分布与保护策略研究。研究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省红色文化遗产重心的演变在空间上体现为“西北-中南-中... 以江西省文化与旅游厅2020年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的1278处红色文化遗产为例,采用ENK组合模型对遗产进行时空分布与保护策略研究。研究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省红色文化遗产重心的演变在空间上体现为“西北-中南-中部-中南”的“V”形路径;红色文化遗产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多主核+多副核+环核群”结构的集聚形态,其中的“多主核”指吉安市、赣州市、上饶市。针对遗产时空分布特征,提出构建“一带、三核心、四片区”的空间保护格局、整合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整体性+片段性”叙事遗产、串联织补同一事件遗产等具体保护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遗产 革命文物 ENK组合模型 分布特征 保护利用
下载PDF
浙江地质遗迹资源及其分区 被引量:2
2
作者 齐岩辛 许红根 邹霞 《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6期82-86,共5页
地质遗迹是地球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全面开展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和评价,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和评价,基本摸清了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特点即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价值高。本文通过对浙... 地质遗迹是地球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全面开展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和评价,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和评价,基本摸清了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特点即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价值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地质遗迹的类型特点和等级特点进行分析,根据遗迹的组合及分布特征把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5个遗迹区、11个遗迹亚区、42个遗迹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遗迹分区 浙江
下载PDF
重庆东北部地质遗迹景观分布特征及其评价
3
作者 刘喜 张健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重庆东北部地质遗迹景观种类齐全,其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呈斜"7"形条带状,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以及巫溪-城口-开县一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定级,确定世界级8处,国家级40处,省市级224处,... 重庆东北部地质遗迹景观种类齐全,其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呈斜"7"形条带状,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以及巫溪-城口-开县一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定级,确定世界级8处,国家级40处,省市级224处,区县级646处,等外级684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东北部 地质遗迹 分布规律 景观评价
原文传递
京津冀文化遗产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50
4
作者 岳菊 戴湘毅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230,共10页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重要表征,展示了区域交流合作的历史脉络。文章以京津冀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京津冀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重要表征,展示了区域交流合作的历史脉络。文章以京津冀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京津冀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京津冀文物保护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分布状况;②不同历史时期,京津冀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密度特征明显不同,随着时间由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的山前地带向北京、天津迁移;③在地形地貌、河流、交通、社会政治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下,京津冀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在0~200 m的平原地带,且在0.5°~2°微斜坡和2°~5°缓斜坡的坡度上分布最多,具有明显的向阳性,主要沿河流以及交通路网分布。最后,文章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格局 地形地貌 交通路网
原文传递
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8
5
作者 奚雪松 许立言 陈义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工作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涉及甚少。在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与人文背景条件下弄清文化遗产的空间相似性与差异性等特征,是面向未来"文化遗产保护区划"划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工作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涉及甚少。在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与人文背景条件下弄清文化遗产的空间相似性与差异性等特征,是面向未来"文化遗产保护区划"划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国家公布的国家级、省级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数据基础,从历史时期与类型两个角度对国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聚集密度进行分析,并与中国自然地理区域与文化地理区域相结合,阐释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空间分布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水松地理分布及其濒危原因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发根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0,共8页
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和越南。根据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结合水松的化石分布资料,对分布区内水松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 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和越南。根据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结合水松的化石分布资料,对分布区内水松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温度、雨量、光照和土壤等生态因子对水松地理分布的影响。导致水松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水松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居群数量剧烈下降;水松对生境要求严格;人为破坏严重。根据水松濒危的原因和现状,建议加强对水松原产地的保护,特别是保护那些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重视水松居群周围生境的保护;以及采取人工繁殖和进行迁地保护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孑遗种 濒危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长征沿线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兆峰 李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96,共16页
长征沿线基本是农村连片贫困区,合理利用长征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有效衔接区域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研究较少系统地探究长征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欠缺长征主题高质量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长征沿线基本是农村连片贫困区,合理利用长征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有效衔接区域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研究较少系统地探究长征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欠缺长征主题高质量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定量化研究,不利于长征沿线红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本研究以长征直接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样本,并将长征文物保护单位与A级景区名录进行逐一对照,首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索长征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辨识长征高质量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征文物保护单位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密度核心区为黔东南地区、湘西地区、川黔地区和陕北地区,且空间分布具有沿着大娄山、夹金山、乌江、赤水、大渡河等地理带状区域集中的趋势。(2)省域层面上,各省市区数量差距较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湖南、陕西和甘肃五省。市域层面上,仅占地级单元数6.18%(排名前十位的地级市)的地级市拥有区域长征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52.47%。(3)目前791个长征文物保护单位仅有49个被开发为高质量旅游景区。市域尺度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征遗产资源、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相关政策是影响长征高质量旅游景区空间分异的强作用力因子。本研究可为长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长征高质量旅游景区的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 红色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峰 史太润 张诗语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7-228,共12页
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和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南省2 352处文物保护单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历史时期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和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南省2 352处文物保护单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历史时期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历时漫长。近代以来是文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其主要文物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总体以岳阳市君山区—永州市东安县一线为分界线,呈现出“东密西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长沙形成了一个高密度核心区。(3)形成于各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的高密度核心区总体上表现为洞庭湖西北岸向洞庭湖南岸和湘江流域扩展的过程,且呈现出初步扩张期—收缩期—快速扩张期—高度聚集期的时空演化规律。(4)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分布演变是高程、坡度与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与政治环境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类型 时空分布 历史时期 湖南省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空间区划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仲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5-1243,共9页
地质遗迹是珍贵的且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性开发是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调查数据,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法,对... 地质遗迹是珍贵的且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性开发是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调查数据,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法,对该区域的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价,提出地质遗迹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调查共发现地质遗迹点1046处,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有153处。研究区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内涵独特,以碎屑岩地貌、地层剖面、古生物遗迹化石为主;其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与当地气候分带、地貌分区、水系分布、地质构造发育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根据赋存环境、发育特征等将研究区地质遗迹划分为2个地质遗迹区、6个分区和15个小区。(3)以国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契机,建议通过地质公园、研学旅行基地、特色小镇、地质文化村建设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开发利用路径,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类型 空间分布特征 自然区划 可持续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甘肃段
下载PDF
山西省文化遗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10
作者 段亚鹏 张宇宁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7期1094-1102,共9页
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研究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运用Arc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 518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分析,归纳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各时期文物保护单... 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研究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运用Arc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 518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分析,归纳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各时期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呈现出前中期数量较少,中后期数量激增的趋势,宋元明清时期数量最多,且各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类型分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2)各时期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重心的空间移动距离逐渐减小,重心移动方向呈现出先向北、再向南、再向北移动的趋势;(3)文物保护单位总体来看呈现出密集区、较密集区和较稀疏区的分布格局,各时期均呈现集聚分布的状态,且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状态各不相同;(4)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方法可知历史文化与政治、河流水系、交通道路、坡度4个因素深刻影响着文物保护单位的产生、类型、数量和时空分布格局。最后,从保护策略、学科交叉、缓冲带和数据库的构建、资源联动等方面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现状的探析--以江苏省无锡市实践为例
11
作者 蒋心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10-114,共5页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无锡一直占据着国内最发达地区的先机,孕育留存了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价值突出的文物资源,成为璀璨文明的见证。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年代跨度、区域分布、形态种类、数量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无锡一直占据着国内最发达地区的先机,孕育留存了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价值突出的文物资源,成为璀璨文明的见证。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年代跨度、区域分布、形态种类、数量等级等方面研究分析无锡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在时空形态上,各级文保单位年代纵贯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末,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第二,在类型特征上,主要以古建筑为主,且各类型的文保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第三,在保护利用上,文物得到基本修缮和合理利用。基于文物特征及保护现状,该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摸清文物底数、盘活文物资源、强化监督管理、突出文化标识等对策建议,为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文物类型 保护利用 江苏省无锡市
下载PDF
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新红 张蓉 +1 位作者 刘奔腾 董建红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7-494,共8页
解析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保护、挖掘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甘肃省689处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六类文物保护单位在7个历史... 解析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保护、挖掘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甘肃省689处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六类文物保护单位在7个历史时期的占比不尽相同,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2)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特征,且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空间分布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性。(3)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呈凝聚型分布状态,但高密度区、次高密度区分布差异较大;分布重心随历史时期更替,呈现出向西北—东南—东南—东南—西北—东北方向迁移的特征。(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历史文化、道路交通等人文因素对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产生、类型、数量和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甘肃省
下载PDF
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涂文慧 张鑫 戴湘毅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第2期1-4,I0005,共5页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对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分布,具有区域内集中程度高、分布均匀度极低的特点。②沿河北镇、南窖乡、石楼镇、韩...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对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分布,具有区域内集中程度高、分布均匀度极低的特点。②沿河北镇、南窖乡、石楼镇、韩村河镇和张坊镇连线形成“S”型分界线,该分界线以东呈组团密集状分布,该分界线以西成离散状分布。整体上呈多核心分布格局。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也不相同。③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与地形、河流、交通布局高度相关,同时也受人口分布、特殊时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空间分布 房山区
下载PDF
信阳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类型、分布及时代价值
14
作者 张金林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信阳市是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富集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主要类型有革命战争旧(遗)址(群)、烈士墓(群)、陵园(墓地)、故(旧)居(宅)、纪念地(碑)、重要革命史迹。在时间上,呈菱形分布。在空间上,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具有集聚性特征。在时... 信阳市是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富集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主要类型有革命战争旧(遗)址(群)、烈士墓(群)、陵园(墓地)、故(旧)居(宅)、纪念地(碑)、重要革命史迹。在时间上,呈菱形分布。在空间上,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具有集聚性特征。在时代价值上,是弘扬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传承红色基因的抓手、讲好革命故事的依托、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时空分布 时代价值 大别山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