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1 位作者 陈琳 郭金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3,共5页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放流增殖
下载PDF
青藤碱贴片释放度测定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莉玲 刘强 李锐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79-281,共3页
目的:对所制备的青藤碱贴片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通过青藤碱贴片内青藤碱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仿照透皮吸收研究方法进行青藤碱贴片的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贴片体外释放度研究表明青藤碱体外释药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符合Hi... 目的:对所制备的青藤碱贴片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通过青藤碱贴片内青藤碱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仿照透皮吸收研究方法进行青藤碱贴片的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贴片体外释放度研究表明青藤碱体外释药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所制备青藤碱贴片控释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贴片 体外释放度 中药
下载PDF
舟山海域黑鲷标志放流试验 被引量:26
3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4 位作者 王伟定 薛利建 张洪亮 贺舟挺 潘国良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和0.64%,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金属线码标记 荧光标记 挂牌标记 放流 回捕率 舟山海域
下载PDF
大黄鱼耳石锶标志技术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辉 姜亚洲 +3 位作者 袁兴伟 张翼 李圣法 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0-1277,共8页
利用六水合氯化锶进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耳石的标记,探讨了锶元素对大黄鱼幼鱼耳石的元素指纹标记效果,分析了锶元素标记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阶段性倍增饲养水体中锶离子浓度可使标记组个体在特... 利用六水合氯化锶进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耳石的标记,探讨了锶元素对大黄鱼幼鱼耳石的元素指纹标记效果,分析了锶元素标记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阶段性倍增饲养水体中锶离子浓度可使标记组个体在特定耳石区段的Sr/Ca比值显著提升,形成与对照组个体和野生个体在该耳石区段Sr/Ca比值的显著差异(P<0.01),标记组、对照组和野生个体在该耳石区段的Sr/Ca比值分别为(3.58±1.09)mmol/mol、(1.73±0.08)mmol/mol和(1.09±0.35)mmol/mol。此区段形成的Sr/Ca比值峰值可视作标记组个体的耳石锶元素人工标记。(2)标志组和对照组大黄鱼幼鱼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此项标记技术对受标个体的生长和存活状况不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可用作大黄鱼增殖放流鱼苗的规模化标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标志放流 耳石 元素分析 死亡率 生长
下载PDF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小亮 贾建忠 +1 位作者 杨欣 刘雪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8-1902,共5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以30批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分析对象,首先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采集不同时间段释放液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最后... 目的: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以30批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分析对象,首先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采集不同时间段释放液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释放度定量测定模型。结果:30批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实验得到101个样品数据,采用外部验证建立模型。根据自动分离原理,从101个样品数据中选择了61个数据作为校正集样本,含量范围为4.97%~30.89%;剩余40个数据作为验证集样本,含量范围为5.07%~30.34%;建模谱段为8937~7487 cm-1及6102~5446 cm-1;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加多元散射校正;维数为6;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95.04%和94.37%;内部交叉验证及外部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6%和2.04%。结论:所建立的释放度快速分析定量模型可对布洛芬制剂进行准确、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药品的快速分析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缓释胶囊 近红外光谱 释放度快速分析 化学计量学
原文传递
青藤碱缓释片释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福正 景秋芳 +1 位作者 孙淑英 沈永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 考察各处方和工艺因素对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为骨架材料的青藤碱缓释片中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黏度级 (K4 M,K15 M和 K10 0 M)和不同用量 HPMC及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备青藤碱缓释片。结果 不同黏度级的 HPMC在用量... 目的 考察各处方和工艺因素对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为骨架材料的青藤碱缓释片中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黏度级 (K4 M,K15 M和 K10 0 M)和不同用量 HPMC及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备青藤碱缓释片。结果 不同黏度级的 HPMC在用量为 30 %时对青藤碱的释放度影响不大 ;当 HPMC的用量小于 30 %时 ,随着HPMC用量增大 ,释放速度减慢 ,但 HPMC的用量大于 30 %时释放速度变化不明显 ;当青藤碱和 HPMC的比例为1∶ 1.5时 ,片重从 2 80 mg增大到 36 0 mg,青藤碱释放速度减慢 ;HPMC粒度及片剂的硬度对青藤碱的释放速度影响较小。结论 制备青藤碱缓释片应考虑选择合适的片重及 HPMC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缓释片 释放度
下载PDF
凝胶型缓释固载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其释放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奎涛 吴海霞 +3 位作者 李菁 高金龙 杨文书 曹春锋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6年第10期19-22,共4页
本文介绍了以固化剂、交联剂、稳定剂、亚氯酸钠和缓释激发剂制成凝胶型缓释固载二氧化氯,对其二氧化氯的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凝胶型缓释固载二氧化氯的制备原理和释放速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固载二氧化氯 制备 释放速率
下载PDF
痹痛宁透皮贴剂体外释放度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继勇 田景振 胡晋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11-713,共3页
目的 :对痹痛宁透皮贴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分别用扩散池法和溶出仪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贴剂的 2 4h累积释药率均超过 90 % ,体外释药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 ,释药模式符合Higu... 目的 :对痹痛宁透皮贴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分别用扩散池法和溶出仪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贴剂的 2 4h累积释药率均超过 90 % ,体外释药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 ,释药模式符合Higuchi方程。 结论 :痹痛宁贴剂具有良好的控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 释放度 东莨菪碱 乌头碱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下载PDF
包膜尿素的制备及电导率法测定其养分释放速率 被引量:11
9
作者 尹业平 徐爱芳 +1 位作者 钟莉 姚树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59,263,共4页
采用两性分子结构化合物制备了包膜尿素,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速率,研究了包膜物质用量及包膜操作条件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包膜尿素具有较好的缓溶解、缓释放作用;电导率法测定包膜尿素的释放速率... 采用两性分子结构化合物制备了包膜尿素,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速率,研究了包膜物质用量及包膜操作条件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包膜尿素具有较好的缓溶解、缓释放作用;电导率法测定包膜尿素的释放速率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制备 电导率 释放速率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义海 陈建国 冯志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9-10,共2页
模拟胃肠环境,利用分光光度法及薄层扫描法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及熊果酸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并在威布尔概率纸上作图求得丹皮酚的T50、Td。熊果酸不溶出。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释放度 丹皮酚 熊果酸
下载PDF
酒石酸释放土壤中Cu和Pb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怡民 李果 陈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83-286,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比较研究EDTA、酒石酸和EDTA与酒石酸的联合作用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的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DTA和酒石酸浓度的提高,都促进了土壤中Cu和Pb的释放,EDTA对Cu、Pb的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8.9%、49.3%,酒石酸为4%、...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比较研究EDTA、酒石酸和EDTA与酒石酸的联合作用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的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DTA和酒石酸浓度的提高,都促进了土壤中Cu和Pb的释放,EDTA对Cu、Pb的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8.9%、49.3%,酒石酸为4%、1.1%;EDTA与酒石酸的联合作用能显著提高土壤中Cu的释放,最大释放率可达48%,对Pb的最大释放率为46%,并且在各相同的EDTA浓度下,Pb的释放量随酒石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EDTA 酒石酸 释放率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长循环磁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蕊 王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制备去氢骆驼蓬碱长循环磁纳米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去氢骆驼蓬碱的质量浓度;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去氢骆驼蓬碱磁纳米脂质体,并用被动载药法包裹去氢骆驼蓬碱;测定脂质体的粒径、电位、包封率、... 目的制备去氢骆驼蓬碱长循环磁纳米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去氢骆驼蓬碱的质量浓度;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去氢骆驼蓬碱磁纳米脂质体,并用被动载药法包裹去氢骆驼蓬碱;测定脂质体的粒径、电位、包封率、Fe2+质量浓度、释放度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去氢骆驼蓬碱质量浓度的方法,去氢骆驼蓬碱在2.0~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6),回收率为102.0%。去氢骆驼蓬碱磁纳米脂质体的粒径为297.7nm;药脂比1∶10和1∶20的包封率分别为69.22%和84.55%;Fe2+质量浓度为189.1μg·mL^(-1),体外释放度符合Wuibull方程。结论被动载药法制备的去氢骆驼蓬碱长循环磁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好,体外释放度符合Wuibull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磁纳米脂质体 粒径 包封率 释放度
下载PDF
稻田释放拟澳洲赤眼蜂防治一代二化螟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杭德龙 焦兆文 +3 位作者 赵有文 杨学文 夏必文 孙蔚 《农业灾害研究》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在越冬代二化螟发蛾盛期稻田人工释放拟澳洲赤眼蜂,考察寄生蜂对螟害的控制作用,据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的效果,从而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配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放蜂田、农民自防田和不防治对照田3个处理,对赤眼... [目的]在越冬代二化螟发蛾盛期稻田人工释放拟澳洲赤眼蜂,考察寄生蜂对螟害的控制作用,据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的效果,从而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配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放蜂田、农民自防田和不防治对照田3个处理,对赤眼蜂寄生率和保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拟澳洲赤眼蜂释放区的一代二化螟卵块和卵粒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6.18%和15.94%,保苗效果为56.52%。[结论]于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对一代二化螟的危害有一定控制效果,可作为一代二化螟绿色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澳洲赤眼蜂 人工释放 二化螟 寄生率 保苗效果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被引量:8
14
作者 Li WU Xin-ling REN +3 位作者 Wen CHEN Bo HUANG Yi-fan ZHOU Lei JIN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9年第3期437-441,共5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 administration methods on pregnancy outcom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 Clinical data of 521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VF-E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long-acting GnRH-a group (n=1330) and the short-acting GnRH-a group (w=3887) based on their various treatment plans.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mbryo data and clinical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ge, infertility, primary/secondary infertility rate, IVF rate, body mass index (BMI), antral follicle counting (AFC),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transplanted embryo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ocyte numbers, M II rate, fertilization rate, cleavage rate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P>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gonadotropin (Gn) using days, Gn dose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long-acting GnRH-a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short-acting GnRH-a group (P<0.01). Additionally, the estradiol (E2) levels, blastocyst freezing rate, embryo utilization rate, transplant cancellation rate and abor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ong-acting GnRH-a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shortacting GnRH-a group (P<0.01).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embryo implanta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ong-acting GnRH-a group than in the short-acting GnRH-a group (P<O.Ol). It was concluded that use of long-acting GnRH-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nsplant cancella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the fresh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LONG-ACTING short-acting 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下载PDF
松花江吉林——扶余江段沉积汞释放速率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起超 王书海 +1 位作者 王稔华 刘景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5-371,共7页
本文用模拟实脸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吉林一扶余江段沉积汞的释放速率。汞的释放速率主要受沉积物中汞含里,汞的形态,水中溶解氧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在正常溶解权状态下,汞释放速率与不稳定态沉积汞浓度成线性关系,与温度成指数关系。建立了... 本文用模拟实脸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吉林一扶余江段沉积汞的释放速率。汞的释放速率主要受沉积物中汞含里,汞的形态,水中溶解氧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在正常溶解权状态下,汞释放速率与不稳定态沉积汞浓度成线性关系,与温度成指数关系。建立了汞释放速率的经验公式。推算了该江段沉积汞的年释放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汞 释放速率 模拟 松花江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洞室断面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伟斌 张梅 +3 位作者 赵有明 刘艳青 郭小雄 付兵先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62,共5页
研究目的:为解决在建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针对其地质条件复杂和影响因素多变的特点,提出在隧道断面内设置超前小导洞的方案,利用小导洞的可变形性,将地层高地应力提前释放,使正洞开挖时处于可接受的相对低应力状态。本... 研究目的:为解决在建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针对其地质条件复杂和影响因素多变的特点,提出在隧道断面内设置超前小导洞的方案,利用小导洞的可变形性,将地层高地应力提前释放,使正洞开挖时处于可接受的相对低应力状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超前导洞位置、尺寸与断面形状。研究结论:以毛羽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程序对超前导洞不同位置、尺寸及断面形状等工况的释放率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施工组织、工程造价以及释放效果等综合因素,确定出了合理的断面形状与导洞位置,即导洞尺寸为:7.6 m(宽)×5.5 m(高),导洞拱顶距正洞拱顶距离为2.5 m。对应正洞A、BB'、CC'、DD'释放率分别为37%、54%、72%和59%。可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 应力释放 断面优化 释放率
下载PDF
热熔胶和橡胶关节止痛膏中的挥发油成分体外释放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皓 汤秀珍 +2 位作者 韩伟 王承潇 沈平孃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12年第6期3388-3391,共4页
对比研究热熔胶和橡胶关节止痛膏中挥发油成分的释放情况。按2010版《中国药典》透皮贴剂释放度测定法的要求,用气相色谱法对两种剂型中挥发油成分的释放度进行测定。研究表明两种剂型中挥发油的释放均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符合Higuchi... 对比研究热熔胶和橡胶关节止痛膏中挥发油成分的释放情况。按2010版《中国药典》透皮贴剂释放度测定法的要求,用气相色谱法对两种剂型中挥发油成分的释放度进行测定。研究表明两种剂型中挥发油的释放均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在累积释药百分含量方面,热熔胶贴膏中挥发油的释放百分含量明显高于橡胶膏中挥发油的释放百分含量。在释放速率方面,热熔胶贴膏中挥发油的释放速率高于橡胶膏中挥发油成分的释放速率,在前8h释放较快,之后释放曲线斜率变小,释放趋于平缓。两种剂型中热熔胶关节止痛膏的挥发油成分释药速率快,累积释放总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止痛膏 热熔胶 橡胶膏 释放度 挥发油
原文传递
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银龙 尹莉芳 +1 位作者 周建平 张陆勇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517-522,共6页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黏附性能及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单因素考察法确定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最优处方,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优化处方所制缓释片的黏附力,以转篮法(转速100r·min-1)测定其...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黏附性能及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单因素考察法确定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最优处方,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优化处方所制缓释片的黏附力,以转篮法(转速100r·min-1)测定其在1、2、4、8小时时的释放度,并对其释药过程进行动力学方程拟合以判断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 K15M,6mg)为骨架材料,卡波姆(CP971P,20mg)为黏附材料,乳糖(18mg)为填充剂,头孢氨苄和硬脂酸镁分别为52.6mg和0.5mg。按优化处方所制的缓释片的黏附力为54.7g;在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1、2、4、8小时的释放度分别为30%、50%、70%和90%以上;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结论:该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生物黏附缓释片 释放度
下载PDF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颖 伍良涌 谭文非 《今日药学》 CAS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建立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高氯酸溶液(3∶7)为流动相,在225 nm波长处检测,用外标法计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含量;释放度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 目的建立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高氯酸溶液(3∶7)为流动相,在225 nm波长处检测,用外标法计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含量;释放度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的装置,以0.1 mol/L的盐酸溶液500 mL[含聚山梨酯80溶液(3→200)1mL]为溶剂,溶出2 h后取样。然后在每个溶出杯中加入磷酸三钠9.503 g和20%氢氧化钠溶液3.0 mL,继续溶出1 h与3 h取样,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用外标法计算各时间点的累积释放百分率。结果含量在0.503~4.024μg/mL(r=0.999 9,n=6)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25%(RSD=2.0%,n=9);样品在2 h的释放量为12%~39%,在3 h和5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44%~70%和70%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测定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的含量和释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 含量 释放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智勇 纪宏宇 +1 位作者 杜霞 吴琳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考察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体外释放影响因素,建立其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不同溶出递质、不同方法和不同转速的释放度。结果:UV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释放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 目的:考察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体外释放影响因素,建立其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不同溶出递质、不同方法和不同转速的释放度。结果:UV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释放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线性范围为2~10mg·L^-1,回收率和稳定性均良好。药物释放受释放方法和递质的影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在t=0~12h范围内较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缓释片 释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