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熊冬金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89-2598,共10页
【目的】研究中国1923~2005年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的来源和类型,归纳出近20年来最重要的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为今后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3~2005年全国6个生态区育成的1300个大豆育成品... 【目的】研究中国1923~2005年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的来源和类型,归纳出近20年来最重要的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为今后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3~2005年全国6个生态区育成的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计算其核遗传贡献值。【结果】1923~2005年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来源于670个终端祖先亲本,其中51.64%为地方品种、38.36%育种品系、7.01%改良品种、2.54%野生豆和0.45%类型不详,相应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6.29%、14.93%、7.79%、0.54%和0.45%。1391个直接亲本由育成品种、外国品种、地方品种和育种品系4类型组成,分别占27.76%、6.10%、11.62%和54.52%。在全国1019个杂交育成品种中,以育成品种和育种品系作为直接亲本的组配方式比例最高,达71.78%。归纳出了1986~2005年间中国941个大豆育成品种最重要的54个祖先亲本和37个直接亲本。【结论】与1923~1995的相比,近十年来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群体扩大了近一倍,地理来源更广泛。但遗传贡献有向少数祖先亲本集中的趋势,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仍少。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有待进一步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成品种 直接亲本 祖先亲本 遗传基础
下载PDF
我国育成的葡萄新品种系谱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孟聚星 姜建福 +5 位作者 张国海 孙海生 樊秀彩 张颖 吴久赟 刘崇怀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409,共17页
【目的】总结1959—2015年间我国育成的葡萄新品种,分析其亲本的类型和来源,揭示亲本选配的规律与特点,为今后我国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我国育成的316个葡萄新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 【目的】总结1959—2015年间我国育成的葡萄新品种,分析其亲本的类型和来源,揭示亲本选配的规律与特点,为今后我国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我国育成的316个葡萄新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计算它们的遗传贡献值。【结果】1959—2015年间我国共育成葡萄新品种316个,其中7个品种遗传背景不详,因此仅对剩余309个亲本来源清楚的品种进行统计分析。309个葡萄新品种来源于118个祖先亲本和164个直接亲本。‘玫瑰香’和‘巨峰’作为直接亲本使用频数最多,共选育出90个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率为17.8%。所有的祖先亲本中,‘小白玫瑰’和‘黑普特罗’衍生出的品种数量最多,共衍生了473个品种,遗传贡献率共为13.4%。【结论】我国最主要的葡萄骨干亲本为‘玫瑰香’和‘巨峰’,同时发现,抗病、大粒、具有玫瑰香味等是我国葡萄育种产业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育成品种 系谱分析 骨干亲本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伟 郭泰 +6 位作者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刘婧琦 王庆胜 李志民 刘忠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7-802,共6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规律,选用1941-2006年间育成的主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育成品种产量与育成年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r=0.769 1**),单产水平增加了7...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规律,选用1941-2006年间育成的主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育成品种产量与育成年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r=0.769 1**),单产水平增加了70.09%,每年增幅为1.06%。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与品种的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0.557 1**、r=0.566 8**),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平均每年增加0.26%和0.36%。随着育成时间的推移育成品种生育日数和生殖生长期长短均呈线性增加趋势,并且分别与育成年代相关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r=0.488 8*、r=0.803 5**)。节间长度呈降低趋势,与育成年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r=-0.437 7*)。品种本身的倒伏级别和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并且与育成年代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629 0**、r=-0.862 3**)。综上所述,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单产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生育日数和生殖生长期延长,节间缩短,有效分枝减少,抗倒伏能力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审定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改良
下载PDF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英慧 刘燕 +15 位作者 关荣霞 魏淑红 杨光宇 周新安 张孟臣 杨春燕 朱保葛 李卫东 刘学义 徐冉 孙君明 朱申龙 赵团结 刘章雄 常汝镇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0-1636,共7页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种质 育成品种 SSR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10个重要家族的遗传相似性和特异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熊冬金 王吴彬 +1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964,共14页
以我国10个大豆育成品种重要家族的179个品种为材料,选用161个均匀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采用PowerMarker Ver.3.25软件分析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与特异性。结果表明,161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697个等位变异,单位点... 以我国10个大豆育成品种重要家族的179个品种为材料,选用161个均匀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采用PowerMarker Ver.3.25软件分析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与特异性。结果表明,161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697个等位变异,单位点变幅为5~24个,平均10.5个;多态信息含量在0.549~0.937间,平均0.819;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表明,179个品种可归为6大类11小类,同一家族的品种有聚为一类的趋势。品种间亲本系数和遗传相似系数显著相关(r=0.67);山东寿张县无名地方品种(A295)、即墨油豆(A133)、滑县大绿豆(A122)和铜山天鹅蛋(A231)4个家族亲本系数和相似系数均较小,遗传基础较宽广;矮脚早(A291)、上海六月白(A201)、奉贤穗稻黄(A084)和51—83(A002)4个家族亲本系数和相似系数较大,遗传基础较狭窄,这与选择育种品种较多有关;东北白眉(A019)家族与其他家族间的亲本系数和遗传相似系数均最小。家族间特异性分析表明,东北白眉(A019)家族和其他9个家族地理距离较远,存在较多互补、特有、特缺等位变异;而III区和II区地理位置较近,种质交流较多,两区家族间特有、特缺等位点数较少,其中A002、A231和A122三个家族无特有等位变异,A084、A201、A034和A231四个家族无特缺等位变异。本研究结果对拓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成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特异性
下载PDF
中美大豆Ⅲ熟期组代表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小红 王兴才 +4 位作者 孟田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谢甫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821-3833,共13页
【目的】研究中美大豆【Glycine max(L.)Merr.】Ⅲ熟期组不同年代育成代表性品种根系的形态和活力,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试图揭示大豆品种根系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 【目的】研究中美大豆【Glycine max(L.)Merr.】Ⅲ熟期组不同年代育成代表性品种根系的形态和活力,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试图揭示大豆品种根系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2和2013年盆栽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豆幼苗期(V2)将磷酸二铵水溶后均匀施入盆中,施肥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0、150 mg·kg-1干土、300 mg·kg-1干土。在大豆苗期(V4)、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和鼓粒末期(R7)取样,于植株子叶节处剪断,套上内置脱脂棉的离心管,利用吸液差重法测定根系伤流量;用Epson Expression 10000XL仪扫描洗净的根系,使用Win Rhizo2012软件分析扫描图像,测定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毛数量;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测定根系活力;将扫描完毕的根系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根系干重;在成熟期测定单株籽粒产量。【结果】随着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干重、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的改良趋势一致,均随产量的改良呈递增趋势,特别是在鼓粒中期和鼓粒末期,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随育成年代增加而增幅较大。相同年代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随着施肥水平增加,俄亥俄当代品种和辽宁当代品种在中肥(150 mg·kg-1干土)和高肥(300mg·kg-1干土)水平下根系性状值均表现较高,而俄亥俄中期品种和辽宁中期品种在中肥水平下表现最佳。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当代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等指标大于共同亲本和中期品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苗期、开花期、鼓粒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成品种 根系形态 根系伤流量 根系活力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1923~2005年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核心祖先亲本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熊冬金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1-647,共7页
中国1923~2005年间育成的1300个大豆品种源自670个祖先亲本,根据衍生品种数、细胞核、质遗传贡献值和衍生品种轮数4项指标,从670个祖先亲本中遴选出113个对中国各生态区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核心祖先亲本,其中34、28、10、14、4... 中国1923~2005年间育成的1300个大豆品种源自670个祖先亲本,根据衍生品种数、细胞核、质遗传贡献值和衍生品种轮数4项指标,从670个祖先亲本中遴选出113个对中国各生态区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核心祖先亲本,其中34、28、10、14、4、3和20个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Ⅴ、Ⅵ生态区和国外。入选的113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16.87%,对1300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70.90%,质遗传贡献占74.85%;他们包括了原来的66个核心祖先亲本,但来源更广;Ⅰ、Ⅱ、(Ⅲ+Ⅳ+Ⅴ+Ⅵ)区和国外分别增加了9、9、13和16个,南方和国外增加比例较大。研究结果可供研究我国大豆核心种质、亲本选配以及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成品种 核心祖先亲本
下载PDF
亚洲地区中、外大豆品种幼苗期耐淹性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慧敏 张军 +1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5-1623,共9页
利用自然群体进行关联分析是检测目标性状QTL、揭示其遗传基础的有效方法。对国内黄淮和南方地区和东亚、东南亚、南亚291份大豆品种幼苗期耐淹性和64个SSR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群体由国内和国外2个不同的亚群体组成,2个亚群均... 利用自然群体进行关联分析是检测目标性状QTL、揭示其遗传基础的有效方法。对国内黄淮和南方地区和东亚、东南亚、南亚291份大豆品种幼苗期耐淹性和64个SSR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群体由国内和国外2个不同的亚群体组成,2个亚群均存在连锁不平衡。在群体1(国内)中分别检测到相对死苗率、相对失绿率、相对萎蔫率的关联位点3、7和12个,群体2(国外)中相应位点6、3和5个;多个位点兼与2个或者3个耐淹性状关联;部分关联位点与连锁定位结果一致。在2个群体中分别筛选出3个耐淹性状减效最大(最耐淹)的优异等位变异24个和22个。相对死苗率优异等位变异在黄淮、南方地区5个主要系谱中分布不同,育种轮次间有波动。结合基因型和耐性表现,从国内材料中优选出合豆2号、黔豆3号、诱变31、南农493-1,从国外材料中优选出PI208432、PI377576、PI481690等耐淹载体材料,为耐淹育种奠定材料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耐淹性 SSR标记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下载PDF
亚洲地区大豆育成品种幼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优选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慧敏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7,共7页
以亚洲大豆育成品种为对象,评价其幼苗期耐淹性,揭示其遗传变异特点,从而为耐涝育种提供种质基础。采用我国黄淮、南方及亚洲其它15国的350份大豆育成品种,以相对死苗率为主要鉴定指标,结合叶片相对失绿率与相对萎蔫率,在苗期进... 以亚洲大豆育成品种为对象,评价其幼苗期耐淹性,揭示其遗传变异特点,从而为耐涝育种提供种质基础。采用我国黄淮、南方及亚洲其它15国的350份大豆育成品种,以相对死苗率为主要鉴定指标,结合叶片相对失绿率与相对萎蔫率,在苗期进行大豆耐淹性盆栽鉴定。结果表明:以相对死苗率为主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鉴定大豆品种的苗期耐涝性。亚洲品种群体存在丰富的耐淹性遗传变异,相对死苗率变幅为4.8%-212.0%。中国黄淮、中国南方、东亚、东南亚和南亚5个区域的品种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遗传变异系数均高于21.24%,耐淹性变异丰富,尤其中国黄淮地区覆盖了全群体相对死苗率变幅。各地区均存在耐淹品种,山东、江苏相对较多;从5个区域中依次优选出7、4、1、1、2,共15份耐淹性种质;系谱追踪发现莒选23、南农493—1、黔豆2号的耐淹性可能传递给后代;4份国外耐淹性品种兼具有抗病性可作为亲本拓宽中国耐涝育种的种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成品种 亚洲 耐淹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我国黄淮和南方主要大豆育成品种家族产量和品质优异等位变异在系谱中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以往研究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只能通过系谱追踪进行一般性分析,分子标记的发掘则提供了在位点及其等位变异基础上分析育成品种间遗传关系的手段。本研究在黄淮和南方190份大豆育成品种的85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基础上,将其中16... 以往研究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只能通过系谱追踪进行一般性分析,分子标记的发掘则提供了在位点及其等位变异基础上分析育成品种间遗传关系的手段。本研究在黄淮和南方190份大豆育成品种的85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基础上,将其中163份品种按系谱祖先归为58-161、徐豆1号、齐黄1号、南农493-1、南农1138-2五个家族,对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优异等位变异在系谱中传承情况的分析。所涉及的最佳位点,产量9个、百粒重3个、蛋白质含量2个、脂肪含量4个,总解释率分别为91%、36%、13%和31%。每位点考查2个最优等位变异,家族系谱祖先具有各自的优异等位变异,随着育种轮次的增加在后育成品种中有丢失;在系谱祖先基础上新品种衍生过程中吸纳其他亲本,5个家族趋向共有大部分优异等位变异,但频率分布不同。5个家族的品种所含有产量最多优异等位变异数未达饱和,9个位点中最高含7个优异等位变异,平均每个品种2.23个,产量有进一步改良潜力。供试条件下高产品种平均产量是低产的2.36倍,平均优异等位变异数是低产的4.17倍,高、低产品种优异等位变异构成差异明显,但高产品种间优异等位变异构成并不相同。也有的品种高产而优异等位变异数并不多,有的品种优异等位变异较多但产量并不高。大豆育种不断从不同亲本中累积目标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同时有些也在丢失,应重视保存过时品种的优异等位变异,以备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育成品种 家族系谱 优异等位变异 遗传
下载PDF
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QTL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5
11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59-2069,共11页
利用85个SSR标记,对大豆育成品种群体(190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在检测群体结构基础上搜索连锁不平衡位点,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共线性或非共线性的SSR位点... 利用85个SSR标记,对大豆育成品种群体(190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在检测群体结构基础上搜索连锁不平衡位点,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共线性或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均广泛存在连锁不平衡(LD),但不平衡程度D′>0.5的组合数只占总位点组合的1.71%,共线位点D′值随遗传距离衰减较快;(2)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育成品种群体由7个亚群体组成,矫正后全群体共有45个位点累计136个位点(次)与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关联,其中22个位点(次)与家系连锁定位的QTL区间相重,有43个位点(次)2年重复出现;(3)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或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4)育成品种群体关联位点与地方品种群体和野生群体只有少数相同,群体间育种性状的遗传结构有相当大差异;(5)发掘出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包括增效最大的产量等位变异Satt347-300(+932kghm-2,中豆26),生物量等位变异Satt365-294(+3123kghm-2,黄毛豆),蛋白质含量等位变异Be475343-198(+0.41%,淮豆4号),脂肪含量等位变异Satt150-273(+2.32%,科丰15)等。在此基础上作了设计育种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育成品种 农艺性状 SSR标记 关联分析 优良等位变异 设计育种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9-1536,共8页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分时期亚群随着时间推移旧的等位变异在消失而新的等位变异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多于消失的旧等位变异。分省亚群(黑龙江、吉林、辽宁)间都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黑龙江与辽宁亚群间。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分别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分省亚群、分时期亚群分类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间有显著相关,省份分群、时期分群都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可能源自两个血缘群体,分别占Ⅰ、Ⅱ类群的绝大部分,和Ⅲ、Ⅳ类群中较大比例;黑龙江品种兼有两方面血缘,吉林、辽宁品种则侧重在同一种血缘,前者遗传基础较后两者广;东北各分时期亚群均有2种血缘。研究结果启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加强东北3省间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相互渗透,从而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大豆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互补等位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和亚群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01-1910,共10页
【目的】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总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及其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大豆育种主干亲本遴选提供遗传背景依据。【方法】从1923-2005年育成的1300个品种中抽选378份中国大豆育成... 【目的】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总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及其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大豆育种主干亲本遴选提供遗传背景依据。【方法】从1923-2005年育成的1300个品种中抽选378份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组成代表性样本,选用大豆核基因组64个SSR标记,采用Structure Version2.2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亚群体分化分析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由7类血缘组成,遗传上明显分化为不同的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各有其不同的血缘构成特点;各地理生态亚群具有其特有、特缺和互补等位变异,体现了其遗传来源的相对生态特异性;随着品种育成时期的推进,不同时期有不同血缘的种质加入,各育成时期亚群具有其特有、特缺和互补等位变异,体现了育种发展的特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与中国地方品种群体、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相比,其遗传基础因源于有限祖先亲本数的瓶颈效应而相对狭窄;分省亚群中黑龙江、江苏亚群的等位变异数可以向其他亚群提供的补充等位变异数均依次最多,其亲本来源较宽、遗传基础较广。分时期亚群平均等位变异数随着时期的推移各亚群等位变异数增加,遗传多样性程度增高,近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宽于历史上前期育成的品种。【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存在遗传结构上的地理生态分化和育成时期分化,因而各亚群具有相对遗传特异性,体现在血缘构成和特有、特缺及互补等位变异上,这构成了未来大豆育种中亚群间种质或基因交流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育成品种群体 群体分化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遗传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