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面薄层水流滚波水力参数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孟鹤 张宽地 王静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为探明滚波的演变过程及产生机理,采用定床阻力试验和超声波测量技术,研究了5种糙度、5种能坡、8种单宽流量下滚波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固定断面,波速随单宽流量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大,相对波速反之,波高与相对波高先增大后减... 为探明滚波的演变过程及产生机理,采用定床阻力试验和超声波测量技术,研究了5种糙度、5种能坡、8种单宽流量下滚波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固定断面,波速随单宽流量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大,相对波速反之,波高与相对波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糙度增加,波速减小,相对波速增大,波高及相对波高均减小;能坡对滚波的影响也与糙度有关,小糙度下,波速随能坡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大,相对波速反之,波高先增大后减小,相对波高持续增大;而大糙度下,随能坡增加,相对波速增加,波高整体不变,相对波高增加趋势变缓甚至有所减小。分析可知,相对波速、相对波高考虑了平均水力参数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滚波演变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滚波 相对波速 相对波高 演变过程
下载PDF
考虑波速影响的斜拉桥非一致激励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凡 颜晓伟 +1 位作者 李帅 王景全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8,共9页
为研究地震波传播速度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主跨跨长406m的双塔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对非一致地震激励输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对比研究了相对运动法、大刚度法和大质量法的计算特点。通过对视波速... 为研究地震波传播速度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主跨跨长406m的双塔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对非一致地震激励输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对比研究了相对运动法、大刚度法和大质量法的计算特点。通过对视波速无穷大时非一致激励法与一致激励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校验地震动输入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天津地震波、El Centro地震波和汶川地震波,根据软土区和岩石区地震波传播特点,对视波速在50~4 000m·s^(-1)之间的不同波速工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波速对斜拉桥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软土区视波速对结构影响更加突出,对位于深厚软土区的大跨度斜拉桥进行行波效应分析时,需要关注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而岩石区仅需关注结构的内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相对运动法 大跨度斜拉桥 行波效应 多点激励 视波速
下载PDF
砾性土剪切波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天宁 汪云龙 张瑞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1,共6页
剪切波速被认为是砾性土液化判别的有效指标,为探究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准试验,利用GDS大型三轴-剪切波速设备研究含砾量、相对密度、固结应力和应力比等因素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砾性土的剪切波... 剪切波速被认为是砾性土液化判别的有效指标,为探究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准试验,利用GDS大型三轴-剪切波速设备研究含砾量、相对密度、固结应力和应力比等因素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砾性土的剪切波速与前述因素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当含砾量、相对密度、固结应力、应力比等增大,砾性土的剪切波速也随之增大;四个因素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程度与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固结应力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砾量 相对密度 固结应力 应力比 剪切波速
下载PDF
激波作用下岩石损伤试验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蒋金宝 林英松 +2 位作者 张宝康 刘兆年 丁雁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9,共5页
通过水中爆炸激波对试样的损伤试验来模拟激波对地层岩石的破坏作用。试验中观测了爆炸后试样内部裂纹形貌的分布,利用自制传感器测到了试样内部的激波压力,优化筛选出了损伤度模型。通过对试样弹性波速进行处理和分析,给出了试样的动... 通过水中爆炸激波对试样的损伤试验来模拟激波对地层岩石的破坏作用。试验中观测了爆炸后试样内部裂纹形貌的分布,利用自制传感器测到了试样内部的激波压力,优化筛选出了损伤度模型。通过对试样弹性波速进行处理和分析,给出了试样的动态损伤阈值求解方法。结果表明,激波在试样中的传播符合指数衰减规律,相对损伤度、无量纲波速的平方、无量纲拉应力它们两两之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岩石损伤 试验研究 相对损伤度 无量纲波速 无量纲拉应力
下载PDF
外载荷作用下水泥砂浆复合材料中的弹性波波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伟达 张鸣 +3 位作者 徐松林 单俊芳 施春英 王鹏飞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研究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弹性波频散特性,应用主频分别为50kHz、300kHz和1MHz三种声波探头,对钢纤维体积含量分别为0.5%、1.0%和3.0%的三种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弹性波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始阶段,P波波速随... 为研究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弹性波频散特性,应用主频分别为50kHz、300kHz和1MHz三种声波探头,对钢纤维体积含量分别为0.5%、1.0%和3.0%的三种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弹性波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始阶段,P波波速随着载荷增大而明显增大,但这种增大趋势逐渐减弱,并达到一个较稳定的值。随着钢纤维体积含量增加,波速有增大趋势。S波具有类似趋势,但其增幅比P波小得多。三种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频散效应。为消除材料在初始加载过程的非线性特性影响,采用了相对波速的方法,并讨论了相对波速的频散效应。结合多组份未胶结模型和Hashin-Shtrikman上限模型,应用一种无量纲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了弹性波波速频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 P波 S波 载荷作用 相对波速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the rising and sinking movement of the crust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
6
作者 吕梓龄 庄真 +5 位作者 傅竹武 胡家富 宋仲和 陈国英 安昌强 陈立华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The average swelling heigh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Tibet) is about 4.1 km.The area is about 2 300 000 km2.It is the highest and the largest plateau in the world.Mount Qomolangma,the highest peak in the world,is loc... The average swelling heigh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Tibet) is about 4.1 km.The area is about 2 300 000 km2.It is the highest and the largest plateau in the world.Mount Qomolangma,the highest peak in the world,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plateau,and its height is still increasing.What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rising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How high will the plateau still rise from now on? These questions are much concerned by people.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essure at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regio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are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the S-wave velocity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delibe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wit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rock types,earthquakes and the relative crust movements.Then the two questions raised abov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ve velocity density relative pressure rising and sinking movement
下载PDF
耦合相对渗透率、斑块饱和与各向异性渗透率的Chapman模型横波速度频散研究
7
作者 廖建平 刘祥松 +5 位作者 刘和秀 张学娟 罗志坤 张青 周林 吴兆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2-579,共8页
本文基于Chapman模型,在Chapman模型中引入了斑块饱和、相对渗透率模型和各向异性渗透率,研究讨论耦合斑块饱和、相对渗透率和各向异性渗透率这三个效应对横波速度频散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其与频率有关:在中低频时,各向异性渗... 本文基于Chapman模型,在Chapman模型中引入了斑块饱和、相对渗透率模型和各向异性渗透率,研究讨论耦合斑块饱和、相对渗透率和各向异性渗透率这三个效应对横波速度频散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其与频率有关:在中低频时,各向异性渗透率的影响最大;在高频时,斑块饱和效应的影响最大;而相对渗透率模型的影响在各个频率中都是最小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证实了部分饱和岩石地震各向异性如何被上述三种耦合效应所影响,提高了对含裂隙储层部分饱和岩石的频变地震各向异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模型 斑块饱和 各向异性渗透率 Chapman模型 横波速度频散
原文传递
利用背景噪声自相关研究2014年鲁甸M_S 6.5地震震区周边地壳波速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庞卫东 杨润海 +1 位作者 许亚吉 沈娅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1-501,共11页
利用鲁甸M_S6.5地震震区及其周边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三分量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在不同频带内计算自相关格林函数,通过30天滑动叠加获得当前格林函数,对整个研究时段格林函数长时间叠加得到参考格林函数。进一步对当... 利用鲁甸M_S6.5地震震区及其周边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三分量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在不同频带内计算自相关格林函数,通过30天滑动叠加获得当前格林函数,对整个研究时段格林函数长时间叠加得到参考格林函数。进一步对当前格林函数和参考格林函数分别采用移动窗互谱、伸缩技术计算各台站相对波速变化,利用计算结果研究鲁甸地震前后波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移动窗互谱法与伸缩法测量得到的相对波速变化趋势较为一致;0.2~0.5 Hz频带范围内测量的相对波速变化对介质的敏感深度约为4 km,具有较强的年变趋势,鲁甸地震及永善地震发生后各台站呈现出较显著的同震波速变化,表现为明显的波速下降,其中ZAT台(昭通)、YAJ台(盐津)波速下降最大,达0.06%。整个研究时段波速变化呈现出"扰动-地震-降低-恢复抬升-地震-降低-恢复-扰动"的总体特征。0.5~1 Hz频带测量结果,未观测到明显的同震波速变化,但可见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背景噪声 自相关 相对波速变化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福建金钟库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淑芳 李军 +2 位作者 戴宗辉 李强 蓝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基于2011年10月—2015年12月福建测震台网金钟库区周边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分周期(1~2 s,2~4 s和4~8 s)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计算了库区各台站对... 基于2011年10月—2015年12月福建测震台网金钟库区周边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分周期(1~2 s,2~4 s和4~8 s)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计算了库区各台站对之间的相对地震波速变化。结果表明:2~4 s周期内地下介质相对波速变化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年变规律,与库区水位变化及当地降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在此周期范围内,水位变化及降雨量对波速变化的影响最大。2013年8—10月,仙游地区接连发生了4次M_(L)≥4.0地震,其中在2013年9月4日仙游震群最大M_(L)5.0地震发生后,波速变化出现趋势性下降,幅度约为0.1%,随后波速逐渐恢复,在整个震群活动后期,对库区介质波速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金钟库区 相对波速变化 水位
下载PDF
面向海量数据的相对波速变化计算的并行化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赛 司冠南 +1 位作者 周风余 蔡寅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5,共5页
随着地震台站数量大大增加,测量数据量也急剧增长。传统的串行化相对波速变化计算方法面向海量数据时存在计算速度慢、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日常业务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海量数据的相对波速变化计算的并行化方法。... 随着地震台站数量大大增加,测量数据量也急剧增长。传统的串行化相对波速变化计算方法面向海量数据时存在计算速度慢、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日常业务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海量数据的相对波速变化计算的并行化方法。通过对地震数据集的划分和算法调度,将数据集分布到基于Spark计算框架的分布式集群上进行并行运算。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相对波速变化计算的速度,显示出计算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波速变化 并行计算 海量数据 分布式 归一化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岩体变形模量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超 唐锡彬 +3 位作者 邓冬梅 孙自豪 姜耀飞 邓姗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5-280,共6页
岩体变形模量是表征岩体变形特性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其获取手段有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法、经验关系法、数值模拟法、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等。人工智能预测方法中常用的是神经网络方法,但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过学习而导致低精度,支持... 岩体变形模量是表征岩体变形特性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其获取手段有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法、经验关系法、数值模拟法、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等。人工智能预测方法中常用的是神经网络方法,但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过学习而导致低精度,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神经网络的以上缺陷,并在小样本、非线性预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目前SVR应用于岩体变形模量预测的研究较少。以某水电站坝址区英安岩的试验数据为依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与变形模量最相关的纵波波速作为输入变量。在此基础上,以3个国内的水电站为例,分别建立相应的以实测纵波波速作为输入变量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变形模量预测模型,同时,通过与BP神经网络(BP-NN)、RBF神经网络(RBF-NN)2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SVR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效果较好,说明PSO-SVR方法更适用于岩体变形模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变形模量 支持向量机回归 粒子群算法 灰色关联分析 纵波波速
下载PDF
岩块波速–应力关系及其卸荷效应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祥 孙进忠 +2 位作者 谭朝爽 张杰坤 许兆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761,共5页
当岩块从原有的地质环境中取出时,它在原位岩体中受到的应力将被解除,其物理力学性质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卸荷效应。通过自行设计的岩块波速–应力试验,研究了岩块的波速–应力关系。研究发现:波速–应力关系曲线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出... 当岩块从原有的地质环境中取出时,它在原位岩体中受到的应力将被解除,其物理力学性质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卸荷效应。通过自行设计的岩块波速–应力试验,研究了岩块的波速–应力关系。研究发现:波速–应力关系曲线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出岩石受荷过程中体积变形的3个阶段;波速–应力关系曲线基本上以σ=σc=(1/4~1/3)Rc为界,当σ<σc时,岩样波速随应力增大迅速增加,波速–应力关系符合幂函数曲线,当σ>σc时,岩样波速逐渐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波速–应力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波速–应力试验过程中,当应力增加到岩样在原位状态下同试验加荷方向下所受的应力时,波速增加速度急剧变缓。根据岩块的波速–应力关系提出了岩样的卸荷指标,并将其定义为岩块在原位所受应力对应的波速与未受荷时的波速之比,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到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区片麻岩和闪长岩的卸荷指标分别为1.13和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块 卸荷效应 波速–应力关系 卸荷指标
下载PDF
岩块卸荷效应与工程岩体质量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祥 孙进忠 +1 位作者 张杰坤 许兆义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9,共7页
工程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洞室工程选址、设计必须回答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许多常用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中,岩体的完整性指数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而由于岩芯卸荷效应和室内、原位波速测试的频率差异方面的原因导致岩体完整性指数不能够... 工程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洞室工程选址、设计必须回答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许多常用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中,岩体的完整性指数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而由于岩芯卸荷效应和室内、原位波速测试的频率差异方面的原因导致岩体完整性指数不能够准确的表示岩体的完整程度,有时甚至会产生岩体完整性指数大于1的不合理的现象。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岩块波速应力关系相关的试验,研究岩块的波速应力关系,提出岩块卸荷指标和频率修正系数2个因子对岩体完整性指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进而对国标BQ岩体质量分级法进行改进。最后将改进的BQ岩体质量分级法在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中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场区绝大部分岩体质量都为I级或II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 波速-应力关系 卸荷指标 频率修正系数 岩体质量评价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焕焕 范红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胶乳散射免疫...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胶乳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Lp-PLA2水平,运用无创外周动脉张力法测定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通过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测定动脉弹性,分析Lp-PLA2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随Lp-PLA2水平升高,RHI逐渐降低(r=-0.23,P<0.01),而Lp-PLA2与PWV之间则无明显相关性(r=0.13,P=0.17)。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校正了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及体重指数等因素后,Lp-PLA2依然是RHI的独立相关因素(β=-0.231,P=0.027)。结论:血浆Lp-PLA2水平检测有望成为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糖尿病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