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新石器和夏商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朱光耀 朱诚 +2 位作者 凌善金 王吉怀 杨晓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能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善土壤的不良特性;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剖面分析表明,环境只是古聚落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基础因素,生产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夏商周时期全省聚落总数增加,但淮北平原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聚落大规模缩减。皖中和皖南的丘陵山地地貌使那里所受洪灾较轻,灾后这些地区因热量条件好使聚落迅速发展起来。新聚落大多建在利于农业生产、能躲避洪水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新石器和夏商周遗址 时空分布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祖群 赵荣 +2 位作者 杨新军 黎筱筱 张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自然环...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自然环境评价指数,社会经济环境评价指数,建成环境评价指数,得出关中聚落景观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结果,并探讨问题诊断与解决。最后讨论了传统聚落景观对社区建设的启示,评价方法的创新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研究案例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景观 评价 人地关系 生态调适
下载PDF
论休闲产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忠丽 李永文 郭影影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6,共4页
和谐社会包含着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的自我和谐。休闲和休闲产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休闲产业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并找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休闲产业的着力点。
关键词 休闲产业 和谐社会 人地关系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人类家园定量研究:陕西传统民居景观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祖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5-329,共5页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园实例,计算其可居性评价指数、社会性评价指数、美感性评价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提出关中民居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并对民居保护和旅游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最后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资源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类似研究重复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评价 模式 陕西 人地关系 人类家园
下载PDF
衢江流域地貌特征与上山文化遗址选址的关联
5
作者 徐怡婷 林舟 蒋乐平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0年第8期778-791,共14页
上山文化(11~8.5 ka B.P.)主要分布于钱塘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其遗址群在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流域内呈现集中分布于南岸下游河段二级阶地边缘的特点。本文利用地貌定量解析的手段,探讨了衢江南北岸河流阶地分布差异、遗址后方山地子流域地... 上山文化(11~8.5 ka B.P.)主要分布于钱塘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其遗址群在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流域内呈现集中分布于南岸下游河段二级阶地边缘的特点。本文利用地貌定量解析的手段,探讨了衢江南北岸河流阶地分布差异、遗址后方山地子流域地貌发育阶段、水系密度分布特征与上山文化立地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衢江南岸广泛分布着相对高差约20 m的河流阶地,而北岸缺乏河漫滩和第一级阶地;衢江山地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呈现出中游年轻,上游和下游较老,北岸比南岸老的特点,山地流域水系密度在各高程段的分布特征,受流域发育阶段、断层分布以及岩性差异共同影响。上山文化遗址群后方的山地流域处于壮年偏老的地貌发育阶段,地势和缓,水系发育成熟,下游水网密布,这样的山地流域方便古人类进入,开展采集、打猎等活动,也不易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结合阶地的分布特征,南岸下游的二级阶地是相对优越的居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文化 衢江 河流阶地 山地流域地貌特征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器的演变所反映的人地关系--以双墩和尉迟寺遗址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光耀 朱诚 +3 位作者 马春梅 王吉怀 阚绪杭 马彩霞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3-200,共8页
本文以淮河中游新石器早期的双墩遗址和中晚期的尉迟寺遗址的出土石器为主线,辅以其他遗存和遗址地层剖面的环境磁学、元素地球化学证据,探讨了石器工具的演变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研究表明:双墩古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砍伐树木和狩猎,而... 本文以淮河中游新石器早期的双墩遗址和中晚期的尉迟寺遗址的出土石器为主线,辅以其他遗存和遗址地层剖面的环境磁学、元素地球化学证据,探讨了石器工具的演变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研究表明:双墩古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砍伐树木和狩猎,而尉迟寺则是谷物生产和狩猎。双墩古人使用投掷和其他多种狩猎方式,在猎物充足的全新世大暖期获取了大量的肉食资源。尉迟寺时期狩猎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剧烈波动的气候和迅速增加的人口,使猎获量下降。双墩时期人们砍伐的树木较为细小,木料之间的结合以捆绑为主。而尉迟寺时期人们砍伐的树木比较粗大,木器和房屋已使用卯榫结构。双墩时期已有了水稻种植,但采集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尉迟寺时期的农业以种植为主,采集农业为有益的补充,该时期的出土石器和农业类型与环境演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 新石器遗址 出土石器 演变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伦理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明理 罗大文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5,32,共6页
环境伦理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并实现了思维旨趣从社会伦理、人际伦理向环境伦理的转向。环境伦理要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强调在追求发展的同时 ,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 ,使... 环境伦理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并实现了思维旨趣从社会伦理、人际伦理向环境伦理的转向。环境伦理要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强调在追求发展的同时 ,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 ,使整个人类的发展控制在确保生态平衡的范围之内。在西部开发的实践中保护自然环境 ,首先就要确立环境伦理观念。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生态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试论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对称性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西安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针对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上日益被其他学科挤向边缘的现实危险,本文剖析后认为,根本的症结在于地理学对这一问题始终缺乏一个最能切合地理学学理特征的基本抽象范式。本文将人—地关系对置双方置于地理系统等级序列的框架内,从“... 针对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上日益被其他学科挤向边缘的现实危险,本文剖析后认为,根本的症结在于地理学对这一问题始终缺乏一个最能切合地理学学理特征的基本抽象范式。本文将人—地关系对置双方置于地理系统等级序列的框架内,从“分形论”、“界壳论”和“耗散结构论”的理论高度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审视,从而得出人—地关系的对称抽象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抽象范式 人-地关系对称抽象原理
下载PDF
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翟忠信 李星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给出了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这两个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这两个理论和现代控制论的一致性。
关键词 五行学说 数学模型 天人相应 中医
下载PDF
浅析人类旅游活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更生 吴纯渊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本文在论证了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重要意义以及旅游活动特征的基础上 ,全面地论证了人类旅游活动对自然和人文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自然 影响 发展历史 旅游活动 人文环境 旅游环境
下载PDF
公民水素养评价表征因素模型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康 王延荣 +2 位作者 许冉 孙宇飞 孙志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8-125,共8页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相关水问题,以提升全民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从水素养概念出发,通过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公民水素养评价的表征因素进行筛选和提炼,最终得出包含水知识、水态度、水行为...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相关水问题,以提升全民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从水素养概念出发,通过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公民水素养评价的表征因素进行筛选和提炼,最终得出包含水知识、水态度、水行为为主范畴的10个表征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深入剖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级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进一步精确描述系统各要素两两之间的直接关系。结果表明:公民水素养评价的表征因素自上而下形成了表象层、中间层和根源层等3个层级,可直观、清晰地反映表征因素之间的递阶、层级关系;水态度在各表征因素中具有调节作用以及各表征因素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研究成果为提高公民水素养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素养 表征因素 扎根理论 邻接矩阵 国家水安全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人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环境道德底线——兼论地理计量研究的道德维度
12
作者 邝福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5-30,38,共7页
很多地理事象,特别是人文地理事象,是不能量化的。当前人们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几乎完全使用了纯计量化的研究方法,去推导那些行政官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环境虚无主义思想指导下预设的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结果,都大大违背了地... 很多地理事象,特别是人文地理事象,是不能量化的。当前人们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几乎完全使用了纯计量化的研究方法,去推导那些行政官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环境虚无主义思想指导下预设的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结果,都大大违背了地理学研究的终极关怀———实现人地关系的良性耦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田野调查获取的逻辑实证事例的归纳推学和环境道德信念的支撑。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自觉坚守环境道德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人地关系 环境道德
下载PDF
环境意识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作用初探
13
作者 杨学峰 张汉武 《天中学刊》 2001年第2期31-33,共3页
环境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人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反映 .它既依据于“人地关系”的现实 ,又具相对独立性 .这表现在它的发展与人地关系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又具有历史继承性 .环境意识对人地关系的反作用 ,其实现过程可从... 环境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人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反映 .它既依据于“人地关系”的现实 ,又具相对独立性 .这表现在它的发展与人地关系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又具有历史继承性 .环境意识对人地关系的反作用 ,其实现过程可从性质与程度两方面研究 .性质上 ,可从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还是使人与环境关系发生矛盾甚至对立来加以判断 ;程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意识 人与环境关系 反作用 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下载PDF
园林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厦门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所感
14
作者 邓日镗 《福建建筑》 2018年第7期47-50,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园林建设与人居环境的改善越来越紧密。文章以跟踪厦门莫兰蒂台风后的提升改造项目为例,实例阐述了人为的主动参与建设对居住环境的改善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厦门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不足,提出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园林建设与人居环境的改善越来越紧密。文章以跟踪厦门莫兰蒂台风后的提升改造项目为例,实例阐述了人为的主动参与建设对居住环境的改善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厦门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建设 人居环境 园林与人居环境的联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