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大部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蔚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大部制顺应了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它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与服务型政府职能相一致的政府组织体制,是与西方地方自治前提下的中央地方权力功能性分立相一致的。中国的国情决定我们在实行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深刻调整中央地方的... 大部制顺应了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它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与服务型政府职能相一致的政府组织体制,是与西方地方自治前提下的中央地方权力功能性分立相一致的。中国的国情决定我们在实行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深刻调整中央地方的关系,协调与党的机构、人大政协机构的关系,从决策、执行、监督相一致的高度设计,打破目前部门利益格局的权力运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门体制 探索 中央地方关系 方向 配套改革
下载PDF
中国财政体制垂直失衡:测度方法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丹 李永友 +1 位作者 童幼雏 刘易鑫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9,共10页
作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的关键,财政体制垂直失衡问题备受关注。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视角对财政体制垂直失衡进行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且简单照搬西方的测度方式亦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在中国特有的中央和地... 作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的关键,财政体制垂直失衡问题备受关注。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视角对财政体制垂直失衡进行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且简单照搬西方的测度方式亦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在中国特有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执行责任高度分离的背景下,对财政体制垂直失衡进行界定和测度,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的特征。测度结果显示,1994—2015年,全国水平的VFI1在-0.9921—-0.5634之间波动,均值为-0.7411;VFI2的波动范围为0.0617—0.2084,均值为0.1367;VFI3的波动范围为0.0623—0.2101,均值为0.1399;分地区来看,东北和西部地区的VFI2、VFI3较高。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财政体制垂直失衡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央地共担支出及本不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的增加是导致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的主要原因,东北和西部地区的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程度较深,应作为未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央地财政关系 垂直财政失衡
原文传递
辅助性原则及其对中国央地关系法治化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旭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37-44,共8页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难题,需要多方面的理论资源推进相关研究。辅助性原则作为国外学术界的一个新领域,近些年来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该原则的发展进程表现为社会学说—政治原则—法律原则三个阶段;...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难题,需要多方面的理论资源推进相关研究。辅助性原则作为国外学术界的一个新领域,近些年来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该原则的发展进程表现为社会学说—政治原则—法律原则三个阶段;其实践集中在三个领域:欧盟及其内部制度,若干国家的内外治理关系,一些跨国性、国际性组织的治理活动。与此相关的若干新理论视野也值得重视,比如超越国家的治理、去中心化问题与地方自治。中国正在促进央地关系之完善,辅助性原则对此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原则 中央与地方关系 法律原则
下载PDF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被引量:5
4
作者 任维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5,共8页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际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下载PDF
中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比较研究
5
作者 张舒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财政机能的正常发挥。日本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它体现和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资金的支配权和管理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我国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借鉴日本...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财政机能的正常发挥。日本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它体现和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资金的支配权和管理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我国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借鉴日本的经验 ,一要科学界定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事权 ;二要合理界定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财权 ;三要合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四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中央对地方收入转移支付制度 ,以正确处理好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比较研究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下载PDF
试论俄罗斯央地关系治理的非常规工具选择--能源治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博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178,共29页
俄罗斯治理央地关系的效果一直遭到质疑,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和联邦主体最多的国家,它没有像中国那样实现地方经济活力的释放和地方多样化发展的格局。俄罗斯形成了一种"国家能力维护型联邦主义":在政治上承认宪法保障的... 俄罗斯治理央地关系的效果一直遭到质疑,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和联邦主体最多的国家,它没有像中国那样实现地方经济活力的释放和地方多样化发展的格局。俄罗斯形成了一种"国家能力维护型联邦主义":在政治上承认宪法保障的地方分权事实,同时却寻求利用多样化的治理工具实现对地方的权力控制。因此,俄罗斯的央地关系长期受到地方独立倾向的挑战并威胁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治理央地关系面临常规工具选择的困局:在联邦宪政体制背景下,中央政府只能依据宪法规定的权力清单来规制地方政府;苏共的全面解体导致地方行政资源更多地集中到地方精英手中;中央政府秉承的不干预为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坐视刚性的联邦财税制度和混乱的"联邦—地方"协议体系完全破坏其财税杠杆工具。为了突破以上困局,俄罗斯中央政府基于其地方当局依赖能源产业的现实,选择能源治理作为非常规的央地关系治理工具,从国家能源重点资产的控制权着手,配合限制地方油气出口能力的高税负和管道配额歧视政策,以国家油气公司为主要平台,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规制,并通过法律巩固利用能源工具治理央地关系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中央与地方关系 俄罗斯能源治理 俄罗斯政府
原文传递
孙中山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再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霞 李国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3期59-62,共4页
孙中山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均权主义、地方自治体系架构和民族自治。均权主义学说包括了均权的主体、均权的对象、均权的标准等方面,构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地方自治是整个民主共和的基础,但它与中央与地方关系... 孙中山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均权主义、地方自治体系架构和民族自治。均权主义学说包括了均权的主体、均权的对象、均权的标准等方面,构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地方自治是整个民主共和的基础,但它与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理论,孙中山实际上构建了一个从城镇乡地方自治,中经县自治,再到省自治的地方自治体系,这是他的地方政制设想的基本内容。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关系上,孙中山形成了大中华民族观、民族平等、扶植弱小民族以及自决自治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央与地方关系 均权主义 地方自治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地方立法边界的重构——以网约车立法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效羽 《地方立法研究》 2019年第3期19-30,共12页
在互联网平台经济时代,基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地域无界性、资源聚集性和网络外部性等特征,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各地传统行业的既得利益冲击较大,易于激发地方保护主义立法。同时,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属性决定了其遭受地方保护主义的损害更大。... 在互联网平台经济时代,基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地域无界性、资源聚集性和网络外部性等特征,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各地传统行业的既得利益冲击较大,易于激发地方保护主义立法。同时,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属性决定了其遭受地方保护主义的损害更大。为此,应当推动地方立法边界的重构,提升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相关事宜的立法层级,明确有关互联网平台经济相关资质和资格的立法应当由中央立法机关实施,将涉及互联网平台经济基本规则的行政立法提升至由省级以上行政立法机关实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只应当就互联网平台经济在本地面临的特殊情形进行配套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经济 地方立法 网约车 中央和地方关系
下载PDF
宪法框架下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重点与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世涛 汤喆峰 《财经法学》 2015年第6期66-73,共8页
财税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宪法意义:预算改革有利于强化对国家权力的约束;税制改革能够促进公民权利保障和社会公正;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有助于央地关系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民主性缺失导致的改革动力不足,... 财税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宪法意义:预算改革有利于强化对国家权力的约束;税制改革能够促进公民权利保障和社会公正;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有助于央地关系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民主性缺失导致的改革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改革的政策导向致使其不能完全满足法治原则的要求。未能从宪法的高度认识中国的财税体制,从而没有以宪法原则为指导,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最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预算 税制 央地事权
下载PDF
环保督察约束力与地方跨层级环境治理逻辑--基于S省P市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贺芒 陈彪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8,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督察逐渐成为中央层面环境治理的新手段,对提升跨层级的地方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作用。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具有任务政治化属性,对各级地方形成督办压力;突出问题与任务导向,对各级地方形成问责压力;突破行政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督察逐渐成为中央层面环境治理的新手段,对提升跨层级的地方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作用。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具有任务政治化属性,对各级地方形成督办压力;突出问题与任务导向,对各级地方形成问责压力;突破行政层级和属地限制实现巡察全覆盖,对各级地方形成动员压力。面对环保督察“三重约束压力”,地方政府以跨层级的形式表现出环境治理的快速响应、责任传导和治理效用的治理逻辑,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督察 约束力 跨层级治理 央地关系
下载PDF
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权行使主体的确定及其理论依据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汉雄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5,共4页
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权的行使主体的确定问题,应从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划分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使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权存在不合理性,应建立由中央政府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筹资权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下载PDF
中央—地方关系与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博弈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从命令-服从单维逻辑,转向博弈与服从并存的双向逻辑,并将随着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完善,逐渐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财权与事权相均衡的法治格局。可以说,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制度变迁既不单纯体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从命令-服从单维逻辑,转向博弈与服从并存的双向逻辑,并将随着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完善,逐渐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财权与事权相均衡的法治格局。可以说,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制度变迁既不单纯体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也不单纯体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而体现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其主要含义有三层:制度变迁领域的动力扩散;制度变迁主体间结构的中间扩散;制度变迁发展阶段的中间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政府关系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 纳什均衡
下载PDF
预算分权的宪政逻辑
13
作者 王存河 张雷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15,共5页
预算分权即国家预算权的配置问题,它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现代宪政理念的核心要义在于限制国家公权力的恣意行使,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而无论是横向维度的预算分权还是纵向维度的预算分权,其出发点即是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分集中的... 预算分权即国家预算权的配置问题,它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现代宪政理念的核心要义在于限制国家公权力的恣意行使,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而无论是横向维度的预算分权还是纵向维度的预算分权,其出发点即是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分集中的预算权力分散到国家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预算主体之间,以期实现限制政府预算权力的恣意行使,保证国家财政资金能够在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民主化的轨道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权 宪政 分权 央地关系
下载PDF
新时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性探索
14
作者 刘雅静 《宁夏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86-89,共4页
新时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应科学界定明晰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划分,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中央对地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还需建立协调、规范、互利的中央与地方新型利益关系,实现双方利益均衡。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分税制 公平与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