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 被引量:103
1
作者 丁建军 冷志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47,共16页
贫困的多维属性和空间属性意味着具备综合性和区域性优势且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在贫困研究和扶贫实践指导方面应大有作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地理学关注的贫困主题及其研究进展基础上,尝试从地理学视角阐释区域贫... 贫困的多维属性和空间属性意味着具备综合性和区域性优势且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在贫困研究和扶贫实践指导方面应大有作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地理学关注的贫困主题及其研究进展基础上,尝试从地理学视角阐释区域贫困的本质、构成要素、格局、形成过程及应对方案。主要结论为:(1)区域贫困的本质是特定时空情境下"人"(贫困主体)、"业"(生计活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维度上的剥夺或三者之间耦合失调的过程与状态。(2)区域贫困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各要素层面的剥夺以及三要素"人业地"耦合失调形成区域贫困格局类型。(3)区域贫困格局的形成既是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之间非线性"负向循环累积"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主体性要素"人"和客体性要素"地"未与中介性要素"业"的变化相协调在特定地域的表现。(4)区域贫困的系统化干预既需要各要素层面的"靶向干预",还需要各措施之间的协同,而仿效医院的会诊制度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贫困 地理学 系统化认知 综合干预
原文传递
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贫困化空间模拟分析——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6
2
作者 许月卿 李双成 蔡运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5,140,共8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本文选择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应用GIS和ANN技术,模拟区域自然致贫因子和消贫因子的空间分布,计算各乡镇的贫困...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本文选择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应用GIS和ANN技术,模拟区域自然致贫因子和消贫因子的空间分布,计算各乡镇的贫困度,揭示区域贫困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指导研究区早日脱贫及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形、土壤侵蚀等自然要素是主要的致贫因子,而社会经济要素是缓解贫困的因子。贫困度较小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部,贫困度较大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和北部边缘。可见,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区域贫困化简便、实用,避免了传统的单纯依靠统计数据进行贫困化研究的做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贫困 空间模拟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GIS和ANN的中国区域贫困化空间模拟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双成 许月卿 傅小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81,共6页
中国区域贫困化产生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到自然因素的变化。本文在定量分析中国区域贫困化与自然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利用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1999年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如... 中国区域贫困化产生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到自然因素的变化。本文在定量分析中国区域贫困化与自然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利用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1999年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如地形高程、地形破碎度、平均坡度与区域贫困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性,自然致贫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干旱和高寒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中部的燕山、太行山、秦巴山地。ANN模拟结果与现在中国主要贫困县分布相比较,其空间构型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 GIS 中国 模拟分析 西南喀斯特地区 人工神经网络 空间分布格局 1999年 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政策因素 自然要素 定量分析 地形高程 地形因素 研究结果 相关关系 平均坡度 空间集聚 高寒地区 集中分布 秦巴山地 模拟结果
下载PDF
中国城镇贫困线、贫困率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宗胜 于涛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53,共14页
文章尝试制定了阶梯式全国统一城市贫困线。据此测度发现,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已接近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对流动人口的贫困治理仍是"真空地带",存在城市贫困治理的"内部二元结构&q... 文章尝试制定了阶梯式全国统一城市贫困线。据此测度发现,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已接近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对流动人口的贫困治理仍是"真空地带",存在城市贫困治理的"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城镇贫困仍较严重;在经济转型条件下,城市绝对贫困也存在反弹可能;相对贫困日益严峻。文章提出政策建议:明确确立全国统一城市贫困线;将常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扶贫体系,特别关注外来务工人员贫困问题;实行定向精准扶贫,加大对特殊人群的扶贫;加大中部和东北地区城镇扶贫力度。同时将相对贫困、多维贫困提上议程,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线 区域贫困 收入分配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要素禀赋、制度质量与区域贫困治理——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段忠贤 黄其松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贫困已不再是简单的饥饿、吃饱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发展问题。从区域贫困来看,致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行动资源和行动机制的视角,构建了区域贫困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省际"十一五&qu... 贫困已不再是简单的饥饿、吃饱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发展问题。从区域贫困来看,致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行动资源和行动机制的视角,构建了区域贫困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省际"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条件对减贫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仅在东部地区产生明显的减贫效果,劳动力资源禀赋条件也仅在中部地区产生积极的减贫作用;无论是不同的发展时期还是不同的地区,技术要素禀赋条件对区域减贫作用均较为理想;资本要素禀赋条件和制度质量的减贫异常化效应则比较明显;制度质量与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禀赋条件交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的减贫效果。研究认为,在区域贫困治理过程中,应积极避免"资源诅咒"现象,着力提升制度供给质量,充分利用有效的制度杠杆撬动"资源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制度质量 区域贫困 贫困治理 面板数据模型
原文传递
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愿理 廖和平 +3 位作者 巫芯宇 郭倩 毛鑫 李昌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0,共11页
运用博弈论优化模型确定耕地破碎度测算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耕地破碎与贫困的耦合关系,采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索两者的空间关系,划分耕地破碎与贫困的耦合类型,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减贫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 运用博弈论优化模型确定耕地破碎度测算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耕地破碎与贫困的耦合关系,采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索两者的空间关系,划分耕地破碎与贫困的耦合类型,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减贫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破碎度和贫困发生率均较高,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且两者空间分布相对一致,即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2)耕地破碎与贫困的协调度值呈正态分布,以高度协调为主,空间集聚性明显,且差异性较大,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相互作用和协调程度较强;3)根据耕地破碎与贫困的耦合关系,将耦合类型划分为耕地破碎度滞后型、耕地破碎与贫困同步型和贫困滞后型3种类型,并分别提出治贫模式:土地整治模式、特色农业模式和乡村旅游助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助推精准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破碎 区域贫困 耦合协调 减贫模式 西南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徐孝勇 封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1-160,共10页
基于区域农村发展系统视角将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为由3个一级子系统和6个二级子系统构成的人工—自然复合开放系统。运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2012—2014年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了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 基于区域农村发展系统视角将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为由3个一级子系统和6个二级子系统构成的人工—自然复合开放系统。运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2012—2014年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了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时空演变趋势。结论表明:14片区根据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及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水平整体提高,但区际间发展不平衡;14片区依据其自我发展能力内部二级子系统"短板"可划分六种制约型区域;各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结构一致性差距较大;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呈现出"由西部—东部逐渐上升"的空间分布特征,自我发展能力高分片区呈现向东部和南部集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工程 脱贫攻坚计划 区域贫困 资源环境承载力 集中连片特困区 自我发展能力 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贫困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扬 李寻欢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07-2424,共18页
中国的减贫实践证明,地理学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支撑减贫瞄准与扶贫决策中发挥着重要学科价值。然而,由于基本概念模糊、基础理论滞后、学科体系不健全,“理论贫困”成为制约贫困地理学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本文在解析贫困核心概念的... 中国的减贫实践证明,地理学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支撑减贫瞄准与扶贫决策中发挥着重要学科价值。然而,由于基本概念模糊、基础理论滞后、学科体系不健全,“理论贫困”成为制约贫困地理学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本文在解析贫困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贫困地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学科性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框架,提出了未来贫困地理研究中的前沿领域。结果表明:①贫困是指与一定标准相比,人们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处于劣势、缺少或不足的状态,具有多维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特征。在测量标准上,绝对贫困强调“极小值”,相对贫困强调“平均值”。在瞄准对象上,个体贫困关注个人福利或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区域贫困则是从空间视角关注个体福利背后的“区域福利”。②贫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贫困地区的形成、分布、地理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和反贫困措施的学科,以贫困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贫困—环境”关系为研究核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特点。贫困地理学的基础性理论包括空间贫困理论、区域贫困理论和多维贫困理论,其研究内容与框架包括3个维度、2大要素、2类对象、2大标准。③贫困地理学需要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区域贫困测度、相对贫困瞄准、贫困监测模拟、减贫效应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理学 区域贫困 个体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地域系统
原文传递
资源环境约束下连片特困山区农户家庭精准脱贫路径选择——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家庭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段塔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9,共13页
连片特困山区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贫困与群体性贫困。作为国家级连片特困山区——陕南秦巴山区,受区域性资源环境约束机制的影响,农户家庭不仅收入贫困,而且还伴随着健康贫困、教育贫困、权力贫困、信息贫困与能力贫困等多维贫困。显然,... 连片特困山区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贫困与群体性贫困。作为国家级连片特困山区——陕南秦巴山区,受区域性资源环境约束机制的影响,农户家庭不仅收入贫困,而且还伴随着健康贫困、教育贫困、权力贫困、信息贫困与能力贫困等多维贫困。显然,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当地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重要诱致因素。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和扶贫工作模式,变资源约束为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引导贫困农户家庭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绿色脱贫之路,进而实现农户家庭精准脱贫与区域性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连片特困山区 陕南秦巴山区 农户家庭 精准脱贫 区域性贫困 群体性贫困
下载PDF
中国精准扶贫的区域治理思想解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国明 黎春 何仁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9-660,共12页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全球2030年减贫目标的国际行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区域贫困治理思想包括贫困空间分异、贫困区域开发策略和贫困区域管理3个方面,与精准扶贫方略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依据贫困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划分出贫困县域类别、村域类别,并把脱贫难度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于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形成了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成的区域贫困开发策略;依据贫困区域的鲜明层级体系,构建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对象体系和退出考核评估机制,以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成的贫困区域管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区域贫困 资源科学 理论框架 区域治理
原文传递
后扶贫时代产业扶贫的多重制约与可持续治理
11
作者 张廷海 田慧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67,95,共4页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与脱贫攻坚时期产业扶贫政策聚焦于精准扶贫不同,后扶贫时代关注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治理,强调贫困人口的多维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产业扶贫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产业扶贫面临产业链和价...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与脱贫攻坚时期产业扶贫政策聚焦于精准扶贫不同,后扶贫时代关注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治理,强调贫困人口的多维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产业扶贫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产业扶贫面临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缺失、产业发展路径僵化、扶贫福利不足等多重制约。从可持续治理来看,产业扶贫的优化路径应从建立特色产业培育机制、构建扶智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扶贫利益共同体等方面探寻,以期在未来持续发挥扶贫产业的现实价值,形成区域经济增长和个体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产业扶贫 区域贫困 个体贫困 可持续治理
下载PDF
中亚地区的贫困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海霞 王海燕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1期54-59,共6页
地区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亚诸国家近年来面临贫困化加剧,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贫困导致中亚地区移民人数增多,犯罪率上升,腐败加剧,环保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中亚地区产生贫困的原因有很多,解决贫困问题已成为中亚各... 地区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亚诸国家近年来面临贫困化加剧,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贫困导致中亚地区移民人数增多,犯罪率上升,腐败加剧,环保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中亚地区产生贫困的原因有很多,解决贫困问题已成为中亚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否则,将可能造成地区不稳定等灾难性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地区贫困 社会问题
下载PDF
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空间格局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百色市田阳县贫困村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燕飞 何彦谚 童新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7-97,共11页
鉴于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本文以较小的评价单元村级为研究单位,使研究结果更为精细。在构建耕地破碎化及区域贫困评价体系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绘制耕地破碎化-区域贫困散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借... 鉴于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本文以较小的评价单元村级为研究单位,使研究结果更为精细。在构建耕地破碎化及区域贫困评价体系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绘制耕地破碎化-区域贫困散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借鉴物理容量概念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立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耦合关联评价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百色市田阳县52个贫困村2015年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空间格局及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与耕地破碎化空间分布规律有差异;耕地破碎化程度总体较高,空间分异东部耕地破碎化较严重,西部耕地破碎化较轻微,耕地破碎化Moran’s I指数为0.210,空间正相关,存在集聚现象;区域贫困程度空间分异东部与西部的区域贫困程度较高,中部地区贫困度较低,区域贫困程度未通过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2)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大部分行政村散点落在耕地破碎化-区域贫困散点图的Ⅳ-Ⅰ与Ⅴ-Ⅰ区域内,其耕地破碎化程度较高但区域贫困度较低,耕作条件相对滞后。(3)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从高度协调(Ⅰ)到临界失调(Ⅵ)跨越六个等级。耦合协调发展度Moran’s I指数为0.129,空间正相关性,存在集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破碎化 区域贫困 空间自相关 耦合协调 田阳县
下载PDF
贫困山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大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友宝 易欢 +1 位作者 邓巧 谢爱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116,158,共7页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5-2020年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综合水平及其脱钩关系演变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程度呈持续...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5-2020年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综合水平及其脱钩关系演变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程度呈持续下降态势,旅游发展水平呈“震荡起伏”式上升态势,二者呈“逆向”演变走势。(2)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存在强脱钩、弱脱钩、衰退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5种类型,区域和市(州)尺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强脱钩类型,市(州)际间旅游与贫困脱钩关系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3)影响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为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国内游客人次、水资源、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口城镇化率、耕地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社会经济背景条件是影响旅游与贫困两大系统关系优化的主导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旅游发展 区域贫困 脱钩关系 贫困山区 大湘西
下载PDF
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莎莎 方斌 谢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1-724,共14页
客观分析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及脱贫稳定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的应有之义。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结合村域和农户两种尺度剖析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成因,并基于研究区自身特色探讨其脱贫稳定性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结果表... 客观分析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及脱贫稳定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的应有之义。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结合村域和农户两种尺度剖析典型贫困县乡村贫困化成因,并基于研究区自身特色探讨其脱贫稳定性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结果表明:(1)阜南县各乡镇贫困村核密度差异显著,总体呈外密内疏之势,部分区域呈核心面状式集聚分布,按照核密度值将贫困村分为5个一级核心区、4个二级核心区和5个三级核心区。(2)从村域尺度分析,残疾户占比和生病户占比等发展潜力因素,遭灾占比、到县城和乡镇中心、主要干道的距离和村平均高程等区位条件因素是影响农村致贫的主导因素;从农户尺度探究,行政村属性、贫困户属性、家庭规模、残疾或疾病、劳动力占比和外出务工占比是研究区农户致贫的显著因素。(3)综合村域层面和农户层面分析,外出务工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以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和贫困户生计水平,是推动研究区脱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5大核心要义探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衔接机制,旨在为该地区乡村振兴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村 区域贫困 贫困地理学 LOGISTIC回归 阜南县
原文传递
The Evolution,Characteristics of Poverty and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Poverty Alleviation
16
作者 Tong Xing Zhang Congr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5期85-94,共10页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poverty follows a pattern.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poverty takes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which calls for specific anti-poverty policies.Ever since it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poverty follows a pattern.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poverty takes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which calls for specific anti-poverty policies.Ever since its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resorted to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succession.By shifting its focus to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 has lifted itself out of universal poverty.With the policy of development-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China has mitigated regional poverty.Now,China is on a path to eradicate individual poverty with the polic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The future will see China put in place some forward-looking social policies to prevent and reduce new poverty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 poverty regional poverty individual poverty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poverty alleviation
下载PDF
关于科技扶贫的系统思考──《科技扶贫及其对策研究》综合报告
17
作者 王勋业 胥留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S1期1-16,共16页
科技扶贫是扶贫方式的重大变革,但科技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进的科技要能在贫区扎根并发挥应有的效益,涉及到许多综合性的因素有待研究和解决,本文在对以往扶贫及贫困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扶贫的系统思想及其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扶贫攻坚 跨越式发展 返贫 返盲 耦合效应 马太效应 嵌入 结构性综合贫困症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科技扶贫系统论
下载PDF
新疆南疆四地州区域性贫困的整体治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79-87,共9页
南疆四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呈现出区域性贫困的明显特征。从目标导向、政策生成、运作机制、工作平台看,其减贫策略与整体性治理理论表现出高度的契合性。坚持理论探讨与实践验证相结合,反观南疆四地州... 南疆四地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呈现出区域性贫困的明显特征。从目标导向、政策生成、运作机制、工作平台看,其减贫策略与整体性治理理论表现出高度的契合性。坚持理论探讨与实践验证相结合,反观南疆四地州一体统筹明确目标、联动协调谋划策略、组织构建优化方式、系统协同推进路径、互通合作搭建平台的减贫历程,认为整体性治理理论在解决南疆四地州区域性贫困中的创新实践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可为持续缓解2020年后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贫困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四地州 少数民族地区 区域性贫困 整体性治理
下载PDF
内河航运衰落与区域贫困:基于滦河流域的考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慧芝 王志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4-190,共7页
滦河流域属近代以来的衰落区域:由清前中期"风俗多同京师"的夏都所在,至21世纪初中上游已大部列入"环京津贫困带"。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京津对生态腹地的"虹吸效应",而对其自身引发衰落的原因则... 滦河流域属近代以来的衰落区域:由清前中期"风俗多同京师"的夏都所在,至21世纪初中上游已大部列入"环京津贫困带"。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京津对生态腹地的"虹吸效应",而对其自身引发衰落的原因则关注较少。通过对滦河流域个案研究,可以看到内河航运与区域兴衰之间存在着较大关联:水运的交通作用能被其他方式替代,但河流廊道在流域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凝聚功能难以被替代,失去贯通上下游的"轴"后,流域"生态—经济—文化"系统整体性发展会受到极大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航运 区域贫困 滦河流域
下载PDF
广西南昆铁路沿线区域性贫困的成因及反贫困战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定新 黄坤 +1 位作者 严志强 廖赤眉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15,27,共6页
广西南昆铁路沿线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较集中的区域 ,贫困的形成是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反贫困战略重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关键词 广西 南昆铁路沿线 区域性贫困 形成原因 反贫困战略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建设 扶贫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