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晋科 张凤荣 +2 位作者 张迪 吴初国 安萍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1,共8页
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我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其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作物审定... 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我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其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各类耕地的粮食单产;在此基础上,乘以各县各类耕地的面积,得到各县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农业生态小区乃至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108t。这一结果与全国同期的粮食产量和粮食消费量相比,表明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粮食作物 品种试验产量 生产能力 中国
下载PDF
2005-2008年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传周 杨小唤 +1 位作者 李月娇 纪银晓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0-627,共8页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新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反演数据,并结合2005、2008年耕地数据及其变化数据,从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与质量特征两方面,研究2005-2008年耕地变化对我国全境内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耕地的变化过程中,光温生产潜力增加区与减少区产量变化不对等:增加区增加785.14万t,减少区减少2 543.61万t,净减少1 758.47万t;增加区与减少区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不对等:增加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11.89 t/hm2,减少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20.99 t/hm2,后者约为前者的2倍;增加区与减少区空间分布不同: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等西北、东北地区,生态用地开垦是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占77.25%,减少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等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占6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区域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黑土区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优势产区增产空间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佳佳 刘松 +5 位作者 李宇光 顾平 韩俊杰 宫丽娟 王萍 李秀芬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88-97,共10页
揭示黑龙江省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明确气候变化的影响效应,了解优势产区的增产潜力,以期为指导黑土区马铃薯优化生产布局、保障黑土区粮食安全提供基础参考。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马铃薯地... 揭示黑龙江省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明确气候变化的影响效应,了解优势产区的增产潜力,以期为指导黑土区马铃薯优化生产布局、保障黑土区粮食安全提供基础参考。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马铃薯地段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精细化评估马铃薯各级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量化辐射、气温、降水主要气候变化因子的影响效应,优化松嫩平原西部马铃薯优势产区的种植空间。结果表明:1961—2020年黑龙江省马铃薯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28885、25802、13843 kg/hm^(2);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表现为不显著的上升、下降和下降趋势;与潜在生育期内辐射、气温、降水的趋势一致。马铃薯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渐递增的纬度特征,高值区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及牡丹江南部局地;气候生产潜力自中部向周围递减;气候变化对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辐射的影响为正效应,气温、降水及气候变化综合的影响均以负效应为主。对于松嫩平原南部降水偏少地区,增温、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提高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而对于东部降水偏多地区影响为弊大于利。松嫩平原西部以其优越的气候及土地资源,马铃薯单产仍存在巨大的增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马铃薯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变化 影响效应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IC CHANGE UPON NATURAL ZONES AND AGRICULTURAL POTENTIALPRODUCTIVITY IN CHINA
4
作者 Zhao Mingcha(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5年第2期77-85,共9页
According to climatic, hydrological, soil and vegetation data from671 stations in China, 12 temperate zones contains 45 natural regions are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methods like migration of crop distribution ,... According to climatic, hydrological, soil and vegetation data from671 stations in China, 12 temperate zones contains 45 natural regions are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methods like migration of crop distribution , potentialproductivity, and dynamic modelling are used to research changs of naturalzones and natural regions of eco-envirotu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natural regionalization mathematic models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GRICULTURE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江淮地区冬小麦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白鸽 类成霞 陈长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4期463-468,共6页
利用2006-2008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和实际冬小麦单产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江淮地区冬小麦的逐级生产潜力;通过GIS叠加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增产区域与幅度。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冬小麦的2006-2008年光合生产潜力介于15 672 kg.hm-2~2... 利用2006-2008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和实际冬小麦单产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江淮地区冬小麦的逐级生产潜力;通过GIS叠加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增产区域与幅度。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冬小麦的2006-2008年光合生产潜力介于15 672 kg.hm-2~21 001 kg.hm-2之间,变化趋势是从北向南逐级递减。光温生产潜力介于8 311 kg.hm-2~11 072kg.hm-2之间,大体从江淮北部向南部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生产潜力为9 78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介于5 876kg.hm-2~8 988 kg.hm-2,空间变化趋势为从江淮中部向周边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值为7 657 kg.hm-2。2006-2008年江淮地区冬小麦的实际产量为2 537 kg.hm-2~5 954 kg.hm-2,区域平均值为4 871 kg.hm-2,由此看出,实际的产量与潜在气候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江淮区域冬小麦存在一定增产空间。最后,针对江淮地区冬小麦生产情况,提出提高冬小麦生产的具体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江淮地区 GIS 增产潜力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生产模型及应用:Ⅰ.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振山 张琦峰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9,共8页
农牧交错区的农牧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对其模型化需要建立分层系列模型。以农业经济学和土地资源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风沙科学研究的有关结论以及深入的综合分析,得到了一套包含25个基本变量的... 农牧交错区的农牧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对其模型化需要建立分层系列模型。以农业经济学和土地资源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风沙科学研究的有关结论以及深入的综合分析,得到了一套包含25个基本变量的农牧业生产数学模型。次一级的模型包括有效劳动模型、固定资本模型、生产费用模型和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在土地生产潜力模型中专门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及沙漠化程度的影响,以确保模型的适用性。基于这套模型可以对农牧业生产的诸多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农牧业生产 模型 有效劳动 固定资本 生产费用 土地生产潜力
下载PDF
寒地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7
作者 李秀芬 吴双 +5 位作者 赵放 朱海霞 宫丽娟 姜丽霞 王萍 赵慧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5-1624,共10页
全面掌握黑龙江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可为进一步挖掘高寒地区大豆生产潜力、实现大豆稳产高产提供参考和依据。基于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估算大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 全面掌握黑龙江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可为进一步挖掘高寒地区大豆生产潜力、实现大豆稳产高产提供参考和依据。基于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估算大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空间插值、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特征,分析辐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黑龙江省大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7533、6444和3515 kg·hm^(-2),时间变化上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其增幅分别为125.9、182.9和116.1 kg·hm^(-2)·(10 a)-1;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山地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20年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扩大7.1%,低值区缩小5.1%。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气候变暖致使黑龙江省大豆的潜在温度生长期延长。热量资源持续增加,配合相对充足的降水,有效减缓了光能资源下降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负面影响。未来“暖湿型”气候有利于全方位提高黑龙江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大豆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变化响应 暖湿气候
原文传递
2005-2019年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气象数据集
8
作者 王中琦 房凤如 +3 位作者 周玲 张万红 韩晓阳 朱元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武站)所在区域代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典型农田,在研究站内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 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武站)所在区域代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典型农田,在研究站内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对2005–2019年长武站的原始气象数据进行处理、质量控制和评估,对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大气压、总辐射、反射辐射、紫外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和各土层土壤温度(0 cm、5 cm、10 cm、15 cm、20 cm、40 cm、60 cm和100 cm)18项气象观测指标,以180条月尺度和15条年尺度的格式进行信息公开,以期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生态研究、天气灾害预警和气候生产潜力模拟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塬沟壑区 农田生态系统 气候生产潜力 气象观测 长武站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区牧草栽培潜力及发展模式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文石林 董春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论述了湘南红壤丘陵区生产生态现状及发展牧草的意义、种植条件及面临的问题,概述了近年来在牧草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该区草业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湘南红壤丘陵区 牧草 生产潜力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一带一路”及其毗邻区域0.25°分辨率植被生产潜力数据集(2015)
10
作者 张乾 辛晓洲 +3 位作者 张海龙 龚围 李丽 柳钦火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8年第1期18-22,149-153,共10页
植被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土地面积上,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大生产能力。本研究对"一带一路"及其毗邻区域,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植被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揭示了光温和光温水生产... 植被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土地面积上,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大生产能力。本研究对"一带一路"及其毗邻区域,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植被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揭示了光温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分布趋势,以及温度、水分条件对植被利用光能资源的胁迫效应。利用布达哥夫斯基连乘原理估算植被生产潜力,即先利用2015年的MuSyQ(Multi-Source Data Synergized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Production System)辐射产品得到研究区域的光合有效辐射,进而计算植被的光合生产潜力,然后利用2015年的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温度数据进行订正,得到光温生产潜力,再利用2015年的蒸发量(基于ECMWF大气再分析数据和遥感产品所生产)和降水量数据(来自CMORPH美国气候预测降水中心融合技术降水产品)进行水分订正,得到光温水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光温生产潜力在30 t/ha以下,相比同纬度地区差异明显;中低纬度的沙漠干旱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光温与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差值可达180 t/ha。该数据集的分辨率是0.25°,存储格式为.tif,数据量为7.5 MB(压缩后数据量为1,034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水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