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 被引量:115
1
作者 刘彦随 陆大道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1-389,共9页
根据1997~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典型调研资料,在分析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内涵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省区农业结构调整比较优势及其调整区域效应进行了评价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全国80%的省区能够立足当地比较优势,... 根据1997~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典型调研资料,在分析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内涵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省区农业结构调整比较优势及其调整区域效应进行了评价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全国80%的省区能够立足当地比较优势,农业结构调整有序展开,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产业带新格局初步形成,特色农业产值增长率达3.1%。但区域效应差异也较为明显,总体上是北方优于南方,黄河流域优于长江流域,传统农区优于一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比较优势与调整效应匹配较好的省区有蒙、吉、豫、鲁、琼、陕、甘、宁、新和藏,匹配较差的省区有京、津、黑、鄂、桂、青。区域政策调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区域效应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2
2
作者 赵建吉 茹乐峰 +1 位作者 段小微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对产业转移概念、国际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国家内部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对产业转移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认为:针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与过程研究... 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对产业转移概念、国际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国家内部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对产业转移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认为:针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与过程研究;以国际"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解释产业转移的动因与区位选择;从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出发建立综合性分析框架研究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加强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以及模拟分析应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位选择 区域效应 经济地理学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来自房地产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56
3
作者 王先柱 毛中根 刘洪玉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53,共12页
内部经济的异质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无论从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供给还是房地产的金融支持来看,房地产市场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强化了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效应。本文分别从房地产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考察货币政策在房... 内部经济的异质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无论从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供给还是房地产的金融支持来看,房地产市场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强化了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效应。本文分别从房地产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考察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传导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从房地产需求来看,利率必须到达一定基点后才能有效抑制房地产需求,并且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效果更好;(2)从房地产供给来看,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当期利率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购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其中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更显著;(3)商品房竣工面积对利率变化不是十分敏感,而受银行信贷规模影响十分显著,且中西部地区受银行信贷规模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房地产需求 房地产供给
原文传递
政策调控下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43
4
作者 郭晔 赖章福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83,共10页
本文针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域和产业效应,运用1978—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很强,主要表现为对第... 本文针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域和产业效应,运用1978—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很强,主要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效应,而财政政策对第三产业的效应有待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中部地区的产业调整效应很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西部地区对第二产业的效应较弱,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较强;三个区域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效应,都表现得不甚理想。据此,本文给出了实证结果的制度致因,并进一步从探索区域性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构建开发性金融与财政的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区域效应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9-46,共8页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财政政策 区域效应 简约化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栓皮栎树高与胸径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李春明 李利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2,共6页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量的39块栓皮栎样地数据为例,首先选择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6个常用方程进行模拟,找出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然后,利用基础模型及模拟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考虑区域效应和样地效应,通过变化混...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量的39块栓皮栎样地数据为例,首先选择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6个常用方程进行模拟,找出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然后,利用基础模型及模拟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考虑区域效应和样地效应,通过变化混合参数个数并利用SAS软件进行模拟,选择对数似然值、AIC和BIC值最小并且收敛的混合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最后利用验证数据与传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由于h=1.3+[(a1+a2BA+a3ha)exp(b1/D)]+ei考虑了林分断面积和优势木平均高,在模拟单木的树高时精度比其他5个模型高,并且该模型对于描述单木树高的生长趋势效果显著,因此作为构建非线性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利用AIC、BIC和对数似然值来评价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考虑区域效应的影响时,a2、a3、b1同时作为混合参数的模拟效果最好;考虑样地效应的影响时,a1、b1同时作为混合参数的模拟效果最好。无论考虑区域效应影响还是考虑样地效应影响,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都比固定模型的模拟精度高,并且考虑样地效应影响要比考虑区域效应影响的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非线性混合模型 树高-胸径 区域效应 样地效应
下载PDF
产业集群的起源:基于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戴卫明 陈晓红 肖光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3,共5页
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产品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等因素决定 ,当运输成本高于一定数值时 ,聚集不能形成。当运输成本低于这一数值时 ,则存在产业聚集现象 ;聚集虽很可能发生于有区域效应的地区 ,但聚集... 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产品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等因素决定 ,当运输成本高于一定数值时 ,聚集不能形成。当运输成本低于这一数值时 ,则存在产业聚集现象 ;聚集虽很可能发生于有区域效应的地区 ,但聚集效应足够大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效应 聚集效应
下载PDF
国内外人口收缩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振 戚伟 +1 位作者 王雪芹 刘盛和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3,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收缩逐渐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现象在我国也日趋明显,未来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人口收缩的内涵和测度方法、变化趋势及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系统...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收缩逐渐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现象在我国也日趋明显,未来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人口收缩的内涵和测度方法、变化趋势及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基于现有的研究,国内对人口收缩的研究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需要加强人口收缩区空间演变特征及趋势的研究,总结过去不同时期及分析未来人口收缩的空间变化规律;二是需要结合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建立人口收缩形成机理的理论框架,对人口收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三是需要进一步讨论人口收缩的正负社会经济效应及应对策略,尤其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探讨;四是需要加强人口收缩区城镇化问题等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收缩 人口迁移 收缩城市 区域效应 人口下降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构VAR模型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晶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0-79,共10页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结构VAR模型
下载PDF
中国城市幸福感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0
作者 倪鹏飞 李清彬 李超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7,共9页
本文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幸福感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市幸福感呈现出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并带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幸福感作为一种较为长期稳定的指标,受到前期... 本文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幸福感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市幸福感呈现出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并带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幸福感作为一种较为长期稳定的指标,受到前期条件、城市人均储蓄状况、公共服务等变量影响,而城市人均GDP、基础设施、城市特征等硬性指标对幸福感的空间差异几无影响。此外,上述影响因素的区域效应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推进"幸福城市"建设中,构建一个"倾斜而平坦"的城市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幸福感 空间差异 区域效应 倾斜而平坦
原文传递
优化开发区域制造业企业迁移的因素及其区域影响——以广东东莞市为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梁育填 樊杰 +2 位作者 柳林 张有坤 陈小良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7-506,共10页
优化开发区域是区域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其内部企业迁移的规律比较复杂。选择制造业发达地区——广东东莞市为案例区,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探讨优化开发区域制造业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东莞市劳动... 优化开发区域是区域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其内部企业迁移的规律比较复杂。选择制造业发达地区——广东东莞市为案例区,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探讨优化开发区域制造业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东莞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迁入并存,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是要素成本、环境管制、区域依赖性和地方政府博弈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产业基础、区域创新要素、产业政策和区域软环境等因素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迁入;企业迁移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区域生产空间质量和优化区域国土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开发区域 制造业企业迁移 区域影响 东莞市
原文传递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振华 胡绪红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8,共6页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我国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而...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我国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而且各省存在一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差异。文章认为,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在中部地区建立区域证券交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金融结构 VAR模型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区域和结构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曾克强 罗能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9,共14页
社会资本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度社会资本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路径及其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符... 社会资本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度社会资本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路径及其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符合市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市场信息认知度的提升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是社会资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理论路径;社会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呈现出了U型路径,其中社会网络起主要作用;社会资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呈现出了倒U型路径,其中社会规范起主要作用。在不同经济区域,社会资本及其构成的影响路径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效应 结构效应
下载PDF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区域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邱寿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7-48,共12页
为了解各类区域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和经济发展不同组别等三类区域角度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1)在1997~2002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正作用的是... 为了解各类区域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和经济发展不同组别等三类区域角度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1)在1997~2002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正作用的是辽宁、黑龙江、江苏、四川、湖北5个省份、中部以及经济发展中组;(2)在2002~2005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负作用的是内蒙古、河北、江苏、山东、湖南5个省级区域、东部以及经济发展高组;(3)要促使我国能源强度下降,首要监控对象应该是江苏、河北和湖南3个省份、东部以及经济发展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变化 完全分解模型 区域影响
原文传递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地区效应及动态影响--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申 何冰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4,共12页
本文根据产品层面关税数据构建地区贸易保护程度指标,衡量我国不同省份的贸易开放程度,进而将地区层面指标与CHNS个体数据匹配,利用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和logit回归,实证检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地区效应和动态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根据产品层面关税数据构建地区贸易保护程度指标,衡量我国不同省份的贸易开放程度,进而将地区层面指标与CHNS个体数据匹配,利用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和logit回归,实证检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地区效应和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提升了我国劳动者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且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入的地区,个体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越大。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最显著的提升效应发生在2006—2009年间。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户口、不同性别和不同技能个体的非正规就业效应具有异质性,农村、中低技能个体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更高,对女性的影响则滞后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非正规就业 地区效应 动态影响 异质性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以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对R&D投入影响显著,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和工业废气排放密度表示的环境规制强度增加有助于促进企业增加R&D投入... 本文以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对R&D投入影响显著,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和工业废气排放密度表示的环境规制强度增加有助于促进企业增加R&D投入;同时,R&D投入呈现明显的区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R&D 区域效应
下载PDF
社会资本、区域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罗能生 曾克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7,共9页
本文在利用DEA方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其影响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技术... 本文在利用DEA方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其影响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技术进步方面,社会资本通过提升社会信任程度和拓展社会网络,降低了技术外溢和技术传播的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其次是效率的提高,社会规范程度的提升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降低了企业管理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就区域效应而言,东部地区社会资本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比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的正向作用更强。就结构效应而言,社会资本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主要通过社会网络拓展和社会规范程度提升两条理论路径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效应 结构效应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白桦天然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海平 李凤日 +1 位作者 董利虎 刘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1-1859,共9页
基于大、小兴安岭地区212块白桦天然林固定样地复测数据和区域内及周边共30个气象站点数据,构建了基于气象因子的单木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大、小兴安岭地区林分因子及气象因子的差异,采用哑变量方法构建了含区域效应的单木直... 基于大、小兴安岭地区212块白桦天然林固定样地复测数据和区域内及周边共30个气象站点数据,构建了基于气象因子的单木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大、小兴安岭地区林分因子及气象因子的差异,采用哑变量方法构建了含区域效应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生长季最低温度(T_(g min))和生长季降雨量(Pgm)是影响两地区白桦胸径生长量的主要气象因素.T_(gmin)和P_(gm)与胸径生长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但T_(gmin)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引入T_(gmin)和P_(gm)的单木生长模型比仅含林分因子的单木生长模型的调整后确定系数(Ra2)提高了11%(R_a^2=0.56),说明气象因子可以很好地解释该地区白桦生长情况;采用哑变量法构建的含区域效应的胸径生长模型将R_a^2提高了18%(R_a^2=0.59),且有效解决了模型参数区域不相容的问题.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含区域效应的哑变量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对大、小兴安岭地区白桦胸径生长量的预估效果最好,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平均相对偏差和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分别为0.0086、0.4476、5.8%和20.0%.基于气象因子的哑变量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大、小兴安岭地区白桦的胸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天然林 气象因子 单木胸径生长 区域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信贷渠道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探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雅丽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6,共4页
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金融差异和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效应这两种现象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只有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并向欠发达地区实行财政政策和政策性金融倾斜,同时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 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金融差异和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效应这两种现象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只有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并向欠发达地区实行财政政策和政策性金融倾斜,同时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信贷渠道
下载PDF
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禀赋效应与地区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猛 许世存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61,共10页
流动人口就业收入受个体禀赋因素和地区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证明这一事实并揭示地区特征对平均收入水平及个体禀赋回报率的结构性调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整体收入差异中有超过10%的份额来自地区差... 流动人口就业收入受个体禀赋因素和地区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证明这一事实并揭示地区特征对平均收入水平及个体禀赋回报率的结构性调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整体收入差异中有超过10%的份额来自地区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人口城镇化、产业关联度、金融发展规模、经济开放度、公共服务水平和政策管制等宏观特征因素的结构性调整所致。其中,经济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地区的流动人口更容易在二者的溢出效应中获得更高收入。流动人口年龄与就业收入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地区特征因素的调整机制主要表现为改变年龄回报曲线的陡峭程度。教育年限是流动人口收入决定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大部分地区特征因素对其回报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整机制。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流入时间较长者获得高收入的优势并不明显。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在流动人口就业收入差异中非常显著,发达地区诸多因素有进一步强化歧视效应的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收入差距 地区效应 多层线性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