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174
1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44,共12页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地区差距变动的未来趋势 ,并分析在不妨碍经济效率的前提下 ,哪些政策因素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区差距 区域经济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率 财政转移支付 投资环境
原文传递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580
2
作者 陆大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点 -轴系统”理论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之上 ,但二者的理论内容和应用目标是不同的。“点 -轴系统”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点 -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 ... “点 -轴系统”理论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之上 ,但二者的理论内容和应用目标是不同的。“点 -轴系统”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点 -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 ,阐述了“点 -轴系统”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及网络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 区域发展 形成机理 空间结构 国土开发 经济布局
下载PDF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642
3
作者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9-350,共12页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阐释了功能区形成应有利于实现空间均衡正向(差距缩小)演变过程,空间均衡的前提是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探讨了地域功能演替对空间均衡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区划方案效益最大化是同区域如何划分和对地域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正确把握程度相关的。进而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发”与“保护”双重功能的复合、指标体系选择、时空属性相关问题的科学基础。探讨了通过立体流和立体空间均衡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目标的合理性。并从法律、规划和政策构成的空间管治制度安排层面,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实施和协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发展 空间均衡 空间管治 空间规划 区域政策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 被引量:599
4
作者 王军 朱杰 罗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42,共17页
研究目标:科学建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并采取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 研究目标:科学建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并采取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莫兰指数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差距来源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大方面,且东部区域的贡献最大;空间上呈现"东—中—西"及"沿海—内陆"依次递减之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水平区且长期无跃迁保持稳态,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与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总体、四大区域及五大经济带做时空测度。研究价值:丰富和完善中国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测度,为中国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 被引量:361
5
作者 陆大道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 -轴系统”的形成 ,说明“点 -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 ,因而该...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 -轴系统”的形成 ,说明“点 -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 ,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 ,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 “点-轴系统” 社会经济 区域开发模式 中国
下载PDF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338
6
作者 刘夏明 魏英琪 李国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81,共12页
本文考察了 1 980— 2 0 0 1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 ,并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渊源、未来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在 2 0世纪 8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 本文考察了 1 980— 2 0 0 1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 ,并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渊源、未来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在 2 0世纪 8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 90年代却呈上升趋势 ,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主要来自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差距 ,在各地区内部不存在所谓的俱乐部收敛。经济、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使沿海地区处在了比较高的发展起点上 ,地区发展战略、全球化、经济自由化 ,要素市场的扭曲相互交织 ,对地区差距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地区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发展 地区差距 协调发展 收敛现象 扩散效应 生活水平
原文传递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282
7
作者 张海林 高旺盛 +1 位作者 陈阜 朱文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0,共5页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根据具体情况 ,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 3种类型 ,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 ,达到保土、培肥、...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根据具体情况 ,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 3种类型 ,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 ,达到保土、培肥、节水、增产、增效。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 ,提出了未来国际的发展趋势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区域匹配差、规范性差、配套技术落后等问题 ,提出要正确认识保护性耕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区域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被引量:225
8
作者 陆大道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区域层面上的反应 ,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及所形成的新格局。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起 ,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传统因素的作用就逐渐下降。经济国际化在促进我国经...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区域层面上的反应 ,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及所形成的新格局。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起 ,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传统因素的作用就逐渐下降。经济国际化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在明显改变着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信息、科技、生态环境、体制创新等都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近年来 ,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 ,工业化水平的地区性和地带性差异更为明显。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 ,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尺度的空间转移。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过程中 ,我国区域发展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严重倾向 :大多数地区应该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一些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新因素 新格局
下载PDF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23
9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2 位作者 李晓西 夏光 蔡宁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40,共11页
绿色金融代表了未来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开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体量较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匮乏,市场尚... 绿色金融代表了未来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开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体量较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匮乏,市场尚不完善;绿色金融盈利能力不足,盈利模式单一;绿色金融制度设计欠缺,政策法规不全。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完成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设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业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产业绿色升级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 被引量:145
10
作者 王缉慈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从知识创新和提高国力的目标出发,从知识与创新、技术进步与应变的区域政策、全球化和本地化、新的产业空间以及创新环境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改进我国区域政策目标,推进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区域发展 创新环境 新产业区 中国
下载PDF
跨域治理:模式、机制与困境 被引量:194
11
作者 张成福 李昊城 边晓慧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9,共8页
跨域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打破了狭隘的行政区划界限,超越了简单的政府单一主体,实现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网络化互动协作治理,成为解决区域问题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治理模式。本文主要围绕跨域治理的几... 跨域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打破了狭隘的行政区划界限,超越了简单的政府单一主体,实现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网络化互动协作治理,成为解决区域问题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治理模式。本文主要围绕跨域治理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即什么是跨域治理,跨域治理何以发生,跨域治理的模式选择、机制设计以及面临的制度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治理 区域发展 政府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88
12
作者 樊杰 陶岸君 吕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5,共9页
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态势作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体现,与区域差距的形成有密切关联。通过计算1952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地理坐标以及重心间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 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态势作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体现,与区域差距的形成有密切关联。通过计算1952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地理坐标以及重心间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刻画了53年间我国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耦合态势,证明了其与区域差距的大小高度相关。在构建经济、人口重心空间耦合过程的作用机制模型的基础上,用均衡点跃迁和势能差转化解释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过程,揭示了内生和外部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差距的"多阶段倒U形"的演变规律,并据此分析了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周期性变化的动因,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区域发展 区域差距 空间均衡 中国
原文传递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被引量:154
13
作者 符淙斌 董文杰 +1 位作者 温刚 叶笃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5-250,共6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 ;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地球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文中对日益受到重视的全球变化区域响应和适应研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概念和研究进展 :( 1)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存在协调统一的关系。同时 ,适应应是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适应 ,不应是局部的和片面的。( 2 )“有序人类活动”的研究框架。介绍了对“有序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认识 ,以及在虚拟试验研究、示范区建设和长期监测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3 )集成研究。以东亚区域环境系统和北方干旱化的集成研究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球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存环境 有序人类活动
下载PDF
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 被引量:100
14
作者 宗跃光 陈红春 +1 位作者 郭瑞华 徐宏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从地域生态系统价值体系出发 ,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测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资本的测算 ,认识和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价值量 ,以及人类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所需的资本投入量。研究表明 ,灵武市... 从地域生态系统价值体系出发 ,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测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资本的测算 ,认识和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价值量 ,以及人类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所需的资本投入量。研究表明 ,灵武市的自然资本约占总资本的 1 /3左右 ,牧草地和水域占自然资本总贡献的 97%。工矿、城镇等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巨大的自然资本负价值 ,其中工矿占 84% ,城镇占 9% ,显然工矿业对当地自然资本的损耗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结构 生态价值 宁夏
下载PDF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被引量:137
15
作者 陆大道 刘卫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7-493,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形成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但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非是单纯的“政策说”可以完全解释的。其中 ,地学因素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所谓地学因素指人地关系中的“地”要素以及人地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形成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但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非是单纯的“政策说”可以完全解释的。其中 ,地学因素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所谓地学因素指人地关系中的“地”要素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基础 ;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相对比较稳定和长久的。本文从强调地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在国家制定区域政策中应起到的作用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 ,分析论述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地学因素 ,包括自然条件、区位因素、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区域政策 地学分析 中国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 被引量:116
16
作者 汪党献 王浩 马静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1-26,33,共7页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偏低 ,时空分布变异性大 ,与人口、生产力和矿产资源的区域匹配状况不理想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这些水资源特性 ,对我国 2 1世纪的区域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从区域发展的水资源特性分析入手 ,在论述区域发...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偏低 ,时空分布变异性大 ,与人口、生产力和矿产资源的区域匹配状况不理想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这些水资源特性 ,对我国 2 1世纪的区域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从区域发展的水资源特性分析入手 ,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定量研究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中国 生态环境 区域总体规划
下载PDF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被引量:147
17
作者 李裕瑞 曹智 +1 位作者 郑小玉 刘彦随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目前我国仍有超过7 000万的贫困人口,且区域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促进贫困地区的转型发展、贫困群体的生计改善,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深入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 目前我国仍有超过7 000万的贫困人口,且区域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促进贫困地区的转型发展、贫困群体的生计改善,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深入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梳理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提出加快精准脱贫的可持续途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机制和减贫的基本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应着眼于区域转型发展过程来着力破解贫困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区域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体系、土地政策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以区域发展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解困的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区域模式 可持续途径 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 被引量:147
18
作者 汪三贵 曾小溪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0-50,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回顾40年中国扶贫开发历程发现,中国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后的脱贫成效。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需要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回顾40年中国扶贫开发历程发现,中国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后的脱贫成效。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需要采用超常规手段和创新机制,短期长期帮扶结合,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长期则需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并实施兜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区域开发 扶贫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区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43
19
作者 吕立刚 周生路 +5 位作者 周兵兵 戴靓 昌亭 鲍桂叶 周华 李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2-1449,共8页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研究江苏省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卒问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规律。研究表明:①1985~2008年,汀苏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州地面积的减少,生态朋地、生活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的转化类型为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农村生活刷地、城镇生活用地,牧单牛态用地转化为农业生产用地。②1985~2008年,农业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窄问分布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工矿生产用地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有所缓和,城镇生活用地卒问分布经厂力了先加剧后有所缓和的阶段。③1985~2008年,江苏省的生态环境质量稍有下降,其中农业生产用地被农村和城镇生活用地大量占用是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用地转化成水域,七态刖地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主导功能 生态环境质量 区域发展 江苏省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 被引量:125
20
作者 江红莉 何建敏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8,共6页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动态耦合 耦合度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