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富集/贫化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1
1
作者 邹华耀 周心怀 +3 位作者 鲍晓欢 刘建章 滕长宇 庄新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5-893,899,共10页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经历了40多年的曲折历程,原油垂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的复杂性制约了其勘探进程。基于断裂活动、烃源岩演化与区域盖层的研究,对全区已发现油藏的垂向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晚期)新构造...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经历了40多年的曲折历程,原油垂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的复杂性制约了其勘探进程。基于断裂活动、烃源岩演化与区域盖层的研究,对全区已发现油藏的垂向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晚期)新构造运动对原油成藏与分布起到主导作用。通源断裂垂向输导原油的能力与其活动速率有关,活动速率小于10m/Ma的断裂输导能力弱,主要起封闭作用;活动速率为10-25m/Ma的断裂起到输导与封闭双重作用;活动速率大于25m/Ma的断裂主要起输导作用。晚期断裂活动速率、活跃生油岩与区域性盖层的发育分布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共同控制了古近系、新近系原油的富集与贫化。并归纳了渤海海域古近系、新近系4种原油富集/贫化模式,即古近系富集模式、古近系与新近系共同富集模式、新近系富集与古近系贫化模式以及新近系贫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速率 活跃生油岩 区域性盖层 原油富集/贫化模式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31
2
作者 史集建 付广 +3 位作者 吕延防 李丽丽 安振月 朱娜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1-681,共11页
依据单井以及气藏资料,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综合评价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盖层的厚度普遍较大且连续性好,有较强的微观封闭能力;但北大港潜山构造带和板桥凹陷北部地区较高的储层压力系数与盖层内断裂的垂直断距较大造... 依据单井以及气藏资料,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综合评价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盖层的厚度普遍较大且连续性好,有较强的微观封闭能力;但北大港潜山构造带和板桥凹陷北部地区较高的储层压力系数与盖层内断裂的垂直断距较大造成偏小的断层岩排替压力不利于盖层对天然气保存。基于盖层厚度、排替压力、气藏压力系数与断层垂向封闭特征等4个参数建立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根据歧口凹陷盖层封气能力评价标准,对盖层的封气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在歧口凹陷大部分地区均具有封闭中、低储量丰度气藏的能力,在凹陷区具备封闭高储量丰度气藏的能力,评价结果与目前气藏的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气能力 储量丰度 有利区 区域盖层 沙河街组 歧口凹陷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春华 毛俊莉 +1 位作者 杨一鸣 王奎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8,141,共4页
研究认为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深层已具备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古近系的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指标高、热演化程度高,处于大量生气阶段;储集砂体以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为主,砂体单层薄、累计厚度大,具有低孔隙... 研究认为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深层已具备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古近系的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指标高、热演化程度高,处于大量生气阶段;储集砂体以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为主,砂体单层薄、累计厚度大,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点;沙三段顶部的不整合面构成区域盖层,地层内发育的火山岩层为局部盖层,盖层条件良好;构造演化稳定,以持续沉降为主,深层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好;钻探证实东部凹陷古近系形成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原生气藏,具有异常高压、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没有下倾气水界面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区域盖层 异常高压
下载PDF
区域性盖层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绍臣 王国民 +1 位作者 张卫东 万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3,共4页
根据区域性盖层的发育特征,从不同侧面对其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区域性盖层通常是阻止游离相油气逸散的良好区域物性屏障;如果其欠压实,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它还可以成为阻止水溶相油气逸散的区域压力... 根据区域性盖层的发育特征,从不同侧面对其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区域性盖层通常是阻止游离相油气逸散的良好区域物性屏障;如果其欠压实,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它还可以成为阻止水溶相油气逸散的区域压力屏障;如果其再具生烃能力,还可以成为阻止扩散相天然气逸散的区域浓度屏障。油气藏形成后,区域性盖层又可成为阻止地表水淋滤和细菌氧化对油气藏破坏的区域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盖层 保护层 油气聚集 油气保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成藏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田光荣 王建功 +6 位作者 孙秀建 李红哲 杨魏 白亚东 裴明利 周飞 司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油气差异成藏及富集规律,利用地质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围绕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分析成藏期次、明确关键成藏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阿尔金山前带成藏差异性明显,牛东地区天...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油气差异成藏及富集规律,利用地质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围绕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分析成藏期次、明确关键成藏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阿尔金山前带成藏差异性明显,牛东地区天然气成熟度较低、干气与湿气并存,以渐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早中期共2期成藏为主,纵向上多层系富集;东坪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变化大,气藏持续充注,表现为渐新世早期至全新世多期成藏特征,以基岩富集油气为主;尖北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较高,中新世早中期成藏,仅基岩富集油气。②沟通侏罗系生烃灶的断裂系统控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关键成藏期不整合面的构造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路乐河组膏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富集层系。③阿尔金山前带发育3种成藏模式:断层垂向输导的源上立体成藏模式、远源输导的阶梯状复式成藏模式和远源输导的盐下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成藏期次 输导体系 区域盖层 运移路径 差异成藏 侏罗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区域性盖层对不同运移方向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文军 付广 陈仕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在区域性盖层与输导断裂及砂体之间空间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性盖层与其下不同运移方式形成的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盖层对不同运移方向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性盖层对沿断裂向上运移油气起阻止或... 在区域性盖层与输导断裂及砂体之间空间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性盖层与其下不同运移方式形成的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盖层对不同运移方向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性盖层对沿断裂向上运移油气起阻止或减缓作用,对沿砂体或不整合侧向运移油气起保护作用;区域性盖层控制着垂向运移油气的聚集层位,并为垂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提供了更多圈闭;区域性盖层为侧向运移油气聚集提供了对接封闭,断接厚度控制着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盖层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油气聚集 控制作用
下载PDF
试论火山活动对东非裂谷系油气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文明 赵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
长期以来,东非裂谷系被认为形成较晚,难以形成大规模成熟烃源岩,且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不利。基于东非裂谷系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对比、类比和将今论古方法,对研究区火山活动对油气地质和成藏条件的影响... 长期以来,东非裂谷系被认为形成较晚,难以形成大规模成熟烃源岩,且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不利。基于东非裂谷系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对比、类比和将今论古方法,对研究区火山活动对油气地质和成藏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山与热点活动为本地区大规模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火山热点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格局,形成裂谷系东支主动型裂谷和裂谷系西支被动型裂谷,并控制了东、西支盆地不同的构造样式和圈闭类型及其发育位置;火山活动提供的营养物质促使藻类繁盛,火山活动提供的过渡金属元素的催化作用和火山的烘烤作用加速了有机质的热演化,从而形成年轻而优质的成熟烃源岩;火山岩风化为裂谷湖盆提供了充足的侧向物源,形成湖盆陡断带巨厚的优质储层,从而为裂谷东支陡断带的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火山活动形成的大面积的致密火成岩还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区域盖层。本文研究成果对东非裂谷系下一步油气勘探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 火山活动 构造样式 圈闭类型 藻类繁盛 催化生烃 优质储层 区域盖层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缓坡带盖层特征及封堵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关蕴文 周锋 +1 位作者 蒲仁海 范昌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1,共8页
盖层是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北缓坡带的主要控藏因素之一。为厘清平北缓坡带优质盖层分布及控藏规律,利用该区满覆盖1200 km^(2)三维地震和23口探井资料,运用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了盖层发育规律及封堵效果。结果发现,平北缓坡带平... 盖层是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北缓坡带的主要控藏因素之一。为厘清平北缓坡带优质盖层分布及控藏规律,利用该区满覆盖1200 km^(2)三维地震和23口探井资料,运用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了盖层发育规律及封堵效果。结果发现,平北缓坡带平上段存在一套平均孔隙度1.5%的泥岩区域盖层S1,致使平湖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绝大部分滞留于平湖组内部。选取T~1界面上下50 ms时窗制作了S1盖层时间厚度图,较为客观地展现了这套盖层的全貌及分布特征,并指出L1、W4、B2等钻井失利是由于局部封堵性变差所致。考虑到断层对盖层封堵性的影响,认为当泥质涂抹因子<1.8时才对油气具有良好封堵性。综合考虑盖层厚度、泥质含量、断裂等因素,将平北缓坡带划分为完全封盖区、部分封盖区、无能力封盖区,以期有助于该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盖层 分布规律 三维地震 泥岩涂抹因子 平北缓坡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油气勘探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8
9
作者 吕丁友 张宏国 +2 位作者 麻旭刚 官大勇 张参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89,共6页
通过对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探井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油气横向与垂向运移条件的控藏作用。分析表明,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属于输导脊-运移断层-目标圈闭的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输导脊与运移断层的配置、运移断层与区域盖层的配... 通过对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探井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油气横向与垂向运移条件的控藏作用。分析表明,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属于输导脊-运移断层-目标圈闭的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输导脊与运移断层的配置、运移断层与区域盖层的配置是控制油气成藏层位及油气丰度的主要因素。输导脊-断层的配置样式与较小的深层断接厚度是浅层成藏的关键,凸起区深层断接厚度大于450m时,潜山是主要含油层系,反之潜山与新近系为含油层系,且断接厚度越大,新近系成藏概率越大;斜坡区东营组泥岩断接厚度普遍大于700m,潜山为主要含油层系。上述研究结果与已钻井吻合程度较高,对"他源型"区域勘探目的层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区与斜坡区 输导脊 断接厚度 区域泥岩盖层 输导脊-断层配置
下载PDF
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研究方法的改进
10
作者 刘云鑫 于英华 袁红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基于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机理及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断层岩和区域性泥岩盖层压实成岩程度代替其排替压力,改进了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的研究方法,并将改进前后方法分别应用于研...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基于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机理及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断层岩和区域性泥岩盖层压实成岩程度代替其排替压力,改进了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的研究方法,并将改进前后方法分别应用于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构造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结果表明:改进前后方法研究均得到测点9处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最大,测点13处最小,其余测点介于二者之间,在测点1~8和12~15处有利于南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在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之下南二段聚集与保存,但测点1~6无油气发现,是由于其构造位置低,油气供给不足,未充满所致,与目前F1断裂处南二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改进前方法研究成果虽与改进后方法研究成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其值相对较大,低估了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表明改进后方法研究结果可能更符合地下实际,而且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区域性泥岩盖层 破坏程度 改进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