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成桢
姜平
姜治群
-
机构
长江大学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及其成因机制研究"(2016ZX05024-002-001)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6CX06043A)
-
文摘
为研究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特征,利用三维地震、地球化学、测录井等资料,分别从油源断裂、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活跃烃源岩、区域性盖层4个方面分析其对油气时空差异分布的影响,最终明确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为它源成藏,主控因素为油源断裂发育特征与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决定了新近系油气运移效率与规模,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大于8 m/Ma,断裂输导能力强,油气以浅层富集成藏为主;古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为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区域性盖层发育特征,当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小于4 m/Ma、盖层有效断接厚度大于10 m时,油气以古近系深层富集成藏为主。该研究成果对黄河口凹陷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油源断裂
断层活动性
活跃烃源岩
区域性盖层
古近系
新近系
黄河口凹陷
-
Keywords
oil-source fault
fault activity
active source-rock
regional cap-rock
Paleogene
Neogene
Huanghekou Sag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中亚卡拉库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5
- 2
-
-
作者
白国平
殷进垠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
-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3-301,共9页
-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大基础研究项目(P99104)
-
文摘
卡拉库姆盆地是世界上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第三大富气盆地。本文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油气的层系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藏模式。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两套层系:中侏罗统卡洛阶—上侏罗统牛津阶碳酸盐岩储集层和下白垩统欧特里阶沙特利克组砂岩储集层。前者富集了盆地内68.0%的石油储量、84.0%的凝析油储量和44.2%的天然气储量,后者富集了盆地内36.4%的天然气储量。上侏罗统蒸发岩之下的盐下油气田的区域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和古隆起构造展布的控制;生物礁和古构造主要发育于盆地东北部的北阿姆河亚盆地,并导致盆地内已发现的盐下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此。受蒸发岩区域盖层和深大断裂的拉制,盐上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蒸发岩发育区之外、蒸发岩较薄且主要为硬石膏的地区、以及蒸发岩发育区内的深大断裂附近。蒸发岩之上的盐上层系并非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勘探的禁区,源自盐下烃挥岩的天然气可以在盐上储集层内聚集并形成大气田。
-
关键词
中亚
卡拉库姆盆地
油气分布
区域盖层
成藏模式
-
Keywords
Central Asia, Karakum Basin,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regional cap rock, accumulation model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 3
-
-
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左胜杰
-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390,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编号G199943310)的部分成果。
-
文摘
叠合盆地内源岩生成的烃量在运聚过程中只有1%~10%左右的油和1‰~10‰左右的气能够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资源。除源岩残留、储层内滞留、区域盖层形成前排失、地下水溶解和扩散外,构造变动是造成烃类损耗和破坏的重要原因。探讨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研究方法对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主要有三种形式:剥离区域盖层、切断区域盖层的连续性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构造变动破坏烃量随构造变动强度(剥蚀区域盖层的面积、错断区域盖层的距离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百分数)增加、构造变动前研究区有效运移烃量以及构造变动过程中区域盖层脆性增强而增大。本文探讨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与上列三因素的定量关系模式,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盆地。
-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构造变动
烃量
区域盖层
塔里木盆地
圈闭
-
Keywords
superimposed basin
tectonic event
destroyed hydrocarbon
regional cap rock
Tarim Basin
-
分类号
P54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辽河坳陷东部凸起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9
- 4
-
-
作者
李春华
于鹏
毛俊莉
李楠
-
机构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中油长城钻探辽河压裂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151-152,共4页
-
基金
中石油重点科技项目"辽河探区有利预探区带综合评价和目标优选"(2008D-0702-02)
-
文摘
东部凸起为辽河坳陷的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勘探程度低,探井有限,对研究区生、储盖、组合等地质条件缺乏系统认识,导致对该地区的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对东部凸起已钻探井的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的系统分析,从烃源岩、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及构造演化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展开分析,认为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优越条件,为该地区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成藏特征
异常低压
气水倒置
致密砂岩气
东部凸起
-
Keywords
East Uplift
Upper Paleozoic
tight Sandstone
Gas C–P
Type III kerogen
coast facies
delta facies
regional cap rock
multi period accumulation
primary oil and gas reservoir
abnormal pressure
water inversion
-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在番禺4洼的实践
被引量:6
- 5
-
-
作者
黄峰
彭光荣
温华华
刘浩
舒梁锋
唐明铭
-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1,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2009CB219401)
-
文摘
根据番禺4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提出了"源-盖"联控成藏模式。"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反映了烃源岩的倾向和区域盖层的空间配置、叠合关系对油气的平面运聚和空间分配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认为烃源岩和区域泥岩盖层的抬升方向即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抬升倾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洼陷南部主要往西抬升,北部主要往东抬升,另一方面区域海泛泥岩抬升倾向与烃源岩较为一致。在此成藏规律指导下,钻探了PY10-A和PY10-B构造,均取得商业成功,进一步证实了"源-盖"联控成藏模式在番禺4洼勘探中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深化番禺4洼油气成藏认识和下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源-盖”联控
烃源岩
区域盖层
油气成藏
番禺4洼
-
Keywords
"source rock-cap rock" joint^ontrolling
source rock
regional cap rock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nyu 4 Sag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庞文珠
马峰
-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提斯演化控制下的油气差异富集机理与勘探领域”(922553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重点探区目标评价与未来领域选区选带研究”(2016ZX05029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
-
文摘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
Keywords
source rock
regional cap rock
trap type
accumulation model
oil-rich sag
Central African Shear Zone
Central and West African Rift System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及天然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 7
-
-
作者
孙自明
刘光祥
卞昌蓉
郭小文
王岩磊
何生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6,共13页
-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P21042-2)资助。
-
文摘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盖性等研究,探讨了油气跨层成藏及其天然气勘探意义。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闭性良好,但在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使其封盖完整性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垂向运移通道。该区寒武系油气成藏经历了盐下早期古油藏(S_(3)—P_(1))、油气跨层成藏(P_(2)—T_(2))和古气藏(T_(3)—K_(1))等演化阶段;油气跨层成藏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是寻找洗象池群原生古气藏的重要线索。确定和评价原生古气藏将是今后研究区洗象池群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
关键词
固体沥青
区域盖层
基底断裂
油气跨层成藏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四川盆地东部
-
Keywords
solid bitumen
regional cap rock
basement fault
cross⁃forma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Xixiangchi Group
Cambrian
eastern Sichuan Basin
-
分类号
TE122.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