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 被引量:50
1
作者 徐国利 唐力行(评点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8,共8页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区域史有三种界定:一是认为区域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或新的理论与方法,是将某一特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或是指将社会诸要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二是将它视为以某区域或地...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区域史有三种界定:一是认为区域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或新的理论与方法,是将某一特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或是指将社会诸要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二是将它视为以某区域或地方史为对象的研究;三是将区域社会史研究等同于区域史研究。这些观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性乃至是错误的。要科学规范地界定区域史及其区域,应当参照和借鉴地理学与区域学中有关区域界定的均(同)质性、系统性和独特性原则。据此,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发展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历史地理单位。区域史(学)就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特征和系统性的区域历史,进而揭示区域历史发展系统性、独特性的史学分支学科。同时,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界定要考虑区域发展的社会历史性和复杂性,要符合和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及其文化特征。因此,学术界有关区域史的第一种定义与认识比较合理,但是,有待科学化和规范化;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定义则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不应当将区域史泛化为地方史研究甚至是地方志的编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 区域的界定 均质性 系统性 独特性
原文传递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董世魁 胡自治 +2 位作者 龙瑞军 康慕谊 江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0-25,共6页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的 3年龄禾草混播草地进行了群落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栽培禾草比天然禾草约提前 15d返青 ,推后 10d成熟 ,整个生长期延长 2 5d左右 ;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增加草地植被覆盖率 ,提高草地初...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的 3年龄禾草混播草地进行了群落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栽培禾草比天然禾草约提前 15d返青 ,推后 10d成熟 ,整个生长期延长 2 5d左右 ;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增加草地植被覆盖率 ,提高草地初级生产力 ,改善草地基况 ;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9类混播组合可以归为多叶老芒麦 (或垂穗披碱草 )单优群落和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共优群落两大类 ;全生长季内混播草群的生长速度呈倒“V”字型和倒“U”字型分布 ,草群的平均生长速度介于 0 5 5~ 0 .70cm·d-1;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组分草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均匀度则随草种数目增加而下降 ;人工禾草群落间优势种群的重叠程度越大 ,群落的相似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禾草 混播草地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四川被子植物区系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仁伟 张宏达 杨清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四川地区被子植物区系 188科 1493属 8711种及 12 5 2变种 ,全球 5 0 %以上的科都有代表 ,与毗邻地区及世界植物区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区系古老而原始 ,珍稀孑遗类群丰富 ;单型或少种的科属众多 ,含 10 0种以上的大科和大属也十分... 四川地区被子植物区系 188科 1493属 8711种及 12 5 2变种 ,全球 5 0 %以上的科都有代表 ,与毗邻地区及世界植物区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区系古老而原始 ,珍稀孑遗类群丰富 ;单型或少种的科属众多 ,含 10 0种以上的大科和大属也十分繁茂 ;含 5种以下的属占76 89% ,但占总属数约 2 2 6 4 %的多种属和大属是区系的主体 ,包含区系总种数的 6 3 2 8%。科的分布类型有明显热带性质 ,属、种的分布类型反映出典型的亚热带属性。优势现象明显 ,特有类群和表征类群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被子植物区系 区系特征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和杨庄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43
4
作者 汪凯明 罗顺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6-364,共9页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与杨庄组地层野外露头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根据26件碳酸盐岩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关系、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对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元素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与杨庄组地层野外露头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根据26件碳酸盐岩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关系、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对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元素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1)碳酸盐岩中Sr与CaO呈明显正相关;Al2O3、K2O与TiO2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SiO2与CaO、MgO呈负相关;Na2O与MgO呈弱正相关;MnO仅与FeO有弱正相关关系。(2)Sr主要赋存于方解石晶格中,Sr和1000×Sr/Ca值随沉积水体的加深而增大,可作为判断古水深的标志。(3)据Sr/Ba、镁铝比值(m=100×MgO/Al2O3)、MgO/CaO值及Ti等元素特征分析,高于庄组与杨庄组的沉积环境有较大差异,高于庄组为潮湿气候下陆源碎屑供应匮乏的远岸陆表海沉积,以高于庄组三段沉积时水体最深;而杨庄组为干热气候下的近岸陆表海沉积,有较多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总之,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沉积环境与宏观岩性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中元古界 碳酸盐岩 高于庄组 杨庄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1958—2008年山西气温变化的特征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苗爱梅 武捷 贾利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72,共9页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站1958—2008年的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研究山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1958—2008年山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暖趋势分...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站1958—2008年的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研究山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1958—2008年山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暖趋势分别为0.306℃/10a、0.337℃/10a和0.363℃/10a,比全国同期平均增温速率高得多;冬、春、秋季增温趋势分别为0.46℃/10a、0.35℃/10a和0.26℃/10a,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夏季增温幅度则低于全国;平均日较差:年和冬、夏季均为减小趋势,春、秋季则为弱的上升趋势;晋北不但是年和四季增温最明显的区域,也是平均日较差减小范围和幅度最大的区域,晋西南是一年四季平均日较差增大范围和幅度最大的区域,晋东南夏季降温趋势明显;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因素对中等以上城市季节平均温度上升的贡献在夏季最高,冬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山西区域 气温 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质的分布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邸欣月 安显金 +2 位作者 董慧 汤海明 肖保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97-708,共12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生态区域之一,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趋势严峻。土壤有机质是极为重要的保持土壤结构与质量的物质,深刻认识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质的特征与演化是防治和改善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 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生态区域之一,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趋势严峻。土壤有机质是极为重要的保持土壤结构与质量的物质,深刻认识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质的特征与演化是防治和改善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现状的迫切需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该区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探讨了影响该区土壤有机质分布的因素,以期提出更好的石漠化防治策略。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土壤受该区多山地形的限制,具有水平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特征,同时受到喀斯特地质地貌的控制,发育各种非地带性土壤,本区土壤类型多、成因复杂;土壤有机质的分布、演化特征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贵州省分布广泛的主要土壤有黄壤、石灰土、红壤、紫色土、黄棕壤、棕壤以及水稻土等。其中,棕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棕壤存在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抑制微生物活动,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比较缓慢;石灰土有机质含量高,原因可能是土壤中钙的含量较高,有机质的保存可能受益于腐殖酸钙及碳酸盐沉淀的包裹保护;而黄壤和红壤等酸性土壤有机质主要是与R_2O_3结合,有机质的活性高于石灰土;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介于棕壤和黄壤之间;紫色土由于土壤质地的原因,有机质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域 土壤 土壤有机质 分布与演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卢百关 杜永 +6 位作者 李筠 王宝祥 周振玲 孙中伟 杨波 秦德荣 徐大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探讨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000 kg·hm^-2)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以该区域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连麦6号’、‘济麦22’和‘烟农19’为材料,在试验总结出包括基本苗调控和氮肥运筹等一套适宜黄淮地区稻茬麦超高产... 为探讨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000 kg·hm^-2)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以该区域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连麦6号’、‘济麦22’和‘烟农19’为材料,在试验总结出包括基本苗调控和氮肥运筹等一套适宜黄淮地区稻茬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稻茬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群体,对其系列生育、生理特性以及产量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小麦群体(产量为7380-7889 kg·hm^-2)相比,超高产(〉9000 kg·hm^-2)小麦群体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超高产小麦抽穗前茎蘖数较高产群体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群体小麦的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高产群体低,抽穗后则显著高于高产群体,两者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无明显差异;超高产小麦抽穗期、乳熟期与蜡熟期的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均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小麦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高产群体。因此,本文提出了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000 kg·hm^-2)群体的产量结构与群体指标:单位面积穗数(700±20)×104·hm?2,每穗实粒数〉32,千粒重〉42 g,茎蘖成穗率〉45%;抽穗期叶面积指数6.5-7.0;成熟期总干重〉20700 kg·hm^-2,粒叶比〉14 mg·cm^-2;抽穗期根冠比〉0.28,根系伤流量〉7.1 g·m?2·h^-1;收获指数〉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稻茬小麦 超高产栽培 群体特征 产量
下载PDF
我国冬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辉 马志强 +4 位作者 曹莉 孙道杰 李学军 闵东红 冯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0,共7页
20 0 0 / 2 0 0 1年度全国冬小麦 7个试区 79个参试品种 (系 )品质性状测试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冬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为蛋白质含量 14 1g/ kg,沉淀值 2 7.1m L ,面粉吸水率 6 0 .8% ,面团形成时间 2 .7m in,面团稳定时间 3.1m ... 20 0 0 / 2 0 0 1年度全国冬小麦 7个试区 79个参试品种 (系 )品质性状测试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冬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为蛋白质含量 14 1g/ kg,沉淀值 2 7.1m L ,面粉吸水率 6 0 .8% ,面团形成时间 2 .7m in,面团稳定时间 3.1m in,软化度 117BU ,粉质评价值 4 4。各品质性状在地域表现上都有明显的北高 (优 )南低 (差 )趋势。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 3,14和 9个品种 ,其中北部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北部水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黄淮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2个、弱筋 1个 ,黄淮北片组中筋 1个 ,黄淮南片组中筋5个、弱筋 1个 ,长江中下游组弱筋 2个 ,长江上游组弱筋 5个。面筋蛋白质质量差是我国冬小麦当前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冬小麦 品种 品质 现状 问题 区域试验 品种改良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S”形区全流道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仁年 刘殿兴 +1 位作者 董志强 魏显著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1-405,共5页
为了解决水泵水轮机"S"形区所导致的水泵水轮机在水轮机工况并网困难问题,研究了水泵水轮机"S"特性工作区域的内部流动情况,选取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模型水泵水轮机水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几何建模,并借助计算流... 为了解决水泵水轮机"S"形区所导致的水泵水轮机在水轮机工况并网困难问题,研究了水泵水轮机"S"特性工作区域的内部流动情况,选取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模型水泵水轮机水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几何建模,并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了区别于传统RANS模型更为精细的分离涡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水泵水轮机内部的流动状态以及外特性参数,并同模型试验值、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分离涡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达到很好的精度,转轮流道内的流场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外特性与试验值相吻合,仿真计算误差小于3%;随着流量不断减小,转轮进口流动分离现象逐渐增大,最终发展成旋涡对流道造成堵塞,堵塞还将引发转轮与双列叶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整个流道流动不稳定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S”形区 数值模拟 分离涡模型 流动特性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24
10
作者 易秀 李侠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85-89,共5页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源的利用比例失调是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的根本原因;而高原土壤的粗骨性、土层浅薄、有效肥力低则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和沙漠化。提出了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途经,即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采用旱作技术节水和合理用水,扩大林草植被,保护天然草场和林木。并认为西北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同时,首先应遵循生态规律,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土壤资源衰竭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开发与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 干旱区 生态规律 成土 绿洲区 沙漠化
下载PDF
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朱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599-1600,1603,共3页
解析了乡土植物及生态园林的概念,分析了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生态作用,强调了乡土植物在园林中所发挥的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的观赏作用,以及塑造景观空间、构建时序景观、营造地域景观的景观作用,指出乡土植物的... 解析了乡土植物及生态园林的概念,分析了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生态作用,强调了乡土植物在园林中所发挥的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的观赏作用,以及塑造景观空间、构建时序景观、营造地域景观的景观作用,指出乡土植物的应用更加符合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科学合理选用方法,强调应根据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要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注重选择景观生态性突出的乡土植物,以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最后提出乡土植物配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即要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遵从互惠共生原则,协调植物关系,注意色彩搭配及季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植物 生态园林 植物配置 地域特色
下载PDF
高寒地区几种燕麦品种生产特性比较 被引量:27
12
作者 包成兰 张世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44-146,152,共4页
在青海大通县对10种高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物候特性、茎叶比、牧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以及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种燕麦品种生育期短,均可在青海大通地区种植。青海444、加拿大栽培燕麦和LENA的穗长、小穗轮数、小穗... 在青海大通县对10种高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物候特性、茎叶比、牧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以及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种燕麦品种生育期短,均可在青海大通地区种植。青海444、加拿大栽培燕麦和LENA的穗长、小穗轮数、小穗数、籽粒数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品种,适宜建立种子田;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和青引1号的牧草产量和蛋白含量高,叶量丰富,饲草性状好,适宜建立饲草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燕麦 品种 生产特性
下载PDF
南岭成矿带铀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全位成矿模式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如意 王登红 +3 位作者 陈毓川 冷成彪 秦锦华 赵晨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铀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全位成矿
下载PDF
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境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14
作者 庞冬辉 李先琨 +1 位作者 何成新 蒋忠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8-413,398,共7页
桂西岩溶峰丛山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 ,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急需修复和重建。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 ,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 桂西岩溶峰丛山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 ,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急需修复和重建。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 ,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 ,恢复良好的森林植被 ,涵养表层岩溶水 ,改善生存环境 ,进行不同地貌部位和岩溶地质背景下适生植物合理布局 ,是峰丛岩溶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峰丛洼地 环境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 森林植被
下载PDF
广西马山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温远光 雷丽群 +11 位作者 朱宏光 刘虹 覃林 马祖陆 王克林 庄嘉 蓝嘉川 龙涛 陆晓明 邓艳 谢益君 王家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23-5730,共8页
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西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和成熟林)5个演替阶段15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植被的更新、演替及群落特... 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西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和成熟林)5个演替阶段15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植被的更新、演替及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沿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成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各层次的覆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覆盖度以成熟林最大,灌木层覆盖度以小乔林最高,而草本层覆盖度以灌丛最高;重要值≥10.00的科、属、种最大值出现在小乔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层次的结构明显不同,乔木层的植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乔林最高;成熟林灌木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小乔林和草丛(P<0.05),与石漠和灌丛差异不显著(P>0.05);森林阶段草本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灌丛、草丛和石漠(P<0.0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着顺向演替发展而增加,但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变化不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草丛阶段最大,成熟林最小;灌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阶段最大,石漠阶段最小;乔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最大,成熟林有所下降;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草本层的生态优势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乔木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岩溶植被恢复可分为恶劣物理环境阈值和顶极种缺乏的阈值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内由不同功能特征的驱动种和关键种决定着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越接近演替后期,顶极种越丰富,群落驱动种和关键种向高级、大型和长寿植物发展的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域 植被 演替 群落特征 广西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尤莉 王革丽 +1 位作者 吴学宏 王国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2-386,共5页
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了其气候学特征、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 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了其气候学特征、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却呈波动增加趋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也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区 沙尘暴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付强 李铁男 +1 位作者 李天霄 崔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146,共6页
以北方高寒区典型城市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冬季大田试验(试验周期 2013-11-01—2014-04-30),设置自然无覆盖、覆盖秸秆厚度 5、10、15cm4 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 20、40、60、100、140、180cm深度土壤液态含水率以及气象... 以北方高寒区典型城市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冬季大田试验(试验周期 2013-11-01—2014-04-30),设置自然无覆盖、覆盖秸秆厚度 5、10、15cm4 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 20、40、60、100、140、180cm深度土壤液态含水率以及气象数据,分析季节性冻融期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0-60cm 土层内液态含水率增加或减小的时间拐点发生延迟,随着秸秆覆盖厚度的增加其延迟效果越明显,但土壤冻结期的延迟效果比冻土融化期明显;秸秆覆盖阻碍了冻土融化初期融雪水入渗,使自然无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20、40、60cm 土壤深度出现短暂的峰值,而在冻土融化末期秸秆覆盖抑制了土壤水蒸发,使各秸秆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 20、40、60cm 土壤深度又高于自然无覆盖。秸秆覆盖可有效平抑冻融期 0-60cm 土层土壤液态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平抑效果具有减弱趋势;积雪融水和秸秆覆盖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墒情,但其增墒能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 0-60cm 土层的平均增墒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15、10、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高寒区 季节性冻融期 水分特征 土壤
下载PDF
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 被引量:15
18
作者 徐英德 裴久渤 +3 位作者 李双异 邹洪涛 汪景宽 张佳宝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04,共10页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贡献极大。近几十年,东北黑土地出现的“变薄、变瘦、变硬”等耕地质量退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对东北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认知,并...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贡献极大。近几十年,东北黑土地出现的“变薄、变瘦、变硬”等耕地质量退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对东北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认知,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黑土地进行保护与利用成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东北黑土地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土壤资源组成的复杂性,阻碍了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的科学制定和顺利实施。以此为背景,本文根据东北黑土地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特征,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的原则,将东北黑土地划分成松嫩平原区、三江平原区、辽河平原区、长白山辽东区、西部风沙区和大小兴安岭区6个类型区,分别概述了不同类型区在气候、地理和土壤组成方面的特征;从气候、农业生产和土壤限制因素等层面探讨了不同类型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归纳了当前不同类型区适用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以期为协调黑土地保护与产能提升矛盾和合理利用黑土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地 类型区 特征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施肥量对山地核桃光合与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孔芬 刘小勇 +1 位作者 王港振 张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4-769,共6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施肥量对山地核桃生长量、光合特性、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地核桃的最佳肥料用量,为西北山地核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 [目的]为探讨不同施肥量对山地核桃生长量、光合特性、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地核桃的最佳肥料用量,为西北山地核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过测定山地核桃生长量、光合日变化、响应曲线及快速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核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山地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核桃树体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升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尤其在高光强下,高施肥量会造成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下降;CO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2)比饱和光强下的Pnmax1高,表明强光下核桃光合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CO2供应的限制;中午高强光下核桃的OJIP曲线变形为OKJIP曲线,高施肥量的荧光诱导曲线中K点和J点明显高于其它处理,说明高温对核桃叶片放氧复合体(OEC)和PSⅡ反应中心造成了伤害。[结论]适宜的施肥量能提高核桃光合能力,可以缓解高温及强光对核桃叶片的胁迫程度,而过高的施肥量不利于核桃光合速率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山地核桃的株施肥量为尿素612.8 g、磷酸二铵187.5 g、硫酸钾230.77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山地 施肥量 光合特性 快速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宁夏地区地下水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晓东 田伟 张雪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9-338,共10页
为探究宁夏地区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评价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宁夏地区210组地下水样品中8种金属元素(As、Cr、Al、Cu、Pb、Mn、Fe和Sr)进行分析,分别运用综合污染评价法、多元统计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宁夏地下水中金... 为探究宁夏地区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评价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宁夏地区210组地下水样品中8种金属元素(As、Cr、Al、Cu、Pb、Mn、Fe和Sr)进行分析,分别运用综合污染评价法、多元统计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宁夏地下水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分布状况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金属元素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ρ(Sr)>ρ(Al)>ρ(Mn)>ρ(Cu)>ρ(Pb)>ρ(Cr)>ρ(As)>ρ(Fe),其中75.24%的样品中ρ(Sr)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地下水中ρ(As)76.60μg·L^(-1)、ρ(Cr)145.01μg·L^(-1)、ρ(Pb)59.93μg·L^(-1)和ρ(Mn)734.67μg·L^(-1)的最大值均高于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限值.与自然对照相比研究区受As和Pb污染较为严重,呈面状分布;Mn和Cr污染相对集中,分别集中在北部黄河两侧和东南部,其余金属均污染较轻.多元统计结果表明,As和Pb污染可能由自然因素、工业活动和大量使用农药引起,Mn污染可能由采用黄河水灌溉引起,Cr污染可能是由石油开采造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饮水途径暴露的健康风险高于皮肤入渗途径且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非致癌健康风险(HI)主要由As经饮水途径引起.研究区内成人和儿童由As和Cr经饮水和皮肤入渗途径暴露的致癌健康风险值均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Cr对两种途径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均在80%以上.因此从饮用水安全角度考虑,需要重点关注地下水中As和Cr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地区 地下水 金属元素 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