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技术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1
作者 胡恺轩 章宏伟 +5 位作者 周芳 姚刚 史京萍 成智 王立夫 侯祚琼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了解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1月因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人住笔者单位治疗的67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负压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给予压力-16.... 目的了解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1月因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人住笔者单位治疗的67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负压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给予压力-16.63kPa行24h间断吸引,或以-10.64kPa压力行24h持续吸引。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覆以凡士林纱布并加盖等渗盐水湿纱布及干纱布。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及治愈方式。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负压治疗组治愈方式以自行愈合(40.0%)及游离皮片移植后愈合(40.0%)为主,常规治疗组则以带蒂组织瓣移植(66.7%)和游离皮片移植(23.3%)后愈合为主。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次数及治疗费用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复杂性创面 难愈性创面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韩雷 任少强 +3 位作者 杨静 李大君 徐祥 刘莉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行全身一般治疗,同时局部创面经换药、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待创面明显改善后...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行全身一般治疗,同时局部创面经换药、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待创面明显改善后通过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清创、换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部分患者直接痊愈,部分患者创面明显改善,通过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可以应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难愈性创面 皮片移植 皮瓣转移 修复 重建
下载PDF
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袁丁 董训忠 +1 位作者 宋晓红 胡世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582-2584,共3页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根据伤口...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根据伤口评估三角进行伤口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VSD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根据伤口评估三角进行伤口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用湿性愈合理念进行创面换药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创面外观,并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20.7±5.7)d]短于对照组[(36.6±11.3)d],创面愈合率(75.00%)高于对照组(32.14%),换药次数[(3.5±0.5)次]少于对照组[(11.6±4.1)次],感染发生率(0)及疼痛发生率(10.7%)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2.1%,疼痛发生率为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创面外观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结论:与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理念治疗、护理相比,将伤口评估三角联合VSD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更有利于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及降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创面 伤口评估三角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下载PDF
红光促进难治性创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胡明玉 李倩 章宏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7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对难治性创面的创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治疗难治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12月因难治性创面入住笔者单位治疗的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对难治性创面的创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治疗难治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12月因难治性创面入住笔者单位治疗的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红光照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以0.5%碘伏与水胶体敷料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于治疗后第7天、14天、21天切取创缘组织,研究红光照射对创缘组织中VEGF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临床实验中,治疗组创缘组织中的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照射能显著提高创缘组织中VEGF含量,减少创面愈合时间,促进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照射 难治性创面 VEGF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负压引流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涛 王鹏 王勇岭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系统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研究中心194例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糖尿病足溃疡、血管性慢性溃...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系统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研究中心194例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糖尿病足溃疡、血管性慢性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列表、多中心分层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同时引流前,引流中给予rh-a FGF冲洗治疗。对照组采用VSD治疗,同时围引流期给予生理盐水水冲洗。连续治疗15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联合VSD治疗,rh-a FGF干预后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1.5)分vs(1.9±1.4)分,P=0.027],此外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14..6±5.2)d]比对照组[(19.5±7.9)d]短,治疗组住院时间[(13.4±4.7)d]明显短于对照组[(16.4±5.2)d],引流后残余创面面积明显[(15.4±1.9)cm2]明显小于对照组[(19.3±2.1)cm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此外远期随访显示,rh-a FGF有利于降低愈合后创面感觉异常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6,P=0.000)。结论负压引流与rh-a FGF联合治疗可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两者联合治疗可作为难愈性创面重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难愈性创面
下载PDF
新型敷料在骨科难愈性伤口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燕飞 张玉琴 +1 位作者 严建芳 许小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7期-,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敷料在骨科难愈性伤口治疗中的使用体会。方法伤口护理小组利用新型敷料对7例骨科难愈性伤口进行换药及护理。结果7例伤口患者有5例痊愈出院;1例肉芽生长良好,联合皮瓣转移手术后痊愈。1例伤口愈合率达90%后自行出院换... 目的:总结新型敷料在骨科难愈性伤口治疗中的使用体会。方法伤口护理小组利用新型敷料对7例骨科难愈性伤口进行换药及护理。结果7例伤口患者有5例痊愈出院;1例肉芽生长良好,联合皮瓣转移手术后痊愈。1例伤口愈合率达90%后自行出院换药,跟踪随访22 d后痊愈。结论对伤口进行正确评估,合理选择新型敷料,做好抗感染治疗及伤口周围皮肤保护可有效促进骨折后难愈性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敷料 骨科 难愈性伤口 体会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丽苇 王顺 陈会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观察与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局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面形成时间为2-6个月,治疗前都有长期换药或治疗不愈,抽取患者静脉血50mL或者100mL,经2次离... 目的观察与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局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面形成时间为2-6个月,治疗前都有长期换药或治疗不愈,抽取患者静脉血50mL或者100mL,经2次离心采取富血小板血浆,与凝血酶混合制成凝胶状填塞和覆盖于清创后的创面。观察d3、d5和d7后创面的愈合情况,面积大小,干燥程度。结果d3创面均有新生肉芽产生,d7创面干燥,无炎性渗出液,面积减小。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促进难愈性创面的愈合,缩短治疗期,尤其是促进新生肉芽的产生效果明显好于上皮组织的生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难愈性创面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向光俊 杨洪政 +1 位作者 马云飞 何玉霞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后期创面感染难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7例,扩创+刃厚自体邮票皮移植或常规换药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采用...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后期创面感染难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7例,扩创+刃厚自体邮票皮移植或常规换药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采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创面,治疗第3天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皮片成活率,治疗第6天停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率,此后进行常规换药至创面全部愈合,观察治疗期间的换药痛感,并记录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3 d,创面分泌物培养4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皮片的成活率平均为83.9%;治疗后6 d,创面愈合率平均为85.7%。治疗期间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17例患者创面均于入院后36~49 d完全愈合。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是大面积烧伤后期合并感染难愈合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难愈创面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下载PDF
清创术-负压治疗-组织移植模式治疗复杂难愈性创面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雷晋 李虎山 +2 位作者 郝振明 段鹏 郝文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观察清创术-负压治疗-组织移植摸式刘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0例患者(共计20处复杂、难愈性创面),清创后按照交替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负压治疗,-19--8kPa)与对照组(凡土林纱... 目的观察清创术-负压治疗-组织移植摸式刘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0例患者(共计20处复杂、难愈性创面),清创后按照交替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负压治疗,-19--8kPa)与对照组(凡土林纱布+生理盐水纱布+干纱布覆盖),每组10例。治疗4、7、14d切取4mm×3mm×2mm创面肉芽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包括毛细血管、炎性细胞数量及胶原纤维的排列;采用兔抗人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多克降抗体、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血管内皮细胞和增殖期细胞。对数据进行t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清创术-负压治疗(同前)-适时植皮(皮瓣)修复模式,治疗笔者单位同一时期收治的59例患者共计62处复杂、难愈性创面,观察疗效。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7d时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增多、炎性细胞少;治疗14d,治疗组胶原排列较对照组规则。治疗组治疗4、7、14d时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每400倍视野(108.7±11.2)、(138.0±14.7)、(68.7±6.9)个,明显高于对照组[(31.0±3.6)、(34.6±4.5)、(55.1±6.5)个,t值为4.62~30.28,P值均等于0.01]。治疗组治疗4、7d增殖期细胞计数分别为每400倍视野(88.9±5.9)、(128.1±13.0)个,明显高于对照组[(16.6±3.3)、(110.1±8.9)个,t值分别为19.89、3.33,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治疗14d增殖期细胞计数为每400倍视野(26.7±5.1)个,明显低于对照组[(59.7±4.5)个,t=-12.43,P=0.01]。(2)经过上述模式治疗,62处复杂、难愈性创面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肉芽组织生长快,皮片或皮瓣成活率高,创面修复效果好。结论负压治疗能加速清创后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刺激细胞增殖。清创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术 负压伤口疗法 内皮细胞 组织移植 复杂创面 难愈性创面 增殖期细胞
原文传递
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中医药治疗——附72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唐汉钧 陈红风 +8 位作者 程亦勤 刘晓鸫 阙华发 向寰宇 郑勇 邢捷 沈亮 陈莉颖 单玮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28,共3页
总结 72例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资料。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的理论指导下 ,在辨证的基础上 ,予内服中药并侧重于敷药、拖线、蚕食、冲洗、湿敷、灌注、热烘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72例的... 总结 72例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资料。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的理论指导下 ,在辨证的基础上 ,予内服中药并侧重于敷药、拖线、蚕食、冲洗、湿敷、灌注、热烘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72例的总有效率为 95 83%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71 72± 4 6 18)天 ,绿脓杆菌转阴率为 83 33% ,平均转阴时间为 2 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合并绿脓杆菌感染 中医中药 内治法 外治法
下载PDF
银离子敷料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中的抗菌作用及促进创面愈合疗效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莎 王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76-2479,共4页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中的抗菌作用及对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改善组织循...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中的抗菌作用及对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改善组织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消毒敷料换药,观察组则予以银离子敷料换药。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疼痛情况、愈合时间、换药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5.3±11.4)%、(38.2±13.2)%、(14.4±7.3)%,均低于对照组(76.9±10.8)%、(60.7±15.6)%、(34.8±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4、6.031、8.203,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的VAS评分分别为(4.2±0.4)、(2.4±1.1)、(2.0±0.6)分,均低于对照组(6.1±0.6)、(4.2±0.7)、(3.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2、7.562、11.619,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分别为(4.3±0.6)周、(11.2±2.6)次,均低于对照组(7.0±0.7)周、(34.5±10.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0、11.798,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对慢性难愈创面的抗菌作用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并有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 难愈性创面 抗菌作用 愈合
原文传递
不同方案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韦昌南 罗洪斌 +2 位作者 钱爱莲 何斌 冯兴伦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2365-2367,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改良VSD和VSD联合金因肽方案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99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VSD组)、B组(改良VSD组)、C组(VSD联合金因肽组),每组各33例,观察不同组别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 目的观察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改良VSD和VSD联合金因肽方案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99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VSD组)、B组(改良VSD组)、C组(VSD联合金因肽组),每组各33例,观察不同组别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引流管堵塞率、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愈合率的差异。结果 B组与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上皮化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管堵塞率小于A组,创面愈合率高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VSD而言,改良VSD和VSD联合金因肽方案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较优,其中改良VSD能更好缓解VSD治疗期间存在的堵塞问题,VSD联合金因肽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VSD 改良VSD 金因肽 手足外科 难愈性伤口
下载PDF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体会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闵定宏 陈刚泉 +4 位作者 余于荣 张红艳 郭光华 詹剑华 曾元临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2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VSD和改良后的VSD在治疗深度和难愈创面的优劣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8例四肢术后不愈、骨及钢板外露、反复感染的深度创面,应用VSD治疗,其中3例再采用改良后VSD治疗,观察创面肉芽生长、创面培养、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经... 目的探讨VSD和改良后的VSD在治疗深度和难愈创面的优劣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8例四肢术后不愈、骨及钢板外露、反复感染的深度创面,应用VSD治疗,其中3例再采用改良后VSD治疗,观察创面肉芽生长、创面培养、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经VSD治疗,其中:5例患者14~21d揭除敷料,肉芽生长旺盛,适宜皮片或皮瓣移植,创面愈合;另3例患者,使用VSD 14~21d揭除敷料后清创缝合、皮片或(和)皮瓣移植,术后创面再次感染,行改良的VSD治疗14d后,再行清创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创面愈合。结论使用VSD治疗有利于创面肉芽生长,促进了创面愈合;对反复感染及反复形成窦道的深度、难愈性创面使用改良的VSD治疗可进一步减少创面感染,加快创面的缩小、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改良 深度创面 难愈创面 伤口感染
下载PDF
173例下肢难愈性创面的Ⅰ期修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沈祖尧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4-396,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最佳办法。 方法 近 1 5年对因各种原因所致的 1 73例患者 1 84个下肢的 2 0 1个难愈性创面 ,采用现代修复重建外科技术植皮或皮瓣等复合组织移植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手术成功率、创面愈合率 ,特...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最佳办法。 方法 近 1 5年对因各种原因所致的 1 73例患者 1 84个下肢的 2 0 1个难愈性创面 ,采用现代修复重建外科技术植皮或皮瓣等复合组织移植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手术成功率、创面愈合率 ,特别是感染创面Ⅰ期愈合率、手术次数及疗程长短和功能恢复等情况。 结果 除 1例糖尿病患者因病情延误、合并严重感染于手术后死亡 ,6例 7个下肢创面无法修复而截肢外 ,其他患者创面愈合良好 ,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或同时得到了重建。 1 73例患者共做 2 1 0次手术 ,创面总治愈率为 96 .0 % (1 93 2 0 1 ) ,1次手术完成修复的成功率为 81 .6 % (1 64 2 0 1 ) ,创面的Ⅰ期愈合率达到 75 .1 % (1 51 2 0 1 )。实际病程为 (32 .8±1 0 .2 )d。 结论 用现代修复重建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效果好、病程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外科手术 下肢 难愈性创面
原文传递
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莫骁群 庞梦茹 +2 位作者 孙宇 冯丹 袁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修复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60例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其中30例采用血细胞分离机一次性自体... 目的探讨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修复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60例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其中30例采用血细胞分离机一次性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冻存,定期解冻后加入凝血酶和钙激活制备成凝胶填塞或覆盖创面,每4~5 d更换1次PRP凝胶;其余30例采用清创术、凡士林及无菌纱布常规换药,比较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率、治疗2周后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率、治疗2周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技术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浓度较高,杂质较少,可冻存使用,临床使用便捷;APG可使创面肉芽组织活跃生长,可覆盖骨、肌腱等组织的外露,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抑制创面细菌生长,对慢性难治性创面的治疗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创面 自体单采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葛华强 林樾 +4 位作者 燕辛 许澎 郑东风 吴杰 谭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的50例慢性难愈性溃疡患者行负压创面治疗,后期行植皮或者有利皮瓣修复。结果:5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的50例慢性难愈性溃疡患者行负压创面治疗,后期行植皮或者有利皮瓣修复。结果:5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小部分患者直接痊愈,大部分患者创面明显改善,为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造了条件,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技术,已成为创面处理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为很多难愈性创面的处理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难愈性创面 糖尿病足 电烧伤 修复
下载PDF
烧伤感染难愈创面应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2
17
作者 倪少俊 徐秋月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65-67,71,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感染难愈创面应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6例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8... 目的探讨烧伤感染难愈创面应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6例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参照组采用扩创植皮治疗,试验组采用扩创植皮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移植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天数和换药疼痛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移植皮片成活率和创面愈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创面愈合天数短于参照组,换药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感染难愈创面应用扩创植皮联合VSD治疗,能促进创面愈合,提升植皮存活的概率,并减少并发症和后期换药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难愈创面 扩创植皮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小剂量胰岛素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恬 韩岩 +3 位作者 张辉 周洁松 李倩倩 王曙曼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药物对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探讨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方法 112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小剂量胰岛素组(胰岛素组)、rh GM-CSF组和小剂量胰岛素+rh GM-CSF组(联合...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药物对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探讨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方法 112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小剂量胰岛素组(胰岛素组)、rh GM-CSF组和小剂量胰岛素+rh GM-CSF组(联合组),分别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后3,15,26,40,51 d的创面愈合情况和愈合率。结果联合组愈合时间较其他三组明显缩短,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常规组,以联合组为最高,各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与rh GM-CSF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人类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难愈性创面 胰岛素 RHGM-CSF
下载PDF
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罗洪斌 韦昌南 +2 位作者 钱爱莲 冯兴伦 邓洁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7期1312-1314,1266,共4页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联合运用提供依据。方法:86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金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联合运用提供依据。方法:86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金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能更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金因肽 手足外科 难愈性伤口
原文传递
改良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婷苑 廖金梅 +1 位作者 郭惠娟 彭君强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将61例患有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VSD技术。... 目的探讨改良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将61例患有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VSD技术。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引流管发生堵管、创面细菌培养转阴、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的差异。结果改良组发生堵管3例(9.68%),对照组13例(43.33%);改良组有19例(19/25,76.00%),对照组有10例(10/23,43.47%)细菌培养转阴;改良组有25例(83.33%),对照组有13例(41.94%)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