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及其在广角OBS折射波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宋龙龙 邹志辉 黄忠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3-1006,共14页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然而,在应用于台站间距较大且环境噪声较强的广角海底地震仪(OBS)观测时,该方法对折射波的增强能力不足,而且容易产生虚假波形,造成增强后的折射波信噪比仍然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叠加相邻虚拟道来提高远道与近道互相关的准确度,以达到稳定增强远道折射波信噪比的目的.理论实验和实际资料测试均显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在台站间距较大和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构建虚拟道,且增强后的波形同相轴连续程度和信噪比均较高,有利于拾取高精度的折射初至到时.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增强陆上炮间距较大的广角地震数据折射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虚折射干涉法 广角OBS 折射波 相邻虚拟道叠加 远偏移距
下载PDF
基于DirectX的三维真实感水波特效的研究
2
作者 麻海峰 阎宏印 王瑞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第5期3523-3526,共4页
该文利用DirectX技术,对三维真实感水波特效模拟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实现了一种较为精确计算水波折射偏移的方法,最后在水波的渲染阶段结合了立方体环境映射贴图及多重纹理技术,得到了更加逼真的三维真实感水波模拟效果。实验表明该方法... 该文利用DirectX技术,对三维真实感水波特效模拟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实现了一种较为精确计算水波折射偏移的方法,最后在水波的渲染阶段结合了立方体环境映射贴图及多重纹理技术,得到了更加逼真的三维真实感水波模拟效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很适于三维游戏及其他仿真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X 折射偏移 环境贴图映射 多重纹理
下载PDF
南海北部新生界地层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江欣 张宝金 宋海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3-2234,共12页
南海北部为张裂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本文首次利用南海北部某区域长排列地震数据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计算方法获得南海北部地层层速度,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提出了非初至折射波的概念.本... 南海北部为张裂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本文首次利用南海北部某区域长排列地震数据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计算方法获得南海北部地层层速度,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提出了非初至折射波的概念.本方法在共偏移距剖面上识别、拾取折射波层位,得到折射波走时的横向连续变化数据,利用不同共偏移距同一折射波层位的到达时差计算该折射层位的速度结构.该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某区域地震资料的应用,揭示了新生界地层层速度的整体结构,反映了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的速度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利用折射层速度资料探讨南海新生代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与常规初至折射波法相比,远偏移距折射波能够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该方法的初步应用能够对远偏移距折射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 非初至折射 广角反射 层速度 南海
下载PDF
层析静校正在山区三维连片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台立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13-416,370-371,共4页
折射静校正是基于层状介质假设,通过拾取单炮的折射波初至时间,来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而求出静校正量,解决了由于低速层速度、厚度及地表高程变化所带来的静校正问题。这里以山西某矿井多标段三维连片资料处理为例,通过单炮、最终叠... 折射静校正是基于层状介质假设,通过拾取单炮的折射波初至时间,来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而求出静校正量,解决了由于低速层速度、厚度及地表高程变化所带来的静校正问题。这里以山西某矿井多标段三维连片资料处理为例,通过单炮、最终叠加时间剖面折射法与层析法的对比处理,进一步说明了层析静校正方法在解决静校正问题突出的复杂山区连片处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最终实现了各个标段的"无缝"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静校正 层析静校正 初至折射波 全偏移距 射线 近地表模型 多次迭代 三维连片资料处理
下载PDF
岩溶地区复杂条件下的浅层地震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甘伏平 马祖陆 喻立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78,共4页
地震记录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地震方法解释的可靠程度。在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记录,合理地选择地震方法,合适地布置测线,尽一切努力来压制干扰,是取得探测成功的关键。探测实例表明,在覆盖层厚度不超过20m的条件下... 地震记录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地震方法解释的可靠程度。在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记录,合理地选择地震方法,合适地布置测线,尽一切努力来压制干扰,是取得探测成功的关键。探测实例表明,在覆盖层厚度不超过20m的条件下,浅层地震反射法、折射法联合探测可获得良好的地质效果。作为一种有效的探查技术,等偏移横波(SH)反射法具有探测迅速,易于探测土洞、地下岩溶裂隙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法 折射法 岩溶 等偏移横波(SH)反射法 岩溶裂隙带
下载PDF
地震技术在隧道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克华 《中国煤田地质》 2007年第6期67-69,共3页
以折射波法及反射波法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柱槽隧道及大桠隧道探测断裂破碎带、断层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观测系统、处理方法及解释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技术在隧道工程勘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实例说明,在隧道工程勘探中,因地震波能... 以折射波法及反射波法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柱槽隧道及大桠隧道探测断裂破碎带、断层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观测系统、处理方法及解释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技术在隧道工程勘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实例说明,在隧道工程勘探中,因地震波能量衰减较快,除了选择合适的地震勘探方法、观测系统及工作参数外,还应特别注意选择较小的偏移距及道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波法 地震折射波法 偏移距 隧道
下载PDF
基于方位角和偏移距联合约束的三维超虚折射干涉法 被引量:2
7
作者 余文斌 邹志辉 +1 位作者 郭振波 李培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131,共1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角和偏移距联合约束的三维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限制检波点对连线与检波点-炮点连线之间的方位夹角,并且筛选虚拟道偏移距的叠加范围,使超虚折射干涉法所要求的共同路径条件近似满足,从而在增强初至波的同时保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角和偏移距联合约束的三维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限制检波点对连线与检波点-炮点连线之间的方位夹角,并且筛选虚拟道偏移距的叠加范围,使超虚折射干涉法所要求的共同路径条件近似满足,从而在增强初至波的同时保持了其准确性。数值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三维地震数据初至波的信噪比,并且在初至准确度方面优于传统方法,扩大可拾取初至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虚折射干涉法 方位角约束 偏移距约束 信噪比 三维初至波增强
下载PDF
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苏码头构造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孔令霞 邹定永 +2 位作者 屠志慧 李楠 张琳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3期16-19,共4页
苏码头构造由于受地形起伏和风化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存在静校正问题,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为了消除近地表介质对反射波的这种影响,利用CGG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原始地震... 苏码头构造由于受地形起伏和风化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存在静校正问题,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为了消除近地表介质对反射波的这种影响,利用CGG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线性动校正,确定折射层的速度、偏移距的范围,然后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求取折射波静校正量,再对地震道数据进行校正,有效解决了静校正问题,使苏码头构造三维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同相轴变得更连续、更清晰,从而提高了叠加剖面的质量,改善了成像效果,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波静校正 线性动校 偏移距 信噪比 同相轴
下载PDF
浅层折射波在佛岭特长隧道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建明 许军才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7-340,共4页
浅层折射波法是工程勘探中常用的一种经济并且快速有效的方法。文中先简要介绍了佛岭特长隧道工程概况,论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施,以及该法的作业特点。笔者提出采用增大偏移距来增大地震道数的观测方法。并将该方法与相遇追逐系统结合... 浅层折射波法是工程勘探中常用的一种经济并且快速有效的方法。文中先简要介绍了佛岭特长隧道工程概况,论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施,以及该法的作业特点。笔者提出采用增大偏移距来增大地震道数的观测方法。并将该方法与相遇追逐系统结合起来,在佛岭隧道详细勘查首次进行了运用,证实该法在隧道勘察中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折射波法 偏移距 隧道勘察 相遇追逐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