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凭祥不同年龄红椎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60
1
作者 尤业明 徐佳玉 +3 位作者 蔡道雄 刘世荣 朱宏光 温远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控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红椎林的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RDA结果表明,胸高断面积是影响灌木层物种组成的最主要因子,胸高断面积、坡度和海拔能显著影响影响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分别解释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变异的63%和47%,微环境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变异的最主要因素,而土壤与微环境、土壤与植物两者之间,以及微环境、植物和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微环境的独立效应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植物或土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人工林 年龄 冗余分析(rda) 方差分解 南亚热带
下载PDF
珠江口南沙河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0
2
作者 任辉 田恬 +1 位作者 杨宇峰 王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729-7740,共12页
随着城市生态健康理念的提出,城市河涌生态健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更好的了解河涌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现状,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对珠江口南沙河涌8个站位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浮游植物164种(属)... 随着城市生态健康理念的提出,城市河涌生态健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更好的了解河涌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现状,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对珠江口南沙河涌8个站位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浮游植物164种(属),隶属7门73属,其中以绿藻种类最多,达33属79种,占48.17%;硅藻次之,17属41种,占25%。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0.19×10~6—101.34×10~6个/L内变动,呈现单峰型,在4月发生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水华,14涌密度高达87.38×10~6个/L,随后因强降雨细胞密度骤降。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基本符合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型,从冬季的硅藻,到春夏季的绿藻,再到秋季的蓝藻。One-way ANOVA分析显示,各月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显著(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藻细胞丰度变化主导着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变化(r=0.454,P<0.01)。运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水体进行评价表明,调查水体呈中度污染。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河涌全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聚类分析表明,时间异质性较高,总体相似性较低;空间上相似性较高,人为活动可能是导致空间差异的关键因子。冗余分析显示,叶绿素a、溶解氧、盐度、水温、总氮和p H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p H对硅藻门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碱性条件适宜直链藻生长,春季水华形成的驱动因子是盐度、温度和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河涌 浮游植物 聚类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4
3
作者 史志华 朱华德 +2 位作者 陈佳 方怒放 艾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895,共7页
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双向指示种法将观测期(2008年4—10月)划分为不同干湿时段;运用前向选择法和Monte Carlo检验法对显著影响不同时段土壤水分空间格局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利用冗余分析排序法分析不同时段土壤水... 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双向指示种法将观测期(2008年4—10月)划分为不同干湿时段;运用前向选择法和Monte Carlo检验法对显著影响不同时段土壤水分空间格局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利用冗余分析排序法分析不同时段土壤水分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运用偏冗余分析定量分离环境、空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水分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土壤水分被划分为7个子类,分别属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4个时段;在干旱期,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水分空间格局的主控因子,土层厚度、相对高程、剖面曲率、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在半干旱期,土层厚度起主导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湿度指数、土壤容重和剖面曲率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在半湿润期,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最大,土地利用、坡向正弦值的作用显著;在湿润期,地形湿度指数和坡向正弦值是主要影响因子,相对高程、汇水面积的影响显著.不同干湿期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与环境空间的生态梯度格局吻合较好.从干旱期到湿润期,环境因子独立作用不断减小,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空间位置独立作用总体变化不大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环境-空间位置交互作用的贡献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格局 主控因子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冗余分析(RDA)在简化湖泊沉积指标体系中的应用——以太白湖为例 被引量:38
4
作者 董旭辉 羊向东 +1 位作者 刘恩峰 王荣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7-484,共8页
根据太白湖沉积柱中硅藻、孢粉、粒度、磁化率、元素含量等指标记录,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松孢粉的百分含量、沉积物磷浓度、频率磁化率及有机碳含量是能显著解释水环境变化的最小变量组合,解释的硅藻变率百分比达51.5%,仅比所有沉积指标共... 根据太白湖沉积柱中硅藻、孢粉、粒度、磁化率、元素含量等指标记录,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松孢粉的百分含量、沉积物磷浓度、频率磁化率及有机碳含量是能显著解释水环境变化的最小变量组合,解释的硅藻变率百分比达51.5%,仅比所有沉积指标共同解释的信息量少6.4%。主要根据该4指标的古环境意义,对该湖近200年来的营养演化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太白湖近代富营养化过程表明:在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较高营养背景的湖泊极易在人类活动的驱动下发生富营养化,因此对湖泊资源必须进行合理的人为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分析(rda) 沉积指标 硅藻 富营养化 太白湖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分异及成因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淑娟 张伟 +2 位作者 王克林 陈洪松 韦国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49-2256,共8页
运用经典统计方法,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植被演替阶段(草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土壤表层(0~15 cm)和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分异成因.结果表明:灌木林和原生林表土的粘粒(<0.002 mm... 运用经典统计方法,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植被演替阶段(草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土壤表层(0~15 cm)和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分异成因.结果表明:灌木林和原生林表土的粘粒(<0.002 mm)和粉粒(0.002~0.05 mm)含量分别与其他3个演替阶段有显著差异;草地与次生林之间各粒级颗粒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演替阶段土壤砂粒(0.05~2.0 mm)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草地的容重与其他3个演替阶段差异极显著.草地粘粒含量随坡位升高而增加,其他植被类型为中坡位粘粒含量最高,且同一植被类型下不同坡位之间差异不显著.原生林0~30 cm土壤各层次间的粘粒含量变化幅度(14.55%)大于草地(7.12%)、灌木林(11.24%)和次生林(13.77%),人类干扰对表层土壤颗粒组成有很大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和各演替阶段植被类型的影响,其中砂粒含量受裸岩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土壤物理性质 颗粒组成 容重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与地形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洪丹 王金满 +3 位作者 曹银贵 卢元清 秦倩 王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98-5108,共11页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对2条样带27个复垦样地的土壤、地形、植被参数进行了采集与测定,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CANOCO4.5软件的降趋势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地形与土壤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与地形变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坡度主要影响草本覆盖度,坡向与有机质和速效磷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速效钾对植被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容重与砾石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各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改善和恢复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脆弱的生态系统,应该考虑植被和土壤的联合演替。在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改善土壤状况和增加人工植被,同时加强对排土场人工和自然植被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植被恢复 降趋势对应分析 冗余分析 黄土区
下载PDF
浙江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季节演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马沛明 施练东 +2 位作者 张俊芳 胡菊香 赵先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60-4569,共10页
为探索我国亚热带饮用水源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1年对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和22项水文水环境因子进行月度监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2属115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硅藻其次;春季水华期间(4月)浮游植物细... 为探索我国亚热带饮用水源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1年对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和22项水文水环境因子进行月度监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2属115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硅藻其次;春季水华期间(4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达到最高20.88×10~6cells·L^(-1),随后因强降雨影响降至最低0.59×10~6cells·L^(-1)(6月);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时间异质性比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其时空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时间变异占总变异的72.3%,大于仅占2.5%的空间变异;优势种和冗余分析(RDA)表明,硅藻全年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蓝藻和隐藻,再次是绿藻,其中春季由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夏季由蓝藻和绿藻占优势,秋季和冬季则由硅藻和隐藻占优势;HRT及其驱动的水库离子浓度变化和反硝化过程是主导春季和秋季水体扰动耐受和敏感种类间演变,以及春季水华形成的关键因子;SiO_2、WT和N∶P则是主导冬季和夏季,硅藻、隐藻和蓝藻、绿藻间演变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时空动态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方差分解
原文传递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润红 涂洪润 +4 位作者 李娇凤 梁士楚 姜勇 荣春艳 李月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595-8605,共11页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为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经营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采用Ward聚类、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多元回归树(...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为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经营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采用Ward聚类、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多元回归树(MRT)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选用冗余分析(RDA)进行排序,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分类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可将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类型,分别为青冈 粗糠柴+龙须藤+红背山麻杆 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 Mallotus philippensis+Bauhinia championi+Alchornea trewioides Carex tristachya)、青冈 龙须藤+红背山麻杆+干花豆 宽叶沿阶草+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 Bauhinia championi+Alchornea trewioides+Fordia cauliflora Ophiopogon platyphyllus+Carex tristachya)、青冈 粗糠柴+干花豆 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 Mallotus philippensis+Fordia cauliflora Carex tristachya);(2)冗余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出各群丛类型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梯度的相互关系,在10个环境因子中,岩石裸露率、土壤含水量、pH值、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这7个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和全钾含量可能是影响该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Ward聚类 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 多元回归树(MRT)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镜泊湖春、夏两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9
作者 蔡阳 陆欣鑫 +1 位作者 巴秋爽 范亚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本研究于2015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选取7个典型采样点,对镜泊湖春、夏两季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在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52个分类单位,浮游动物38个分类单位,种类组成上浮游植物主要以绿藻门和硅藻门... 本研究于2015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选取7个典型采样点,对镜泊湖春、夏两季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在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52个分类单位,浮游动物38个分类单位,种类组成上浮游植物主要以绿藻门和硅藻门藻类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研究期间浮游生物优势种主要包括:河生集星藻(Actinastrumfluviatile(Schroed.)Fott)、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 (Kütz.) W.Smith)、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瓶砂壳虫(Difflugia urceolata)。在研究期间水温、pH、电导率、和总氮在春、夏两季之间变化明显(P<0.05或P<0.01)。春、夏两季的浮游生物丰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揭示镜泊湖水体浮游生物丰度与水温和电导率极其显著相关(P<0.01)。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和电导率是驱动镜泊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生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与近10余年间镜泊湖相关研究对比发现,镜泊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浮游动物优势类群略有改变。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表明镜泊湖水体为中营养状态,与前期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水体目前无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泊湖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长江荆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10
作者 郭杰 王珂 +2 位作者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54-1964,共11页
为了解长江荆江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3、6、9和12月对荆江7个采样断面的左右岸共14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文、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荆江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7属135种(含变种)... 为了解长江荆江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3、6、9和12月对荆江7个采样断面的左右岸共14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文、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荆江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7属135种(含变种),以硅藻门(51.85%)和绿藻门(25.19%)为主。浮游植物的丰度均值为73.16×10^4 cells./L,生物量均值为0.87 mg/L,上荆江各采样断面间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不明显,下荆江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高的趋势。优势种为硅藻门的颗粒沟链藻和梅尼小环藻。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是0.83,Pielou均匀度指数是0.80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1.90,下荆江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上荆江,说明上荆江比下荆江污染严重。典范对应分析溶氧、温度、氨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浮游动物48属81种,其中轮虫最多(37.04%),其次是原生动物(25.93%)和枝角类(23.46%)。浮游动物丰度均值为6.32 ind./L,生物量均值为88×10^-3 mg/L,上荆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低于下荆江。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冠砂壳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和剑水蚤一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是5.2,Pielou均匀度指数是0.84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1.32,下荆江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上荆江,说明上荆江比下荆江污染严重。冗余分析显示温度、溶氧和氨氮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荆江段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小关水库夏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对富营养化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磊 李秋华 +6 位作者 焦树林 李钥 肖晶 邓龙 孙荣国 高永春 骆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36-4443,共8页
为了解贵州高原小型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浮游植物功能群如何响应富营养化特征,于2014年7月25日至9月27日对小关水库浮游植物与水样进行每周一次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可分为22个功能群,S1、D、J、B、G、M... 为了解贵州高原小型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浮游植物功能群如何响应富营养化特征,于2014年7月25日至9月27日对小关水库浮游植物与水样进行每周一次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可分为22个功能群,S1、D、J、B、G、MP、LO、SN、X1、Y、Xph、F、T、W1为水库常见功能群,其中S1、D、J为优势功能群.优势功能类群周动态变化为:S1→S1→S1→S1→S1→S1→S1→J/D/S1→S1→S1/D.功能群S1表现出绝对的优势地位,其丰度于第5周与第7周出现两次峰值,然而在第8周采样中丰度急速下降,其后又有所回升,但与两次峰值相比已经由108cells·L^(-1)下降至107cells·L^(-1),人工放闸导致的短期剧烈冲刷作用是主要原因.通过浮游植物功能群、藻类生物学评价以及综合营养指数三者综合评价发现,小关水库正处于中度富营养-富营养化状态.经RDA分析得出,透明度为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的主要因子之一,营养盐不再成为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群能够对富营养化特征做出良好响应:优势功能群S1、J常共生于浑浊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功能群D适应生境为浅的浑浊水体,对营养耗尽敏感,G、X1、W1、F等常见功能群也大都适于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rda分析 富营养化 响应 小关水库
原文传递
贵州百花水库浮游藻类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倩 李秋华 +3 位作者 胡月敏 朱冲冲 何应 张华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66-1274,共9页
为了探究百花水库浮游藻类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和2013年7月(丰水期)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采样分析.基于浮游藻类功能群、综合营养状态指数、ShannonWiener... 为了探究百花水库浮游藻类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和2013年7月(丰水期)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采样分析.基于浮游藻类功能群、综合营养状态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RDA(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群落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鉴定浮游藻类7门67属58种,其可划分为21个功能群.浮游藻类丰度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递增,分别为131.99×104、592.27×104、53 140.81×104L-1.(2)根据浮游藻类丰度,B功能群小环藻(Cyclotella sp.),J功能群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空星藻(Coelastrum sp.),P功能群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鼓藻(Penium sp.),S1功能群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湖丝藻(Limnothrix sp.)为优势功能群;浮游藻类功能群季节变化明显,其时空分布特征(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下同)为P+B+J→J+P→S1.在垂直层面上,枯水期以硅藻组成的P、B功能群在各采样点底层藻类丰度达到最大,中层和底层丰度远高于表层,与P、B类群耐受低光的因素有关;平水期以绿藻组成的J功能群在各采样点15 m藻类丰度达到峰值,与J类群耐受低光的因素有关;丰水期以蓝藻组成的S1功能群在各水层表层藻类丰度达到最大,与S1适宜较高水温的因素有关.(3)RDA分析结果表明,WT(水温)是影响百花水库浮游藻类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根据浮游藻类绝对优势功能群(P、B、J、S1)以及不同季节生长策略(R/CR/CR→CR/R→R)可以判定百花水库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功能群 rda(冗余分析) 百花水库
下载PDF
太白山森林群落和林下草本物种变化的环境解释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煜 许金石 +5 位作者 张丽霞 郭垚鑫 柴永福 王茂 张晨光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4-795,共12页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太白山森林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组成、多样性、功能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9种环境因子对于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的组成变化的解释程度不高,分别为...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太白山森林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组成、多样性、功能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9种环境因子对于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的组成变化的解释程度不高,分别为23.9%和21.1%,但与海拔和土壤含水量紧密相关的CCA 1轴能大致区分高、中、低海拔样方的群落所有物种和草本植物的组成差异。(2)沿海拔梯度,群落所有物种的α多样性先增加后降低,林下草本物种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有下降趋势,但二者都与坡度(Slope)及木本层盖度(WCD)无关。(3)海拔是决定森林群落及林下草本层物种功能性状值变化的主要因子,与海拔密切相关的RDA1轴能解释森林群落和林下草本物种性状值变化的71.2%和54.7%,林下草本植物与群落的最大株高(Hmax)变化模式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草本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功能性状 典范对应分析(CCA)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太湖上游流域下垫面因素对面源污染物输出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燕 李恒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9-1324,共6页
应用流域断面监测、GIS的流域空间分析等手段建立太湖上游地区流域基础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手段,研究了太湖上游流域下垫面要素对流域出口污染物输出影响特征以及不同要素影响的相对强度,提取了... 应用流域断面监测、GIS的流域空间分析等手段建立太湖上游地区流域基础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手段,研究了太湖上游流域下垫面要素对流域出口污染物输出影响特征以及不同要素影响的相对强度,提取了影响太湖上游流域面源污染产出的主要下垫面因素并分析各小流域水质控制性要素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流域面源污染与下垫面要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产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流域土壤特征、流域坡度,流域面积的影响最小;影响流域面源污染输出变化的控制性因素为居民用地、耕地面积比例和流域平均坡度,对水质数据进行解释的显著性和重要性水平均较高,能解释59.5%的流域水质信息、98.6%的下垫面特征-水质指标关系信息,且在不同小流域中这3个因素对流域水质影响的贡献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输出 下垫面特征 多元回归分析 冗余分析 太湖上游流域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的污泥脱水效能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吉宝 李亚明 +3 位作者 吕鑑 魏源送 杨敏 郁达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94-3800,共7页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到后续污泥处理处置.本研究以北京某大型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和A2/O-MBR工艺污泥脱水为对象,基于2013年全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不同工艺的污泥脱水效果、絮凝剂投配率、污泥脱水电耗和污泥脱水成本,...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到后续污泥处理处置.本研究以北京某大型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和A2/O-MBR工艺污泥脱水为对象,基于2013年全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不同工艺的污泥脱水效果、絮凝剂投配率、污泥脱水电耗和污泥脱水成本,并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了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性能和絮凝剂投配率均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污泥较难脱水,絮凝剂消耗大.A2/O-MBR工艺的脱水污泥含水率年均值为(81.92±1.64)%,A2/O工艺为(82.56±1.35)%,污泥脱水絮凝剂消耗(以DS计,下同)分别为(8.70±7.25)kg·t-1和(7.42±2.96)kg·t-1,电耗(以DS计,下同)分别为331.82 k W·h·t-1和121.57 k W·h·t-1.A2/O-MBR工艺的污泥脱水絮凝剂成本(以DS计,下同)为204.76元·t-1,用电成本为231.61元·t-1;A2/O工艺的污泥脱水絮凝剂成本为175.00元·t-1,用电成本为84.86元·t-1.RDA分析表明,水温等季节性因素引起污泥有机质变化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污泥龄也与污泥脱水性能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季节性 絮凝剂 有机质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2002—2018年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加龙 罗纯良 +10 位作者 吕恒 许佳峰 罗潋葱 潘珉 何锋 满小明 张如枫 龚发露 孙婷 陈岚 武桂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8-891,共14页
为弄清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滇池外海分为北、中、南3个区域,基于2002—2018年期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反演的水华面积,分析了上述3个区域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7—2018年水文、气象和出入... 为弄清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滇池外海分为北、中、南3个区域,基于2002—2018年期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反演的水华面积,分析了上述3个区域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7—2018年水文、气象和出入流数据,构建了外海三维水动力生态模型(AEM3D),并计算了各区域的水力滞留时间。通过冗余分析(RDA)、随机森林(RF)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以上区域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2—2018年期间,整个滇池外海区域年平均水华面积比(水华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空间上由北向南依次递减,整个外海水华暴发面积最大主要发生在秋季。在外海北部区域,其东部水华较西部更为严重,而在中部和南部区域,呈现西部水华较东部更为严重的空间分布模式。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发现,风速、水温和日照时长是上述各区域中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水华暴发期间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且上述区域的水华面积比随风速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外海各区域,水力滞留时间与水华暴发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空间上水力滞留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风速和风向是影响蓝藻水华空间分布规律和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藻水华 卫星遥感 AEM3D模型 冗余分析(rda) 随机森林(RF)
下载PDF
新型己酸菌强化对人工窖泥培养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酸、酯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鲁少文 魏翠翠 +2 位作者 李泽华 何晓红 陶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1,共8页
人工窖泥对于浓香型白酒的生产酿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研究中首次分离到能够利用乳酸合成己酸的新型产己酸菌,一种瘤胃梭菌(Clostridium sp.CPC-11,CGMCC No.9926),该菌属于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中Clostridium cluster Ⅳ的... 人工窖泥对于浓香型白酒的生产酿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研究中首次分离到能够利用乳酸合成己酸的新型产己酸菌,一种瘤胃梭菌(Clostridium sp.CPC-11,CGMCC No.9926),该菌属于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中Clostridium cluster Ⅳ的一个新种.在此基础上,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结合有机酸与酯类含量分析研究CPC-11在强化人工窖泥的制作过程中对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35 d培养,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表明窖泥中杂菌不断减少,有益菌不断增加.其中,芽孢乳杆菌科(Sporolactobacillaceae)与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类群,丰度分别为66.2%和22.8%.窖泥中己酸的含量在前21天不断升高,但在35 d时显著下降(P<0.05);乳酸和乙醇呈不断升高趋势,而乙酸则缓慢下降,丁酸未有显著改变.酯类分析显示,四大酯类(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脂和己酸乙酯)积累量均呈不断增加趋势.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窖泥中己酸含量与瘤胃梭菌(Clostridium cluster IV)呈正相关,与芽孢乳杆菌呈负相关;乳酸含量与芽孢乳杆菌、乳酸杆菌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新型己酸菌的强化可以在35 d内使己酸菌的相对丰度保持在22.8%,并显著提高己酸乙酯在窖泥中的累积量,促进窖泥快速成熟;结果可为改进人工窖泥的制作方法和提高人工窖泥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窖泥 瘤胃梭菌 16S RDNA 冗余分析(rda)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河网水质空间分异及对河岸带土地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19
18
作者 汪昱昆 程锐辉 +1 位作者 曾鹏 车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5-932,共8页
河岸带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2013年55个河网水质监测点10项水质指标数据,利用SOM+K-means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ation feature mapping,SOM)神经网络,识别全市水质空间分布格局;运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 河岸带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2013年55个河网水质监测点10项水质指标数据,利用SOM+K-means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ation feature mapping,SOM)神经网络,识别全市水质空间分布格局;运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秩相关在不同空间尺度(100、200、500和1 000 m缓冲区)上探讨水质与河岸带土地利用的关系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可将上海市55个水质监测点划分为4个聚类,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监测点分布于淀山湖、崇明岛等城市远郊地区的聚类Ⅰ水质最优,而监测点分布于苏州河沿线的聚类Ⅱ和城市近郊的聚类Ⅲ的水质较差;(2)在空间尺度上,500 m缓冲区对聚类Ⅰ、Ⅲ和Ⅳ的总解释率最强,1 000 m缓冲区对聚类Ⅱ的总解释率最强;(3)在最优空间尺度上,城镇建设用地对各聚类水质都有较高的解释率,且与大部分水质指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自组织特征映射 K-MEANS算法 空间异质性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渭河流域水体细菌群落的环境响应及生态功能预测 被引量:18
19
作者 万甜 何梦夏 +2 位作者 任杰辉 闫幸幸 程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88-3595,共8页
流域水体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研究对流域水污染整治及生态修复和水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渭河流域陕西境内综合治理后水体中细菌群落分布特性,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 流域水体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研究对流域水污染整治及生态修复和水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渭河流域陕西境内综合治理后水体中细菌群落分布特性,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分析了水体细菌群落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采用PICRUSt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方法预测和评价了渭河流域细菌群落生态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变形菌门、放线细菌门、蓝藻门和拟杆菌门细菌是水体细菌群落中的主要菌门,占整个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高达85%,这类细菌与水体中的TP、NO2^--N、NO3^--N和T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2 <0. 05);灞河入渭口下游(S5)细菌群落丰度最高,皂河(S4)细菌群落丰度最低;渭河流域水体致使人类患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且对生物体内分泌系统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渭河流域水环境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细菌群落 多样性 冗余分析(rda) 代谢功能
原文传递
农业废物好氧堆肥中环境因子对nirK、nirS和nosZ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春晓 陈耀宁 +2 位作者 张嘉超 唐聪 曾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6-1203,共8页
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对农业废物好氧堆肥过程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nirK、nirS和nosZ)丰度在堆体不同位置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肥进程,3种基因数量整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 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对农业废物好氧堆肥过程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nirK、nirS和nosZ)丰度在堆体不同位置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肥进程,3种基因数量整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不同位置处的反硝化基因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使用Canoco 4.5软件对获得的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数据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堆体温度、pH、含水率、NH4+-N、NO3--N和水溶性有机碳(WSC)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基于手动选择的RDA分析结果表明,WSC、NH4+-N和堆体温度对反硝化基因丰度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且前2个因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应用t-value回归分析方法单独分析每种环境因子与3种基因的相关性,其中nirK与温度和pH显著正相关(P<0.05),nirS与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nosZ与NH4+-N显著正相关(P<0.05)、与WSC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反硝化作用 NIRK nirS NOSZ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