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 被引量:66
1
作者 吴玉霖 周成旭 +2 位作者 张永山 蒲新明 李伟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对 1 998年 8月中旬至 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发生的大规模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此次赤潮发生面积约为 1 0 0km2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 ,密度高达 1 560ind/ml,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由该种生物引起的大规模赤... 对 1 998年 8月中旬至 9月中旬烟台四十里湾发生的大规模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此次赤潮发生面积约为 1 0 0km2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 ,密度高达 1 560ind/ml,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由该种生物引起的大规模赤潮。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 ,引起下层水体严重缺氧 ,导致养殖的扇贝大批死亡。赤潮的成因主要是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 ,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增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裸甲藻 赤潮 成因 溶解氧 陆源有机物 营养盐
下载PDF
厦门同安湾海域一次三相型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俞秀霞 《福建水产》 2012年第3期203-207,共5页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安湾 赤潮 赤潮成因
下载PDF
深圳海域近20年赤潮发生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冷科明 江天久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66-170,174,共6页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西部的东山和坝光水域、深圳湾的后海与东角头水域为赤潮多...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西部的东山和坝光水域、深圳湾的后海与东角头水域为赤潮多发地段;②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赤潮持续时间延长;③全年中有两个赤潮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其次为9~11月;④赤潮引发种类丰富,约有39种,其中甲藻最多,其次为硅藻,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⑤赤潮引发种类具有明显的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种类引发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海域 赤潮 区域特征 季节特征 演替规律
下载PDF
湛江港浮游植物与赤潮植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吕颂辉 齐雨藻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于1987年8月在湛江港设13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7属94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日本星杆藻、佛氏海毛藻等。湛江港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港内外平均达1.3×104cell/L和7.3×105cell/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 于1987年8月在湛江港设13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7属94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日本星杆藻、佛氏海毛藻等。湛江港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港内外平均达1.3×104cell/L和7.3×105cell/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结合指数分析表明,除两个点无机氮浓度略超标外,所有站位均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31种,其中主要有中肋骨条藻、日本星杯藻、佛氏海毛藻、尖刺菱形藻和夜光藻等,中肋骨条漠和日本星杆藻曾形成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港 浮游植物 赤潮 藻类
下载PDF
南海港湾(雷州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吕颂辉 齐雨藻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于1987年8月在雷州湾设10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6属88种和变种(型),优势种类有菱形海线藻、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锤状中鼓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1×10 ̄3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 于1987年8月在雷州湾设10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6属88种和变种(型),优势种类有菱形海线藻、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锤状中鼓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1×10 ̄3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雷州湾水体远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5种,其中主要有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毛藻、波状角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雷州湾
下载PDF
2013年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种类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海燕 康林冲 +4 位作者 杨翼 杨璐 刘书明 王秋璐 李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7,共11页
对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监测1626个站位生物数据进行分析,以近2001年-2013年在我国近海海域明确发生赤潮的生物作为赤潮引发种,开展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隶属于8门60种,其中产毒种12种,甲藻27种,... 对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监测1626个站位生物数据进行分析,以近2001年-2013年在我国近海海域明确发生赤潮的生物作为赤潮引发种,开展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隶属于8门60种,其中产毒种12种,甲藻27种,硅藻20种。(2)2013年共监测到上述赤潮引发种50种,各监测站位种类数在0~25种之间,平均密度在84~1.16×1011个/m3之间,赤潮引发种种类数、密度分布大致都呈现近岸至远海递减的趋势,但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2013年各海区赤潮引发种种类数在36~42之间,平均密度渤海〉东海〉南海〉黄海,多样性指数渤海〉黄海〉南海〉东海,都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4)作为高频赤潮引发种,2013年中肋骨条藻(S.costatum)主要分布在我国近岸及近海海域;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在我国近岸、近远海海域都有分布;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主要分布在黄海和东海的近岸和近海海域;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分布较为广泛,但出现的站位较少;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只在很少区域有分布。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摸清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生物种类和分布状况,可为赤潮的预警及其防灾减灾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海域 赤潮引发种 种类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南海港湾(海陵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齐雨藻 吕颂辉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于1987年9月在海陵湾设7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8属69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洛氏角刺藻、假弯角刺藻、窄隙角刺藻、扁面角刺藻、透明辐杆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0×10 ̄4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 于1987年9月在海陵湾设7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8属69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洛氏角刺藻、假弯角刺藻、窄隙角刺藻、扁面角刺藻、透明辐杆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0×10 ̄4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海陵湾属贫营养型水体。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4种,其中主要有多种角毛藻属种类,以及尖刺菱形藻、斯氏根管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海陵湾
下载PDF
秦皇岛沿岸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建乐 张秋丰 《河北渔业》 2007年第7期7-12,共6页
于2004年8月在秦皇岛沿岸设23个站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1属55种,优势种类有窄隙角毛藻、旋链角毛藻、佛氏海毛藻等。秦皇岛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最高2.136×10^10L^-1,最低2.47×10^7L^-1,平均为4.1×10... 于2004年8月在秦皇岛沿岸设23个站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1属55种,优势种类有窄隙角毛藻、旋链角毛藻、佛氏海毛藻等。秦皇岛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最高2.136×10^10L^-1,最低2.47×10^7L^-1,平均为4.1×10^9L^-1。多样性指数在1.89~3.95范围内变化,平面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均匀度也以南部、中部为高,北部较低。经单项营养指敷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仅有1个站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查共发现赤潮生物33种,其中主要有旋链角毛藻、洛氏角毛藻、窄隙角毛藻、佛氏海毛藻和夜光藻等,夜光藻曾多次在秦皇岛海域引起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下载PDF
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赤潮特征分析
9
作者 陈曦 石海明 徐玉山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文章通过对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呈现高频次小规模的特征。2012—2020年赤潮年度累计持续天数大体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受DIP控制。夏季是赤潮高发期,尤其是6月和8月,单次赤... 文章通过对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呈现高频次小规模的特征。2012—2020年赤潮年度累计持续天数大体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受DIP控制。夏季是赤潮高发期,尤其是6月和8月,单次赤潮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天津近岸海域赤潮肇事种主要是夜光藻、中肋骨条藻和尖刺伪菱形藻,这3种藻类在时间上有交替成为肇事种的特征,这主要与它们对水文环境的适应性相关。有毒赤潮主要集中在6—9月暴发,9月暴发的赤潮多为有毒赤潮,天津近岸海域有毒赤潮种多为多环旋沟藻和米氏凯伦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近岸海域 赤潮 赤潮肇事种 有毒赤潮
下载PDF
天津港驴驹河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与赤潮植物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春晖 张桂香 +1 位作者 王学魁 王明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4期46-51,共6页
于 2 0 0 3年 7月在天津港驴驹河附近海域设 5个点采样。鉴定表明 ,共有浮游植物 19属 31种 ;优势种类有星脐圆筛藻 (Coscinodiscusasteromphalus)、太阳双尾藻 (Ditylumsol)、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链状亚历山大藻... 于 2 0 0 3年 7月在天津港驴驹河附近海域设 5个点采样。鉴定表明 ,共有浮游植物 19属 31种 ;优势种类有星脐圆筛藻 (Coscinodiscusasteromphalus)、太阳双尾藻 (Ditylumsol)、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链状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catenella)等。天津港浮游植物密度较高 ,各站点平均总生物量为 1.2 16× 10 5个 /m3,各站点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 ,除一个站点的COD和两个站点的无机磷略高外 ,所有站位均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查期间 ,共发现赤潮生物 14种 ,其中主要有星脐圆筛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叉状角藻 (Ceratium furca)、窄隙角刺藻(Chaetocerosaffini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生物 富营养化水 COD 浮游植物 单项 海域 近海 生物量 叶绿素含量 无机磷
下载PDF
南海港湾(安铺港)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颂辉 齐雨藻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于1987年9月在安铺港设8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78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脆根管藻、丹麦细柱藻、菱形海线藻等。安铺港浮游植物密度较高,平均达3.5×10 ̄4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 于1987年9月在安铺港设8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78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脆根管藻、丹麦细柱藻、菱形海线藻等。安铺港浮游植物密度较高,平均达3.5×10 ̄4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该水域属贫营养型水体。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4种,主要有尖刺菱形藻、拟弯角刺藻、梭角藻、夜光藻等,调查期间曾发生脆根管藻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安铺港
下载PDF
深圳海域引发赤潮生物种类的演变及其原因浅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冷科明 陈波 +2 位作者 廖敏 陈成良 杨伟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从1981年至2001年,深圳海域共记录发生赤潮85起,引发这些赤潮的生物种类约有36种。在这20余a间,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演变趋势是:(1)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断增高;(2)在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中常见种类逐渐减少,罕见种类逐渐增多;... 从1981年至2001年,深圳海域共记录发生赤潮85起,引发这些赤潮的生物种类约有36种。在这20余a间,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演变趋势是:(1)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断增高;(2)在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中常见种类逐渐减少,罕见种类逐渐增多;(3)在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中硅藻种类正逐渐减少,甲藻类及针胞类种类明显逐渐增多。据初步分析认为,这种演变趋势与深圳海域近20a来因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入海污染物构成变化趋势有关,并且与全球不断演变的总趋势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引发种类 演变特点 深圳海域
下载PDF
沧州沿岸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乐 《河北渔业》 2007年第10期12-16,共5页
于2006年5-10月在沧州沿岸设6个站点采样。鉴定表明,沧州海域共有浮游植物31属58种,优势种类有球形棕囊藻、中肋骨条藻、格氏圆筛藻等。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最高1.8×10^6L^-1(eells/L),最低52.7L^-1。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 于2006年5-10月在沧州沿岸设6个站点采样。鉴定表明,沧州海域共有浮游植物31属58种,优势种类有球形棕囊藻、中肋骨条藻、格氏圆筛藻等。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最高1.8×10^6L^-1(eells/L),最低52.7L^-1。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064~3,22,平均1.86。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0021~0.79,平均0.53。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沧州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调查共发现赤潮生物41种,其中球形棕囊藻在10月末引起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下载PDF
茂名放鸡岛海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14
作者 冯波 卢伙胜 颜云榕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6,共7页
2003年8月、12月,2004年2月、5月对茂名放鸡岛海域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优势种及其细胞丰度分布和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6属57种(硅藻46种,甲藻11种),其中赤潮类生物22种。角毛藻属以及丹麦细柱藻、脆... 2003年8月、12月,2004年2月、5月对茂名放鸡岛海域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优势种及其细胞丰度分布和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6属57种(硅藻46种,甲藻11种),其中赤潮类生物22种。角毛藻属以及丹麦细柱藻、脆根管藻和尖刺伪菱形藻为全年主要优势种,在早春季节冰河拟星杆藻成为季节性优势种,5月份和8月份角毛藻属以及尖刺伪菱形藻和丹麦细柱藻的细胞丰度在放鸡岛周边局部水域超过107m-3。放鸡岛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偏低,在合适的条件下,有可能形成硅藻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放鸡岛海域
下载PDF
棕囊藻赤潮原因种的分子鉴定和起源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月琴 王宁 +4 位作者 周惠 屈良鹄 杨练锋 吕颂辉 齐雨藻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03,共5页
测定了发生于我国东南海域赤潮原因种Phaeocystissp.及相关种类P globosa和P pouchetii18SrDNA序列,并以Phylip35分析软件构建序列距离矩阵和分子系统发育树图.结果表明,该赤潮原因种与球形棕囊藻P globosa18SrDNA序列完全相同,从分子... 测定了发生于我国东南海域赤潮原因种Phaeocystissp.及相关种类P globosa和P pouchetii18SrDNA序列,并以Phylip35分析软件构建序列距离矩阵和分子系统发育树图.结果表明,该赤潮原因种与球形棕囊藻P globosa18SrDNA序列完全相同,从分子水平鉴定了该原因种为P globosa.分子系统发育树图表示的P globosa和P pouchetii的分化顺序表明,分布于我国东南海域的P globosa可能是一种本地起源的暖水种.Phaeocystisglobosa不同株系的形态差异,可能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结果.根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对有害赤潮藻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设计用于有害赤潮藻快速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探针,对赤潮的监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鉴定 起源分析 棕囊藻 赤潮 分子生物学 分化顺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