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红壤区不同植被措施坡面的水土流失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梁娟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99,共5页
植被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为了研究不同的植被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及对坡面侵蚀的抑制效果,在福建省长汀县选择乔灌草、灌草、草本、农作物、乔灌、封山育林、经济林等各植被措施下的标准径流小区,通过观测各种... 植被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为了研究不同的植被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及对坡面侵蚀的抑制效果,在福建省长汀县选择乔灌草、灌草、草本、农作物、乔灌、封山育林、经济林等各植被措施下的标准径流小区,通过观测各种植被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情况,分析比较各小区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植被能较好地调控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不同植被措施下坡面产流产沙分异规律明显,相对裸地,盖度高的乔灌草、灌草、草本等措施的水土流失量最小,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明显。在不同的降雨量条件下,不同植被措施的坡面水土流失情况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未来南方红壤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植被治理措施的逐步实施,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植被措施 水土流失 径流量 泥沙量
下载PDF
矿区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标准样品的研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田衎 杨珺 +3 位作者 孙自杰 周裕敏 邢书才 封跃鹏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88,共7页
我国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已出现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这些区域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区域,但在实际环境监测中缺乏基体和污染特征相一致的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标准样品。本文针对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污染特征及实际环境监... 我国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已出现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这些区域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区域,但在实际环境监测中缺乏基体和污染特征相一致的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标准样品。本文针对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污染特征及实际环境监测需求,采集我国南方红壤区采矿企业周边的典型农田土壤,按照GB/T 15000导则和相关标准研制了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标准样品。采集的土壤样品经低温烘干、研磨、筛分、混匀和辐照灭菌等加工处理,分层随机抽取20瓶子样进行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由均匀性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在0.27%~2.1%之间,样品均匀性良好,最小取样量为0.20 g。稳定性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数据评价采用趋势分析法,室温避光保存条件下,在12个月稳定性跟踪考察期间样品未观察到不稳定变化趋势,由稳定性性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在0.06%~2.1%之间。经13家有资质的实验室选用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高准确度方法对标准样品中21种元素(Ag、Al、As、Ba、Be、Cd、Co、Cr、Cu、Fe、Hg、Mn、Mo、Ni、Pb、Sb、Se、Ti、Tl、V、Zn)联合定值,总不确定度由定值不确定度(u^(char))、瓶间均匀性不确定度(u^(bb))和长期稳定性不确定度(u^(lts))合成,除Se外,其余元素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8%,表明标准样品定值准确,不确定度水平满足日常环境检测对土壤标准样品的要求。该标准样品被批准为国家实物标准样品(GSB 07-3272—2015),可用于分析方法验证或南方红壤区采矿及洗选企业周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监测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土壤 重金属 标准样品 中国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莫明浩 谢颂华 +1 位作者 聂小飞 胡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7-213,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几十年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实践,为水土保持实践中合理应用相适宜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已有试验成果总结,以江西省为例,根据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治理工程... [目的]总结分析几十年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实践,为水土保持实践中合理应用相适宜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已有试验成果总结,以江西省为例,根据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治理工程实践和水土保持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模式。[结果]对于南方红壤区难于治理和危害较大的侵蚀地类,系统总结了坡耕地“一控二保”治理模式、坡地果园“一高双低”治理模式、崩岗“三型”治理模式、林下水土流失“两类”治理模式、强烈侵蚀“两荒”地治理模式等5套可行的技术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2类工程实践模式,以及农户帮扶模式、大户治理模式、以奖代补模式、精品园区模式等4项政策引导模式。[结论]结合江西省长期以来效果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与内涵。治理模式的提出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模式 南方红壤区 江西省 崩岗
下载PDF
DEM分辨率对地形因子提取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蒙蒙 赵媛媛 +2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于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揭示DEM分辨率对地形因子(LS)提取精度的影响,本研究将30 m分辨率DEM数据进行重采样,分别计算30、60、90、120、250、500和1 000 m 7个不同分辨率下我国黑土区、黄土区和红壤区的LS因子值,分析3个土壤类型区LS因子随着DEM分辨率变... 为揭示DEM分辨率对地形因子(LS)提取精度的影响,本研究将30 m分辨率DEM数据进行重采样,分别计算30、60、90、120、250、500和1 000 m 7个不同分辨率下我国黑土区、黄土区和红壤区的LS因子值,分析3个土壤类型区LS因子随着DEM分辨率变化的特点,并进一步研究LS因子与坡度和坡长的相关性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黑土区LS因子值最小、黄土区次之,红壤区LS因子值最大;坡度因子比坡长因子对DEM分辨率的变化更为敏感,随着分辨率的降低,L因子值整体变化不大,有轻微先增大后减小趋势,S因子值和LS因子标准差均呈现降低态势;随着DEM分辨率降低,3个土壤类型区的LS因子值均逐渐减小,当分辨率由30 m下降到1 000 m时,LS因子值可降至原来的1/6~1/3;DEM分辨率为30 m时,LS与坡度的相关系数在0.78~0.86之间(P〈0.05),与坡长的相关系数在0.34~0.46之间(P〈0.05),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LS因子与坡长和坡度的相关系数均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在应用土壤流失模型过程中,DEM分辨率对LS因子值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结果对于大中尺度研究中DEM分辨率选取和参数修正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分辨率 地形因子 USLE/RUSLE 东北黑土区 西北黄土区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农田道路强降雨侵蚀过程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海金 杨洁 +3 位作者 张洪江 汪邦稳 肖胜生 段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90,98,共7页
以南方红壤区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4种典型农田道路(即裸露土路、碎石道路、泥结石路和植草土路)设置12个原位试验小区,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3.0 mm/min强降雨条件下农田道路侵蚀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 以南方红壤区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4种典型农田道路(即裸露土路、碎石道路、泥结石路和植草土路)设置12个原位试验小区,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3.0 mm/min强降雨条件下农田道路侵蚀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被高度压实的农田道路产流时间短(小于2 min),并在2~6 min内径流趋于平稳,径流系数高达65%以上;农田道路产流初期侵蚀率较大,随后下降并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降雨后期,裸露土路路面出现细沟和微型切沟导致侵蚀率有所增大;与裸露土路相比,碎石道路、泥结石路和植草土路均可以改变路面径流的水力学特征,实现土质道路防护和减少侵蚀产沙的作用,减沙效益最低也可达40%左右,并以植草土路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道路 南方红壤区 侵蚀过程 减沙效益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对退耕还林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修文 于书霞 +1 位作者 史志华 王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002-7014,共13页
我国南方红壤区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和优越的社会区位条件,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同时山地丘陵的坡度较大,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导致该区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南方红壤区为研... 我国南方红壤区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和优越的社会区位条件,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同时山地丘陵的坡度较大,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导致该区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南方红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估算区域植被净生产力(Carnegie 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InVEST模型及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评估了该区退耕还林前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农作物生产(Crop Production,CP)、土壤保持(Soil Conservation,SC)和产水(Water Yield,WY)四种生态系统服务;采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集聚特征,揭示了退耕还林对南方红壤区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后,南方红壤区的NPP、CP、SC和WY总体增强,但部分区域呈现减弱趋势。其中,NPP在南部呈现减弱趋势,SC在东北部减弱,CP与WY均在东南沿海减弱;(2)退耕还林后,NPP与WY间由极显著协同关系(r=0.315,P=0.025)转变为显著权衡关系(r=-0.279,P=0.059):而SC与WY间由无显著相关转变为极显著权衡关系(r=-0.427,P=0.024);(3)退耕还林前后,南方红壤区的NPP、CP和SC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WY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4)四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空间异质性显著,CP-SC关系的Moran′s I指数最小(0.012),NPP-SC和NPP-WY关系的Moran′s I指数均大于0.7。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理解退耕还林对南方红壤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并为确定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农林牧业的发展方向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退耕还林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不同植被措施下红壤坡面径流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娟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措施对坡面径流的影响,为南方红壤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2001—2010年香根草、胡枝子、类芦、百喜草等植被措施下的径流小区逐月径流量和降雨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植...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措施对坡面径流的影响,为南方红壤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2001—2010年香根草、胡枝子、类芦、百喜草等植被措施下的径流小区逐月径流量和降雨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植被能很好地调控坡面地表径流,但由于植被的结构、根系以及地表枯落物的差异,各种植被的保水效益存在差异,观测期,各小区年均径流量的大小趋势表现为:空白对照区>百喜草>类芦>香根草>胡枝子,胡枝子的保水效益最佳。[结论]香根草、胡枝子、类芦、百喜草等植被均能有效地抑制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均可以作为水土保持措施的优良灌草在南方红壤区进行推广应用,尤其是要加大胡枝子的推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面 植被措施 水土流失 坡面径流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桂静 周金星 +1 位作者 崔明 闫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5-91,共7页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马尾松林冠 降雨动能 雨滴大小 终点速度
下载PDF
模糊聚类方法在南方红壤小流域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应用--以长汀朱溪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军 秦承志 +4 位作者 肖桂荣 杨琳 雷秋良 刘军志 朱阿兴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39,共8页
详细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数据是流域过程模拟和情景分析所需的重要基础数据,尤其是在土壤母质分布复杂、空间变异性大的南方红壤区,土壤采样的成本及数字土壤制图的有效性往往限制了详细土壤属性数据的获取。近年出现的基于模糊聚类进行... 详细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数据是流域过程模拟和情景分析所需的重要基础数据,尤其是在土壤母质分布复杂、空间变异性大的南方红壤区,土壤采样的成本及数字土壤制图的有效性往往限制了详细土壤属性数据的获取。近年出现的基于模糊聚类进行目的性土壤采样及数字土壤制图的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所需土壤样点数并推测土壤属性的详细空间分布。为探索该方法在南方红壤区的可用性,本文选取福建长汀朱溪河小流域,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设计少量的目的性土壤采样,在5 m空间分辨率上进行土壤表层(0-20 cm)砂粒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的预测性制图。对比利用已有1∶5万土壤类型图以分层随机布点结合普通克里格方法,以及土壤类型图属性数据连接法的土壤属性制图结果,基于30个独立验证点及制图结果空间分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普通克里格方法和土壤类型图属性数据连接法相比,模糊聚类方法仅需要很少的土壤样点,制图结果精度较好(表层砂粒质量分数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81%、12.56 g/kg),且能很好地体现该流域内土壤的空间分布特点。因此,模糊聚类方法可适用于南方红壤小流域,能在显著降低数字土壤制图采样成本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制图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属性制图 模糊聚类 南方红壤区 朱溪河小流域
下载PDF
乔灌草治理年限对红壤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毛兰花 查轩 +4 位作者 黄少燕 刘根华 白永会 张婧 姚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以退化红壤区4个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的马尾松林地和未被治理的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治理措施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81~28.1... 以退化红壤区4个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的马尾松林地和未被治理的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治理措施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81~28.10g/kg,0.18~1.15g/kg,0.03~0.18g/kg,均随治理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增速规律为先快后慢;土壤全K含量变化范围为0.92~4.65g/kg,治理13年后全K含量最高在40—60cm土层,增速规律为先慢后快。(2)土壤养分与治理年限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与治理年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含量与治理年限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K含量与治理年限没有相关性。研究认为,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下的马尾松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治理年限具有相关性,可为生态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年限 马尾松林地 土壤养分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志华 于书霞 王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
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以南方红壤区为核心,从区域尺度阐述了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农业投入及农业产出等社会经济因素与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尺度剖析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以南方红壤区为核心,从区域尺度阐述了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农业投入及农业产出等社会经济因素与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尺度剖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驱动下农户生计方式的改变,以及农户社会网络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的影响。最后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明确宏观发展规划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解析城镇化、农业集约化等新发展模式下农户生产方式、社会网络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相互影响,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可持续运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社会经济 耦合关系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南方崩岗调查内容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冬兵 张晶鑫 +2 位作者 郭飞 沈盛彧 赵元凌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广泛分布于南方红壤区,是该区域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第一次崩岗调查距今已近20年,相关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崩岗现状不清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部门对崩岗防治相关工作的规划和决策,因此急需开展新...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广泛分布于南方红壤区,是该区域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第一次崩岗调查距今已近20年,相关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崩岗现状不清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部门对崩岗防治相关工作的规划和决策,因此急需开展新一轮崩岗调查。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崩岗调查提供了机遇,差别化分类防治和分步实施对崩岗调查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崩岗调查提供了新方法,以服务崩岗风险评估和防治规划为导向,在充分利用第一次崩岗调查成果基础上,补充崩岗发育的小山体调查,将典型调查改为全面普查,系统探讨崩岗调查对象与范围、调查内容、调查程序与方法,以期为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单位启动新一轮崩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调查 水土保持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花岗岩红壤区不同生草措施果园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波 汤崇军 段剑 《江西水利科技》 2021年第5期372-377,390,共7页
南方花岗岩红壤区果园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采用林下生草措施能有效降低地表产流产沙,减少果园水土流失。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设置五种不同生草措施的果园径流小区,研究天然降雨下不同生草措施果园的... 南方花岗岩红壤区果园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采用林下生草措施能有效降低地表产流产沙,减少果园水土流失。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设置五种不同生草措施的果园径流小区,研究天然降雨下不同生草措施果园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生草措施果园的产流产沙量具有显著差异,且随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生草措施果园的产流产沙量,以脐橙+白三叶最小,产流量比脐橙+艾蒿、脐橙+马齿苋、脐橙+草木犀和脐橙清耕,分别减少54.09%、53.15%、58.07%、69.85%,产沙量分别减少61.53%、59.94%、68.88%、87.26%,具有较好的减流减沙效果;(3)不同生草措施对果园侵蚀泥沙的粒径组成具有一定影响,但区别不明显;其中脐橙+白三叶措施的侵蚀泥沙粒径组成中,砂粒平均含量最少,粘粒平均含量最多。因此,在南方花岗岩红壤区果园林下采用生草覆盖措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草措施 降雨侵蚀力 天然降雨 果园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南方红壤区林下水土流失区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鹏 董静 +1 位作者 刘佳 丁翼星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1期1-5,33,共6页
我国南方红壤区林下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林下水土流失区的识别对治理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长汀县濯田镇某一区域作为研究区,基于超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法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采用深度卷积网... 我国南方红壤区林下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林下水土流失区的识别对治理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长汀县濯田镇某一区域作为研究区,基于超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法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采用深度卷积网络方法精细提取出裸地,再结合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离散度提取出林下水土流失区。该方法充分挖掘超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信息,将林下水土流失区区别于裸土和普通植被,有效提取出林下水土流失区,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水土流失 无人机影像 遥感 南方红壤区 超高分辨率
下载PDF
生草措施对红壤区果园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勇强 汤崇军 +1 位作者 刘英亮 段剑 《江西水利科技》 2021年第4期296-302,共7页
林下生草措施能有效控制果园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本文以艾蒿、马齿苋、白三叶为研究对象,野外监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研究不同生草措施对脐橙园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脐橙园林下种植艾蒿、马齿苋、白三叶... 林下生草措施能有效控制果园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本文以艾蒿、马齿苋、白三叶为研究对象,野外监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研究不同生草措施对脐橙园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脐橙园林下种植艾蒿、马齿苋、白三叶均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和产沙量,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37.87%、41.97%和61.79%,平均产沙量分别减少63.30%、67.36%和89.61%。艾蒿和马齿苋拦沙效果差异不大,白三叶效果最好;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白三叶控制氮素流失效果最好,其次是艾蒿。不同生草措施均能减少果园水土流失及氮素流失,坡地果园带状植草为可行的生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水土流失 氮素 果园生草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半导体矿物材料添加及光催化对海南红壤稻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16
作者 潘玉梅 白银萍 +5 位作者 何辉超 胡文远 王尹佳 曾嘉 张杰 杨刚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3-1108,共6页
南方红壤中存在大量的半导体矿物,这些半导体矿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光电子-空穴对,对土壤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我们推断土壤中的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可影响土壤呼吸。为了分析半导体矿物催化对土壤呼吸变化的影响,以及半导体矿物光... 南方红壤中存在大量的半导体矿物,这些半导体矿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光电子-空穴对,对土壤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我们推断土壤中的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可影响土壤呼吸。为了分析半导体矿物催化对土壤呼吸变化的影响,以及半导体矿物光生电子的作用方式,从而加深对南方稻田土壤呼吸的深入了解,本研究以海南英州镇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半导体矿物Ti O2以及空穴捕获剂(溴化钠)作为处理,在相同温度(28℃)条件下,设置有光(3000 lux)和无光对照,研究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增加了南方水稻土土壤呼吸。加入一定浓度半导体矿物Ti O2后土壤呼吸释放CO2的量增加,而在加入空穴捕获剂后土壤呼吸释放CO2的量减少。由此可见,半导体矿物Ti O2在光催化作用下所产生的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电子-空穴对激发了南方红壤区稻田的土壤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光生电子 南方红壤 稻田土壤呼吸
原文传递
南方红壤区强降雨下不同农路水蚀过程及其防蚀效应
17
作者 武艺 郑海金 +3 位作者 肖胜生 汪邦稳 欧阳辉 段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1,共5页
为防治农路水土流失,以南方红壤区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4种典型农路(裸露土路、碎石道路、泥结石路和植草土路)设置12个原位试验小区,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0mm/min强降雨条件下不同农路水蚀过程及其... 为防治农路水土流失,以南方红壤区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4种典型农路(裸露土路、碎石道路、泥结石路和植草土路)设置12个原位试验小区,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0mm/min强降雨条件下不同农路水蚀过程及其防蚀效应。结果表明:农路的路面被高强度压实,容重较大,比重也较大。农路路面水分入渗率经历了急剧减小后再稳定的过程,以泥结石路、裸露土路和植草土路表现尤为明显。农路产流后泥沙含量在较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随即迅速下降。与裸露土质路面相比,泥结石路、碎石道路和植草土路的减水效果并不明显,最大只有14.1%;但减沙效益明显,最低也可达40%左右。该研究结果为南方红壤区坡耕地农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路 水蚀过程 防蚀效应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山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18
作者 陈小英 李松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通过比较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的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可得出该区的可持续发展状... 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通过比较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的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可得出该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在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福建省南平市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得到南平市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43320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0762 hm2/人,生态足迹呈现赤字,为0.02588 hm2/人.数据表明该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垦状态之下.文章针对改善南平市的生态承载力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 被引量:74
19
作者 何圣嘉 谢锦升 +3 位作者 杨智杰 尹云锋 李德成 杨玉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65-70,共6页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马尾松林下植被状况、人为干扰、地形、降雨侵蚀力、土壤性状等方面综合探讨了马尾松林下水...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马尾松林下植被状况、人为干扰、地形、降雨侵蚀力、土壤性状等方面综合探讨了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成因。认为:林下植被匮乏是造成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掠夺性人为干扰是造成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破碎的地形、较高的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则为林下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总结了诸如微地形改造、林下补植、封禁保护等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今后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水土流失 林下植被 南方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退化红壤丘陵区森林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与分解速率的关系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法霖 江波 +4 位作者 张凯 郑华 肖燚 欧阳志云 屠乃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570,共6页
通过小盆+凋落袋控制试验,研究了我国南方退化红壤丘陵区8种森林凋落物和4种混合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与分解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阔叶凋落物中的氮、磷、钾、镁含量显著高于针叶凋落物,木质素、碳含量显著低于针叶凋落物;凋落物分解速率... 通过小盆+凋落袋控制试验,研究了我国南方退化红壤丘陵区8种森林凋落物和4种混合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与分解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阔叶凋落物中的氮、磷、钾、镁含量显著高于针叶凋落物,木质素、碳含量显著低于针叶凋落物;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初始氮、磷、钾、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凋落物初始碳、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氮、木质素/磷和碳/磷值呈显著负相关;木质素含量解释了凋落物分解速率变异的54.3%,是影响分解速率的最关键因子,凋落物碳、氮、磷含量也与分解速率密切相关,它们与木质素含量一起可解释分解速率变异的81.4%.在退化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低木质素含量、高氮磷含量的阔叶物种的引入有利于加速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土壤肥力的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化学组成 凋落物分解速率 红壤丘陵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