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质量变化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志强 傅建春 +2 位作者 全斌 张东水 王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71-2875,共5页
基于1996和2004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生境因子专题图,通过建立生境适宜性模型和种群格局最邻近体模型,定量分析了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适宜生境经历了面积丧失和功能丧失过程;2004年,研... 基于1996和2004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生境因子专题图,通过建立生境适宜性模型和种群格局最邻近体模型,定量分析了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适宜生境经历了面积丧失和功能丧失过程;2004年,研究区内丹顶鹤繁殖适宜性生境已大量丧失,核心区繁殖适宜生境已经严重斑块化.丹顶鹤繁殖生境选择行为对生境质量变化的响应表现为两个过程:一是丹顶鹤巢址不断向核心区集中的过程,二是在核心区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均匀分布到成群分布的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评价 分布格局 斑块化 丹顶鹤种群 扎龙国家级保护区
原文传递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越冬丹顶鹤种群动态变化与生境选择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大伟 张亚兰 +4 位作者 孙勇 吕士成 成海 穆少杰 鲁长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3-477,共5页
对2006—2014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越冬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种群进行同步调查,分析其中4个年度的种群分布和2个年度的生境利用、选择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0年在盐城滨海湿地越冬的丹顶鹤数量呈下降趋势;2010—2014年丹顶鹤种群数... 对2006—2014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越冬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种群进行同步调查,分析其中4个年度的种群分布和2个年度的生境利用、选择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0年在盐城滨海湿地越冬的丹顶鹤数量呈下降趋势;2010—2014年丹顶鹤种群数量稳定,且略有增长。丹顶鹤分布区域有向核心区集中的趋势。丹顶鹤对苇滩和盐蒿滩表现出正选择,对农田、盐田、水产养殖塘表现出负选择。丹顶鹤种群动态变化及生境选择与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形式、人类活动和生境变化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江苏 盐城 滨海湿地 种群数量 种群分布 栖息地利用与选择
下载PDF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文锋 高忠燕 +4 位作者 李长友 逄世良 马建华 徐建峰 张显光 《野生动物》 2011年第2期80-82,89,共4页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保护区 丹顶鹤 种群
下载PDF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西种群巢址选择的分异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学昌 吴庆明 +1 位作者 邹红菲 李晓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83-4491,共9页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大陆种群以布列亚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2004~2005年,通过实地测量丹顶鹤东、西种群主要繁殖地的31处巢址的生境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的芦苇密度、苇丛面...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大陆种群以布列亚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2004~2005年,通过实地测量丹顶鹤东、西种群主要繁殖地的31处巢址的生境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的芦苇密度、苇丛面积及巢距干扰源距离的差异显著(P(0.05);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将位于5个保护区的丹顶鹤巢分成两类,且两类鹤巢分属东、西种群;丹顶鹤东、西种群巢址选择的分异不仅表现在单个生境因子的数量差别,还表现为群体采取不同的隐蔽对策;丹顶鹤东、西种群营巢对水深和芦苇高度的选择稳定一致。生境丧失作为外因通过丹顶鹤的"K生活史"特征起作用,导致丹顶鹤东、西种群的巢址选择具有群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种群 巢址选择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盐城沿海丹顶鹤种群动态与湿地环境变迁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吕士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3,共5页
通过盐城沿海滩涂即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分布和数量调查,探讨了数量动态变化与湿地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丹顶鹤在本区的越冬种群数量在1982年到2000年间曾有显著的增长,最多时达1 128只,但近几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近... 通过盐城沿海滩涂即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分布和数量调查,探讨了数量动态变化与湿地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丹顶鹤在本区的越冬种群数量在1982年到2000年间曾有显著的增长,最多时达1 128只,但近几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近期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下降与保护区湿地类型的变迁有关.对丹顶鹤种群动态分布分析认为,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也有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种群动态 保护与管理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伶 刘红玉 +2 位作者 李玉凤 王娟 谢富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6-933,共8页
利用资料追踪和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深入研究了有资料记载以来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响应。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初,丹顶鹤越冬种群广泛分布于苏北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内陆湖泊、沼泽及江苏沿... 利用资料追踪和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深入研究了有资料记载以来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响应。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初,丹顶鹤越冬种群广泛分布于苏北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内陆湖泊、沼泽及江苏沿海滩涂湿地;20世纪90年代之后丹顶鹤分布区域逐渐向沿海滩涂湿地转移,主要分布于盐城市的射阳县境内;进入21世纪,丹顶鹤分布区域集中于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核心区。与此同时,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也经历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过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数量减少50%以上。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变化与栖息地分布点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及人为干扰有关,栖息地面积丧失和景观破碎化是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丹顶鹤 种群数量 栖息地分布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丹顶鹤、白枕鹤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晓民 刘学昌 《湿地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鹤类属大型涉禽,由于数量稀少,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于1999~2001年在黑龙江省挠力河国家级保护区的长林岛和雁窝岛分别设立9个和8个固定观测点,对丹顶鹤(Grusjaponensis)和白枕鹤(Grusvipio)种群数量动态进行连续监测。长林岛... 鹤类属大型涉禽,由于数量稀少,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于1999~2001年在黑龙江省挠力河国家级保护区的长林岛和雁窝岛分别设立9个和8个固定观测点,对丹顶鹤(Grusjaponensis)和白枕鹤(Grusvipio)种群数量动态进行连续监测。长林岛、雁窝岛各年度同期(月)鹤类种群数量统计表明,长林岛、雁窝岛丹顶鹤年度间同期种群数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白枕鹤年度间同期的种群数量密切相关,且两地不同年度同期白枕鹤种群总数的相关性尤为显著,这说明丹顶鹤生活史各阶段有不同的生境需求,保护区不能提供丹顶鹤需求的全部生境类型;而白枕鹤生活史各阶段选择的生境单一,领域较为固定;对不同年度鹤类数量的统计分析看出,丹顶鹤与白枕鹤对于水域、湿草甸、沼泽生境连续3年表现出一致的选择,年度间各类生境鹤类数量的相关性显著,说明近年鹤类种群动态变化与气候因素无关;对本区不同年度各固定监测点鹤类数量动态的回归分析表明,长林岛每年同期各监测点的丹顶鹤与白枕鹤数量回归显著,说明丹顶鹤与白枕鹤同域分布,但有季节差异,而雁窝岛各监测点年度间的鹤类数量回归不显著,这显然是人为干扰造成的。调查证明影响本区鹤类数量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和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白枕鹤 种群动态 生境选择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THE GROUND CENSUSES ON RED-CROWNED CRANE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OF CHINA
8
作者 Piao RenzhuInstitute of Wildlif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un Sen An Dongdo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3-88,共6页
Coordination of the aerial servey, the author carried ground census on the population size of Red-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from 1984 to 1986.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in spring of 1984, t... Coordination of the aerial servey, the author carried ground census on the population size of Red-crowned crane(Grus japonensis)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from 1984 to 1986.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in spring of 1984, the total number of Red-crowned crane is 72 individuals and 20 nests. So that this ground census has recorded 59 individuals more than the aerial survey of 13 individuals, and the percentage of nesting individuals in this flock is 55.6%, which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36.9% of the average ratio in China. After this, in fall of 1984 and in spring of 1985 and 1986, we repeated the same censuses three times in the same distric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lock of the crane in Khanka Lakes District is stable basically, but some individuals interchange with opposite flock of USSR because of gcgraphical adjoin.So, we believe this flock in China and that flock in USSR belong to the same population and suggest two countries should act in concert to studing on this population in future. Meanwhile, the aerial servey cooperate with ground census, it is the best way for reducing missing crane and achieving to high precision of census. From this, total number of Red-crowned crane in China is 542 individuals (483+59 ind 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crowned crane Ground census population size Khanka Lakes district
下载PDF
扎龙湿地越冬丹顶鹤的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忠燕 罗金明 +2 位作者 吴铁宇 张宁 徐伟衍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5期2-7,共6页
通过卫星追踪器和AcrGIS工具研究扎龙湿地越冬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群体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食物是散养丹顶鹤在野化过程中越冬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散养成体丹顶鹤自幼与人类近距离接触,即使放飞后仍不畏惧人类,选择扎龙湿地自... 通过卫星追踪器和AcrGIS工具研究扎龙湿地越冬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群体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食物是散养丹顶鹤在野化过程中越冬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散养成体丹顶鹤自幼与人类近距离接触,即使放飞后仍不畏惧人类,选择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附近越冬并筑巢繁殖后代。亚成体丹顶鹤越冬地点并不固定,整个越冬季节处于游荡状态,具有较大的飞行距离(10 d累计飞行40 km)和活动范围(30 km^(2))。成体和亚成体丹顶鹤在越冬期间的活动范围都显著小于当年其它季节(P<0.05),并且成体丹顶鹤的活动范围显著小于亚成体丹顶鹤(P<0.05)。散养丹顶鹤的野化放飞措施对稳定野生丹顶鹤种群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养丹顶鹤 卫星追踪 种群稳定 越冬地
下载PDF
Impact of marsh changes on breeding cranes in Sanjiang Plain,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红星 钱法文 +5 位作者 刘春悦 李晓民 侯韵秋 张国钢 戴铭 刘冬平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3期165-179,共15页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marsh on breeding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 and White-naped Cranes (G.vipio) in the Sanjiang Plain,we conducted a complete crane súrvey in each of the s...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marsh on breeding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 and White-naped Cranes (G.vipio) in the Sanjiang Plain,we conducted a complete crane súrvey in each of the summers of 2007 and 2008,and obtained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es in its marsh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images in 1986,1995,2000 and 2005.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1984 and 2008 census shows that:1) the number of Red-crowned Cranes remained stable at about 300 birds,while the number of White-naped Cranes increased markedly; 2) the estimates of nests of Red-crowned cranes are close to the numbers of 1984,while approximately 90% of the nests of these two crane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over fi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NNRs); 3) the two crane species becam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ree regions,i.e.,the Fuyuan Delta,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Naoli and Qixing rivers,and the Xingkai Lake wetlands,rather as formerly in six regions.The area of the marsh decreased by 45% within the 20-year period from 1986 to 2005.The major loss of the marsh area was in the form of a conversion to paddy fields and dry land,which can b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direct human activity under various economic and policy drivers.The disappearance of cranes in the Dulu and Abuqin rivers was induced by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fragmentation into and isolation of small areas of the marsh became increasingly more serious,which resulted in unsuitable condtions for crane breeding in small patches of the marsh.The number of cranes declined from 1984-1995 but had recovered remarkably by 2008,which may be due to the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of nature reserves,in place since 2000.The land ownership of the reserve plays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especially in Sanjiang,Honghe,Naolihe and Qixinghe NNRs,which together accommodated approximately 80% of the population of cranes.However,we did not discover any nests at all in 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reserves,which may be attrib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crowned crane White-naped crane BREEDING population size marsh change habitat loss Sanjiang Plain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及扎龙丹顶鹤种群调查分析
11
作者 宗小凡 曹儒鑫 +1 位作者 吕绍楠 张瀚允 《江苏科技信息》 2016年第3期76-77,共2页
丹顶鹤是世界上珍稀濒危的鸟类物种之一,是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文章通过对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进行种群分析调查研究,得出了丹顶鹤种群的保护性分析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丹顶鹤 就地保护 种群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