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红盆与铀矿保存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万良 《矿产与地质》 200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华南红层与铀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它们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的拉张构造背景,红盆受后生断裂构造(新构造)控制,是构造残留盆地。产于红盆附近的矿床(田)曾被红层覆盖,红层附近和红层深部是有利于矿化保存的区域,是找矿方向之所在。
关键词 铀矿床 矿化保存 红层 构造残留盆地 华南
下载PDF
中小型陆相红色盆地区调方法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章泽军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4期432-438,共7页
从中小型陆相红色盆地沉积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征入手,重点就区调填图中存在的问题及区调方法、内容等进行分析与探讨。红层区冲积扇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地质体,为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被某些特征面所分隔、同期洪积事件形成的... 从中小型陆相红色盆地沉积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征入手,重点就区调填图中存在的问题及区调方法、内容等进行分析与探讨。红层区冲积扇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地质体,为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被某些特征面所分隔、同期洪积事件形成的各冲积扇体组成与“组”相当的基本填图单位;在扇体内进一步划分岩性段与扇根、扇中、扇缘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盆地 冲积扇 洪积事件 区域调查 盆地
下载PDF
南昌红盆地区地热地质构造条件浅析
3
作者 熊钟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章总结梳理了南昌红盆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从盖层、基底构造、红盆演化等方面,分析南昌红盆地区地质构造特性、地温场、热储层及地热形成条件,推测南昌红盆区域可能存在地热潜力,为在南昌红盆地区寻找地热靶区提供理... 文章总结梳理了南昌红盆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从盖层、基底构造、红盆演化等方面,分析南昌红盆地区地质构造特性、地温场、热储层及地热形成条件,推测南昌红盆区域可能存在地热潜力,为在南昌红盆地区寻找地热靶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红盆 地质构造 靶区 江西南昌
下载PDF
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石砾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梁伟 陈留勤 +1 位作者 郭福生 蒋兴波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1期35-44,共10页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综合判断。研究结果表明,莲荷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风选程度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周边出露基岩地层和扁平状砾石产状统计玫瑰花图判断,莲荷组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内部的基岩地层以及盆地西南部、西部和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组分析 莲荷组 抚崇盆地 赣杭构造带 红盆
下载PDF
中国南方红盆区铀矿床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汪昌亮 徐萍 《矿产与地质》 201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在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提出的铀成矿模式,对该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成矿时间以及铀矿床与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 在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提出的铀成矿模式,对该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成矿时间以及铀矿床与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在白垩纪―第三纪干热、强氧化的环境下,富铀地质体遭受风化剥蚀,铀元素受到氧化作用价态升高,并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含铀流体沿白垩纪-第三纪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断裂下渗,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部位成矿。华南地区已知的热液型铀矿床大部分分布在红盆的周边,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基底中分布的隐伏花岗岩、火山岩具有与红盆周边已知铀矿床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找到大型铀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红色盆地 铀源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土壤吸附汞测量与直流激电法结合寻找地下水 被引量:2
6
作者 段来成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19-621,626,共4页
赣北一个隐覆红盆地,上部为30~50m厚的第四系覆盖层,下部为第三系红砂岩,找水困难。采用土壤吸附汞测量和直流激电法找水,通过分析、总结测区地下水的赋存特征,明确找水方向,优选出好的找水区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地已成为... 赣北一个隐覆红盆地,上部为30~50m厚的第四系覆盖层,下部为第三系红砂岩,找水困难。采用土壤吸附汞测量和直流激电法找水,通过分析、总结测区地下水的赋存特征,明确找水方向,优选出好的找水区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地已成为一个中型地下水源地,日产水量3万t以上。由此可见,物化探方法结合使用,是红层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方法的特点是经济、快速、方便,在厚覆盖区反映能力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吸附汞测量 直流激电法 地下水 红盆地 含水构造带
下载PDF
华南小型“红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以鄂东南、赣西北为例
7
作者 张晓保 张雄华 +1 位作者 郄文昆 张扬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9,共5页
填图单位、微岩相及盆缘断层是华南小型"红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3个关键问题。沉积环境和微岩相是"红盆"研究及填图单元划分的基础。通过对鄂东南及赣西北等"红盆"的研究总结出23个微岩相。在微岩相、沉... 填图单位、微岩相及盆缘断层是华南小型"红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3个关键问题。沉积环境和微岩相是"红盆"研究及填图单元划分的基础。通过对鄂东南及赣西北等"红盆"的研究总结出23个微岩相。在微岩相、沉积组合及古流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冲积扇体及划分冲积扇体内的沉积单元,对原有简单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细分。此外,通过对盆缘断层的研究,为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后期改造提供了直接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红盆” 填图单位 微岩相 盆缘断层
下载PDF
武宁陆相红盆沉积特征与演化浅析
8
作者 邹国庆 《江西地质科技》 1997年第2期79-85,共7页
本文依据1:5万区调资料,扼要介绍了武宁陆相红盆填图单位的拟定、表示方法及工作原理的应用,重点叙述了红盆内多个冲积扇体特征及其之间的叠覆关系,阐明了盆缘断裂是控制红盆成生、发展演化的主导因素。对红盆成生及演化、时代也作了初... 本文依据1:5万区调资料,扼要介绍了武宁陆相红盆填图单位的拟定、表示方法及工作原理的应用,重点叙述了红盆内多个冲积扇体特征及其之间的叠覆关系,阐明了盆缘断裂是控制红盆成生、发展演化的主导因素。对红盆成生及演化、时代也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盆 冲积扇 盆缘断裂 动力学分析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岭南地理教育先行者 粤北地理科考奠基人——记地理大师吴尚时先生
9
作者 张敏敏 田广增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4-16,共3页
吴尚时先生是著名的地貌学大师、水文地理学奠基人、区域气候与区域地理专家、岭南近代地理教育的先行者,我国地图学的杰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吴尚时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在韶关乐昌坪石镇塘口村苦心经营中山大学地理系,不仅培养了一批批... 吴尚时先生是著名的地貌学大师、水文地理学奠基人、区域气候与区域地理专家、岭南近代地理教育的先行者,我国地图学的杰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吴尚时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在韶关乐昌坪石镇塘口村苦心经营中山大学地理系,不仅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地理人才,还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粤北的地理地质、水文地理、区域气候以及区域地理进行考察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极大地推进了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尚时 地貌学 粤北 红色盆地
下载PDF
福建宁化禾口红层盆地沙县组的年代学及源区特征
10
作者 陈淑华 《福建地质》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宁化禾口盆地位于闽赣交界处,是福建省内较大的红层盆地之一,区内广泛出露的沙县组为一套河流-湖泊相的碎屑岩系。应用LA-ICP-MS技术对沙县组碎屑岩(钙质粉砂岩)和侵入岩(闪长玢岩)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得出沉积时限94.4~82.2 Ma,时... 宁化禾口盆地位于闽赣交界处,是福建省内较大的红层盆地之一,区内广泛出露的沙县组为一套河流-湖泊相的碎屑岩系。应用LA-ICP-MS技术对沙县组碎屑岩(钙质粉砂岩)和侵入岩(闪长玢岩)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得出沉积时限94.4~82.2 Ma,时代为晚白垩世。其中沙县组钙质粉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在(94.4±1)Ma~(2488±21)Ma,分布范围较广,表明物源区特征复杂,包含燕山、印支、加里东、晋宁和吕梁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盆地 沙县组 碎屑锆石 年龄测定 宁化禾口
下载PDF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被引量:39
11
作者 方锡珩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8-104,共7页
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的中、新生代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以酸性岩或碱性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岩系中,据对火山岩的87Sr/86Sr含量初始比值测定、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火山岩中的熔融包体测温研究,推测火山岩浆是硅铝壳高温大部... 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的中、新生代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以酸性岩或碱性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岩系中,据对火山岩的87Sr/86Sr含量初始比值测定、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火山岩中的熔融包体测温研究,推测火山岩浆是硅铝壳高温大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不同程度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火山喷发受区域大断裂带控制,形成喷发岩带。火山喷发岩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几条喷发亚带,喷发亚带则由一系列的火山活动中心组成。火山岩型铀矿均产于断陷红盆旁侧,或在其附近存在基性脉岩群,显示铀矿化与深部构造岩浆活动存在成因联系,适中的剥蚀程度是重要的找矿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床 陆相火山岩带 火山活动中心 断陷红盆
下载PDF
氧化还原障在热液铀矿成矿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延河 段超 +2 位作者 赵悦 裴浩翔 任顺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18,共18页
铀是变价元素,氧化还原条件控制铀的迁移和沉淀。铀在氧化环境中呈U^(6+)形式存在,在还原条件下则以U^(4+)形式存在。氧化态六价铀主要以可溶的碳酸铀酰/氟化铀酰络合物形式在水溶液中迁移,还原态四价铀主要以沥青铀矿和铀石等形式富集... 铀是变价元素,氧化还原条件控制铀的迁移和沉淀。铀在氧化环境中呈U^(6+)形式存在,在还原条件下则以U^(4+)形式存在。氧化态六价铀主要以可溶的碳酸铀酰/氟化铀酰络合物形式在水溶液中迁移,还原态四价铀主要以沥青铀矿和铀石等形式富集沉淀成矿。热液铀矿的形成需要一对空间上密切共生的氧化障/氧化剂和还原障/还原剂,二者缺一不可。首先,氧化障中氧化剂将富铀岩石中的铀大量氧化形成U^(6+),溶解进入水溶液迁移;第二,高氧化性富铀溶液遇到还原障,U^(6+)还原成U^(4+)沉淀下来,富集形成铀矿。前人虽然对铀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在铀成矿中作用已比较了解,但如何在实际铀矿成矿系统中准确识别氧化还原障,有效利用氧化还原障的控矿机理指导找矿,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制约了铀成矿理论的发展和找矿方法的提升。本文以我国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火山岩型铀矿、花岗岩型铀矿和变质型铀矿为例,总结了与铀矿化有关的氧化还原障的主要类型,探讨了红层等蒸发盐地层(氧化障),有机质、煌斑岩等中基性岩脉(还原障)与铀矿之间的关系及控矿机制,揭示了成矿盆地中铀-煤、铀-气(油)共生的机制,阐明了翁泉沟硼、铁、铀矿共生原因,建立了不同类型铀矿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障 热液铀矿 红层(红盆) 中基性岩脉 铀-煤-油-气
下载PDF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下) 被引量:31
13
作者 黄进 陈致均 齐德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9-673,共25页
地貌实地调研是区域地貌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通过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收集第一手素材,结合实验室参数对比分析,可以解决丹霞地貌的很多科学问题,比如地貌空间结构、形态特征和分类问题,地貌发育演化的内外动力机制问题以及地貌资源的... 地貌实地调研是区域地貌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通过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收集第一手素材,结合实验室参数对比分析,可以解决丹霞地貌的很多科学问题,比如地貌空间结构、形态特征和分类问题,地貌发育演化的内外动力机制问题以及地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等等。通过红层物质的承压力差异,很好地区别了陆相红层与海相红层发育的地貌形态差异;通过区域红层盆地的沉积分析,返演红盆发育演化规律;对比丹霞地貌大量的微地貌形态差异,分析其内外动力的主导因素;分析丹霞地貌区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外在依存关系,深入剖析其紧密结合的内在联系,赋予丹霞地貌深厚的文化遗产价值。随着丹霞地貌国内外大尺度调查的深入开展,这种地貌具有全球广域分布的事实日益显现,而以中国科学家命名并率先在中国开展大规模考察和研究的丹霞地貌,随着其自然和文化遗产价值越来越被社会各界认识,丹霞地貌正成为地貌资源开发利用的亮点和全球地貌对比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红层 盆地演化 形态特征 丹霞文化
下载PDF
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色盆地的盆缘类型划分与盆地充填样式 被引量:24
14
作者 廖瑞君 衷存堤 肖晓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0-685,共6页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缓坡型、折坡型、陡坡型(或断坡型)和新缓坡型、新折坡型、新陡坡型等6型。根据陆相红盆地中不同构造期(幕)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各种有序叠置组合形式,厘定了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浅湖型、近岸水下扇—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型和河流—沼泽(湿地)型等6种盆地充填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白垩纪—新近纪 陆相红色盆地 盆缘类型 盆地充填样式
下载PDF
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时空演化规律 被引量:29
15
作者 漆富成 张字龙 +2 位作者 李治兴 何中波 王文全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65-71,共7页
中国海相碳硅泥岩建造空间分布上受控于陆缘裂谷体系、陆缘裂陷体系、陆缘盆地体系及陆缘活动带断陷台沟体系,而大规模铀成矿作用与陆缘裂谷、陆缘裂陷环境下由海底喷流作用和海底火山喷发而沉积形成的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磷块岩和碳... 中国海相碳硅泥岩建造空间分布上受控于陆缘裂谷体系、陆缘裂陷体系、陆缘盆地体系及陆缘活动带断陷台沟体系,而大规模铀成矿作用与陆缘裂谷、陆缘裂陷环境下由海底喷流作用和海底火山喷发而沉积形成的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磷块岩和碳硅质泥岩组成的含铀海相碳硅泥岩建造密切相关。铀矿床的空间分布受热液叠加改造驱动力条件制约,受红盆边缘断裂沟通效应影响。铀矿体的空间定位受切穿碳硅泥岩含铀建造的深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层间破碎带和联合断裂型复合带的控制。铀成矿时代则与形成热液叠加改造驱动力源的构造岩浆活化期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硅泥岩型铀矿 成矿体系 驱动力条件 红盆沟通效应 空间定位 时空演化
下载PDF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16
作者 林锦荣 李子颖 +2 位作者 胡志华 王勇剑 王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33-339,共7页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热液型铀矿 岩浆活动中心 断陷红盆 深源断裂构造 空间定位
下载PDF
陆相红色盆地1∶5万填图的一种新方法———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祥云 刘帮秀 +3 位作者 魏源 邹爱建 郑文 吴富江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吉安—泰和盆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践,提出了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首先在区域性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踏勘确立构造不整合面、相变换面,初步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的群、组;第二,测制剖面,详细研究构造不整合面、相变换面... 通过吉安—泰和盆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践,提出了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首先在区域性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踏勘确立构造不整合面、相变换面,初步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的群、组;第二,测制剖面,详细研究构造不整合面、相变换面、同相叠复面等界面特征及被这些界面围限的岩石地层内部结构等,正式划分岩石地层群、组、段,建立岩石地层层序;第三,利用主干地质路线调查,建立盆地地层格架;第四,开展面上地质调查,完成1∶5万地质填图;最后,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重点区段、剖面进行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红盆 盆地 填图 构造 岩性 岩相
下载PDF
陆相红盆地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新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廖瑞君 刘邦秀 +3 位作者 邹爱建 魏源 吴富江 郑文 《江西地质》 1998年第1期8-14,共7页
构造_岩性_岩相填图法,经大量陆相红盆地再填图实践,在调研内容和认识上有较多重要补充和提高。笔者把这些新成果补充进方法中,进一步完善了填图方法,现就这方面成果作一系统介绍。
关键词 陆相红色盆地 填图法 盆地构造 岩性 岩相
下载PDF
陆相红色盆地冲积扇体的岩相和成因类型——以赣西北三都红盆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潘良云 熊清华 +2 位作者 章泽军 张雄华 刘彦博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根据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将三都红盆冲积扇体划分为21种沉积微相类型。据不同微相空间组合及成因联系将盆内沉积物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其中首次将河道沉积又细分为主河道沉积和分支河道沉积。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成因类型 冲积扇 三都红盆 盆地 岩相
下载PDF
江西陆相红色盆地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中岩石地层序列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廖瑞君 衷存堤 肖晓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6-21,26,共7页
根据江西境内陆相红色盆地1∶5万区调填图实践,拟定了陆相岩石地层序列界面2类8种的划分方案;总结了各类界面的鉴别特征及其对于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的作用;提出了构造界面具等时性和相转变面具穿时性的新认识。
关键词 江西 陆相红色盆地 岩石地层序列界面 界面鉴别特征 界面等时性 穿时性 地质填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